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齡編班對幼兒抽象認知發展影響的追蹤研究

2013-07-25 08:15鐘筱璐徐翠鳳王異芳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關鍵詞:影響

鐘筱璐 徐翠鳳 王異芳

摘要:研究發現,從整體上看,在除時間知覺以外的其他抽象認知指標上,混齡班幼兒的表現顯著好于同齡班,在所有的抽象認知指標上,幼兒在時間點2和時間點3上的表現均顯著好于時間點1。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混齡編班對幼兒抽象認知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幼兒抽象認知;混齡編班;影響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8)05-0148-02

一、問題的提出

認知是指人們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過程,即獲取和加工信息的過程,包括具體認知和抽象認知兩個方面。3~6歲是兒童具體認知和抽象認知快速發展的時期。本文希望從時間知覺、數概念、分類能力和季節認知等方面探討抽象認知的發展軌跡。

時間知覺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事件的連續性及順序性的知覺能力。Mshring&Wenke;(2011)研究表明,2歲幼兒已經具備感知時間、速度和距離之間相互關系的能力。方格等(1984)人研究發現,幼兒在4歲時還未獲得時間相對性的概念,5~6歲兒童對時間相對性的認知能力開始發展,但水平較低。

分類是根據事物的特點將其歸為某一類別的認知過程,它在人類的認知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楊宗義、劉中華、黃希庭(1983)等研究認為,3歲幼兒還不具備在一次分類中僅使用同一種標準的能力。劉志亞(2012)等研究發現,6歲兒童已經能夠根據某一單一維度對客觀事物進行分類。

數概念是人們對物與物間關系的認識,表明一個物體在序列中的相對位置以及一組事物中所包含物體的個數等。Solt6sz,Frazsina(20LO)等對4~7歲兒童的研究表明,5歲幼兒已經可以在事物大小屬性和數量多少不一致的情況下對數量進行比較,而4歲兒童還不具備這種能力。

混齡編班是指將不同年齡的學前兒童安排在同一個班級里玩耍、學習和生活。Katz,Lilian(1995)研究表明,混齡編班可以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本研究從幼兒入園十個月開始第一次施測,對其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短期追蹤,希望通過縱向研究更全面深入探討幼兒抽象認知(時間知覺、分類能力、數概念和季節認知)的發展軌跡,并對同齡班和混齡班幼兒的抽象認知發展軌跡進行比較,希冀能為促進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調查人員選取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望京分園的100名中班和小班幼兒作為被試。被試基本信息見表1。

2.程序

帶班教師在2010年6月(時間點1)、2011年1月(時間點2)和2011年6月(時間點3)分別對幼兒抽象認知的各項指標進行系統的觀察,得分范圍為1~3分。1分表示幼兒處于發展中,即幼兒尚未出現符合該評價標準的行為;2分表示比較符合,說明幼兒已經出現接近該評價標準的行為但不夠穩定;3分表示很符合,表明幼兒已出現與該標準完全符合或超過該標準的行為。

使用SPSSl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

三、研究結果

1.各班級幼兒在抽象認知各項目上發展的基本情況

研究者對各班級幼兒在抽象認知各項目上的發展基本情況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2.不同編班形式對幼兒抽象認知發展的影響

以時間點和編班形式為自變量,分別對幼兒的時間知覺、分類能力、數概念和季節認知等四個項目進行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其中時間點為被試內變量,編班形式為被試問變量。

在時間知覺上,時間點的主效應顯著,編班形式的主效應不顯著,編班形式和時間點的交互效應也不顯著。對時間點的主效應進行事后分析發現,在時間點2和時間點3上幼兒的發展顯著好于時間點1,時間點2與時間點3無顯著差異。

對幼兒分類能力。數概念和季節認知分別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時間點和編班形式的交互作用均顯著:時間點和編班形式上的主效應也均顯著。

對時間點和編班形式的交互作用進行簡單效應分析,結果表明,同齡班幼兒的分類能力、數概念和季節認知三種抽象認知能力,在不同時間點上的發展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發現,分類能力在三個時間點上的差異均顯著,而對于數概念和季節認知能力,時間點2和時間點3的發展情況要顯著好于時間點1,時間點2和時間點3之間差異不顯著?;忑g班幼兒在各項指標上的表現均不存在顯著的時間點差異。在時間點1上,混齡班幼兒分類能力、數概念和抽象認知能力的發展均顯著好于同齡班;在時間點2上,僅發現在數概念一個項目上存在混齡班成績顯著好于同齡班的情況;在時間點3上,同齡班與混齡班幼兒不存在發展上的顯著差異。

四、討論

1.幼兒抽象認知能力的發展趨勢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對同齡班來說,幼兒各項抽象認知能力在時間點2和時間點3的成績都顯著好于時間點1,并且分類能力在時間點3的成績顯著好于時間點2。這說明隨著時間的推進,兒童的抽象認知能力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且3~5歲是其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研究發現,混齡班兒童的成績雖然一直在提高,但在時間點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中混齡班兒童從總體上看年齡略大于同齡班,并且混齡編班形式對幼兒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混齡班兒童的抽象認知能力在早期發展特別迅速,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其發展的速度開始減緩,發展空間變小了,導致混齡班兒童在縱向的時間點上不存在發展的顯著差異。此外,在時間點3上,混齡班幼兒的成績均為3分,已經出現天花板效應,這可能也是導致混齡班幼兒成績在各時間點上無顯著差異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加大評定等級的全距,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對兒童的抽象認知能力進行評定。

2.編班形式對幼兒抽象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從整體上看,混齡班在各項目上的成績顯著好于同齡班,這與我們的研究假設是一致的。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觀察學習,對幼兒來說,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對他人進行觀察和模仿,在與異齡同伴的交往中,能夠為年幼兒童提供更多的向不同發展水平兒童學習的機會。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也能對此進行很好的解釋。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本身的實際發展水平與在成人或有經驗同伴指導幫助下所能夠達到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異齡同伴間的交往使幼兒有機會獲得廣泛的互動經驗。年幼兒童在與年長兒童的交往互動中,能夠得到年長兒童的指導與幫助,從而不斷獲得發展和進步,促進了其認知能力在最近發展區內的迅速發展。年長兒童在幫助年幼兒童的過程中,可以對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夠將知識真正內化,使自己獲得成長。此外,在混齡班中,教師會更加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差異及需求(Gaustad,1997),所以幼兒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促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也相應得到發展。因此,混齡班兒童的抽象認知能力會比同齡班兒童發展得更好。

我們在研究結果中還發現,在時間點1上,混齡班兒童各項指標的成績均好于同齡班,而在時間點3上,混齡班與同齡班各項指標的成績之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在幼兒發展的早期混齡編班對分類能力和數概念的促進作用更明顯,而隨著兒童的成長,這種差異會縮小。這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中首次收集的數據是在下半學年的期末,此時,兒童入園基本上超過了十個月,混齡班兒童成績顯著好于同齡班,應是混齡班幼兒接受混齡教育的積極結果。而3~4.5歲正是幼兒抽象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混齡教育促使混齡班兒童的認識能力在最近發展區內迅速發展。4.5~5歲幼兒的抽象認知能力已經獲得了較好的發展,隨后會在穩定中緩慢發展,這時混齡編班的作用不再顯著,而同齡班幼兒的抽象認知能力隨著幼兒的成熟不斷地發展,與混齡班幼兒間的差異逐漸縮小。

猜你喜歡
影響
不同上蔟蔟具對繭絲質影響
影響大師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APRIL siRNA對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