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3-02-02 10:47朱小明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年10期
關鍵詞:課件筆者多媒體

朱小明

唐山市豐潤區沙流河鎮中學 河北唐山 064006

1 前言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選擇、使用多媒體,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施課堂教學,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實現語文教學過程最優化的一種教學策略,是實現語文教學現代化、科學化的必由之路。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愛學與樂學的狀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受興趣的左右,因此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筆者就語文教學如何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談幾點認識。

2 運用多媒體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2.1 利用多媒體朗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中學語文教材多是文質兼美的文字集合體,多數為文學作品,“文章不是無情物”,教材中大量文章無不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感情。作者在創作時都是把自己的感情強烈地滲透到作品中去的,這就使得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浸透了濃厚的感情色彩,形成以情動人的巨大審美感染力。而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對于知識儲備有限、閱歷較淺的中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單靠教師抽象的分析,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文字、圖畫、音樂集于一體的朗讀課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就能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筆者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課前精心制作多媒體朗讀課件,以古箏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樂曲與文章的意境融為一體,能夠很好地表現蘇軾豁達的胸襟、灑脫的人生觀、恬淡曠達的情懷。上課的時候,首先,筆者隨多媒體課件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讓學生聽著老師的朗讀,隨作者的筆端游覽一番承天寺,初步了解作者當時復雜的心境。然后讓學生隨多媒體小聲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接著,不指名讓學生自覺地隨多媒體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聽著動聽的音樂,看著流動的畫面,學生的朗讀激情被點燃了,爭先恐后地隨多媒體朗讀起來。最后,讓學生用閑適的語調、輕柔的語氣、緩慢的語速,面帶表情地齊讀課文,再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學生已完全進入境界,陶醉其中,仿佛看到一個閑適的蘇軾邁著輕緩步伐,安靜地欣賞著月景,看到一個曠達、樂觀的偉大形象,從而體會到作者當時復雜的心境。這樣,通過跟隨多媒體課件的反復朗讀,教師把學生巧妙地帶到文章的意境中,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能更深刻、更透徹地體會文章的中心。

2.2 多媒體導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好壞取決于是否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所以,導課是講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生動形象的導課,可以讓學生盡快進入課文的情境中,而多媒體的優勢恰恰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特定的情境,可以讓學生融入這特定的氛圍中。例如,教學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筆者用多媒體展示我國著名畫家靳尚誼的代表作《父親》,并配以背景音樂。學生凝視著畫面,傾聽著美妙和諧的音樂,筆者娓娓道來:“面對這樣一位蒼老而又可敬的父親,他的眼神,他的手勢,無一不向我們展示他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不由地騰起一種尊敬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值得尊敬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之情?!边@樣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再加上教師動情的導語,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置于一個特定的環境中。

再如,在教學《三峽》一文時,筆者也是用多媒體導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屏幕以長江畫面作襯底,展示《長江之歌》配樂歌詞,師生同唱《長江之歌》。雄壯的歌聲渲染了長江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場面,特別是三峽的景致,更是令人心馳神往,學生自然而然就進入文中的情境,產生學習的動機和欲望。

2.3 多媒體播放電視錄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電視錄像可以幫助教師,將有些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教學內容和知識清楚地表現出來,能有效地刺激學生視聽感官,引起注意和興趣,加速感知和理解,擴大知識領域,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靈活,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筆者教學《中國石拱橋》一文時,就播放了《中國石拱橋》教學電視片,讓學生一邊聽著緩慢的、充滿感情的解說,一邊觀賞我國各式各樣的石拱橋,研究它們的形式、結構和精美的裝飾、雕刻。這種融圖像、話文于一體的形式,生動活潑,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強化對實物和課文的感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 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激發學生興趣

現代教學媒體,充分運用電、光、形、聲的現代科技成就,可不受宏觀和微觀的限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可以通過特技處理,將事物分解和組合,虛實互化,動靜互化,繁簡互化,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1 化靜為動,激發興趣

例如,筆者在教學《小石潭記》時制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演示,再現“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和“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兩處的情景,這就使靜止狀態的材料演化成栩栩如生的運動狀態圖景和人物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2 化抽象為形象,激發興趣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抽象的文字以可觀可感的具體形態表現出來,教材的內容情境得以圖文并茂地再現,大大改進教學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理解較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在初中,古詩文的教學難度較大,它字數少,內涵豐富,單靠教師的分析,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很難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筆者在教學《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時,在利用多媒體播放和諧動聽的背景音樂的同時,大屏幕展現出詩中描寫的幾幅早春的畫面,并及時穿插聲情并茂的朗讀,這就把學生帶入詩的意境,使學生仿佛看到了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的情景,完全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引起他們的好奇和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情緒,使他們在感情的參與下進行理智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3.3 化難為易,提高效率

多媒體可以對教學內容中那些難以看到、聽到的事物,憑借聲響、圖像等演示出來,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大大降低教學難度,縮短教學時間,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筆者在教學《扁鵲見蔡桓公》一文時,用幻燈、投影教學,用幻燈片、投影片顯示疾病的方位,通過人物神態畫面將“諱疾忌醫”“病入膏肓”“防微杜漸”等幾個成語形象化地顯示出來,一般學生只需40分鐘就做到了能講會背,程度好的學生只需30分鐘,程度差的學生也只需一節課的時間,而以往教學需用3課時左右才能達到上述效果。再如,教學《核舟記》一文時,課文第三自然段,對船中東坡、佛印、魯直三人的神態形象的描述,學生容易混淆,不易掌握,教師通過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出核舟的畫面,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對照課文描寫語句加以領會。最后,采用復合式活動幻燈或投影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快速記憶,背誦課文。通過采用這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僅用四五分鐘就能背誦這一段,教學效果十分顯著。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1]錢威,徐越化.中學語文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課件筆者多媒體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性能相差達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