?

小麥全蝕病藥劑防治試驗

2012-10-22 07:24葛昌斌秦素研廖平安劉社方
山西農業科學 2012年12期
關鍵詞:全蝕甲環唑苯醚

葛昌斌,秦素研,張 蘭,廖平安,劉社方

(1.河南省漯河市農業科學院,河南漯河462300;2.漯河市郾城區植保植檢站,河南漯河462300)

小麥全蝕?。℅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麥根部病害之一,屬難以防治的土傳病害。其從苗期開始為害,使根部變黑腐爛,成熟期形成白穗,造成麥田嚴重減產,一般減產10%~20%,重者小麥灌漿期出現大面積枯死,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1-3]。全蝕病是小麥上的毀滅性病害,我國檢疫部門將其列為檢疫對象,是我國主要的檢疫性病害之一[4]。該病自2004年在河南漯河市郾城區發現以來,呈逐年加重發展趨勢。2010年普查,漯河市各鄉鎮均有不同程度發生。連年發病的麥田,減產高達3 000~4 500 kg/hm2,重病麥田幾乎絕收。

小麥全蝕病的發生嚴重影響著小麥的生產,為控制其擴展蔓延,確保糧食安全,2006—2010年漯河市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室開展了小麥全蝕病防治技術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小麥全蝕病的重發原因及其有效防治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小麥全蝕病重病區郾城區新店鎮長河李村進行。試驗地塊為沙壤土,地勢平坦,發病基本均勻,2004年小麥全蝕病零星發生,2006年成片發生。該田前茬為玉米,播種前深耕1次和耙2遍,以使田間全蝕病病菌分布均勻。

1.2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百農矮抗58。2009年10月12日播種,播量150 kg/hm2。藥劑采用2%立克莠(德國拜耳公司),3%苯醚甲環唑(天津科潤北方種衣劑公司),12.5%烯唑醇(山西德威生化公司),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河北冠龍農化公司),12.5%硅噻菌胺懸浮劑(美國孟山都公司)。

1.3 試驗方法與設計

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100 m2。2009年10月12日上午拌種后立即播種,用12.5%烯唑醇返青期灌根,將噴霧器去掉噴頭,順壟澆灌,用水量2 700 kg/hm2。

試驗設6個處理:2%立克莠可濕性粉劑150 g/hm2拌種;3%苯醚甲環唑150 mL/hm2包衣;(2%立克莠10 g+3%苯醚甲環唑)150 mL/hm2拌種+返春期12.5%烯唑醇600 g/hm2灌根;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45 kg/hm2土壤處理(對細土450 kg均勻撒施,撒藥后細耙);12.5%硅噻菌胺懸浮劑(全蝕凈)450mL/hm2種子包衣;對照(CK),不用藥。

1.4 調查方法與項目

小麥乳熟期調查發病情況,調查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取1 m行長,調查總株數和病株數,計算小麥全蝕病的百株病株率[5]、病情指數[6]和防效。收獲時,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每點取有效穗20穗,干燥后脫粒統計穗粒數和千粒質量,計算產量和增產效果。

1.5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03處理數據,利用DPS9.5軟件對相關試驗數據進行顯著性差異測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小麥全蝕病的控制效果

由表1、表2可知,乳熟期各處理區小麥全蝕病發病率較對照均有明顯降低。經方差分析,各處理間防效達極顯著差異,12.5%硅噻菌胺懸浮劑種子包衣和2%立克莠+3%苯醚甲環唑+12.5%稀唑醇2個處理的防效在82.5%~93.5%之間,且顯著好于其他處理(70%~80%);以2%立克莠拌種處理的防效最差。

表1 乳熟期各處理的小麥全蝕病發病情況調查

表2 乳熟期各處理對小麥全蝕病防治效果調查

2.2 不同處理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小麥收獲期測產結果(表3)表明,各處理較對照均有顯著的增產作用,增幅在20.2%~37.0%之間。對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表明,處理間差異顯著,以12.5%硅噻菌胺懸浮劑種子包衣和2%立克莠+3%苯醚甲環唑+12.5%烯唑醇2個處理增產效果顯著,均在31%以上。12.5%硅噻菌胺懸浮劑種子包衣的防治效果與孫炳劍等[7-9]的研究結果一致。

表3 收獲期各處理的測產結果

3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12.5%硅噻菌胺懸浮劑種子包衣和2%立克莠+3%苯醚甲環唑+12.5%烯唑醇2個處理防治小麥全蝕病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在82%~93%之間,且與對照相比增產幅度明顯,均在31%以上,可有效減輕小麥全蝕病的危害,同時對小麥無不良影響,建議在生產上推廣使用。

由于小麥全蝕病發病時間早,發病期長,小麥整個生育期間均可遭受其侵害,給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難。因此,在防治策略上應協調運用化學、遺傳及農業等多種措施;在防治時間上,應采用產前處理和生長期追加防治等措施,以達到綜合控制病害的目的。

全蝕病菌侵染以苗期為主。據報道,土溫12~20℃時最適合病菌入侵[10]。由于其侵染適溫與冬麥區的播期基本相吻合,所以,播種愈早,利于病菌侵害的時間愈長,病害則較重;反之,播種晚,利于病菌侵害的時間短,病害相對較輕。因此,在病田小麥播期的選擇上,提倡適期晚播,播期選擇10月中下旬為宜。這樣,既能保證小麥的良好生長,又可達到防病減災的目的[11]。

有研究表明,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近年來現代種業擴張和機械化作業關系緊密[10],由于種子調運把病區的種子銷售到無病地區,導致此病擴張蔓延;另外,機械化跨區作業也會將全蝕病菌帶到無病地區。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現在的小麥—玉米連作[12]及秸稈還田的關系密不可分,如何調整小麥主產區小麥—玉米—小麥的種植方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李子欽,曹麗霞,李永義,等.小麥全蝕病研究進展[J].華北農學報,2005,20(專輯):75-79.

[2]李強,王保通.我國小麥全蝕病綜合治理研究現狀與展望[J].陜西農業科學,2000(11):21-23.

[3]張士功,劉國棟,劉彥.硫酸錳防治小麥全蝕病研究初報[J].河北農業科學,1998,2(4):32-34.

[4]董金皋.農業植物病理學: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5]師存恩,田玉丹,周景武,等.小麥全蝕病病害流行及預測模式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1995(5):27-28.

[6]李建社,張慧杰,張卓敏.山西冬麥區小麥全蝕病發生規律及不同品種的耐病性鑒定 [J].山西農業科學,1994,22(2):36-39.

[7]孫炳劍,衰虹霞,邢小萍,等.不同種子處理劑對小麥全蝕病的防治效果[J].麥類作物學報,2008,28(4):709-712.

[8]王保通,商鴻生,李強,等.硅噻菌胺拌種防治小麥全蝕病試驗研究[J].西北農業學報,2005,14(3):26-28,37.

[9]孫海燕,李琦,杜文珍,等.不同殺菌劑拌種防治小麥全蝕病研究[J].植物保護,2012,38(3):155-158.

[10]孫僑南,李進才.小麥內生細菌對全蝕病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2008,14(5):57-60.

[11]潘福祥,尹學惠.新鄉市小麥全蝕病的發生及其綜合防治[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3):127-129.

[12]劉中興,張建平.小麥全蝕病農業防治效果調查[J].內蒙古農業科技,1998(1):19-20.

猜你喜歡
全蝕甲環唑苯醚
小麥全蝕病的危害與防治
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45%苯醚甲環唑·異菌脲懸浮劑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苯醚菌酯及其開發
苯醚甲環唑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
苯醚甲環唑·吡蟲啉拌種控蟲防病效果及其對小麥生長的影響
小麥全蝕病的危害和防治
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苯醚甲環唑在黃瓜及土壤中的殘留消解行為研究
枯草芽孢桿菌對小麥全蝕病的抑菌作用及防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