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驚訝與震撼

2012-11-20 02:43屠岸
博覽群書 2012年1期
關鍵詞:濟慈珠峰登山

○屠岸

我編譯過《外國詩歌經典》,選譯過《英國歷代詩歌選》,閱讀過世界各國的許多詩歌作品,閱讀過自《詩經》到白話新詩的無數中國詩歌作品。我的閱讀范圍不算廣,但對中外詩歌也涉獵不少。但我從未讀到過像駱英《7+2登山日記》這樣內容、這樣風格的詩歌作品。這樣的詩,使我驚訝,使我震撼!

驚訝與震撼

駱英(本名黃怒波)從2005年2月到2011年5月,6年多的時間內,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珠峰所處的亞洲之外的六大洲(非洲,北美洲,歐洲,南極洲,南美洲,大洋洲)的最高峰,再加上到達南極點和北極點,所以稱7+2。其間登珠峰三次,第一次到達海拔8700米處,第二次從南坡登頂,第三次從北坡登頂;兩次登頂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峰。每次登山和抵達兩極后他都用詩體日記方式,記下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于是成了這本舉世無雙、前無古人的詩集《7+2登山日記》。

為什么驚訝?因為擁有巨大財富的企業家黃怒波不把他的財富揮霍于銷金窟,而是用來從事于艱危的登山運動、探險事業。

為什么震撼?因為詩人駱英不是把他的詩才消耗于風花雪月、哀感頑艷,而是用來銘記挑戰死亡極限的壯舉,探索自然和人生之奧秘的偉業!

黃怒波——駱英,是成功的企業家、成功的探險家、成功的詩人。他一身而三任。他是詩意的企業家,詩化的探險家。他的立足點,是詩。他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詩。他本質上是詩人。他不僅以他的財富資助詩,也以他的才華創造詩。正如他登上高山那樣,他的詩也達到了某種高度。

駱英出身于中國西北一個貧困的家庭。他是靠自己的努力,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他從事過多種勞動,最后成為企業家。但他是個永不會滿足于物質成就的人。他所從事的企業,成就于城市,但他的精神,卻拒斥城市。他在《都市流浪集》的詩篇里,給城市定性為搖頭丸、毒品、二奶、謀殺者、蟑螂和老鼠的巢穴,是驚恐、慌張、失魂、腥臭、腐爛和死亡的淵藪,指出“都市的路都通向墳場”。因此,駱英想到逃避,他的向往投向童年的故鄉。但時間不會倒流,駱英毅然擺脫喧囂的城市,把高山和極地當作童年,當作故鄉,當作赤子天國。于是他把七大洲的最高峰,包括世界最高峰,和南北兩極,都踩在腳下。

駱英的詩《向上向上》寫足了攀登者鍥而不舍的向上精神。四次重復的疊句把這種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登山時,背負著神圣和莊嚴,愛國主義精神噴涌而出。他的背囊中有一面五星紅旗,但這不只是紅色布質纖維,它是——祖國!“這是我的中國,我無法后退”,“我是一個背夫,我無法后退”,“向上,我的中國絕不能滑墜”,詩句如此波濤,一浪推一浪,涌向高潮。而到最后:“我的中國在背包中很溫暖,很安寧”,如此溫馨,如此深情,使所有的吶喊和呼號都黯然失色!

在《珠峰頌(之二)》中,駱英寫道:“從8844米的高度……我向東向西向北向南各走了三步/從此,一個祖國就有了一個特殊的印記/在雪鏡后淚水突然噴涌而流……/在陽光下我像大兵一樣直立/我因此增加了人類的高度?!瘪樣⑸砀?.92米,他所說的“人類的高度”另有含義。這些是詩句中蘊含的生命意識、人類意識、歷史意識、時空意識,在李白、杜甫、韓愈的詩中,似乎難以找到。

感恩與靜穆

濟慈1818年8月登上蘇格蘭的本·尼維斯山,到了山頂。他寫下了十四行詩《寫于本·尼維斯山巔》。詩中說:“我下窺巨壑,只見氤氳的煙嵐/覆蓋著深谷,我知道這樣子正像/人類心中的地獄;我仰望上面,/上面是愁云慘霧,人類對天堂/描述的也就是這樣……”濟慈接著說,他看到的都是塵霧,而人看自己也是這樣的朦朧,在人的“思想和智力的天地里也是這樣”。濟慈的心情是如此悲憫!

駱英在《珠峰頌(之三)》中說,“此刻我在頂峰如天使遠眺”,把自己視為天使!天使有著怎樣的眼光?他在《珠峰頌(之四)中說,“我站在世界之巔/眼含熱淚面向世界/我等待朝陽升起作證/在群峰點亮時我向它們致敬/……舉起手我以人類的名義撫摸天堂/我在天空劃出金色的印痕/我在峰頂刻印白色的玫瑰/然后在花蕊中久久跪定……”他跪下,祝愿自己的靈魂永遠干凈,祝愿這個世界永遠溫情,祝愿自己的愛人永遠美麗,祝愿死去的山友在冰雪下永遠安寧……可以體悟到,駱英的心情與濟慈的心情不同,濟慈是無限悲憫,駱英是萬般感恩。但感恩意識和悲憫意識卻能在人性的焦點上安榫、契合。

歌德1780年9月登上伊爾美瑙的吉息爾汗山。在山頂木屋的墻壁上,他題了一首小詩《漫游者的夜歌》:“一切峰頂的上空/靜寂。/一切的樹梢中/你幾乎覺察不到/一些聲氣;鳥兒們的靜默在林里。/且等候,你也快要/去休息?!保T至譯文)全詩體現著山頂之夜的安靜和寧謐,表達了詩人歌德沉凝、靜穆的精神狀態。駱英寫于山頂的詩,與歌德的這首詩,有什么可比之處嗎?

駱英在《登山之后》中說,“終于回來了/大本營就像我千年的家/頂峰是我永生不想再回攀的地方/看來去敲天堂的門與敲地獄的門一樣艱難……/登山者依然向上行進……/死亡與否其實都已經與我們毫無關系?!瘪樣⒐P下流淌的不是寧謐和靜穆,他用筆表述對死亡極限的挑戰,表述生死的搏斗,對死之恐懼的放逐。一個真正的登山者是這樣想的,一個真正的人生搏擊者是這樣想的。駱英這種最后的“遺忘”,也許能與歌德的靜穆找到契合點。

屈原作《天問》,全詩374句,提出172個問題,涉及宇宙、人生、歷史、神話、傳說,表達作者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的方方面面?;浇獭妒ソ洝?、印度《梨俱吠陀·創造之歌》、伊斯蘭《火教經》中也有“六問”式的文句。駱英在《珠峰頌(之一)》中一開頭就說,“在地球之巔我久久注視世界/一揮手我就指證了五湖四海/其實我只是想向天堂問一句話/為此我整整爬了一千年?!钡浇Y尾處又說,“在雪地上我深深跪下來/其實 我只想向天堂問一句話?!瘪樣⑴懒艘磺隇榱讼蛱焯脝栆痪湓?,可見他是何等的虔誠,可見這句話是何等的重要。但駱英到底要問的是什么,他沒有說出來。駱英不會重復屈原,也不會重復《圣經》……那么,他要問的是什么?什么是駱英的“天問”?我想,答案也許可以尋覓到,在我們把駱英的《7+2登山日記》和其他詩作全部研讀、思考之后。

艾青在他的詩論中提倡詩的散文美。散文美與散文化是兩個概念。如果把詩寫成分行的散文,那就等于放棄了詩。而散文美則是摒除刻意和做作,追求自然,近于李白的“天然去雕飾”。我讀《7+2登山日記》,開始時覺得這些詩有散文化傾向,太隨意了。但一讀再讀,感覺不一樣了。這部詩集的特點是它的現場感和即時性。有些感覺和思想如閃電或流星,是稍縱即逝的,第一時間的捕捉非常重要。這一點,駱英做到了。他留下的不是起居注的流水賬,而是思維和感覺的瞬息閃光之詩體記錄。

如果這些經歷和感受經過沉淀、回思,重新加以構思,撰寫新的錦繡篇章,也未嘗不可。但必須警惕:不要磨光鋒利,不要喪失一點一滴的新穎和鮮活!

這部詩集中的作品都是即時寫成,沒有一朵“明日黃花”,但并非率爾下筆的急就章。在不作任何刻意追求的流露中,詩歌藝術如生機蓬勃的野草那樣自然生長。

猜你喜歡
濟慈珠峰登山
濟慈長詩《拉米婭》中的民間文學“母題”
咦?珠峰“身高”在變?
尋找珠峰的“腳”
千件羽絨服溫暖黑龍江困難退役軍人
揭秘珠峰身高
登山
濟慈的死亡哲學觀
多用登山杖
珠峰保險
一次難忘的登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