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學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對策研究*
——以浙江省為例

2013-02-01 21:48朱兆平
職業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關鍵詞:勞動力畢業生院校

朱兆平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杭州311231)

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浙江省經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然而,浙江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依舊存在,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群體中,高職生占相當大的比例?!熬蜆I是一項民生工程”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教育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既是我國現階段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同時又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解決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的問題?!痹谖沂「呗氃盒.厴I生就業存在一定壓力的情況下,了解他們的就業現狀,探究造成這一現狀的深層原因,找到有效地緩解、改善高職學生就業現狀的途徑是很有必要的。

浙江省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用人觀念的改變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而逐年有所提高,但與普通本科生相比其就業質量仍然較低。筆者為了了解這一狀況,進行了大量調查。調查主要采取走訪和問卷調查等方式,調查對象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浙江省內高職院校和25家企事業單位,共發放問卷500份,有效回收376份,回收率為75%,其中,有效問卷327份,有效率為87%?,F根據調查資料分析如下。

高職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 隨著大學生就業逐步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近年來,高職畢業生的實際就業情況及其就業愿望與歷屆大專生的就業情況相比均存在較大的落差。2011年,浙江省20~24歲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中,進入民營企業工作的超過六成,占63.0%,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單位占53.2%,而在備受大學生青睞的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和外企就業的分別只占16.2%、11.9%和4.9%,與大學生的期望有較大差距。與歷屆大專生相比,尤其是與2001年以前畢業的大專生相比,高職生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比例下降了28.3個百分點,而在民營企業工作的比例提高了29.8個百分點,可見高職生的就業現狀與他們的師兄師姐們相比存在著十分顯著的差別。

畢業生的就業區域 從高職生的就業地域來看,與高職生的期望也有不小的距離。只有34.9%的高職生能夠留在杭州、寧波這兩個大城市的城區工作,到溫州等9個設區市的城區及義烏市這些中等城市工作的占23.9%,41.2%的高職生需要到基層縣(市)工作。高職生求職過程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已成為他們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就業指導課程開設狀況 對于所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課時數的調查顯示:浙江省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的課時數均達到和超過38課時。其中,開設38課時以上的占44.45%,開設38課時的占22.22%。但是,仍然有33.33%的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課時數少于38課時,尚未達到教育部關于就業指導課程課時數的要求(教育都要求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并且要求課時數不少于38學時)。

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專業認同度 調查顯示,對于“大學生活已經基本結束,您覺得上大學值得嗎?”問題的回答,80%的高職高專畢業生認為“值得”,20%的畢業生認為“不值得”。對于此問題的回答,不同性別的畢業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認為“值得”的女生高于男生,分別占60.1%和39.9%,認為“不值得”的男生高于女生,分別占59.5%和40.5%。反映出女生比男生對上大學的態度更加積極、樂觀。調查顯示,64.1%的畢業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35.9%的畢業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意??疾鞂W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的原因,就業困難排在第一位,專業發展前景不好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專業教學水平差。

影響求職的因素 畢業生擇業與用人單位聘用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當問及“您認為影響就業的因素有哪些”時,調查顯示,“個人的實際能力”占50.3%,“個人學習成績”占34.3%,“所學專業”占5.9%,其他占8.3%;當問及“在求職過程中對就業影響最大的能力”時,“專業技能和特長”占28.1%,“社會適應能力”占27.2%,“人際交往能力”占17.6%,“計算機、外語能力”占12.8%,“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占10.4%,“表達能力”占3.9%;當問及“您對自己就業成功”的看法時,21.9%的畢業生對自己就業成功非常有信心,43.7%的畢業生有信心,31.1%的畢業生選擇一般,3.3%的畢業生對就業成功缺乏信心,說明多數高職高專畢業生對自己就業成功持樂觀態度。

就業信息的來源 在被調查的畢業生中,有56%以上是通過“學校就業中心”獲得有效就業信息的。這表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推薦、舉行的招聘會對學生而言針對性強,幫助較大,有效性較高。因此,為保證畢業生能夠成功就業,學校應當盡可能地舉辦校內招聘會。獲得有效就業信息的其他渠道是“政府辦的人才市場”、“媒體網絡”和“親友關系網”,分別占15%、17.5%和11.5%。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網絡媒體等無形招聘市場的快速發展,畢業生利用網絡等渠道就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浙江省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就業體制存在的問題

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影響 多靈戈和派奧認為:勞動力市場可分為主要勞動力市場和次要勞動力市場。主要勞動力市場的工作工資高,福利豐厚,條件優越,晉升靠資歷,就業有保障;次要勞動力市場的工作工資低,福利較少,培訓和晉升機會少,工作條件差,容易被解雇。由于勞動力市場的分割,造成了勞動者在主、次勞動力市場之間的流動障礙。一方面,盡管在次要勞動力市場就業的勞動者對工作滿意度低,歸屬感弱,工作變換次數多,但他們根本無法直接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盡管主要勞動力市場中的失業者可以很容易地在次要勞動力市場獲得就業機會,但一旦在次要勞動力市場就業,便很難再返回主要勞動力市場。于是,主要勞動力市場的失業者寧愿失業,也不愿意在次要勞動力市場就業,從而出現了勞動者面對次要勞動力市場的“自愿性失業”。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分割主要體現為城鄉勞動力的分割,因而使畢業生就業市場范圍受到限制:畢業生更傾向于在城市就業。然而,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與城市新增就業機會的相對緩慢導致高職畢業生在城市就業越來越難,傳統意義上的城鄉差距導致一部分畢業生寧愿在城市待業,也不愿意到農村就業,由此出現了一些城市就業中的低效配置問題,如在浙江省就出現了在杭州、寧波這樣的大城市人才聚集,而在溫州、義烏等中等城市及下屬縣人才不足的狀況。

用人單位招聘條件較高 其一,用人單位招聘條件較為苛刻使畢業生在就業時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挫敗感、不信任感,進而導致對就業缺乏信心。有的用人單位招聘時風風火火,其目的卻不在于引納人才,旨在于宣傳本企業。有的用人單位面試過后又取消招聘計劃,不了了之,浪費了畢業生的時間和精力;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畢業生做出過高的待遇承諾,而畢業生上崗后卻又不能兌現;還有的用人單位根據應聘人數的多少,臨時更改招聘條件,不注重應聘者的實際能力,只重視畢業生的文憑與畢業院校,不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選人,而是懷著可以裝點門面的虛榮心選人。其二,某些就業潛規則仍在大行其道,導致勞動力供求有效配置的下降。如在就業市場上,女大學生受到性別歧視,年齡偏大的學生受到年齡歧視,學歷層次較低的學生受到學歷歧視,外地大學生受到地域或戶籍歧視等等,背離了市場經濟優化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內在要求,扭曲了就業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使本來可優化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就業市場走向異化。

(二)辦學定位不準確

浙江省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很好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為浙江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支持。但是,從社會人才市場反饋的信息看,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有些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尤其是很難找到與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形成了市場上高職人才供大于求的尷尬局面。究其根本,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是有出入的,在辦學定位上存在盲目性、攀高性、城市指向性三個誤區。

盲目性 每所高職院校由于其自身的辦學歷史、辦學優勢、辦學條件、所處區域等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其辦學定位應該有所側重,突出自身的特色或優勢。但是,在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及怎樣培養人才這個問題上,各院校卻很難有正確的定位。盲目地套用國內外一些院校的辦學模式,導致部分高校辦學定位雷同,服務職能重疊,相互之間惡性競爭。從人才培養規律看,大學生的培養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大學教育的效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其決策過程其實是針對幾年前的市場需求而不是未來市場需求做出的,大批量地培養同類人才,很容易帶來結構性的就業困難,同時,也會導致自己辦學優勢的浪費。

攀高性 即積極地鼓勵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將學生升入本科的比例作為衡量辦學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還有的高職院校將升格為本科院校作為自己的辦學理想與追求。在這種辦學指導思想之下,一些高職院校漸漸失去了自己的辦學優勢和恰當定位,忽略了打造特色專業、特色人才的熱情,而在向綜合大學看齊的路子上越走越擠,進而影響到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

城市指向性 從就業難的地域分布特點可以看出,在廣大的農村是存在很多就業職位空缺的,雖然高職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方向時會有一些功利主義的傾向,但也不可否認高職教育體制本身也是有著很明確的城市指向的,帶有城市專用性的特點,對學生的培養更多地側重城市專用性的職業技能。在這種培養傾向之下,大量的城市專用性的人力資源在農村也就沒有發揮作用的空間。高職院校辦學很少考慮到農村的市場需求,比如,有的醫科院校的專業劃分極為細致,看鼻子的不能看耳朵,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醫生是絕對不能勝任鄉鎮衛生崗位工作的。

(三)畢業生就業觀出現偏差

高職院校畢業生普遍存在就業期望值偏高的情況,在擇業心理和做法上存在較多的問題,也是導致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業觀不適應就業要求有以下主要表現:一是就業觀陳舊。仍然抱著計劃經濟體制和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的就業觀念不放,認為只有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工作才算就業,在非國有單位工作不算就業。因此,只想在大城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不愿到非國有單位、中小企業、農村和基層單位就業。二是價值觀錯誤。從思想和心態上看,高職畢業生普遍存在就業定位不準確,急于工作、急于賺錢,追求高回報的急功近利思想;過分強調自我價值,忽視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不能從人生的長遠發展確定就業目標,沒有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業發展做科學、全面、理性的思考;沒有磨煉意志、提高技能、汲取經驗、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這也影響了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三是依賴性強。據訪談調查,在對“就業過程中誰的意見對你的影響最大”的回答中,絕大多數學生回答是學校、家長,這足以說明,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今天,學校和家長仍是高職學生就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表明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受學校、父母或家庭的影響較大。

促進浙江省高職院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對策與理性思考

(一)增加就業崗位,使高職院校畢業生有業可就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與經濟的發展變化是休戚相關的,只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在促進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中,知識和技術要素代替勞動力要素是發展的必然。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畢業去向主要是第三產業領域。所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既是政府調控產業結構的方向,也是實現浙江省高職院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途徑。

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根據筆者對浙江省高職院校畢業生“擇業意向”有關“到中小企業工作”意愿的調查結果,有將近七成以上的學生是愿意的。如此看來,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今后是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領域。因此,在抓好大型企業發展的同時,政府也應該積極促進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正視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和貢獻。在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同時,必然也能給高職院校畢業生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通過宏觀調控改善經濟環境 要加快浙江省一些中小城市地區的發展,大力推進這些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實施區域共同發展。經濟環境的改善必然會使企業效益有所提高,企業就會增加用人需求,這樣可以相應增加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有些用人單位不合理的限制也將隨之消失,同時也有利于縮小地區間的經濟差異,吸引更多的畢業生到這些地區尋找就業機會。

(二)改善就業環境,使高職院校畢業生有業暢就

政府加強正面導向 高職畢業生往往會把目光聚焦在大城市或者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造成所謂的“結構性失業”。政府應廣泛宣傳國家制定的有關高校畢業生去西部地區、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正確處理社會需要與個人成才的關系,服從國家需要,勇于到相對發展落后的地區、艱苦行業、基層鍛煉成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在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的“就業準入制度”值得借鑒。對就業者進入工作崗位提出專業方面、技能方面的要求,可使勞動者具有求職、任職的憑證。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要完善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2003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要求:“完善技能人才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推進技師考評制度改革”。這些制度的出臺將能夠很好地保護眾多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不被浪費,使學生能夠“零距離”地與市場要求接軌,大大縮短上崗后的適應期。

搭建畢業生就業平臺 第一,要積極構建就業信息平臺,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要求高校建立起獨立的就業指導與服務信息網,并使之成為溝通供需雙方的重要平臺。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就業信息的網絡化和就業工作的電子化,要建立并完善學校就業指導與服務信息網,就業信息網的內容應主要包括就業政策、專業介紹、畢業生生源信息、就業指導、招聘信息、就業新聞等等。第二,要組織校園招聘會,啟動就業直通車。盡管現在社會上的招聘方式多種多樣,但現階段校園招聘會這一傳統方式還是更容易被企業和畢業生接受。高職院校要將企業“請進來”,一方面,可為畢業生與企業搭建供需見面的平臺,為畢業生順利就業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可加強企業與學校的溝通,為下一步校企合作鋪平道路。

(三)培養就業能力,使高職院校畢業生有業能就

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現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高職學生應將職業道德規范作為職業準備活動中重點學習的內容,因為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時,往往將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放在首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使工作崗位的技術含量增加,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越精確,培養出來的人才就越能擁有廣闊的就業空間。高職畢業生應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精湛的職業技能,需要掌握高新技術并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他們是生產技術的管理者、標準技術的執行者、技術措施的處理者、技術革新的推行者。在智能方面培養的方向應該是:在知識方面,能夠掌握針對性、適應性、應用性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成熟新穎的技術規范,理論知識在量上以必需、夠用為度;在能力方面,需要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應用能力、現場指揮協調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等。具體要體現為實施“雙證書”制度,要求學生獲得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或崗位操作證書方可畢業。畢業生應具有雙重優勢:與中專生相比,具有大學的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善于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不僅就業后能夠做好本職工作,還能夠有繼續深造的良好基礎;與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相比,一出校門就具備社會同行認可的某項技能。這既是勞動力市場的客觀需要,也是高職院校謀發展和切實保障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必然要求。

突出辦學特色 特色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生命線。高職院校必須認真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及培養模式上果斷進行調整,辦出產銷對路的特色來。需要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高職院校應將過去的“供給驅動”專業設置模式轉變為“需求驅動”模式,以增強為區域經濟服務功能為出發點,將地方經濟建設需要、未來職業發展需要作為特色專業設置和開發的驅動力。另外,高職院校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不斷調整專業,增強辦學優勢。要使專業建設形成特色,一要堅持做到“人無我有”,即具有專業建設上的獨特性和個別性。二要堅持做到“人有我優”,即具有專業建設上的杰出性和優質性。三要堅持做到“人優我新”,即具有專業建設上的開拓性和創新性。努力拓寬高職學生的就業適應面,以應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增強就業潛力。

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中小企業最緊缺的是能夠直接“上手”的技能型人才,這就迫切要求高職院校與中小企業攜手,實現校企合作。浙江省高職院校應該主動“牽手”企業,并與之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真正構建起“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和就業基地,學校為企業輸送合格技術人才”的多方互利共贏的和諧局面。這種校企互動機制能夠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的“無縫”對接,這對于高職院校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價值。一是學??梢詮男袠I組織和企業獲取人才需求信息,能夠為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建設以及教學內容改革提供相關依據;二是在充分了解相關職業崗位群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和核心技能后,學校培養的人才可更加符合企業的要求;三是行業組織和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和就業基地;四是行業組織和企業可以為學校教師提供實踐渠道,有助于教師提高“雙師”素質;五是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能工巧匠和專業技師擔任兼職教師。比如,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之路,教學質量好,畢業生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在上海、浙江等“長三角”地區建立了多處就業基地,與省內外眾多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已構建了覆蓋水利行業和華東地區的就業網絡體系,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四)轉變就業觀念,使高職院校畢業生有業樂就

改變“精英”就業觀,樹立“大眾”就業觀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作為高層次短缺人才的市場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對高學歷的追求逐步被高素質、高技能的新要求所取代。另外,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浙江省的產業結構正在進行大規模調整,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許多社會機構吸納員工的能力會持續下降。高職院校畢業生應該將眼光投向新的就業領域,有關資料表明,目前城鄉非公有制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全國勞動就業的主要增長點。

改變“靜態”就業觀,樹立“動態”擇業觀 高校大學生在求職謀業時,面對僧多粥少的嚴峻就業形勢,應從最初追求一步到位的求職方式轉變為先就業、后擇業方式。大學生就業只是職業生涯的開始,并非表示一生只能在一個崗位上工作,每個個體的職業生涯都是動態發展的,具有很強的可變性和可塑性。從事一個自己喜歡而又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這是每個人的正常心理行為,然而,要想使每一位畢業生都能做到這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應先積累工作經驗,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崗位或職業。先在從業過程中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當對社會和行業有了更多、更深的體悟后,再找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理想職業,分步到位。

改變“選擇工作崗位”的就業觀,樹立“創造工作崗位”的就業觀 由就業教育走向創業教育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1世紀的高等教育世界宣言:展望和行動》指出:“為方便畢業生就業,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應成為高等教育主要關心的問題;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睋{查,有近一成的大學生想自己開公司或合伙開公司,自己當老板。大部分持有這種觀念的大學生都想先打工,進行原始積累,再自主創業,開商店、酒吧、公司等。國家的宏觀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高等學校在逐步重視創業教育,社會也需要自主創業人才。這不僅可以解決畢業生自身的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自主創業是未來就業的一大趨勢。

就業乃民生之本,作為全社會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高職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國家急需的實用型、技術型人才能否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正視浙江省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探究改善高職生就業問題的可行性對策,既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在社會上的認可程度和影響力,又可以使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改善進一步得到深化,在促成高職教育良性循環發展的同時,促進浙江省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1]G·佛雷塔.分割的勞動力市場和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2]時勘.職業指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54-58.

[3]王小明,仲理峰.應對職業生涯中的“三年之癢”[J].教育與職業,2003(1).

猜你喜歡
勞動力畢業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傷心的畢業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最“叛逆”的畢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