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與社區體育合作發展研究

2013-04-11 03:02
湖北體育科技 2013年9期
關鍵詞:社區資源體育

張 龍

1 地方高校與社區開展體育互動服務的研究

蔡利燕[1]調查了衢州市高校體育服務社區體育的現狀,概括了地方高校服務社區體育的途徑:有限、有序開放體育場館設施,前提是必須先滿足學校自身的教學,這樣既可緩解社區體育缺少專業場地的難題,也可提高高校體育場館和設施的使用效益;組織開展健康意識的宣傳工作,高??蔀樯鐓^居民提供體質測試服務,并向社會公布,為政府部門制定社區體育發展規劃等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普及體育知識,高??删幱∨c體育健身相關的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向社區居民宣傳推廣,并不斷探索適應不同類型社會群體的鍛煉內容和方法,努力構建社區體育的新模式;為社區體育培養專業人才,針對衢州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缺乏的現狀,高校應與體育主管部門合作,對社區內具有體育健身基礎和興趣的居民、退休人員開展培訓,同時可在高校選拔學生青年志愿者,利用節假日為社區居民進行體育指導,既可以讓學生學有所用,又可促進社區體育健康發展;增強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交流,高??赏ㄟ^選派教師兼任社區體育指導員、組織學生進社區培養社區情感和社區服務意識、協助社區組織單項比賽或小型運動會等形式促進二者的互動交流,既可改善社區體育專業人才緊缺的現狀又可提升社區體育組織管理的規范程度;此外,高校還可以在完善社區體育指導員網絡、建立社區體育激勵機制、舉辦社區體育經驗交流會等方面發揮組織、策劃、協調和輔導作用。

顧平等[2]調查了蘇北地區的10所高校和部分社區的體育開展情況,提出了將學校體育教學融入社區體育是全面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適應社會體育和終身體育發展要求的有效舉措,具體措施包括:重點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調查發現高校的體育教學只注重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高校需要對現行的教學內容和運動項目進行修改和拓展,讓學生在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上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此外還要加強對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的培養;讓高校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和社會體育銜接,修改現行的教學大綱,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建立旨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和社會體育意識的多種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大綱的多層性、適應性、針對性,更充分的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盡量開放高校體育場館,把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納入體育教學中,開放學校體育設施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創造效益,幫助社區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對高校體育教學的補充和完善,也促進了社區體育的發展。

2 地方高校與社區共享體育資源的研究

張強[3]指出目前安陽市社區體育存在的問題有:社區體育管理機制不完善,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在人群結構上不合理,社區體育的場地設施存在供需矛盾,社區體育指導員從數量到質量及等級結構與社會需要差距較大,社區體育建設的經費缺口大;而充分利用高校體育資源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作者主張政府應建立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的機制,并健全相關法規以保證資源共享有法可依;而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不僅能反映社區體育健身環境的發展水平,還能反映體育資源的利用程度,是完善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模式的有效手段。

陳瑜等[4]通過問卷調查了南京鼓樓區的12所高校和7個街道中鄰近高校的30個社區,了解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的共享意愿,綜合分析調查結果后得出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的10個最具效益的結合點:學校專業人員給予社區健康知識普及、室內場館假日開放、學校幫助培訓社區體育指導員工作者、相關活動互動開放感受對方體育氣氛、操場早晚開放、室外場地假日開放、操場假日開放、學校專業人員幫助社區組織指導活動、學校借用社區體育場館運動器材和社區專業人員幫助高校組織指導活動;作者認為高校也很需要共享社區的體育資源,需要互相的體育文化氛圍的感染、體育理念的交流等,社區復雜的人群結構也會給高校長期單一的體育運動形式帶來影響和改變,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的社區可能擁有更多的體育資源,行政管轄內的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可能需要從社區得到支持和幫助,因此這種資源共享的模式既是相對穩定的又是動態的,在共享過程中需要及時的調整和改進;作者還提出資源共享需遵循合法原則、自愿原則、協商契約原則、公益性共享和盈利性共享相結合的原則、共享共贏原則、可操作性原則。

陳雙[5]調查后發現安徽省絕大多數高校的體育資源基本能滿足本校學生使用,近1/3的高校能利用體育設施進行創收,各高校體育師資力量利用率低,這與高校體育部(系、室)對本校教師參與校外體育工作態度以及高校體育教師的服務意識有關;作者認為高校體育資源在滿足學校正常體育工作的基礎上向社區體育延伸,既能緩解社區體育資源短缺的矛盾,同時也能彌補高校體育經費的不足,是一個雙贏的、良性的局面;高校體育資源向社區體育延伸的影響因素包括:各高校體育經費的多少、高校對體育資源的經營理念、規章制度的完善程度、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高校體育的信息資源建設水平等;作者建議高校解放思想、轉變管理和經營理念,高校有償開放體育資源的基礎是保證教學與訓練;高校需加強和完善體育資源的管理規章制度、規范體育資源開放程序、合理安排使用時間,.未能有償開放體育資源的學校應對現有的體育資源盡可能開放,政府和高校需繼續發揮行政職能促進高校體育資源向社區體育延伸。

胡啟凱[6]調查了太原市萬柏林區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現狀,發現高校體育資源基本處于單一教學使用狀態,大部分場館在周末和假期關閉,且多數高校領導對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持反對意見;該地區的社區體育目前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場地設施、投入經費及指導者隊伍等社區體育資源相對匱乏,社區居民在參加體育活動中“無人指導”的人數比例高達 82.3%,絕大多數體育活動是盲目的、不科學的;作者指出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參與和宏觀調控,使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及場地器材優勢,把高校體育的優勢輻射到整個社區;同時,社區可以以有償的形式分享社區所不具備的高品質體育設施、器材和相應配套軟件。這樣既補充了高校體育發展的經費所需,保證了體育場地設施的更新與維護,又為社區居民提供完了善的健身服務。

3 地方高校與社區體育的合作發展研究

瞿昂等[7]對浙江省浙西地區衢州市的2 317名社區居民和1 206名在校大學生的體育現狀展開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衢州市存在社區體育的場地、設施和體育專業人員缺少的情況,高校均未設立與社區體育聯系的組織,市體委以及社區也沒有設立與高校聯系的機構,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在管理上缺乏互動;作者提出了促進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良性互動的建議:高校應適當調整體育教學內容,在完成教學基本任務的同時,盡可能的將體育教學與社區體育鍛煉結合起來,如適當降低競技體育的強度、難度和比賽規則,開設一些群眾喜愛的大眾化的體育娛樂項目,在教學中對學生灌輸終身體育的思想,鼓勵學生參與社區體育;體育場館設施的互補,高??筛鶕陨砬闆r對體育場館設施按照商業化運作的要求進行一定的改造或重建,在滿足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和確保贏利的前提下,以盡量低的價格向社會開放,實現“以場養場,以館養館”;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互動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應建立長效機制,健全制度體系和完善管理體制;高??衫米陨淼膬瀯莺图哟笮麄髁Χ葋砦鐓^居民的參與。

張宏偉[8]研究了江蘇省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發展的現狀,指出江蘇省存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和體育專業人員缺少的情況,高校應在與社區體育互動的管理和宣傳上加大力度,高校體育只有融入到“社會體育”中才能真正實現“終身體育”培養的目標,高校體育的場地、設施、人力與社區體育的環境氛圍正好實現互補,是兩者互動結合的誘餌;作者建議:江蘇省高校體育場館在強化管理的基礎上,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時段、場地,最大限度地面向學生和社會有償開放;應逐步探索出能有效促進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互動發展的管理模式;高校領導應轉變觀念,將高校大門面向社會敞開,讓學生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處理人際關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高校應利用自身優勢加強宣傳來吸引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在高校與社區的互動發展中,各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創建適合自己的教學管理模式。

王兵[9]認為制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協調發展的因素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有缺乏相互溝通、缺少協調機構、缺少法律法規保障、高校管理者缺乏遠見、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經營意識淡??;外因有體育設施的使用難以協調、開展體育活動的時間沖突、體育經費和收益等方面的矛盾、社區和高校的治安問題、社區與高校的距離;作者提出開發區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協調發展的對策:區政府應統籌建立協調委員會,成員由行政、學校、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代表構成,委員會通過定期例會討論決定有關開發區體育開展事宜;政府必須高度重視高校的人力、物力資源向社區的開放,協調好高校、體育局、公安、財政等相關部門,為雙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協調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轉變街道辦事處作為社區建設和管理主體的觀念,由居委會負責社區體育具體的組織管理,加強組織機構建設,配備專人管理,制定考核辦法;為解決人才和場地資源的缺乏,社區要主動與社區內高校溝通,成立由體育教師、社區體育指導員和家長組成的協調小組,負責協調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開展社區體育活動,舉辦各類培訓班和交流活動,協調體育活動的物質資源和體育人才資源等。

徐躍坤[10]從理論研究的角度對長春市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合作發展的模式進行了探索,指出長春市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和諧發展的作用有:能充分利用高校體育資源、能促進高校體育的科研和改革、能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能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能加快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作者還提出了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和諧發展的對策:建立組織機構;籌集資金加強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人才引進;組織各種類型的體育競賽;開辦各種類型的體育培訓班;制定并實施高校體育的對外開放政策;抓好全民健身的宣傳工作;社區體育和高校體育相互補充、相互作用,將對人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春市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管理者應認真總結,找出潛在的結合點,將全民健身和二期課改有機結合并引向深入,為長春市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高凱[11]調查了山東省城市社區體育和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的現狀,指出山東省存在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和體育專業人員缺少的情況,社區居民對社區體育的滿意度較低,大部分居民對花錢健身表示理解和贊成,大部分社區居民愿意進入高校健身或參加高校組織的健身俱樂部,目前山東省中小學不具備與社區互動結合的條件,而高校由于自身的各種優越條件成為與社區互動結合的首選對象,高校學生走向社會后大部分達不到體育人口的標準,其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養成“終身體育”習慣,高校體育只有融入“社會體育”才能真正解決“終身體育” 的培養目標;作者認為在高校與社區的互動結合上教學管理模式是重點,各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創建適合自己的教學管理模式;高校體育應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融為一體,從而為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發展提供良性環境。

趙華[12]從系統論和管理學角度構建了石家莊市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發展模式,包括三級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分為管理體制和管理實體,管理體制分為領導、協調和操作3個系統,管理實體——聯合管理中心分為經費籌措、制度保障、信息收集與宣傳、活動交流、物業資源管理、人才培養、監督與評價7個子中心,每個中心又有各自的實施方法和操作內容,各級指標內部有其相應的權重;該模式的發展動力是指標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支撐與科學管理;而創新制度、建立健全體育法規是保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此外,建立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能反映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模式與社區體育發展的適應程度,對改進和完善發展模式起重要作用。

金萍等[13]設計并構建了高校與社區體育聯網工程體系的結構,就是在同一轄區內,建立以優勢學校為龍頭,街道辦事處為依托,實力企、事業為骨干的社區全民健身聯網工程組織結構;在更大范圍內使社區體育聯結成網絡,形成條塊結合的,在街道辦事處相關科室宏觀管理下的,由高校與社區體育協會協同配合進行的操作體系。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目前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各自獨立發展的現象在我國各地區仍然廣泛存在,地方政府、高校和社區大都沒有設立二者協同發展的組織機構,相關法律法規也尚未建立或極不完善,二者的合作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2)目前我國社區體育存在著管理機制不健全、場地設施匱乏、資金不足、體育專業人員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等困難,高校體育則存在著與終身體育和社會體育相脫離的問題;二者合作正好形成互補,是解決資源短缺和高校體育社會化問題的有效舉措。3)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合作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機制的完善有待雙方在合作過程中通過磨合來逐步實現,我們應該本著著眼未來、包容并進、互利共贏的原則來對待雙方的合作,合作發展的模式也不是絕對的和固定的,應根據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靈活調整。

4.2 建議

1)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合作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要完善組織管理機構,可建立由行政、學校、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代表構成的學區體育委員會作為決策機構,成立由體育教師、社區體育指導員和家長組成的協調小組作為協調機構,成立由社區青少年、社區在職人員和社區離退休人員組成的各指導站作為操作機構,三機構各司其職,可切實推進雙方的合作。2)高校需對現行的體育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進行修改和完善,并切實推進體育俱樂部教學,讓學生能從興趣出發選擇自己的課程,加強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完成從“產生體育興趣”到“養成體育習慣”到“實現終身體育”的過渡。3)決策機構應盡快建立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合作發展的監督評價機制,創建科學的評估體系,旨在客觀評價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效果,評價內容包括社區體育環境的整體發展水平、學區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率等,這對改進和完善雙方的合作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1] 蔡利燕.地方高校服務社區體育的實踐與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2011,33(5):66-68.

[2] 顧 平,杭華彬.將學校體育教學融入社區體育全面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以蘇北社區體育和高校體育教學為例[J].科技信息,2009(4):209-211.

[3] 張 強.安陽市普通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研究[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9,22(4):157-158.

[4] 陳 瑜,張惠紅,張一弛.南京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意愿調查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1):119-122.

[5] 陳 雙.安徽省高校體育資源向社區體育延伸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8.

[6] 胡啟凱.太原市萬柏林區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的調查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10(4):179-172.

[7] 瞿 昂,吳海亮.浙江省浙西地區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0,26(6):107-109.

[8] 張宏偉,沈 輝.新時期江蘇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發展的現狀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24(4):61-64.

[9] 王 兵.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協調發展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10] 徐躍坤.長春市高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和諧發展的理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11] 高 凱.山東省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互動發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12] 趙 華.構建石家莊市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發展模式[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

[13] 金 萍,鄔芳艷.構建天津高校與社區體育聯網工程研究[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13(4):51-54.

猜你喜歡
社區資源體育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社區大作戰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