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英語責任情態探究:評估理論視角

2013-02-15 22:33孫啟耀陳海霞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9期
關鍵詞:情態顯性隱喻

孫啟耀,陳海霞

(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一、引言

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情態是體現人際意義的語氣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表現語言人際功能的手段之一。Fowler(1979:85)認為,情態能表現作者或說話人的“評價”或“態度”。Halliday(1994:356-7)將情態與歸一度(polarity)聯系到一起,認為情態指的是“是”與“否”之間的意思的中間狀態,即肯定和否定意義之間的區域,即情態和意態。責任型情態概念就此而生。Thompson(1997)對“情態責任”(modal responsibility)進行了較為清晰的討論,他將其定義為“說話者公開接受所表達主觀評價責任的程度”。情態責任(modal responsibility)問題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出于多種原因,作家或發話人會采用許多手段來掩蓋他們的責任,從而使他們的觀點客觀化(Thompson,1996:60-63)。White(轉引自張克定:498)認為:新聞報道是一個帶有強烈價值和意識形態取向的媒介,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對現實世界的信仰和態度。從理論上講,新聞報道應該是中立的、客觀公正的,應該是新聞記者對客觀事實的收集,任何觀點都應該很明顯屬于有關當事人的觀點,而不是記者本人的觀點。所以,如果有情態成分的話,那主要就是表明其源的指向(如通過引語,等)(Thompson,1996:64)。這種用法有時會被權力人物用來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Fowler 1979:203)。報道的作者通常都會巧妙地運用情態成分來引導讀者從報道事件本身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不是從作者本人的角度。因此,對責任情態的研究是研究新聞類語篇不可缺少的項目。

近年來,隨著語法隱喻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語法隱喻的策略就是把人際評價從詞組“升級”(upgrade)到小句級階。Halliday(1994:342)等人認為:語法隱喻的表征情況顯示隱喻體體現在結構組織中,而從系統方面來將隱喻導致了意義潛勢的擴展:通過生成的新的結構體現型式(patterns),它拓展了人際意義的系統范疇。從這個意義上說,英語中,I think/expect/believe/reckon that...就是通過語法手段把情態隱喻性的編碼在一個顯性的主觀從句中的。這樣的結構一般都表示可能性的人際意義,屬于發話人的主觀評價。Martin(1997:68)認為這種體現方式具有顯性主觀色彩(explicitly subjective),使得發話人對評價明顯的負起責任。主語部分,說話人在所構建的話語中,由誰去承擔這個責任往往是有選擇的,如:“I will...”,承擔者為I;“He says that I will...”則承擔者為He;而在“It is supposed that I will...”中,為一個虛擬的責任承擔者it,仿佛天生就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因而表示了高值的客觀性。在新聞語類中,對情態責任的追究頗有意義。明確的客觀取向可以使發話者遠離情態責任,而明確的主觀取向則強調了發話者的情態責任。如在報刊社論中,能夠使作者觀點客觀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隱性的客觀情態來最大限度地掩飾責任,而隱性的客觀情態表達往往都是隱喻性的。如下:

例1:Military or not,it’s likely that the capability of Chinese space program will place space-faring nation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on notice that they cannot rest on their laurels.(New York Times,Oct.16,2003)

這是一篇由美國記者撰寫的關于中國神六成功發射的評論文章,從該報道的第一句“It is likely that…”,作者運用顯性客觀的情態形式淡化了個人的觀點,充其量只是為一種個人看法以及基于國家或群體利益的觀點增添了客觀確定性,使人難以提出質疑。在報刊社論中,顯性主觀情態如:I think/doubt…往往被有目的地用來強調發話人觀點或判斷的不確定性。如下例:

例2:I don't think any of us has ever really appreciated how important looking good is to Singaporeans,"show organizer Gillian Loh said in a statement.(China Daily,Feb.26,2009)

有時,這種顯性的主觀情態取向也可以折射出發話人與受話人之間的親疏程度、權力關系等社會人際意義。因此,在報刊文章中,作者也可以使用顯性的主觀情態I will,we will來表達對讀者的禮貌或尊重,如此一來,高度責任情態被第一人稱的親和力所掩蓋,既不失禮貌而富于感召力。例如:

例3:The bitterness and self-delusion evident in Gore Vidal's essay is saddening....But we did make progress in the intervening years,and we will continue to make progress in the future.(Newsweek,Feb.2,1993)

鑒于其重要社會價值,語言學家們對新聞英語這種有力的媒體語言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從類別、修辭、形式、語法隱喻分析到Martin的評估理論,所有這些研究都為責任情態在新聞英語中的研究提供了嶄新、廣闊的平臺。本文試將新聞英語的責任情態放入評估理論中,對研究新聞英語中的責任情態進行多維闡述。

二、評估理論框架下的責任情態

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框架里創立的評價理論給予了新聞話語分析以重要的地位。P.R.White的博士論文Telling media stories:The news as rhetoric為新聞話語的評價研究提供了詳盡的理論框架。評價理論也是系統功能語言學在對人際意義的研究中發展起來的新詞匯語法框架,它關注語篇中可以協商的各種態度“評價理論是關于評價的——即語篇中所協商的各種態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強調,以及表明價值和聯盟讀者的各種方式?!保∕artin&Rose 2003:23)。Martin(1997)把評價系統(APPAISAL)分為:態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分級(GRADUATION)三部分。這里我們僅以與新聞英語中責任情態相關聯較密切的前兩部分作為切入點,試對評價理論進行篇內擴展。

1.態度系統中的責任情態

Martin的態度子系統中又分為情感(affect)、判斷(judgment)、鑒賞(appreciation)三個小系統。其中,判斷意義和鑒賞意義與責任情態有關,是我們重點要討論的,因為兩者都可以被看作是體制化了的情感,他們涵蓋了英語新聞尤其是社論中撰寫者的態度。根據White(1999),評判意義的實現有顯性(explicit)和隱性(implicit)之分。顯性的評判通過修飾語、屬性、表示方式的環境成分和態度性詞匯實現,而隱性的評判主要是指標記。顯性判斷易于發現,如:

例4:Rice signs with talent agency.(China Daily January 24,2009)

以上是一篇關于賴斯簽約好萊塢著名經紀公司的新聞報道。在不涉及國家、集團之間重大利益,不違反倫理道德的情況下,單純的正面的評判固然不需新聞撰寫者犯難。但負面新聞也時有發生,在涉及國家、政府或個人利益時,新聞撰寫者通常把責任情態調整到一個適中的度,用標記來表達評判意義,在一定文化語境和意識形態背景下,通過與其他評價手段相配合,能夠引起讀者在判定上的反應,如:評論員在使用顯性的詞匯手段做出評判,直指政府“incompetent”的同時,也可以通過“the government did not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保ㄞD引自張克定:234)這樣的標記做出隱性的評價,再如:

例5:Phone game mocks Japan's'drowsy'ex-finance minister(China Daily Feb.25,2009)

在這篇描寫日本前財務大臣醉酒失態,成手機游戲主角的報道中,撰寫者貌似是以手機和前財務大臣開了個玩笑的詼諧口吻,而不是直接指出日本前財務大臣醉酒失態,體現了低量值的責任情態。以上這些標記手段都把可能承擔的責任降到了最低??梢?,在評判意義的實現方式上,新聞英語主要依賴于態度性詞匯這種較為間接、隱蔽的顯性資源和標記這種隱性資源,作者很多時候退居幕后,給予讀者充分的空間來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立場來解讀報道中表達評判的語言手段。事實上,在同一文化語境中,作者與讀者有著相似的評判標準,適中的責任情態使用會不動聲色地引導讀者產生與自己相似的判斷,其新聞策略價值可見一斑。

詞匯隱喻是鑒賞意義實現手段之一,新聞英語中的詞匯隱喻通常表達隱性客觀的責任情態,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名物化隱喻。從評價的角度來講,如果描述語被名物化為名詞或詞組,一方面可以隱藏評價的來源,達到“客觀”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可能對這個名詞詞組進一步作出評價(Eggin&Slade 1997:127)。Martin和White(2005:64)也曾指出:態度意義不是只有態度詞匯才能表達的,有些表達概念意義的詞匯也可以間接表達態度。從這些角度來看,新聞英語通過名物化手段不但可以使其描述的內容顯得更加客觀和具有事實性,而且能以動作已完成的姿態有效影響讀者群的態度。如:

例6:That agenda will include philanthropic efforts involving classical music and college educations for disadvantaged students,as well as initiatives to help US children become global citizens.(China Daily,January 24,2009)

在上句中,其具體表達應為People make an philanthropic effort on agenda including classical music…as well as initiatives to help US children become global citizens.比較之下,我們發現最大的區別是及物系統中的過程和參與者消失了,這樣一來,互文性增強,作者公開接受主觀所表達評價責任的程度達到最大,因而名物化隱喻是一種通過隱性客觀表達的高量值責任情態。而其它常規性隱喻如新聞英語中常出現的“...Prices skyrocketed”之類的表達能夠起到增強語勢作用,雖未有任何責任情態詞匯及語法表征,但已不是單純描述物價上漲這一事態,而是把要公開接受的所表達的主觀評價提高到度的層面上,其高量值責任情態不言而喻。

低量值的責任情態也可通過鑒賞意義拉近讀者和語篇的距離,請看下文英國衛報評論員對伊拉克戰爭的評論:

例7:The war is un-American.This Administration and this war are not typical of the US.They are exceptions to the rule.Today's Washington has not only broken from the different strands of wisdom which have guided the US since its birth,but from the model that has shape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45.(轉引自胡壯麟,332)

黑體部分強大的人際力量可能使某些讀者難以認同其鑒別意義,這是因為作者使用了及其隱性客觀的低量值責任情態,因而對剛剛步入該新聞語篇的讀者而言,難以領會作者的真實立場。這種手法以隱含的方式對讀者群進行了分類,留給不同立場的讀者極大的聯想空間,巧妙地使讀者對號入位,即使讀者不愿認同作者的觀點,也不會有很突兀的感覺。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責任情態不失為領會作者鑒別意義的緩沖劑。

2.介入系統中的責任情態

在新聞語篇中,作者如果作為參與者直接介入所傳達的話語信息中,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通過研究發現,在新聞報道、特寫、評論中,作者較多地采用參與者的角色。這時,作者對所傳達的信息表示認可,承擔信息可靠性的責任。Martin(2008)認為責任型情態是明確顯示說話人的主觀意見,可能存在其他不同的意見,因而是多聲的(heterogloss)。在新聞報道中,典型的多聲性句式有“…demonstrated that…”,“…is claiming that…”。該種手段屬于中重量值責任情態,此時的說話人擔負起了為命題負責的責任,至少是分擔了外部意見的一部分責任。此外,新聞作者還會使用其他不同介入手段,如:情態助動詞:might,may,could,must,etc.情態副詞:perhaps,probably,definitely,etc.情態定語從句:it’s likely that…,it’s possible that….心理投射動詞:I suspect that…,I think that,I believe,I’m convinced that,I doubt,etc.Halliday(1994:254)認為:從人際作用角度上看,上述手法是情態性的而非經驗或信息性的。評價理論(Martin:98)認為:X claims that,it rumoured that屬于介入系統中的子類:疏遠(distance),它清楚表明說話人與引用命題之間是有距離的,因而此時呈低量值責任情態。筆者認為:當作者進行多聲的評價處理時,他就已經對原始材料進行了第一次篩選,而流露于文中的責任情態量值恰恰體現了作者欲介入的度,從而使行文更有利于自己的立場;而讀者根據其責任情態的不同量值,可以把作者的觀點有取舍的融入自己的思維空間,從而形成個人的評價,因而整個過程的實質都是一個心理對話過程。

三、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評價理論及語法隱喻在新聞英語中的應用進一步拓展了責任情態的語義內涵。英語中表達情態的詞匯、語法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情態句式都是相當重要的語義載體,越是小句中的評價字眼越是能潛移默化的影響讀者,而相當一部分評價手段成功實現的過程離不開責任情態的適度發揮。換言之,英語中的責任情態系統可以派生出類型繁多的評價表達方式來反映語篇作者及其所代表集團利益復雜的思想意識形態。

[1] Berry,Magarat et al.Meaning&Form:Systemic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M] .New Jersey:Ablex,1996

[2] Eggins,S&D.Slade.Analyzing Causal Conversation[M] .London:Cassell,1997.

[3] Fowler,R.et al.Language and control[M] .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79.

[4]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Edward Arnold Ltd,1994/2000.

[5] Lyons,J.Semantics[M] .2 vo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6] Martin,J.R.et al.Working with Functional Grammar[M] .New York:St.Martin's Press Inc.,1997.

[7] Martin,J.R&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 .UK:Macmillan,2005/2008.

[8] Thompson,G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New York:St.Martin's Press Inc.,1996:54-55,58,60-63.

[9] White,P.Telling Media Tales:the news as Rhetoric[D] .Ph.D Dessertation,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University of Sydney,1998.

[10] An introductory tour through appraisal theory[EB/OL] .http://www.grammatics.com/appraisal/AppraisalOutline/UnFramedAppraisalOutline.htm

[11] 胡壯麟.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2] 劉世鑄.新聞話語的評價系統[J] .外語電化教學,2004(98):17.

[13] 裴麗霞.透視新聞報道中的情態隱喻[J]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282.

[14] 張克定.系統·功能·評價[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 朱惠華.情態系統與英語新聞語篇的人際功能[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1):84.

猜你喜歡
情態顯性隱喻
情態副詞“說不定”的情態化研究
輸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顯性肝性腦病發生率并提高其緩解率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活的隱喻》
表示“推測”的情態動詞
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對管理績效的影響
關于現代設計應用中中國元素的顯性和隱性表現
顯性的寫作,隱性的積累——淺談學生寫作動力的激發和培養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