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英漢表達的分類對比研究

2013-08-15 00:45孫銘姍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13期
關鍵詞:語場警察語域

孫銘姍

一、語域理論

韓禮德繼承并發展了費斯的語境論,創立了自己的語域理論,并成為目前廣為接受的理論。根據韓禮德的界定,語域指的是“語言的功能變體”。韓禮德認為,語域是由語言特征組成的,與語言情景特征相互聯系,具體體現出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的特點[1]。也就是說,語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可歸納為三個變項,即語場、語旨和語式。語場指的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包括語言發生的環境、所交談的話題以及參與講話者的整個活動(例如政治、科技和學校事務等);語旨是指參與講話者之間的角色關系,包括它們的社會地位及說話者的態度和想要實現的意圖等,由于這幾個因素的不同,語言的形式表現也不一樣;語式指的是語言的交際渠道以及語言所要達到的功能[2](Halliday:1985:89)。由此可見,談話的方式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話語功能,即決定著主位的選擇、信息的選擇、語氣的選擇以及接應手段的選擇。

語域的這三個變量共同構建了語境這個統一體,這三個變量的變化會導致語言形式的變異。不同的語體要求對應使用不同形式的語言,而不僅僅是合乎語義的詞。

從以上的討論看出,韓禮德的語域理論擴大了傳統語境的概念,摒棄了那種把語境僅僅視為起輔助作用的背景的思想,將其置于跟語言同等重要的地位,認為語境與語言互為前提、相互影響,語境可以影響或決定語言的表達形式,而語言的具體表達形式又能造成特定的語境。這一思想對英語的準確表達具有啟發意義。筆者從語域的三要素——語場、語旨和語式出發,對警察(官)/Police的表達方式進行分類對比,并對其中的差異予以詮釋。

二、“警察”英漢表達的分類對比

(一)從生成形式角度的分類與對比

根據索緒爾(Saussure)所說,語言(主要是指印歐語系的拼音文字)作為一種符號系統,其能指(signifier)與所指(signified)之間沒有任何邏輯關系,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任意的(arbitrary)[3](Hu Zhuanglin;1988:4)。所以,人們一開始任意創造出一些詞語來指一類人或物,即詞語的原生形式;隨著人們認識的增長,通過派生或復合等構詞法生成的詞語一般是有理據的。

英語表達:police—policeman/policewoman,cop——traffic cop/speed cop。

police/cop為原生形式,其生成是任意性的;而policeman/policewoman或traffic cop/speed cop是由police/cop復合而來的,其生成具有理據性。

漢字具有以義構形的特點,即從漢字字符的表面能推斷出其意義,使之生成具有理據性。

漢語表達:警察——交警/刑警/巡警。

警察為原生形式,但其生成是具有理據性的;警察二字自古就有之,古代“警字,從敬從言。警者戒也,戒之以言,謂之警。有言在先不得違戒。察字謂以手持肉,祭天求示,得神意而明白。反復詳審請之察,察之為明”[4]。而之后在“警察”這一范疇詞加上次范疇詞而衍生的詞,如交警/刑警/巡警更是有理據可循。

(二)從變體角度的分類與對比——警察/police的“國籍”

英語是一種擴張性語言,它兼收并蓄,從其他印歐語種中吸收了相對應的表達。

英美中有關“警察”的表達有:cop/patrol/constable/superintendent/officer/prefect/captain/jailer/marshal/warder等等;

從法語吸收而來的表達有:commissary(高級警官)/motard(摩托車騎警)/flic(口語)警察/pointsman(口語)交警/gendarme村鎮警察;

從澳大利亞吸收而來的表達有:G-man/walloper/jonhop/traps(俚)警察/trooper(騎警);

從印度語吸收而來的表達有:jemadar(警官)/tanadar(警察局局長)/nazim(警察總長);

從西班牙語吸收而來的表達有:alguazil(警察)/carabinero(邊防警察);

從意大利語吸收而來的表達有:sbirro(警察)/carabinier(警察);

從墨西哥語吸收而來的表達有:rurales(鄉村騎警);

從俄語吸收而來的表達有:provodnik(乘警);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它較易從港澳臺等地區吸收相關表達。

漢語中與“警察”相關的表達有:干警、民警、公安、人民衛士、大蓋帽等等。

從港澳臺地區吸收來的表達有:阿Sir,條子,雷子,皇氣,撲街,等等。

從以上分類中可看出英美國家關于“警察”的表達要多于漢語的表達,我們認為,這可能歸因于英美國家經濟高度發達,治安體系發展完善,相應的表達方式也就更為豐富。英語較漢語而言更為兼收并蓄,從而大大豐富了自己的詞匯。

(三)從語場角度的分類與對比

語場反映出語言使用者的目的性角色,即語言使用者所從事的社會活動的類型。擔任不同角色的“警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英語表達的原生形式:patrol(巡警)/bailiff(法警)/jailer(獄警)/trooper(騎警)/usher(英:法庭警官)。

復合形式:traffic police(交警)/marine police(水上警察)/sky marshal(空中聯邦便衣警察)/forest linger(林警)/water guard(水上防走私警察)。

漢語表達:治安警察、刑警、交警、戶籍警察、森警、武警、外事民警、乘警、網警、維和警察。

從上述表達中可以看出英漢均有復合形式構成的表示不同角色的警察,但英語中還有原生形式的表達。這體現了在造詞時英漢的不同思維,英語民族是抽象思維,而漢民族是具體思維。

從級別角度(Gradation),英漢“警察”均存在著級別的高低,但漢語的警察級別較之英語更為細化。

英語表達:marshal(美:警察局長)/chief constable(英:警察局長)/commander(分局長)/captain(副巡官)/sergeant(小隊長)/section sergeant(地區警員)/cadet(警官候補生)。

漢語“警察”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警銜:部級正職為總警監;部級副職為副總警監;廳(局)級正職為一級警監至二級警監;廳(局)級副職為二級警監至三級警監;處(局)級正職為三級警監至二級警督;處(局)級副職為一級警督至三級警督;科(局)級正職為一級警督至一級警司;科(局)級副職為二級警督至二級警司;科員(警長)職為三級督至三級警司;辦事員(警員)職為一級警司至二級警員。(摘自《警銜條例》第8條)

漢語中警銜的分類更為細致,體現了國家機關本身內涵的確定性及嚴肅性。

(四)從語式角度的分類與對比

語式指“語言起什么作用”,即參與者期望語言為他們在情景中做什么。它包括渠道(是口語形式還是書面形式,亦或是二者的混合形式)以及修辭方式,即語篇要達到的諸如勸說、說明、說教之類的修辭效果。據此,本文將從口語、書面語以及修辭方式三方面進行分類對比和研究。

英語口語的表達形式有:cop/bobby/super/trooper/flic/the law,etc.;書面語的表達形式有:police/office/constable/commander/marshal/captain。

漢語口語的表達形式有:警察/民警同志、警架子、差佬(大陸)/條子、雷子(臺)、阿 Sir、花腰仔(港澳)等;書面語的表達形式:警察、公安干警、法警等。

通過以上對比可知,警察在英語和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中均有豐富的表達方式,除此之外,兩者存在著相似的使用趨勢,即在書面中的表達方式均可用于口語,但反之會導致語式不當。

帶有修辭的表達形式:

1.“衣帽”隱喻。英語中的表達有:big hat/blue coat/blue jeans/snowshoes/badge/leatherhead(皮頭帽)等;漢語中的表達有:大蓋帽、小手槍、黑皮、平頂、花腰仔、黑腳(一種黑色綁腳帶)等。英漢這類表達的共同點在于衣帽穿著較其他部分更為突顯,激活了人們認知中警察的特征,形成語義輻射。

2.動作隱喻。跟警察相關的一些執行公務的動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逮捕等英語中的表達有:nab/grab/gangbuster/nark/beetle-crusher/slapman/peele;漢語中的表達有:撲街、臥底等。

3.擬物法(zoosemy)。這是一種用動物、植物、非靈性或抽象事物來指稱人的修辭方法。英語中的表達有:bull/pig/bear/blue-bird/singed cat/beagle/plant;漢語中的表達有:黑狗、灰狗子、海狗、傲公雞等。

4.轉喻(metonymy)。是一種借與某事物密切相關的東西來表示該事物,并利用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來喚起人們的聯想。就本文而言,轉喻體現在用人名來指稱警察。英語中的表達有:Jack/John/old Bill;在漢語中無相關表達。

5.提喻(synecdoche)。是一種以某事物的局部來表示整體,反之亦然的修辭手段。就警察分類而言,是用人體的部位來指稱警察的表達方法。英語中的表達有:claw/finger flat feet/gum foot,但漢語中無類似表達方式。

(五)從語旨角度的分類與對比

語旨指“誰參與了”,即參與者性質、身份、角色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由于這幾個因素的不同,語言的形式表現也不一樣。馬丁·瓊斯(Martin Joos)在《五只時鐘》中將文體劃分為五級:莊嚴的文體(the Frozen Style;也有人譯作“冷凍體”)、正式體(the Formal Style)、商議性的文體(the Consultative Style)、隨意的文體(the Casual Style)和親密的文體(the Intimate Style)。這種語體的劃分有助于我們依據交際場合的不同選擇合適的表達方法(見下例)。

英語表達:

例1 Yes,Sir.(莊嚴體)類似的還有office,Madam

例2 Policemen are sent out to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正式體)英式英語中的constable也常用于較為正式場合。

例 3 You should be quick,cops are coming!

Oh,yeah,he is a meateater,not a grasseater be heard of.(隨意體)

例 4:Big John is here again.(親密體)

漢語表達:

例1 xxx警察同志因公殉職。(莊嚴體)

例2警察,民警,公安干警等常見于正式場合。

例3他是個大蓋帽、小手槍。(隨意體)

例4警察叔叔,我錢包被扒了。(親密體)

從上例可見,英漢均可以根據參與者不同的身份、角色而使用相應的表達式。

韓禮德的語域理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來看待語境對詞語的分類和運用所起的作用。語域由語場、語旨和語式三要素構成,其中任何一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導致語域的改變,從而對語言的使用和理解產生影響。通過對“警察”表達的英漢對比,有助于英語學習者了解如何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恰如其分的表達,從而更好地進行交際,實現交際的目的。本文的最終目的是“以一窺見一斑”,旨在憑借對“警察”表達的分類說明語言的使用不能脫離語境,而在語境中學習語言也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1]劉俊標.語域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2]Halliday M A K,Hasan 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M].Geelong,Vic.:Deaking Univ.Press,1985

[3]Hu Zhuanglin.Linguistics.A Course Book[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88

[4]www.xici.net/b176766/d89605915.htm[DB/OL]

猜你喜歡
語場警察語域
外宣話語的社會語境要素分析和功能意義解讀
從語域角度淺析《霧都孤兒》
韓禮德的語域理論與網絡語言
“警察干預家庭暴力問題”課程體系建設
西藏警官高等??茖W校學生對警察體能教學訓練課的評價
基于心理行為訓練的警察培訓體系思考
語域理論視角下的語篇連貫
淺析語域的特性及教學模式探討
系統功能語言學語域思想新解*
語域語塊與外貿英語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