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三重境界

2013-04-12 17:33林志友孫炳炎
關鍵詞:人民大眾人民出版社大眾化

林志友,孫炳炎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475001)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形式上來講,是指馬克思主義形成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有助于對其宣傳和傳播;而從內容上來說,則是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必須具備理論之真、理論之善和理論之美的三重境界。目前對前者關注的學者很多,已經形成了一批初步成果,但是對后者思考和研究的成果卻明顯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該問題的正確理解和科學把握。筆者認為,從內容上來探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準確地把握其緊密相聯的三重境界,以科學地揭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的基本路徑,進而彌補學界在這個問題研究上的缺陷。

大眾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轉變為實踐得以實現的必要環節,更是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孜孜不斷追求的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首先保證大眾化理論的科學性和徹底性,從理論邏輯上說服人們,影響人們的精神追求目標和政治選擇方向。那些邏輯上漏洞百出而又與實際相脫離的理論必定經不起人們的考量和推敲,因此,也就不可能說服群眾和為人民群眾所接受。馬克思對此有過這樣的判斷:“理論只要說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ad hominem)。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保?]11可見,不是所有的理論都能說服人,只有那些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論,即科學的理論才能說服人。

15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入手,在批判地繼承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唯物史觀學說和剩余價值理論,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正是因為此,馬克思主義“遠遠越出歐洲的范圍,在一切有無產者和無畏的科學理論家的國家里,都受到了重視和擁護”[2]。只有徹底的理論才有大眾化的可能,只有科學的理論才有大眾化的必要,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第一重境界,即求理論之真。所謂求真,是指理論并不以人們的主觀追求為轉移,而旨在說明“世界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是這樣”,注重客觀世界的應然性??茖W的理論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反映的是主客體之間一種統一的關系,它的形式雖然是主觀的,但它的內容是客觀的,不以客觀事實為根據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的理論。那些與客觀實際相脫離,邏輯上又不自洽的理論必然不可能說服廣大人民群眾,其大眾化也就無從談起。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因為“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3]。而實際生活是在不停的變化之中,馬克思沒有也不可能窮盡真理,他畢生最重要的貢獻就在于為人類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指導人們去探索真理。因此,我們決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某種一成不變的教條,而必須隨著時代、實踐的變化而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正如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保?]146當前的時代與馬克思所生活的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何使其更客觀地反映時代的變化,科學地解決當前社會主義建設所面臨的問題,或者說如何用科學的、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是當前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僅僅回到馬克思的理論體系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根據時代特征和客觀實際去深化對當代社會主義、當代資本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認識,在科學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基礎上構建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因為“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5]。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時代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成為可能。

列寧一再要求共產黨人:“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社會黨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保?]從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并始終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要求來對待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過程中所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的成功典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又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說它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因為它不僅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在于它結合時代特征和中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說它是科學的理論體系,是因為它科學地回答了人們所處時代的諸多問題,只有科學地認識和解答時代問題,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才能真正實現理論的科學性。進而言之,在當代中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大眾化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因為“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7]。

毛澤東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保?]如果說前半句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第一重境界求理論之真的話,那么后半句則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第二重境界務理論之善。所謂務理論之善,就是理論必須為人民群眾所掌握,而理論要想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就必須在實踐中能夠正確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和需求。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其對現實世界的科學批判和對未來社會的合理構建,最終都必須通過人民大眾才能實現。這一實現的根本前提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在理論上代表著人民群眾的利益,更要在實踐中維護著人民群眾的利益。毛澤東一再強調:“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保?]292我們現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要看到僅僅以科學理論引導人是不夠的,更要以切實行動說服人,關注人民大眾的現實生活,關心人民大眾的正當物質利益。

不在實際中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切實利益,即便是科學的理論也不可能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因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1]286。馬克思主義高于現實,但又始終關注現實,任何試圖躍居現實之上的理論,只能變成抽象的教條。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保?]12同理,一個人接受理論的程度,也基本上取決于理論滿足一個人現實需要的程度。也就是說,理論要得到人們的追求和青睞,就不能僅僅止步于科學,還必須要真正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和需求。因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前提是動員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而動員人民群眾參與的前提條件當然是滿足他們的利益要求”[10]。只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實現好、維護好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才能順利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實現好、維護好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并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具體地落實到解決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上。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并不僅僅指擺脫貧困,還包括就業機會的普遍增加、收入分配的更加公平、平等受教育權利的合理實現以及其他相關社會福利的廣泛提高。正如毛澤東所說:“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保?]137理論與群眾之間的關系決不能被顛倒,理論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愿望,而不是群眾根據理論來調整自己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理論的最終指向是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是正確的更是可行的。這樣,理論不僅憑借其自身的科學性和徹底性說服了群眾,更憑借實際行動掌握了群眾,那么理論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并吸引大眾向它靠攏,達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實現好、維護好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的東西一旦脫離實際就必然會缺乏根基而成為虛無縹緲的東西。之所以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因在于“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11]。恩格斯也一再強調,理論的運用必須隨時隨地都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因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12]562。在當代中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堅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落到實處,理論不僅在邏輯上說得過,更在實踐中行得通,從實際生活中證明自身的正確,不斷給人民大眾帶來逐步改善生活的條件,鄧小平的判斷就一定會實現:“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保?]382

如果認為科學的理論說服了人、務實的理論掌握了群眾,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完成,那就還未真正抓住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質。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保?]11由此看來,馬克思認為,理論掌握群眾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理論變成物質的力量,讓科學理論變成廣大人民群眾改造客觀世界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武器。因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根本任務就是讓更多人民群眾成為運用科學理論改造客觀世界、創造自由的主體,達到一個“美”的世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第三重境界——致理論之美。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僅是通過求真務實讓理論掌握群眾,更重要的是讓群眾掌握理論以期在認識和實踐中實現更大的自由。因此,美應該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高境界?!榜R克思主義是人的解放學”[13],美的內涵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旨是一致的,都是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對未來的新社會作出這樣描述:“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保?5]53之后,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在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后,明確指出未來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宣言發表46年后,朱·卡內帕請求恩格斯用簡短的文字表述未來社會主義新紀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給他的回信中說:“除了《共產黨宣言》中的下面這句話,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保?2]666恩格斯用來表述未來社會主義新紀元的基本思想正是上面《共產黨宣言》的那段話??梢?,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追求的終極關懷,也應當成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終目標。

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終目標,必須肯定人民群眾是自我解放的主體,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從生產力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科學地回答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創立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確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1]295。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社會力量。人類物質資料的生產、精神財富的創造以及社會的發展與變革,都是人民群眾在世世代代的實踐活動中創造的。因此,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必須認同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肯定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

要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到底,就應當更加自覺地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努力使人們群眾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提高自身實踐活動的自覺性,認識到自己是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的主體[15]。承認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讓馬克思主義成為群眾手中的思想武器,指導大眾的實踐,就定會使社會和人感受到更大的自由,這就是美。

總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決不僅僅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所進行的政治宣傳,使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掌握浮于表面和形式,而是要通過科學的理論說服人,使理論獲得人民大眾的認同、通過務實的理論滿足人使人民大眾感受到抽象理論的可行,并最終成為人民大眾改造客觀世界、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武器。不是所有的理論都能說服人,只有那些抓住事物本質的理論才能說服人;不是所有的科學理論都能掌握群眾,只有那些滿足了群眾需要的科學理論才能掌握群眾。但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又不能止步于掌握群眾,大眾化的最終目的是理論成為大眾手中的思想武器,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3]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6]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7]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8]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9]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郭祎.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路徑[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1(2).

[11]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高放.高放自選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15]魏偉.馬克思的公民觀及其現實意義[J].齊魯學刊,2012(2).

猜你喜歡
人民大眾人民出版社大眾化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設計為人民服務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現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延安作家轉型對網絡作家的啟示
抉擇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人民出版社
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共產黨的現實立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