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高素質教育研究

2013-02-01 21:48袁光華
職業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關鍵詞:高素質素質教育素質

袁光華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河源517000)

素質教育研究成果累累,在萬方數據庫中以“素質教育”為題進行搜索,限定年限范圍從1982年至今,共找到3萬多篇符合條件的論文。然而,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定位為“高素質教育”的研究甚少。筆者擬以大學生高素質教育研究為主題,分析高素質教育的內涵,探討大學生高素質教育的實現途徑。

高素質教育的來由

21世紀是國際間經濟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經濟競爭就是人才競爭,人才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素質的競爭。美國上世紀90年代初制定的《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法》強調教育的國際化,主張采用“面貌新穎,與眾不同的方法,使每個學校的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知識的世界級標準。要通過國際交流,努力提高學生的全球意識、國際化觀念”。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校長陸登庭在2002年中外校長論壇上曾指出,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以后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也不是僅有助于他們在專業領域內更具有創造性,它還應當讓學生更善于深思熟慮,更具有洞察力,并富有理想和追求,讓他們成為具有獨立思想的、全面發展的人。

法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我國素質教育的提出始于上世紀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提高國民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把提高民族素質和國家興旺發達聯在一起。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隨著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發布,素質教育深入人心。

高素質教育的內涵

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終極目的,也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1998年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四個方面: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穿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美、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美國的通識教育與我國的素質教育有相通之處。1945年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領導的委員會發表了《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提出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確地判斷和正確地辨別普通價值的人。這種培養“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標實質上就是我們所說的素質教育。

依據諸多學者的研究和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等進行分析,筆者認為,所謂大學生高素質的含義就是指學生素質不但要“高”,而且還要“全”,“高”主要包括創新素質高、信息素質高、科學素質高、人文素質高等,“全”指具備高素質的同時具備較高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團隊素質、身心素質、職業素質等。

道德素質 學術界關于道德素質的認識主要有兩種:第一種,道德素質是指人內在的道德品質,指個人在先天基礎上,通過后天環境影響、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能長期發揮作用的內在道德品質;第二種,道德素質是道德行為主體(人)的道德認識、道德心理和道德行為的有機結構的總和,它包括人的道德認識能力、思維方式、道德情感和意志特征以及道德行為過程中選擇和行為能力等要素。

法律素質 對法律素質的概念學術界的解析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法律素質是現代人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人們的法律知識等各種要素的內在表現;另一種認為,法律素質是人們在一定先天稟賦的基礎上經過學習和實踐形成的法律知識、法律心理、法律觀念、法律道德和法律能力的總和。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是大學生法律素質養成的教育,使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為自己或為他人服務,更重要的是使大學生明白法律的作用和價值,對法律進行積極的認識和評價,不斷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

團隊素質 大學生團隊精神是指大學生對團隊感到滿意和認同,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并自覺地把自己的前途與團隊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以團隊的利益和目標為重,對團隊事務盡心盡力,角色定位與團隊整體的角色定位相符,自愿并主動與團隊其他成員積極協作、共同努力奮斗。

身心素質 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健康下這樣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即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功能良好三個方面。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兩個方面。健康的體魄是青年成才成功的基石;良好的心理是適應社會快速發展和激烈競爭的必備條件。當前,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中存在著身心素質不高的狀況,達不到國家體育運動鍛煉標準者有之,心理存在著嚴重疾病者有之。尤其是心理疾病問題更要引起高校管理者和大學生的高度重視。

職業素質 美國政府提出的21世紀的職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及其標準主要有:(1)基本技能:大學程度的閱讀、寫作和計算能力是所有種類的工作所共同需要的。(2)技術技能:技術技能對許多工作來說都已成為底線的要求,工作者利用高度的信息、電信和制造技術來提高生產率和效率,以新的方式向客戶傳送服務。(3)組織技能:新的管理和組織系統,比如員工與顧客交互系統,要求增加理論和技術技能。這些技能包括通信技能、分析技能、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的技能、人際關系技能、談判技能和影響力,以及自我管理的技能。(4)公司的特殊技能:新技術以及市場變化驅使公司參與競爭,集中于工作流程的持續改進。作為員工必須經常要求獲得與公司產品和服務以及生產程序或服務傳送有關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我國原勞動保障部開發的《CETTIC職業素質測評系統》將職業素質分為5個大類30個小類:職業能力(13小類);職業人格(9小類);職業興趣(1小類);就業和創業分析(2小類);職業操作能力(5小類)。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職場變化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大學生面臨畢業后職業崗位流動和新職業種類不斷涌現等一系列新問題和新挑戰。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對社會、對教育、對個人自身發展都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大學職業素質教育是一個指導、培養和援助的過程,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以專業教育為基礎,結合在校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大學生進行職業定向教育,促進其職業素質發展,并指導學生順利由學校過渡到職業社會。

創新素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敝泄仓醒?、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指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大學生精力旺盛,思維活躍,自信好動,頭腦中的條條框框比較少,受傳統習慣的束縛也較少,敢于標新立異,創新意識強,有不懈追求的奮斗精神,智力達到高峰,情感日益豐富,意志不斷增強,這使得他們在自己理想的支配下勇于戰勝困難、戰勝自己。大學生要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有用人才,必須把創新素質作為素質教育培養的核心目標,著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信息素質2002年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圖書館館長漢納羅爾·瑞達(Hannaford B.Rader)認為:“信息素質是判斷何時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獲取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總和?!彼岢鲂畔⑺刭|的內涵包括圖書館素質、媒體素質、計算機素質、因特網素質、研究素質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我國學者認為,信息素質不單單是信息獲取、收集、交流和利用的基礎知識與能力,還包括信息知識與意識、信息道德等,它是一個適應信息社會的完整的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信息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資源。對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利用能力逐漸成為每個社會成員應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信息素質是信息社會考察一個國家人力資源的重要指標,也是當前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科學素質1996年,《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提出:“所謂有科學素養是指了解和深諳進行個人決策、參與公民文化事務、從事經濟生產所需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過程。有科學素養就意味著一個人對日常所接觸的各種事物能夠提出、能夠發現、能夠回答因好奇心而引發出來的一些問題。有科學素養就意味著一個人已有能力去描述、解釋甚至預言一些自然現象。有科學素養就意味著一個人能讀懂通俗報刊刊載的科學文章,能參與就有關結論是否有充分根據的問題所作的社交談話。有科學素養就意味著一個人能識別國家和地方有關科學的決策,并且能提出有科學技術根據的見解。有科學素養的公民應能根據信息來源和產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來評估科學信息的可靠程度。有科學素養還意味著有能力提出和評價有論據的論點,并且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從這些論點得出的結論?!?006年,國務院發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認為,科學素質由四方面構成,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從大學教育的目的來看,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大學生成才的先決條件,這在大學生素質結構中起著基礎作用。高等學??茖W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大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培養大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培養大學生科學的辯證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人文素質 “人文科學”一詞自15~16世紀歐洲開始使用,表示的是同人類利益有關的問題,其含義幾經演變。到了現代,則專門指對社會現象和文學藝術進行研究的科學。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相對于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教育而言的一種科學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活動旨在通過大學這個環境的熏陶和知識的傳授,使人類優秀的人文知識成果,特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等,內化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品格、氣質修養,使其成為既有社會主義理想、又有事業心,既具備深厚的自然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功底、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既有知識,又有能力,既懂發明創造,又具備奉獻和協作精神,既能推動科技進步,又能促進社會文化發展的復合型科技人才。

大學生高素質教育的實現途徑

(一)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是大學生高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大學生素質教育落實在學習、生活、活動的方方面面。

課程設置 課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大學教育的課程體系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公共必修課(素質教育或通識教育)、專業課和任選課。課程或相關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載體,開設什么課程,不同的學??梢杂胁煌淖龇?,但不能缺乏必要的載體而去空談素質教育。

生活指導 大學生活包含文化學習、衣食住行、人際交往、社團活動、情緒管理、尋找工作等方面。美國教育家A.J.約翰斯認為,生活指導是旨在使個人“做出明智的選擇和適應的援助”,以使他發展自我選擇的能力。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學生生活指導工作都是由輔導員承擔,換句話說,輔導員也是生活老師。因此,我們不但要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而且還要創新輔導員工作方法和工作內容。

校園活動 校園生活占據了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這種環境對學生的思想、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極大影響。所以,校園文化活動要豐富多彩,如開展學校體育運動和競賽活動,俱樂部、學會或協會活動,創業園經營活動等,學生在各種各樣活動中可以相互聯系、互相學習,發展共同的興趣和業余愛好。

校風建設 樹立良好的校風,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隱性課程。它是一所學校師生員工在共同目標和共同認識的基礎上經過長期不懈努力而形成的一種風尚,一種文化氛圍和精神風貌,其中,包括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和干部職工的工作作風。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尤為巨大。課堂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把知識傳給學生,也可以把人生觀、價值觀傳給學生,還可以用治學態度、高尚品格、奉獻精神去影響學生。為發揮教師的作用,學校應采取各種措施,提供必備條件,全面改善教師的教風。

校園環境建設 校園環境可分為三類;一類為物質—空間類教育環境,即校園建筑布局、室內設計、教育設施等,這些環境設施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硬件部分,相互統一,形成學生的校園生活空間,對學生的品格形成起促進和制約作用;一類為組織—制度類教育環境,即學校的規章制度、教育內容與教育活動安排、教育評價、教育管理體制等;一類為文化—心理類教育環境,即校園文化、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集體輿論、教職員工道德風貌、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校風、校貌等所負載的信息滲透,使學生在無意識的心理狀態下實現“文化心理層”的改變。

(二)社會影響

素質教育離不開政府的重視 政府不但可以從方針、政策、措施、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上加以支持,而且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等大眾傳媒工具宣傳優良的思想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正面引導大學生高素質的養成。

素質教育離不開企業、社區的支持 企業和社區對教育的的支持是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地提供平臺支持大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可使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得以升華。學生參加的社會活動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愛心活動,如公益勞動、義務勞動;一類是假期“三下鄉”活動、社會調查等;一類是學術活動,如實習實訓、參觀學習、科學實驗等。這些活動能很好地促進他們的社會責任心、參與能力以及個人世界觀、道德價值觀的發展。

(三)家庭熏陶

雖然大學生一年中在家居住的時間遠遠少于在學校居住的時間,但家庭對其高素質養成的影響依然非常深刻。主要影響有兩種:一是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通過民主和諧的氛圍,形成互相尊重、配合默契、作風民主的優良個性;通過求知進取的氛圍,使子女形成不斷進取和開拓的精神;通過情感溝通的氛圍,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殷殷之情和深切的愛,從而對家庭產生依戀之情,對父母產生信賴和感恩之意。二是家長態度。有的大學生在經濟上、精神上要求獨立自主,有的大學生在經濟上、精神上完全依賴家庭。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依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育方式。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學校教育事半功倍,而不良的家庭教育甚至可以抵消學校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影響大學生高素質教育的基礎因素。家庭教育是一種人人都要接受全面性的教育,每個家長都必須承擔這種教育的義務。

結語

素質教育是大學永恒的話題,然而素質教育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和內容,在大學素質教育的問題上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大學生高素質養成主要依靠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必須接受質量評估,評估主體可以是政府、社會或學校本身。但素質教育質量評估難度較大。這是因為大學生高素質教育的質量好壞不能簡單地用大學生就業率高低來衡量,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大學生今后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上。所以,大學生高素質教育的質量評估是我們應關注的研究方向。

[1]吉興華.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2]李桂麗.當代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3]彭利榮.大學生科學素質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4]任立華.中美大學生素質教育比較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5]宋莉.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6]王冬梅.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思考[J].岱宗學刊,2006(9).

[7]楊巧云.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及其平臺建構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7.

[8]張薇.大學生團隊精神培養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

[9]張愛社.新世紀大學生道德素質培養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3.

猜你喜歡
高素質素質教育素質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陜西2021年將培育高素質農民2萬余人
基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全國高素質農民超1700萬人
工藝美術教育審美素質的培養
大學素質教育的實施策略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創新德法兼修高素質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好“變”的態度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