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及其實現途徑

2013-02-15 22:33郎小倩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9期
關鍵詞:道德行為道德教育文明

郎小倩

(延邊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論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及其實現途徑

郎小倩

(延邊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生態環境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著當代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更關系著子孫后代的幸福。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是提升人民生態道德修養的必要條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人民生態道德修養、保護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

生態文明建設;機制;實現途徑

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用專章論述。生態文明地位的“升格”,體現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對生態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喚。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龐大、復雜的體系,必須建立有效的機制,以保證其正常運行并得以有效發揮。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

機制原義是指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在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含義。比如:在生物學領域,機制就是指生物機體機構的組成部分和各部分間的關系;在經濟學中,指的是經濟機體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關系和功能。有學者認為機制即制度,也有學者認為機制就是體制,也許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可以這樣概括,但是我認為,這些把機制直接的完全等同于制度、體制或其他事物的理解是不夠深入和全面的。機制相對于其他相近詞來說,更強調其所在領域或所指機體中,各構成要素間的相互作用、有機結合以及組織機構。它能使制度有效運行,使機體各部分緊密結合,進而促進機體不斷完善。

機制要使制度能夠正常運行并發揮預期功能,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有比較穩定、規范的相應制度體系;二是要有推動制度正常運行的“動力系統”包括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也就是說存在對其發展有益的動力源、組織機構、監督機構、評價機構等。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有兩部分組成,即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其中內部機制包括個體生態道德的認識能力發展、道德情感的培養、道德意志的堅定、知行統一的行為習慣養成等個體道德體系形成過程。另外,生態文明建設還要受到社會輿論、政策法律、全民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即外部機制的牽制。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龐大、復雜的體系,必須建立穩定、優質的長效機制,優化影響生態文明各要素之間的協同關系,以保證社會主義生態制度正常運行并得以有效發揮。

1.生態文明建設的內部機制

(1)生態道德的認識過程

生態道德把自然納入道德范疇,強調自然的價值和權力,改善了傳統道德以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調節為中心的邏輯框架,明確了人對自然必須承擔的道德責任,在享受從大自然中索取物質利益的同時,平等對待大自然里的每一個事物每一個生命,把人類本身看成是存在于自然界萬物其中的一個高級物種,是“自然權利”的捍衛者,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和諧、安定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生態道德就是人類文明長期發展形成的、自覺遵守生態規律的一種意識形態,具體來說是人們普遍認同的生態規范或準則。生態道德認識即客觀的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相關知識,在人腦中的主觀、能動的反應。

(2)生態道德的情感體驗

生態道德情感是人們檢驗生態實踐活動是否符合自身道德認知和道德需要的一種態度體驗,是人們主動維護生態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意愿,是伴隨著生態道德認識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個體生態道德情感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其內心生態道德意志的堅定,生態道德評價體系的標準,和對生態道德行為的判斷與實施。

道德情感體驗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內部機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引導作用。生態環境的惡化和生態文明的缺失,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每個人明善惡、辨是非、知羞恥、走正途。如果一個人的生態道德情感是積極向上的,那么這種情感就會在其實踐中起正確的價值導向作用,支持或約束他某些行為,甚至能夠激發、影響他身邊的人熱愛生態保護事業、熱愛人類的美好家園,成為全社會、全人類的共同訴求和為之奮斗的決心。所以,道德情感是生態文明建設內部機制的調節器。

(3)生態道德意志的內化

生態道德意志是生態道德情感的升華,是理性道德情感的更高階段,是一種堅定不移、為建設生態文明事業、造福子孫后代而奮斗終身的信念。當人們做出一種道德選擇,而現實環境卻存在某些意想不到的困難,這時只有靠頑強的道德意志才能有實現既定道德目標的可能,否則,即使主體的生態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已經基本形成,也很難付諸行動。從某種程度上講,道德意志可以理解為自律,堅持走生態文明道路,歸根結底是靠每個道德行為主體的自律。所以,道德意志是評價主體是否具備健康生態道德的標準,也是連接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紐帶,是生態文明建設內部機制的動力源。

(4)生態道德行為的外顯

生態道德認識是個人意識,也是全社會的普遍意識。它需要與生態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效用,否則就如同“紙上談兵”,最終失去其存在的價值。一定的主體道德認知、情感和意志的結合,就必然形成主體一種穩定的道德行為選擇,這就是道德行為習慣。①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其最終目標都是希望受教育者在沒有任何監督和外力的推動下,能都自覺遵守道德規范,保持端正的道德態度,做出正確的道德行為選擇。只有這樣才能證明:受教育者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從認識、情感、意志、需要、信念等各個方面達到了內化的程度,因為道德行為是道德內化的必然結果。

把生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看成是生態文明建設內部機制的組成部分,符合道德心理結構的“四因素說”。這種說法最早是零散的出現在《論語》中的,是我國基礎教育研究領域的主流。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只有在應用到道德行為中時,才能積極的發揮效用;只有將道德之知轉化為道德之行,才能算完成整個道德過程。道德行為是生態文明建設道德內部機制的表現形式;知、情、意、行的統一,是生態文明建設內部機制的必要條件。

2.生態文明建設的外部機制

只有內外結合才能更好的保護生態、建設生態文明和美好家園。生態文明建設要靠自我認識、自我約束,也要有相應的外部機制來調控,即社會導向、道德教育、制度保障和法律約束。其中社會導向和道德教育是解決人意識問題的,尤其是道德教育。制度保障和法律約束是解決人行為問題的,是外部強制性措施。

(1)導向機制

人是社會動物,人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社會,人的行為能對社會進行改造,社會的千變萬化也能給人帶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一般通過兩種形式表現出來,一是社會輿論,輿論與道德并不相同,但二者也是密不可分的。輿論是在社會長期發展和人的群居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大多數人較為一致的共同觀念,而道德是與法律相對應、以傳統習俗為依托的無形的行為規范。輿論是道德評價的一種特殊手段,對個體的道德行為有相當大的引導作用,其作用有很多時候甚至超越的法律。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國的法制還不夠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識還相對淡薄,在這種情況下,“人言可畏”容易成為人們道德行為的風向標。社會的變化是日新月異,而法律具有滯后性,其步伐趕不上社會的變化速度,只有輿論的監督一直保持著它特有的權威性。

榜樣的力量是社會導向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它的作用與輿論有所區別。輿論有通過“人言可畏”來約束公民行為的功能,而榜樣是某些領域的道德楷模,往往有堅定的意志和鮮明的具體事跡,能更直觀的讓人感受到人物的正能量,更讓人發自內心的產生感動、敬佩和自覺效仿等情感。榜樣有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們看似平凡,因為他們默默無聞。

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輿論的導向作用和榜樣的力量,如果每一個遵守自然規律、保護生態和諧的行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肯定和贊揚,那么相信每個個體都會積極、努力的去建設生態文明,反之,每一個違背自然規律、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就會得到輿論的嚴厲譴責和道德追問,就不難讓這種行為煙消云散。

(2)教育機制

保護生態和諧歸根結底是人的生態道德行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在社會行為中遵守道德規范,所以道德教育是解決人內心問題的根本途徑。生態道德教育從內容上講,包括國情教育、生態德育和公民責任心教育。這里的國情教育其側重點主要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狀況、人口資源狀況、自然環境狀況、環境承載力、等方面,使人們對我國生態環境有初步認識,對生態與經濟、生態與政治、生態與文化有宏觀了解,培養全局意識。生態德育是培養公民保護生態、建立生態文明觀念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環境惡化程度如此之深,與人口素質低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此外,公民責任心教育雖然看似老生常談,但也是重中之重?!拔ㄎ要氉稹钡娜耸遣荒軌蛟谏鐣祥L久立足的,尊重他人是獲得尊重的開始。同樣,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把地球看成人類的家園,只有具備這樣的責任心才能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3)保障機制

制度保障就是建立健全的制度體系機制來保障長期、穩定的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制度與法律相似,但也有明顯不同,法律是國家頒布的強制性措施,而制度更接近于道德體系的正式化、官方化、規范化?!叭绻匾幘?、講良心、有道德會讓你吃虧,那不是你錯了,而是這個社會出了問題?!边@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在發表感言時說的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生態破壞嚴重、只依靠道德評價和社會導向是不夠的,因為這兩種方式不規范、不正式、不具有強制性。制定公正的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明確哪種行為是錯的、應該受到什么樣的懲罰,哪種行為是對的,能夠得到什么樣的褒獎,是生態文明建設外部機制的基本框架。

(4)約束機制

法律約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種強制性制度保障措施,現代社會更是缺少不了有效可行的制度保障和法律約束。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使生態文明的觀念深入人心以及生態文明的認識轉化為生態道德行為,要依賴法律的權威性使人敬畏。要使生態文明的經驗成果和利益受到保護,必須依靠法律進行調節。②因此,法律是生態文明建設外部機制的有力支撐,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建立健全社會主義生態法律體系,以約束、調節公民的生態活動。

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機制的途徑

1.加強生態道德教育

“生態道德是指將生命倫理思想付諸實踐的主體思想素質和精神評價機制”③生態道德教育是新時期解決生態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開展生態道德教育是當代學校道德教育的必然選擇。生態道德教育能夠有效提升人的生態道德認識,培養生態道德情感,樹立生態道德信念,指導生態道德行為,符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長遠目標。

2.調節生態道德關系

生態文明建設中涵蓋著各種復雜的道德關系,其中有人與自然的,也有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的,還有個體與整體等等,從這些道德關系所涉及的范圍來看,復雜性與矛盾性無處不在,把握和協調好各方面關系,探索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行為主體,人類既要從自然中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還要獲得對未來發展有益的物質利益,又必須得考慮自然承載力,為子孫后代的繁衍生息留下一片后土。

3.加強生態文化建設

首先,關注傳統文化生態思想與當今經濟建設的有效結合。儒家的“天地人和”思想、《周易》中的天人調諧說、道家的“人性自然”“道法自然”……這些奠定我國現代文化的基礎、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無不蘊含著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思想,無不深刻認識到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對于這類思想我們應多進行反思、借鑒和創新。其次,對西方先進的生態倫理思想堅持“拿來”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對生態領域的系統性研究我國晚于西方幾十年,我們一定要吸收經典的西方生態倫理思想為我所用。也不能照搬任何一個思想或案例,必須結合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狀況,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文明建設方針。

4.建立相對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

由于生態文明建設涉及到的關系、內容及其復雜,所以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的對象、形式、方法等,必須進過反復斟酌、反復驗證,從多層次、多角度科學的入手。如評價對象上,對待經濟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后的農村,評價標準肯定不同;對沿海開放地區與內陸閉塞地區,評價方法也不能統一規定。但是,評價的內容一般都包括區域人民生態道德發展水平、區域生態文化環境、區域自然生態環境和區域生態法制建設。因此,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要在這些研究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指標的選取,堅持個性與共性、科學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分步驟、分階段掌握大量數據,進行量化處理和分析,做到有理有據。

5.加強生態法制宣傳

加強生態法制宣傳,依法進行生態化管理,把生態文明觀念滲透到社會組織和社會結構的每一個細胞,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良性循環和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使人民意識到保護生態的重大深遠意義,認識《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明確違法行為將受到嚴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生態意識,消費要以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價值、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為目標,踐行可持續消費,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此外,信息時代的到來給社會輿論創造了新的形式和平臺,空間、微博的盛行使社會生活更加公開、透明,我們可以利用這類大好資源,建立監督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因素納入社會、機關、企業、個人的發展評價體系,建立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深入宣傳資源性產品的成本和利益,倡導合理消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注釋:

①李承宗.第五章:和諧生態倫理的調控.《和諧生態倫理學》2008.1湖南大學出版社.

②董文兵,夏從亞《論生態文明建設中科技和法律的作用》石油大學學報2005.12.

③劉經緯,黃超.生態文化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第 191頁.

[1]吳瑾菁.道德認識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鄭永扣.道德信仰與自我超越[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汪應曼.經濟轉型與道德發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4]曾建平.自然之思--西方生態倫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5]田秀云.社會道德與個體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李承宗.和諧生態倫理學[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7]董文兵,夏從亞.論生態文明建設中科技和法律的作用[J].石油大學學報,2005(12).

[8]謝青松.生態文明建設的道德支持和法律保障[J].云南社會科學,2008(1).

[9]楊韶剛.道德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alization Approach

LANG Xiao-qian
(School of Marxism,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ot only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everyone's vital interests,but also has relations with the happiness of descendant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ecological ethics.It's the only rout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build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t'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thics of people and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mechanism;realization approach

C913

A

1008—7974(2013)05—0049—04

2013-06-20

郎小倩(1988-)女,吉林延吉人,在讀碩士。

(責任編輯:頤心)

猜你喜歡
道德行為道德教育文明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時代”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劉娟、趙玉生:自我損耗會對道德行為產生負性影響
遠和近
論黑格爾的道德行為歸責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