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渤海地區海洋產業經濟比較研究*

2012-11-06 09:31楊新宇徐慧超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2年3期
關鍵詞:環渤海地區環渤海產業結構

高 源,楊新宇,徐慧超

(1.遼寧師范大學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大連 116029;2.遼寧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大連 116029)

環渤海地區海洋產業經濟比較研究*

高 源1,楊新宇2,徐慧超2

(1.遼寧師范大學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大連 116029;2.遼寧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大連 116029)

未來10年,隨著經濟向海關聯度及對環渤海地區關注度的不斷提高,海洋產業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實現環渤海地區海洋產業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必須明確地區的發展現狀。文章對區內各省市海洋產業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初步的比較研究,分析了區域內海洋產業的整體發展、產業結構現狀,并利用SSM模型具體分析總結了各地區產業部門的特征與差異,旨在為地區間的協調與互動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最后對今后的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環渤海;海洋產業;現狀比較

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已經到來,我國經濟的向海關聯度將進一步加大,而海洋經濟的發展主要有賴于海洋產業的發展。海洋產業是海洋經濟的孵化器,是海洋經濟發展歷史與發展水平的標志[1]。未來10年海洋產業的發展應堅持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促進海洋經濟的全面發展。各沿海地區內部的可持續發展與之間的協調合作無疑是十分必要的,達到這一目標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必須明確區域海洋產業的現狀、特征與差異。依《中國海洋統計年鑒》數據,筆者主要對比分析了環渤海地區天津、河北、遼寧以及山東三省一市的海洋產業的發展狀況。

1 環渤海區域海洋產業經濟發展概況

20世紀末以來,我國的海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2004年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突破萬億,達13 704.76億元。據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0》,2009年海洋生產總值躍升為31 964億元,2001—2009年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6.12%,遠遠高出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2]。2004年環渤海地區海洋產業總產值超過了4 000億元,通過統計1996—2007年《中國海洋統計年鑒》數據[3]可以看出,環渤海地區的海洋產業總值保持在全國的1/3左右,且自2005年后有明顯提高(圖1)。

圖1 環渤海海洋產業總值占全國海洋產業總值百分比

2 三省一市海洋產業的總體發展

2.1 產業總值比較

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鑒》數據,從統計環渤海各省、市海洋產業總值的歷年絕對值(圖2)可以看出,山東的發展高于其他地區,且在2001年后有明顯的增強趨勢,其他地區在2001年后也有所分化,至2005后總值相差不大,但已明顯落后于山東。

圖2 環渤海各省、市海洋產業總產值

尤其是從2007年各省、市在環渤海區域所占份額(圖3)可見,山東省已占有絕對優勢。

圖3 2007年環渤海各省、市海洋產業產值比例

2.2 產業結構比較

由三次產業結構來看,三省一市都進入了二、三、一的產業發展階段,以海洋漁業為主的第一產業所占比例均較小,以海洋水產品加工、海洋油氣、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工程建筑為主的第二產業比重較大,并且2000年后,海洋化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與海水利用等新興產業也有所發展。

由圖4還可以看出,天津二、三、一的結構最為明顯;河北與山東第二、三產業比例已相差不大,有可能較快進入三、二、一階段;遼寧的第一產業比重相對較高。

圖4 環渤海各省、市三次產業結構

值得指出的是,三、二、一的產業結構雖然代表著產業發展的高級階段,但各省、市如果單純追求產值上的結構比例,對地區內部及地區間的協調發展存在不利,產業結構的優化首先是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級化應該是建立在合理化的基礎之上,因此,這里所指出的只是產業結構的差異,各省、市產業結構是否合理尚需進一步研究。同時,我們從產業結構大致可以看出,環渤海地區內部產業同構化與異構化并存,恰為區內各省、市的進一步競爭促進與協調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2.3 傳統與新興產業比較

海洋產業還可依據海洋產業發展的時序和技術標準劃分為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1],限于資料,地區產業分部門產值情況最近為2005年(表1)。

表1 2005年環渤海各省、市海洋產業分部門產值億元

其中傳統產業包括海洋水產、海濱砂礦、海洋鹽業、沿海造船和海洋交通五大部門,其余8個部門劃入新興產業(海洋電力嚴格意義上屬于海洋能源利用,應劃入未來產業,但考慮產值很小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未單列出;其他產業包括海洋石油化工、灘涂林業、海洋地質勘察業、海事保險、海洋專用設備制造及相關服務、環保和科研等,也屬新興產業),計算各省市的傳統與新興產業產值比例(圖5)。

圖5 環渤海各省、市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

由圖5可見,4個地區在此結構中具有強烈的互補性。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顯示技術在海洋經濟中的應用情況以及海洋經濟的發展水平,如果從縱向上看,每一個地區的海洋產業部門都在原有的六大部門的基礎上有所增加,而且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將逐漸有新的產業部門獨立出來。但是僅以此判斷海洋科技及海洋經濟的發展水平還是不夠的,海洋科技可滲透至任何產業,包括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可形成新的增長點,因此,不能完全依此反映各地區海洋技術的進步程度。

3 三省一市海洋產業各部門的發展

產業結構的時空變化是各產業部門變化的外在表現,為進行更加具體對比分析,采用shift-share method(SSM),即偏離-份額分析法[4-5],此方法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動態性,能較準確地反映區域各產業部門的發展狀況。

3.1 數據的采集與計算

分別以天津、河北、遼寧和山東為研究區域,以全國沿海11個省、市、自治區總體為參照系。為統計口徑一致,數據完整,采集《中國海洋統計年鑒》中2001—2005年時間段原始數據,并依SSM模型公式,進行計算,最終建立shiftshare分析表。具體過程包括3個部分。

(1)原始數據:bij,t為各省市2005年各部門產值,bij,0為各省市2001年各部門產值,Bj,t為全國沿海地區2005年各部門產值,Bj,0為全國沿海2001年各部門產值;

(2)中間結果:rij為各省市各部門2001—2005年變化率,Rj為全國沿海地區各部門2001—2005年變化率,rij-Rj為各省市與全國沿海各部門2001—2005年變化率之差,b′ij為各省、市各部門標準化值,bij,0-b′ij為原始值與標準化值之差;

(3)最終分析結果(各省、市):Gij為各部門增長量,Nij為各部門份額分量,Pij為各部門結構偏離分量,Dij為各部門競爭力偏離分量。

依據SSM原理,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計算出W為結構效果指數、u為競爭效果指數與L為相對增長率,L=W×u。

3.2 計算結果與分析

限于篇幅,中間結果略去,最終分析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SSM模型計算結果(一)

表3 SSM模型計算結果(二)

由表2和表3可得:

(1)經濟增量Gi由大到小依次為山東、天津、遼寧、河北,同時指標L由大到小依次為天津、遼寧、山東、河北,說明天津的增長快于全國,而遼寧、山東基本與全國持平,而河北較低。從產業部門來看,山東省的漁業、旅游、化工、交通和其他產業對增量的貢獻較大,尤其是漁業;天津的旅游、其他產業、油氣、交通的增量較大;遼寧省主要是漁業、旅游和造船;河北省主要是旅游業,因此,從經濟增量上看,各地區的產業部門既存在競爭也相互補充。

(2)份額分量Ni顯示區域內除鹽業均增長部門,但總的來看多集中于漁業、交通和旅游等第一、三產業,未來在第二產業的中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3)結構偏離分量Pi由大到小依次為山東、天津、遼寧、河北,從對Gi的貢獻份額看,4個地區的Pi都較Ni和Di大,說明產業結構對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都最大;同時指標W由大到小依次為天津、河北、遼寧、山東,前兩個地區W大于1,其中朝陽產業比重較大,經濟結構較好,后者則朝陽產業相對比重較小,經濟結構需要進一步的調整。

(4)競爭力偏離分量Di由大到小依次為山東、天津、遼寧、河北,同時從對Gi的貢獻份額可以看出,前兩個地區的部門競爭力較強,對經濟增量的作用較大,遼寧次之,而河北多是相對下降的部門;結合指標u由大到小依次為天津、山東、遼寧、河北,u>1的地區說明較多的部門發展迅速,競爭力和地位在不斷上升,而河北相對較弱。

(5)各省、市產業部門的分析結論(表4)。

4 結束語

筆者對環渤海地區海洋產業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為省市間的協調與互動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海洋產業經濟是一個系統,區域海洋產業經濟是更高層次的復雜系統,至少應包括各海洋產業之間、區域間海洋產業及海陸產業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未來10年對海洋經濟以及環渤海區域的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將給這一區域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歷史機遇,各地區依自身現狀,揚長避短,互為補充,增強各系統環節的融合和滲透。地區間保持一定的同構化與異構化程度,既合理競爭又相互合作;產業間的融合和交叉可能會帶來量和質的改變,如將旅游業滲透至其他產業,可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6];加強海陸的聯動,海陸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7]。同時,我們已經認識到發展是包含生態、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在海洋經濟發展中單純追求某一發展指標,區內與區間都無法達到協調發展的目的,在未來的發展中應特別注重生態效益,進行生態安全的跟蹤與評估。海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今后應加強投入力度,并以實現對產業的改造為主,走綠色經濟和集約化經營的道路。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不斷進步,環渤海區域的海洋產業部門將不斷增多,劃分更為細化,地區產業結構與優勢產業也將不斷變化,呈現新的分布格局,對此,應做長期跟蹤研究。

[1] 陳可文.中國海洋經濟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73-74.

[2] 新華網.2001年至200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12%[EB/OL].(2010-05-11)[2011-01-10].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5/11/c_1290098.htm.

[3] 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統計年鑒[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2006.

[4] 崔功豪,魏清泉,陳宗興.區域分析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5] 董江華,徐建剛,曹曉輝.基于SSM的主導產業選擇基準:以南京市為例[J].經濟地理,2007,27(5):733-734.

[6] 董玉明.海洋旅游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45.

[7] 欒維新.海陸一體化建設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46-55.

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基于海陸統籌的遼寧省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2009JD47).

猜你喜歡
環渤海地區環渤海產業結構
火出圈了!2000億尾的環渤海蝦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馬
基于ARIMA模型的環渤海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產量預測研究
環渤海地區設施蔬菜土壤障礙與治理措施
1989—2019年環渤海地區養殖池的空間變化特征
整車、動力電池產業結構將調整
環渤海港口群內港口競爭與合作研究
產業結構變遷影響因素的統計考察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研發團隊創新開放度、吸收能力與團隊創新績效——基于環渤海地區裝備制造企業的實證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的中心收斂和空間溢出性——以環渤海城市群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