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2013-07-25 08:15趙向華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關鍵詞:意義策略

趙向華

摘要: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問題,對于建成農村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策略,一是要提高對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的認識;二要創造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的內外部環境;三要明確培訓內容,完善培訓機制;四要實行農業教育減免學費制度;五要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六要鼓勵農科類學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七要為農業院校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條件。

關鍵詞: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5-0131-02

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問題。創新型人才是中國綜合國力與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農業創新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資源。哪個國家擁有了農業創新人才,就必然抓住了競爭力,占領了制高點。因此,大批農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農業發展有賴科技的發展,科技發展有賴人才的積累,人才積累需要教育的提升,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必然規律。因此,要切實把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

一、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1.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

當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這一理論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務必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茖W的發展觀念必須建立在三個核心內容的基礎之上,它們是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而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農業人才的培養也必須依靠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茖W發展觀指引著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方向,科學發展需要人才培養,更需要創新,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必須依靠科學發展觀的指導。

2.有利于建成新農村小康社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在時代的要求下,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內部,對農村進行的全面建設。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目的是把我國農村建設成為公共設施完備、經濟繁榮小康、環境適宜居住、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0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強農業人才隊伍的培訓工作,對建設新農村有重大意義。

3.有利于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世貿組織),我國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降低農業貿易保護、逐步開放農產品市場等,意味著我國農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為實現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目標,需要依靠農業科技的長足進步,要求高校培養出農村創新型人才,要求他們能用現代科學技術去改造傳統農業,用現代科學方法管理農業,用現代科學知識幫助農民提升文化水平,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金量與產品附加值。

二、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的策略

1.提高對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的認識

高校應該提高對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問題的認識。首先,要加大對農業創新型人才先進典型事跡與優秀學生的宣傳力度,弘揚優秀創新型人才的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努力營造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其次,要建立相應的創新型人才成果獎勵制度,著重獎勵那些通過自己的發明創造、刻苦鉆研而在農業創新事業方面作出貢獻的學生和積極分子。要讓所有的農業院校學生有歸屬感,讓他們知道他們努力奮斗的方向是有意義的,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天地。好的輿論環境來自于認識上的醒悟。只有學校真正認識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意義,才能讓全社會漸漸形成人人重視農業、支持農業、尊重農業、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的新風尚。

2.創設培養農業創新型人才的內外部條件

為了培養優秀的農業創新型人才,就必須讓一切外部和內部條件都更加適應培養進程的發展,這主要體現在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雙重優化上。在物質環境的優化方面,為了達到穩定農業創新型人才隊伍的目的,把農業創新型人才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就必須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要制定獎勵標準,制定促進農業創新型人才向基層流動的鼓勵政策和基金配套政策等。把獎勵和創新掛鉤,充分調動對農業創新感興趣的學生的積極性。在精神環境的優化方面,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要采取“請進來、派出去”的方針,把一流的農業學術專家請進來,抓緊抓好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的選拔和培養工作,有計劃地安排脫產培訓;另一方面,要把優秀的農業創新型人才派出去,通過不斷地田野考察、不斷地在農村第一線進行實踐,使其積極參與農業科技的交流與操作;要把進修、考察、學術交流等活動與培養和創造農業重點產業開發項目結合起來,為學生與中青年教師營造一個和諧、寬容、催人上進的高校農業創新環境氛圍。

3.明確培訓內容,完善培訓機制

農業高??杉信囵B素質、知識、能力三位一體的復合型農業人才。為此,要調整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農業創意能力,加強創意農業專業科目的建設。要不斷擴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素質。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農業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發揮高等農業教育系統培養人才的主力軍的作用,提高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的質量。對在職的農業科技人才,高校也可以提供崗位培訓。大力鼓勵農業戶口的學生,或對農村創業有興趣的創業者,充實自己,用現代農業知識武裝自己,積極到農業第一線去實踐,不斷完善自己。必須用好、用活現已出臺的各項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選拔、引進、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并以此為基礎,拓寬農業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領域,促進農業人才隊伍的優質配置。企業也應自主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用人機制,制訂規劃,加快企業自身的市場化進程。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業科技人才資源的管理,合理配置農業科技人才資源,實現農業科技人才資源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要加強調控,促進農業科技人才資源配置同農業產業結構和地區經濟格局的變化相適應。要建設并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市場,促進農業科技人才的流通,最大化地發揮人才資源的社會效用,促進農業科技人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

4.實行農業教育減免學費制度

建議國家出臺相關鼓勵與扶持政策,仿照免費師范生的模式構建農科類學生的免費教育體系,以促進更多的學生報考農科類專業,為今后投身農業建設、為“三農”服務做準備。減免學費是支持農科類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通過學費減免不但能大大增加學生報考農科類院校的積極性,減輕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而且還能為農業經濟的發展輸送大批高質量的人才,緩解目前農業科技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5.加大農業科研經費投入

要把農業投入機制從重工程轉到重科技上來,認真落實好科技三項費用在同級財政預算支出中的占比政策,逐年增加農業科技研究費用,促進農業科技研究的發展。同時,還要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設立各種專項基金和獎勵基金,用于培養緊缺的高層次農業人才;要引進先進的師資和實驗設備,獎勵對農業發展有卓越貢獻的人才,資助優秀中青年農業人才承擔農業發展急需的科研項目,加大農業新品種的引進和農業新技術的試驗、推廣力度。

6.鼓勵農科類學生到基層就業創業

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的實用型人才,而一般的大學生由于不具備相關的農業知識,對農村地區不夠了解,在具體的工作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而農科類學生在經過大學學習之后,掌握了良好的農業科技知識,能夠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高校應一方面營造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就業觀教育,幫助學生從緊盯機關事業單位、緊盯城市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進而幫助他們樹立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擇業觀。2005年起,全國開始大范圍實施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的計劃。這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舉動,可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充裕的后備人才資源。農村自由的發展空間,也有利于大學生自我成長,可以依據大學生村官制度,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在創業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成長為擁有較強工作能力的農村后備人才。

7.為農業院校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條件

深入開展與農村經濟對接活動,建立重大項目用工聯動機制,鼓勵學生就地就近就業;加快建立城鄉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建立創意農業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讓農業科技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同時,創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資環境,創建農村創業園區,建立創業者入園孵化、出園興業的良性機制,提高學生創業熱情,激發創業活力;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創業投資引導支持力度,重點資助青年學生創業群體;支持農業人才發展小型、微型企業,鼓勵他們創辦家庭農場和生態農莊;要制定落實支持農業人才創業的財政扶持、稅收優惠、融資擔保、規費減免、工商登記等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

猜你喜歡
意義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有意義的一天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生之意義
我說你做講策略
“k”的幾何意義及其應用
有意義和無意義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詩里有你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