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張藝謀牽手嚴歌苓——淺談《金陵十三釵》的改編

2012-11-22 03:59安曉燕
電影評介 2012年20期
關鍵詞:金陵十三釵嚴歌苓張藝謀

2011年底,國內最受人矚目的文化事件便是籌措近五年的《金陵十三釵》在國內院線上映,這部影片不僅成為各大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也成為普通百姓街頭巷議的話題。該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強烈反響,除了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張藝謀,編劇是著名作家嚴歌苓和劉恒,還在于其高達“六億”人民幣的投資、國際一流的創作團隊,尤其是能邀請到好萊塢極有票房號召力的克里斯蒂安·貝爾加盟,這在中國電影中尚屬首次……這一切都是巨大的誘惑,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但其結果是《金陵十三釵》的表現頗令人失望。不僅在多個電影節空手而歸,且還未能盈利,甚至使張藝謀和張偉平這對合作多年的搭檔一拍兩散……這一切似乎都成了《金陵十三釵》是平庸之作的佐證。但筆者卻認為,拋開影片整體的藝術優劣不談,僅從改編角度而言,《金陵十三釵》確實可圈可點,值得稱道!也難怪張藝謀說,“《金陵十三釵》改編后的劇本,是我當導演二十年來碰到的最好劇本。這樣一個本子捏在手里,我常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1]。

相較原著,電影在力求尊重其精髓的基礎上也變化不小,主要體現在英雄化敘事和好萊塢講述上。

一、英雄化敘事取代歷史視角

原著是以“我姨媽書娟”為視點展開敘述的,主要立足于她在這場慘絕人寰的屠殺中的所思所感,故此在張藝謀的電影中,才會不斷出現書娟站在色彩斑斕的教堂大窗前觀望和偷聽秦淮河女人聊天的鏡頭,畫外音也是書娟的旁白,所以,在敘事視角上,電影是希望與原著保持一致的。

但在整個故事的精神立場上,電影則與原著有本質差異。應該說,嚴歌苓雖然進行的是小說這一虛構的藝術創作形式,但故事并非憑空捏造。她往往是聽聞某個故事或是人物經歷引發創作沖動后,要經歷漫長的資料收集階段,包括穿梭圖書館,尋訪當事人,甚至到故事發生地考察和生活,直到醞釀成熟?!督鹆晔O》也不例外,嚴歌苓表示,她從1993年起,每年都參加大屠殺紀念活動,“我就是在參觀一個個大屠殺刑場時,感到非得為這個歷史大悲劇寫一個作品?!盵2]

正是秉承著這樣的創作態度,嚴歌苓的作品往往具有深邃的歷史感和扎實的生活感。在《金陵十三釵》中,嚴歌苓對于南京的完全陷落,采取了尊重史實的歷史視角,即國民黨抵抗將領出逃,中國軍隊一片狼藉。這些史實在嚴歌苓的作品中都有所提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原著中才有了混亂中無處報國的戴上校等人如何接受日本人的詐降并死里逃生的過程記錄。同時,躲進教堂的這三個人,為了維護教堂的中立立場,放棄抵抗最終喪命于日本人的槍口之下。

但在張藝謀的電影中,南京被攻陷的混亂場面被隱去了,集體投降并被屠殺的屈辱和慘烈也被屏蔽了,影片選擇了李教官所帶領的教導隊,為了保護女學生的安全,與日軍進行激烈拼殺,雖然最終集體斃命,卻不失壯烈之美!

張藝謀深知,戰爭場面固然是視覺盛宴,但于觀眾而言,具有心理沖擊力的卻是戰爭中的細節,因此,改編后的劇本中也充滿了令人記憶猶新的情感細節。其中,最令創作者和觀眾津津樂道的是中國士兵用最原始最拙劣的方式炸毀日軍坦克的一幕,血肉之軀是兄弟的盔甲,憑著一腔熱血,只是瞬間,幾個英勇男兒的生命便定格于奔跑之中……在影片中,這段迎著坦克的炮火奔跑的畫面一共只有70秒,在實際拍攝中卻頗費周章。八個演員每人身后的電線都有20多根,僅穿好服裝都需2—3個小時,演員不僅要按時間點控制表情,跑中位置,還要手控自己身上的彈著點,但凡一出有紕漏,就滿盤皆輸[3]。張藝謀之所以花費如此大的財力、心力來拍攝,無疑是要突出中國士兵大義凜然,寧可壯士赴死也絕不作亡國奴的血性和尊嚴!這便是張藝謀賦予影片的全新的主題。

在這一主題之下,影片中才更突出了李教官這一形象。這個人物戲份雖然不多,但刻畫豐滿。他智勇雙全,又內心細膩,代表了中國最優秀的軍人形象。影片中有兩次他眼含熱淚的特寫鏡頭。一次是親眼目睹自己所剩無幾的弟兄成為坦克炮灰卻無可奈何,另一次是把浦生送到教堂后被妓女譏諷,滿腹委屈卻無以訴說。李教官死前與日軍孤戰的戲份,更是顯示了他的驍勇善戰,視死如歸,應該說,李教官和他為數不多的兄弟們,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魂魄!

與原著相比,在對歷史的表達上,嚴歌苓顯然更全面和精準一些,而張藝謀卻非常巧妙地選擇了小規模的抵抗而非大規模的棄城而逃,他以更具英雄化的視角來展現南京大屠殺,筆者認為對電影藝術而言,這是適度的。畢竟,選擇這樣沉痛的歷史事件作為電影選題,是極具冒險性的,在如今這樣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對普通觀眾而言,電影更多地是作為一種娛樂休閑工具而非教育工具存在的,重溫這樣的民族傷痛需要極大的勇氣。所以,諸如同類題材的作品,如口碑還算不錯的陸川的《南京!南京!》,在國內的票房有1.45億,當時已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了,而《拉貝日記》在國內的票房只有800萬,可謂損失巨大。試想,如若按照原著那般,秉持歷史視角,將國民黨軍官紛紛逃亡,幾十萬軍人不戰而敗并被集體屠殺的慘狀,以及戴上校為保護教堂里的女學生,放棄抵抗枉死日本人的搶下的情節完整呈現,那該是何等的屈辱和壓抑?觀眾該以怎樣的心境面對這樣一部慘絕人寰的電影?因此,筆者認為,盡管張藝謀確實加入了原著中并不存在的抗戰場面,也美化了這群軍人,但起碼讓觀眾內心得到一絲安慰。畢竟如李教官的死,是慘痛更是壯烈的,他終于將自己的血肉之軀與兄弟們融為一體,不再孤獨,那最后的爆炸,五彩斑斕,是李教官的解脫,更是張藝謀式的表達。

二、中國故事的好萊塢講述

在原著中,嚴歌苓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便是書娟和以玉墨為代表的秦淮河妓女,英格曼神父、他的助手法比則是充當保護者的神職人員,廚子陳喬治以及下人阿顧都是純粹的配角了??傮w而言,在原著中,男性主角是缺失的,從刻畫深度和人物生動性上來看,都不及女性形象的塑造。畢竟,嚴歌苓的文學創作,向來以把握女性心理,能刻畫出豐富而迥異的女性形象見長,如《一個女人的史詩》中的田蘇菲,《第九個寡婦》中的王葡萄等都是極為成功的例子。在《金陵十三釵》中,男性角色的黯然也和嚴歌苓對該小說的創作立場有關?!皣H上把‘南京大屠殺’叫成‘TheRape Of Nanking’,用Rape(即強奸)取代屠殺……若說屠殺只是對肉體的消滅,以及通過屠殺來進行征服,那么‘Rape’則是以踐踏一國國恥,霸占、褻瀆一國最隱秘最脆弱的私處,以徹底傷害一國人的心靈來實現最終的得逞和征服……戰爭中最悲慘的犧牲總是女性。女性是征服者的終極戰利品。女性承受的痛苦總是雙倍的?!盵4]正是出于對女性如此的悲憫,才有了這樣的題材和光彩奪目的形象。

但在電影中,卻出現了一個真正的男主角,就是克里斯蒂安·貝爾所扮演的約翰。英格曼神父、法比等人在影片開始就因死亡、被創作者刪除等各種原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約翰,一個靠做喪葬為生的小混混。影片詳細展示了他從一個貪婪輕浮之徒,到猝然覺醒,并成為女人們的保護者和營救者的過程。關于這個變化,批評者多認為約翰的轉變過于突然,缺乏足夠的鋪墊;肯定者則認為人物起碼呈現出性格的變化。筆者認為,張藝謀之所以選擇了這樣一個類似《辛德勒的名單》中的故事,確實是受到了西方電影敘事的影響。

尤其是好萊塢的經典敘事方式中,“人物性格也‘自有一套’——大多數主人公總是要恪守一個‘性格弧線’,他是有缺點的,是隨著故事高潮的到來,他就會戰勝自己的缺點,同時(因而)最終戰勝外部挑戰”。[5]因此,主人公在影片開始常常被賦予某種缺點,如《功夫熊貓》中的阿寶就是一個貪吃、笨拙的熊貓,而《超人漢考克》則是一個易怒、矛盾、尖刻的人,但最終他們都通過努力,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英雄。諸如此類的“英雄平民化”趨勢,是好萊塢塑造人物性格時慣常遵循的方式。因此,在《金陵十三釵》中,約翰的性格不乏瑕疵但卻隨之轉變,并不惜以微薄之力抗爭日軍,保護教堂里的女人們。這樣的改編充滿了對西方電影敘事模式的熟知和迎合,而張藝謀等人對于奧斯卡的熱衷也不言自明。

另外,美國人在意識形態上充滿了普世主義價值觀,信仰宗教的救世理念,而好萊塢也最擅長通過英雄拯救世界來傳遞人道主義立場?!督鹆晔O》在原著中就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因子,只不過充當保護者的是英格曼師傅和十三個妓女們。但在電影改編中,由好萊塢一線明星貝爾扮演的約翰,是一個世俗化的“英雄”和“救世者”符號,顯然是一個西方價值觀的承載者。

影片中約翰首次面對日本人慷慨陳詞的那場戲可謂對這一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在這場戲中,象征人道、公正、中立的紅十字大旗終于飛揚起來,約翰身著神父的服裝,神情肅穆,言辭正義,站在樓梯頂端,俯視眾人。導演此刻也使用了19個約翰不同角度的鏡頭,其中17個使用仰拍, 11個構圖中包涵紅十字旗。如此這般,無疑是要以濃墨重彩的方式,傳達人性視角,約翰此刻已代替了神父,莊嚴地望承擔起“救世”的職責!

可見,張藝謀在電影改編和創作中,已經深受好萊塢意識形態、敘事方式等方面的影響,并開始用這樣的方式來包裝中國故事。當然,影片中也不乏中國元素的展現,如旗袍、琵琶以及《秦淮景》的演唱、南京話濃郁的畫外音等,都是張藝謀所駕輕就熟的中國符號。當然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形象塑造,對此電影依然保留了原著最核心的情節,即十三位妓女的冒死相替。不僅挽救了女學生,也改寫了她們自古以來的罵名,完成了雙重的救贖。影片中陳喬治的改編也值得一提,原著中的陳喬治已是成人,電影中把他改為少年,并始終用幼小的肩膀維護女學生的安全和教堂里的秩序,甚至不惜男扮女裝,鋌而走險,無非又是一曲人性贊歌!本質上,也都是人道主義的表達。而且,該情節也使故事一波三折,增強可看性。

張藝謀曾經憑借《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和《英雄》三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但都失之交臂,其擁有最終獲獎的強烈意愿是非常自然的。在《金陵十三釵》中,張藝謀確實用力較猛,對西方的經典敘事模式非常迎合,影片中也不乏后殖民的痕跡。但拋開電影的民族性不談,我們不能否認:影片中采取好萊塢經典人物塑造方式來表現約翰,確實為調節整部影片過于壓抑的敘事節奏起到了相當的作用,而且他的喪葬師身份也為玉墨等人的變裝鋪墊了合理的邏輯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人道主義和“救贖”主題,本來也是原著精髓, 僅從改編角度而言,該片講述故事的方式并不影響原著的主旨和深度,甚至還調節了影片的節奏,增加了劇情的起伏和看點,這也算是一種成功的商業考量吧!

張藝謀作為中國最富盛名的導演,似乎每一次作品上映,在國內都能成為令人矚目的文化現象,褒貶浪潮也始終不絕于耳。但之所以如此,是長期以來,張藝謀承載了過多的期望,包括電影節的新銳要求、精英文化的藝術期許和大眾娛樂的商業考量……在這樣復雜的創作心境下,《金陵十三釵》能夠五年磨一劍,數易其稿,還是彰顯了極大的誠意,盡管并未獲獎,但從改編角度而言,《金陵十三釵》仍是一部嚴謹而出色的作品!

江蘇省教育廳2011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編號:2011SJD760017

注釋

[1]張藝謀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9249590100uvug.html

[2]嚴歌苓《創作談:悲慘而絢爛的犧牲》,《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11年第4期第71頁

[3]參見紀錄片《張藝謀與他的金陵十三釵》第四集《戰爭辛苦》

[4]同注2

[5]孟隋《漂浮在好萊塢之上的“超級敘事”》,《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10期第15頁

猜你喜歡
金陵十三釵嚴歌苓張藝謀
嚴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張藝謀:上合之光輝映“中國夢”與“世界夢
錯過了張藝謀,她沒有錯過愛情
嚴歌苓的芳華歲月
孤獨者張藝謀 我有各種想法卻無人能說
張藝謀電影的流變及文化、美學再反思
論嚴歌苓小說中的中國移民者形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