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探構建農業防災避災長效機制的有效途徑

2013-04-07 03:16陳體康蒼溪縣亭子鄉農技推廣站
四川農業與農機 2013年3期
關鍵詞:農技防災減災

□陳體康/蒼溪縣亭子鄉農技推廣站

試探構建農業防災避災長效機制的有效途徑

□陳體康/蒼溪縣亭子鄉農技推廣站

農業是一個沒有圍墻的“露天工廠”,涉及面廣,生產周期長,制約因素多,技術門類復雜,是一項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龐大系統工程。農業的興衰,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糧食安全、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筆者認為農業要最大限度地擺脫自然災害的極端制約,確保糧食穩定增產、農業持續增收、農民長期增效、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構建農業防災避災長效機制。

1 防災避災農業的基本現狀

在四川西部丘陵山區,由于受自然因素和地理條件的極端制約,再加之農業基礎建設相對較差,農業防災避災能力弱,機制不健全。其基本現狀是“五多”、“五難”。

一是外出務工農民多,科學種田難。截至目前統計,蒼溪縣亭子鄉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農民達4 500人左右,占農業勞動的70%以上。由于年輕力壯的農民大量外出掙錢,有效的農業新技術難于推廣落實,導致留守在家農民粗放經營,農業比較效益下降。

二是防災避災措施多,落實難。為了應對十年九旱的特殊天氣,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以旱制旱,以早制旱,以經制旱,以科技制旱的有效對策和技術措施,有針對性地推廣落實,但落實難度大,特別是節水農業技術在生產實踐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年年搞推廣,年年成效甚微。

三是病險水利設施多,維修投入難。全鄉現有100m3以下蓄水能力的微水池890口,3 000~5 000m3蓄水能力的大小山坪塘141口,5 000~10萬m3蓄水能力的?、蛐退畮?座,470萬m3蓄水能力的雙豐水庫1座,機電提灌7處,裝機容量390萬kW。從數量上看可以基本解決農業生產的用水問題,但從實質上看,50%以上是病險工程,設施不配套,有效蓄水少,灌面小,再加之山坪塘維修和投入主體不明確,造成受益群眾不想投入,村、社集體無錢投入,國家對小型水利投入不足,因此造成維修困難。

四是農業受災教訓多,有效應對難。面對農業十年九旱的現實,各級政府和農業技術部門每年春耕時節均要采取行政和技術的手段向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宣傳、貫徹抗災減災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措施,旨在有效規避和防范農業風險,減輕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但農民對提早預防農業災害的有效性認識不足,災害來臨時束手無策,不僅不去主動避害,反而是任其發展,怨天尤人。

五是留守老人兒童多,農業增收難。由于農民大量外出掙錢,留守在家的80%以上是60歲以上的老人和文化素質偏低的農民,他們無奈地支撐和承擔著家庭的田間耕作,對于怎樣搞好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增加收入,有心思考,無力落實。每到播種和收獲時節,又愁種來又愁收,愁種時無人提犁撒種,愁收時眼看成熟的糧食請不到人收割,收種都為難。

由于農村存在“五多五難”,便產生了“五有五缺”:即有土地缺人耕種,有技術缺人接受,有設施缺錢維修,有產業缺人發展,有項目缺錢投入,所以導致農業經濟徘徊不前,抗災避災能力低下。

2 影響農業防災避災長效機制建立的主要原因

由于貧困山區農業基礎條件落后,勞動者素質普遍偏低,傳統農業觀念和耕作制度根深蒂固,沒有走出大山去親眼看現代農業的先進典型,只是在自家承包地上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來傳承和守候著祖輩們留下的家業和賴以生存的土地,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農業勞動者素質低下。目前留守在家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民大多數是五六十歲以上人員,年齡趨于老化,且不識字和識字很少者居多,所以,在從事農業生產時接受和運用農業科學新技術的能力相對較差。

(2)農業基礎建設投入不足。解放以來,黨和國家動員千軍萬馬,跨區域聯合作戰,加大了山、水、田、林、路、氣的綜合治理,改善了當時農業的基礎條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但是,由于時間的推移和農村經營體制的改革,農業的基礎建設投入主體不明確,大多數水利工程均成了病險工程,滲漏、垮塌嚴重,帶病運行,蓄水能力差,再加之農村分戶經營后,農業勞動者大量外出務工,要調動大批勞力建設和維修大的水利工程已不可能,同時各地山坪塘大多無資金投入,無人維修,無效益發揮。

(3)保障農業持續發展的措施不夠完善。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后,農民真正享受到了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但是對于保障山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措施還不夠完善。比如各級政府近幾年的財政投入主要向糧食主產區和大型水利工程傾斜,對丘陵山區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相對不足,特別是對水利、機耕道、田間作業道、基本農田建設投入較少,所以農業基礎條件太差,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太弱,農民持續增收太難。

(4)基層干部對抓農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鶎痈刹康穆毮苤饕獞摱ㄎ辉凇按龠M農村經濟發展,加強社會管理,搞好公共服務,鞏固基層政權,維護社會穩定”上,同時把工作重點應放在“促進農民增收,保障農民權益,維護農村穩定,強化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上。但目前的基層干部“權小責任大,看得見管不了”的事情太多,主要精力均用在了應付復雜的行政事務與建設“軟件”資料,應付年終目標考核上,造成年復一年舊貌未改,農民還是靠外出務工掙現錢改變家庭現狀。

(5)基層農技推廣管理體制不健全。蒼溪縣事業單位改革后,重新組建了鄉鎮農技站,農技人員的人、財、物全部歸鄉鎮管理。由于鄉鎮工作頭緒多而繁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或專業崗位,只要鄉鎮缺編制缺人搞的工作大都安排事業干部兼任。一人多職,職能錯位,造成農技推廣工作流于形式,指導不力,效果差,農民有意見,專業技術人員有苦難言。

3 試探構建農業防災減災長效機制的有效路徑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農業防災長效機制,是各級政府關注民生應研究的首要問題,也是農業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是解決廣大農民群眾急需、急盼、急想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的關鍵。為有效地規避農業風險,全面加強和提高農業的防災減災能力和綜合生產水平,保障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農業防災避災長效機制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進一步轉換地方政府職能,為“三農”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作為山區農業鄉的地方人民政府,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抓好“三農”工作,為科技興農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優質的公共服務,確保糧食安全,人民安居樂業。一是地方人民政府的職能要從傳統的農村工作方式向現代的農村工作方式轉變,樹立“農業產業立鄉,現代農業興鄉”的理念。二是要從傳統的指導農業觀念向現代的服務農業觀念轉變。抓好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服務,為農民排憂解難。三是應對災害天氣要發揚“千里百擔一畝苗”的傳統硬干精神,向主動順應天意“巧干”轉變,不讓農民走彎路,遇災也能依靠科技奪高產。

(2)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農業投入機制,最大限度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防災避災能力強弱,取決于農業的基礎條件改善,農業的基礎條件改善取決于對農業的有效投入,農業的有效投入取決于國家對農業的政策制定。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征程中,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加大對農業的多元化投入,應采用政府投入為主,農民投入為輔的方法或以獎代補、以勞折資的方式,實行山、水、林、田、路、氣、環境綜合性治理,努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3)進一步深化和改進農業技術推廣管理體系,為農業防災減災提供技術支撐。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國家推進農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是保障農業持續增收的公益性服務組織。沒有農技推廣機構的不懈努力,農業發展不會有今天的成就。筆者認為,農技推廣機構應以縣管為主,人事勞資關系由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派員到鄉,工作的德、能、勤、績由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或片區共同量化考核,才能保證農技推廣工作的時效性,才能充分調動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工作積極性,一心一意為農業防災避災服務。

(4)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采取多種手段和途徑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勢在必行。一是采取以會代訓促動,二是現場示范驅動,三是科技示范帶動,四是以獎代補推動,五是專業培訓拉動,提高農民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和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同時抓好專業技術人員的再教育,更新知識結構,為農業防災避災和推進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只有各級政府重視,把科技培訓作為農業增產增收的軟實力來抓,才有可能推動農業防災避災的健康發展,提高廣大農民的防災減災意識。

(5)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防災減災的保障機制,努力提高農業防災減災水平。各級人民政府應采取多種手段和途徑保障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建立農業風險防范基金,專門用于突發性的農業風險補償;二是有效整合和優化現行的農業補貼政策,把資金打捆使用到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的重點項目,如水、電、路等項目上來;三是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的推廣力度擴大投保面,提高覆蓋面,讓農民更多受益;四是進一步提高中長期農業天氣預報的測報水平,給各級政府指導農業,農業部門服務農業,農民朋友投身農業提供有效的參考,做到有效應對,大災來時不驚慌,順應天意抓防災,災年也能奪豐收;五是地方人民政府要認真研究和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制定相應的措施,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機制和制度性保障。

遺失聲明

宣漢縣程氏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機構代碼證正副本遺失(代碼:05217849—2),特此聲明作廢。

宣漢縣程氏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

2013年5月17日

猜你喜歡
農技防災減災
家庭防災應該囤點啥?
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小常識
有一種堅守叫農技推廣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故宮防災的“超強鎧甲”
“秋冬種及冬季農業開發農技行動”啟動實施
國務委員、國家減災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災減災日”活動
農業減災自救 刻不容緩
培育鄉鎮農技人員立足當下更要看重長遠
看儀隴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