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現狀與發展策略

2012-11-22 03:59李靜
電影評介 2012年20期
關鍵詞:輿論監督新聞節目民生

自2002年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成功推出《南京零距離》以來,各地電視臺紛紛效仿引入,“電視民生新聞現象”席卷全國各大電視媒體。如安徽電視臺的《第一時間》、海南電視臺的《直播海南》、浙江的電視臺的《1818黃金眼》、杭州電視臺的《阿六頭說新聞》、昆明電視臺的《晚間·關注》等等。這些民生新聞欄目以平民視角,關注民生、服務民眾為指導思想,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極大地推動了電視新聞的發展,被人們稱為“中國電視新聞的第三次革命”。電視民生新聞的火爆,展現了電視新聞發展過程中的新突破,但不容回避的是當前電視民生新聞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我們妥善解決。

一、現階段電視民生新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同質化競爭

《南京零距離》的成功使其成為新聞界的楷模,全國各地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紛紛模仿跟進,有的甚至完全套用了《零距離》的節目制作模式,致使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形式大同小異。電視民生新聞對本土資源的挖掘讓老百姓找回了“認同感”和“方位感”,但在同一個地區發生的新聞事件畢竟有限,于是內容的相同也不可避免。節目形式雷同,題材雷同等問題致使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同質化現象意味著多樣性的喪失,電視傳播一旦缺乏多樣性,傳播生態就會遭到嚴重破壞,必將導致傳播市場結構的失衡。

2、內容瑣碎膚淺

民生新聞主要是反映百姓所想、所說、所需的內容,但有些電視民生新聞片面地理解“民生”的內容,同時過分強調本土化,使得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淪為本地發生的一些生活瑣事,電視民生新聞變成了“瑣聞”。諸如街頭斗毆、坑蒙拐騙、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報道頻繁地出現在電視上,這種瑣碎、平淡除了滿足受眾一時的好奇心外,對提高受眾素質并沒有太大的幫助,缺乏新聞價值同時也令人感到乏味。

3、娛樂化嚴重

電視民生新聞以百姓生活為主要內容,就決定了其在表達時可以用“軟”的方式。某些電視民生新聞欄目認為“軟”即意味著娛樂化,于是為吊起觀眾的胃口,千方百計地強化視覺刺激。有些報道將百姓生活的展現變成對百姓個體隱私的爆料;有些報道對婚外情、掃黃打非的內容刻意渲染;還有些報道對兇殺、盜竊、搶劫事件趨之若鶩,存在著嚴重的娛樂化傾向。這種做法導致了電視民生新聞的低俗化,褻瀆了民本思想。

4、輿論監督越位

電視民生新聞的輿論監督“僅局限于表達民意,而不能落到實現民意的層面”。 新聞媒體可以反映廣大民眾的呼聲,行使輿論監督的權力,但沒有審判權。目前,不少媒體熱衷于越俎代庖,包打天下,角色由記錄者變成了“執法者”,輿論監督的力度和尺度極不恰當。更有甚者干預到有關部門的正常運作,體現出嚴重的角色越位與異化。

二、電視民生新聞的未來發展方向

1、創新節目形式,提高節目品質

對《南京零距離》節目制作模式的套用,致使我國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從內容到形式大同小異。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電視民生新聞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質化現象依然存在。大多電視臺忙于對信息資源的爭奪,而無暇顧及節目內容及形式的創新,因而電視民生新聞同質化現象依然形勢嚴竣。目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要想擺脫被動的局面,取得長足的發展,創新節目形式刻不容緩。

創新的節目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選擇的形式和節目內容一定要協調,這是贏得百姓喜愛的關鍵。選擇的節目形式一定要新穎、實用,真正成為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助跑器”。比如解決鄰里糾紛,可以將矛盾雙方的當事人代表請到演播室,再請位教育專家作嘉賓和主持人一道進行現場調解,觀眾則可通過電話連線、短信的方式表達意見,多方面互動,有助于雙方解決沖突,緩解矛盾。又比如,為克服地域的局限,地區間可采取相互聯合的運作方式。如江蘇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浙江錢江都市頻道的《城市新聞》、福建新聞頻道《現場》、安徽經視頻道《第一時間》四大民生新聞欄目強強聯合,組建了“華東第一品牌欄目聯合體”。 四個欄目從節目制作到廣告客戶的開發與服務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不僅拓展了節目內容,贏得了更廣泛的收視群體,也為廣告客戶在多個市場上整合傳播創造了條件,開創了跨區域強勢欄目合作的先河。

2、擴大報道范圍,豐富節目內容

人們通常認為,電視民生新聞就是反映老百姓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不需要精神品質的提升,于是滿足于日常生活雜事的描寫,使新聞內容流于瑣碎和膚淺。其實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和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正如江蘇電視臺都市頻道總監景志剛說:“時政要聞老百姓是非常關心的,自己的市委書記市長干什么,他們實際上很關心,市委書記市長做的事情和百姓是息息相關的……”百姓的事同樣也是政府牽腸掛肚在努力踐行的事,因此民生新聞的題材不能單單停留在反映老百姓生活瑣事這一層面,而應向擴大報道范圍,把視野擴展到有新聞價值的大民生上。廣泛吸納時政新聞,從百姓的角度予以解讀,這樣既豐富了欄目內容,也避免了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成為“日常生活小事的投訴站”。

3、引入“公共新聞”理念,提升節目文化品位

電視民生新聞偏向負面報道的時代己經過去了,電視民生新聞的題材不應停留在“暴力、兇殺、色情”等吸引觀眾眼球的層面,而應向縱深拓展,引導民眾關注國家事務及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這就要求適時引入“公共新聞”的理念,將“民生”與“公共”有機結合起來。公共新聞最早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其主要內涵為鼓勵廣大民眾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中。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在社會公共領域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應積極搭建公共交流平臺,引導民眾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共同探討公共問題的解決辦法。這種方式不但能培養民眾的公共意識,還能引導民眾確立主流價值觀念,有助于提升民生新聞節目的品位。

4、反映民眾呼聲,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民眾在現實生活中一旦遇到麻煩,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媒體,而媒體則會盡其所能督促有關部門作出及時的回應,直至問題得到解決。媒體的介入加快了問題解決的進程,難怪社會上流傳著“有麻煩,找媒體”的說法。我們在肯定媒體作用的同時,還應時刻警惕輿論監督越位的現象。輿論監督為老百姓搭建了傾吐心聲的平臺,但輿論監督的作用僅限于反映廣大民眾的呼聲,不能越權進行“媒體審判”,更不能干預有關部門的正常運作。作為新聞工作者應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眾良知,客觀地展現新聞事實,最大限度地表達民意。做到既要為民請命,也要正確地把握輿論導向,既要傾聽社會呼聲,更要善于化解社會矛盾,自覺地維護社會穩定。

電視民生新聞構筑了百姓和政府溝通的橋梁,使得下情得以上傳、上情得以下達,發揮了新聞媒體應有的作用。盡管民生新聞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這類節目在全國各大電視臺的成功“打響”,無疑為電視新聞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電視民生新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廣大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抓住契機,勇于開拓、不斷創新,爭取把電視民生新聞節目辦得越來越好。

1、孫虹.電視民生新聞的問題與改進[J].當代電視,2009(4)

2、高紅明.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現狀的思考[J].中國電視,2006(7)

3、許蘇.電視民生新聞的定位與發展策略[J].電影文學,2008(21)

猜你喜歡
輿論監督新聞節目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探索輿論監督報道的“破”“立”之道
輿論監督報道要注重“建設性”
輿論監督報道如何促成更多“解決”
新聞節目中主持人的“可為”與“不可為”
地方電視臺如何辦好新聞節目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節目編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