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州縣烏拉爾甘草栽培技術規程

2013-02-19 15:12趙生梅王新海
甘肅農業科技 2013年12期
關鍵詞:烏拉爾瓜州質量標準

趙生梅,王新海

(1.甘肅省瓜州縣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甘肅 瓜州 736100;2.酒泉市欣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酒泉 736000)

甘草為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等,其干燥根及根莖具有抗潰瘍、抗炎、抗過敏、鎮咳祛痰等藥理作用[1~3]。甘肅省瓜州縣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種植烏拉爾甘草,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6 666.7 hm2。一般2年生甘草產量為16.5~22.5 t/hm2,3年生甘草產量達26.5 t/hm2。為指導瓜州縣烏拉爾甘草規范化生產,提高烏拉爾甘草產量和商品質量,瓜州縣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特制定了烏拉爾甘草栽培技術規程。

1 主要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烏拉爾甘草種植的產地環境選擇、種子處理、栽培技術、采挖、藥材商品質量及標識、包裝和貯藏運輸等操作要求。本規程適用于甘肅省瓜州縣烏拉爾甘草栽培和管理。

2 引用標準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隨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訂版均不適應本規程,同時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適用這些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4]

《農藥管理條例》(國務院2001年第326號令)

《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2002年3月)

GB3095—96《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GB9137—88《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標準》

GB3838—88《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

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

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19618-2004《甘草》

3 產地自然條件

3.1 地理

瓜州縣全縣11個鄉鎮都有一定面積的人工栽培甘草,主要分布在河東鄉、三道溝鎮、布隆吉鄉、鎖陽城鎮。

3.2 土壤

甘草為多年生須根性旱生植物,宜選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半干燥的沙丘、荒漠、半荒漠地帶種植。土壤以中性或微堿性為好,pH 7.0~8.5。

3.3 氣候條件

甘草喜日照長、降水適宜、陽光充足、涼爽干燥的氣候?!?0℃積溫2 900~3 500℃為宜。無霜期110~146 d,年日照3 200~3 600 h,年降水量45.3~100.0mm。

3.4 大氣環境

符合GB3095中的2級標準。

3.5 農田灌溉水

當地的河水井水滿足要求。

3.6 種植基地

應遠離工礦廠區和城鎮,周圍500m以內沒有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區,3 km之內沒有污染源。

3.7 施肥

3.7.1 施肥原則 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施用的肥料不應對甘草種植區域環境和甘草藥材品質產生不良影響。

3.7.2 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 按NY/T394—2000中3.4所述的農家肥料執行。包括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綠肥、作物秸稈、泥肥、餅肥等。商品肥料按NY/T394—2000中3.4所述的各種肥料執行,包括商品有機肥、腐植酸類肥、微生物肥、有機復合肥、無機(礦質)肥、葉面肥等。

4 種子選擇與處理

4.1 生產用種子

選用適宜當地環境的甘草屬植物烏拉爾甘草種子。

4.2 種子來源

栽培留種。

4.3 質量標準

千粒重為10~15 g,純度在95%以上,發芽率在80%以上,含水率在14%以下。外觀飽滿,草綠色,無蟲蛀,無病粒、碎粒。

4.4 種子處理

甘草種子種皮堅硬,不透水,不透氣,不易發芽,應通過破皮處理提高種子發芽率。播種前將種子分成2~3級,用碾米機分別碾磨(碾磨時注意種子種皮的變化,碾至種皮呈黃白色時即可)?;驅⒎N子稱重置于陶瓷罐內,按1 kg種子加80%濃硫酸30mL進行拌種,用光滑木棒反復攪拌,在20℃溫度下經過7 h的悶種,然后用清水多次沖洗后晾干備用。處理后的種子損傷率不得超過2%,發芽率在95%以上,含水率應在14%以下,生活力在85%以上。

5 栽培技術

5.1 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中上等的壤土、沙壤土且有利于實行機械操作的地塊,前茬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綠肥等為宜。前茬作物收獲后深翻25~30 cm,結合秋翻施農家肥40~60 t/hm2、過磷酸鈣300~500 kg/hm2,冬前灌足水。翌春再淺翻1次,耙細耱平,達到地平、墑足、無殘根枯枝、無殘留地膜。

5.2 播種

以適宜的發芽溫度確定播種時間,瓜州縣在4—5月均可播種。一般采用機播或人工撒播。機播采用播種機播種,行距13.0~15.0 cm,深度為2.0~2.5 cm,播后鎮壓保墑。人工撒播在無風的條件下進行,將甘草種子與細沙或過磷酸鈣適量混合后縱橫交叉撒播2次,輕耙鎮壓保墑。

5.3 田間管理

5.3.1 間苗除草 甘草秧苗長到15 cm時開始間苗,按株距10~15 cm定苗,保苗40萬~50萬株/hm2。結合間苗進行人工中耕鋤草,一般鋤草3~4次,出現根莖后停止中耕鋤草。

5.3.2 施肥 追肥應以磷肥、鉀肥為主,少施氮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第1年可不追肥,也可視甘草生長情況在分枝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50 kg/hm2,以利于莖葉生長。2年生甘草進入快速生長期,要注意追施一定量的磷肥、鉀肥,避免脫肥而影響甘草產量。將追肥結合中耕除草開溝埋入根系兩側最佳,一般施優質農家肥35 000 kg/hm2、過磷酸鈣1 000 kg/hm2,施肥后覆土。

5.3.3 灌水 播種前一定要灌足底墑水。注意“遲澆頭水”,澆水過勤會導致甘草萌發大量側根,影響藥材根型。第1次灌水于出苗后30 d左右進行,以后每隔30 d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足越冬水。第2年、第3年可逐漸減少灌水次數。一般灌水2~3次為宜。

5.3.4 病蟲害防治 甘草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銹病,白粉病等。在播種時最好進行藥劑拌種,一般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藥劑處理種子,按種子用量的0.5%~1.0%拌種,拌藥后堆悶1~2 h后播種。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田間地表噴灑處理土壤。發生銹病、褐斑病時及時拔除病株深埋在甘草地外。銹病發生時用20%三唑酮乳油1 200倍液,或97%敵銹鈉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霧防治。褐斑病發生時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用0.3~0.5度石硫合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噴霧防治時一般連噴2~3次,噴藥間隔期5~7 d。甘草蟲害主要有葉蟬、紅蜘蛛、蚜蟲、地下害蟲等。葉蟬危害高峰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發生時可用50%三氯殺螨醇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發生時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噴霧防治。地下害蟲可用90%敵百蟲晶體7.5 kg/hm2加餌料750 kg拌成毒餌田間撒施誘殺。

6 采挖

一般2~3年生甘草產量達22.5~30.0 t/hm2。甘草采挖分春季采挖和秋季采挖,以秋季采挖較好。春季采挖在甘草未發芽前進行,秋季采挖應在10月20日以后進行。采挖后去掉泥土、殘莖,切斷蘆頭和側根、須根、尾部,遮蔭晾成半干狀態,打成小捆。大面積采收時可用甘草專用犁挖收。

7 質量標準要求

7.1 藥材商品質量標準

外觀性狀以及內在質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4]。

7.2 重金屬及農藥殘留限量指標

重金屬殘留限量指標:重金屬殘留總量≤20.0 mg/kg,鉛(Pb)≤5.0mg/kg,鎘(Cb)≤0.3mg/kg,汞(Hg)≤0.2mg/kg, 銅(Cu)≤2.0mg/kg,砷(As)≤2.0mg/kg。農藥殘留限量指標:滴滴涕(DDT)≤0.1mg/kg,六六六(BHC)≤0.1mg/kg,五氯硝基苯(PC-NB)≤0.1mg/kg(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規定執行[5]。

7.3 檢驗方法

7.3.1 六六六、DDT、五氯硝基苯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ⅨQ有機氯農藥殘留量測定法操作[4]。

7.3.2 砷 按GB/T5009.11規定方法執行。

7.3.3 鉛 按GB/T5009.12規定方法執行。

7.3.4 鎘 按GB/T5009.13規定方法執行。

7.3.5 汞 按GB/T5009.17規定方法執行。

8 標識、包裝、貯藏和運輸

8.1 標識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按GB/T 191規定執行。產品應附標簽,標明產品名稱、生產單位名稱、詳細地址、生產日期、批號、質量等級、保質期或保存期、凈含量、產品標準號和商標等內容,標簽要醒目、整齊,字跡應清晰、完整、準確。

8.2 包裝

包裝必須符合牢固、整潔、防潮、美觀的要求。包裝材料應符合WM2—2001標準要求。

8.3 貯藏

貯藏倉庫應清潔無異味,遠離有毒、有異味、有污染的物品,且通風、干燥、避光、無直射光,配有除濕裝置,并有防鼠、蟲、禽、畜的措施。將整理好的甘草墊上塑料布,將蘆頭擺放整齊,用細鐵絲打成捆,每捆50 kg。堆碼處應設置木板或用木頭與地面隔開,與墻壁距離保持50~60 cm。防止蟲蛀、霉變、腐爛、泛油等現象發生,定期檢查,發現變質應當剔除。

8.4 運輸

運輸工具必須清潔衛生、干燥、無異味,不應與有毒、有異味、有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雨、防潮、防曝曬。

[1]裴 瑊,張正剛.天水市甘草豐產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5(1):50-51.

[2]郭滿平.甘草育苗移栽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5(6):52-53.

[3]郭菊梅,張雙定.甘草種苗培育技術規程[J].甘肅農業科技,2012(5):61-63.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5]安文芝,藺海明.甘草標準化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65.

猜你喜歡
烏拉爾瓜州質量標準
瓜州的“大地之子”
更 正
功勞木質量標準的改進
石見穿質量標準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質量標準的改進
西夏佛教藝術中的“家窟”與“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養人的構成再探
瓜州養路忙——甘肅省酒泉公路管局瓜州公路段集中整治路域環境
俄陸軍首輛烏拉爾—VV裝甲人員輸送車計劃于2016年生產
消腫止痛膏質量標準研究
烏鉀股票下跌鉀肥價格或將上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