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大以來黨的惠農政策淺析

2013-08-15 00:49藏可人
湖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三農城鄉農民

毛 齊,藏可人

(中共平頂山市委黨校,河南 平頂山 467002)

作者毛齊系中共平頂山市委黨校理論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十六大以來,是我國農業農村發生歷史性巨變、農民得實惠最多的又一個“黃金期”。 這十年,黨中央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使我國農村改革在一些關鍵環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黨集中力量辦了許多事關農業農村長遠發展的大事、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好事這些改革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意義。

一、黨對“三農”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三農”在我國的地位越來越高

黨的十六大選舉產生的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2003年 1月8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回顧了我們黨九十多年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認為正確認識和處理農民問題,始終是決定我們黨事業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他指出:在我們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差距也主要在農村,必須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要求全黨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下大氣力解決好“三農”問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央又一次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再次深刻地指出,歷史經驗表明,“三農”問題解決好了,經濟社會發展就能贏得主動,反之就會出現波折。目前,制約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解決好“三農”問題依然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黨的十七大以后,黨中央對“三農”問題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更進一步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边@些“重中之重”的闡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就是研究推進我國農村改革發展問題。胡錦濤同志在這次全會講話中再次從歷史的角度重申了“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他明確指出,我國是一個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多數。要在這樣的國情下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就要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必須緊緊抓住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

二、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凸顯了黨對“三農”問題的深切關懷

1.“多予、少取”政策的實施,凸顯我黨思維觀念的巨大轉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推動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長期以來我國采取了對農民“多取、少予”農業養育工業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確實促進了我國現代化工業和城市的快速發展,但卻使原本不發達的農業、原本不富裕的農村長期處于貧窮落后的狀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在較長一段時間里,城市獲得了高速發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改善,但農村、農民這個社會弱勢地域和弱勢群體的狀況沒有得到多少改變,反而使“三農”問題更為突出。以至于改革開放后出現了中國的城市像歐洲,中國的農村像非洲這樣一種不合理局面。十六大以后,我們黨及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下決心改變這種不合理的二元化城鄉格局,使我國農村、農業、農民的狀況有一個較大的改觀,跟上我國城市、工業發展的步伐,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推動我國城鄉社會向著均衡、協調、合理的方向發展。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在思維觀念上必須把農業、農村、農民放在與工業、城市、市民同等重要的位置來認識,在具體政策上,必須改變以往“多取、少予”的不合理政策,要由原來的“多取、少予”變為“多予、少取”。從2003年到現在,中共中央連續下發了十個一號文,下大力氣調整國家和農民的關系,探索出了多種實現“多予、少取”、工業反哺農業的途徑和方式,比如通過增加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的資金、建立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制度、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直到免除農業稅、農特產稅、實施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制定糧食主產區和財政困難縣實行獎勵補助的激勵政策、提高征地補償標準等。十年間中央逐步形成了新時期保護和支持農業的政策框架,對“三農”的投入逐年增長,在宏觀調控中始終堅持加強和保護農業,使農村、農業、農民真切的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2.公共財政陽光普照,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獲得長足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以后,在公共財政的分配上,我國一直實行城鄉分割的公共產品供給“雙軌制。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基本上由國家包辦,而農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則”在“人民教育人民辦”、“人民電業人民辦”、“人民道路人民修”等口號的引導下,本該由國家承擔的投資大部分由農民承擔,這就造成了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的長期落后和停止不前。在2004年7月召開的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正式提出了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指導思想。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惠及農村大地,改變長時期以來鄉村的事農民辦的觀念,這在我黨執政的歷史上可以說是執政理念的一大發展。十年來,黨中央越來越注意加強和改進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對“三農”的投入不斷增加,從2003年的2144億元躍升到2011年的10408.6億元,年均增幅超過兩成,在路、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中,為農村民生發展撐起堅強后盾。2005年,在中西部地區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實行“兩免一補”,2007年,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范圍擴大到全國,全國農村中小學每年減免學雜費達 150億元, 2003年至2011年,全國新建、改建了272萬公里的農村公路,解決了 3.2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農村沼氣用戶3000多萬戶,改造農村危房460多萬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2011年,全國參加新農合人數為8.32億人,參合率超過97%,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正在得到解決。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在農村編織起一張巨大的安全網,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的愿望正在實現,讓農村居民擁有同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基礎設施、同質化的生活條件、各方面平等的權利,正在我國成為現實。

3.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打開農村富余之門

由于戶口身份的制約,以往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受到極大的限制和歧視,農村人一輩子只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的在土坷垃里謀生存,一年辛苦所得寥寥無幾,生活的貧困和經濟的拮據是我國農村普遍的現象。不平等的就業制度和僵化的勞動力就業管理體制,造成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量積壓,既不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也不利于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向前推進。如何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改變農村長期以來的貧困落后狀況,實現城鄉同步富裕,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在農民就業政策上發生了重大轉變。2003年1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方針,為農民進城務工創造有利條件:取消專門面對外出就業民工的證件制度、簡化農民外出就業手續、推進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條件、城市政府要切實把進城農民工的服務和管理費用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改收容遣返制度為收容救助、對進城農民工實施培訓教育等,通過這些改革,農民工的就業領域不斷拓寬,發展前途越來越廣,社會保障和勞動保障條件不斷完善。

4.實行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彰顯農村面貌滄桑巨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重大理論創新和戰略部署之一。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胡錦濤同志一直將其看成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戰略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中央全會共識是在十六屆五中全會。這次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在這次全會上,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關鍵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八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和部署。2月,中共中央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胡錦濤同志在研討班上講話,系統闡發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從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10月,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全黨同志都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黨的十七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出發,對農業農村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確要求。

十七大之后,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黨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三個方面相互配合、協調推進的發展目標。十七大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將“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八項任務之一。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胡錦濤同志在全會上講話,要求這三個方面都要牢牢抓住,相互配合,協調推進。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黨中央把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穩步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舉措之一。此后,黨中央又把加強新農村建設,加快調整城鄉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決后國際金融危機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十年來,新農村建設欣欣向榮,我國廣大的農村到處呈現出整潔劃一、文明富足的新面貌。鄉村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讀書室及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和項目逐步建立和完善,電影、戲曲、歌舞、科技培訓等文化下鄉活動連年開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同10年前相比,農村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的“質”和“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欣喜的看到,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堅冰正在被打破,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美好畫卷正在中國的農村逐步繪就。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黨的十六大以來的這10年,是我國農業取得歷史性進步的10年,是農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10年,是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10年。今日中國之農業,遠非10年前的農業可比;今日中國之農村,遠非10年前的農村可望;今日中國之農民,也遠非10年前的農民可及。撫今追昔,我們由衷地感到十六大以來黨的惠農政策之偉大,我們堅信,中國共產黨一定能與時俱進不斷推進“三農”理論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為促進“三農”的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注入更加強大的發展動力,中國的“三農”問題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得到妥善的解決,中國的農業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明天,中國的農民一定會生活得更加美好,中國的農村一定會呈現出一幅更加絢麗奪目的歷史畫卷。

猜你喜歡
三農城鄉農民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饸饹面“貸”富農民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城鄉涌動創業潮
微觀三農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