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面臨“蝶變”——基于安徽省阜陽市的田野調查*

2013-08-15 00:54劉若實劉翠萍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蝶變阜陽文化站

劉若實,劉翠萍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1)

一、問題提出

發展農村文化建設,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內容。中共十八大再次重申和強調了增強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緊迫性。在當前形勢下,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進行研究,既是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學術探索,也是一種現實關懷。

阜陽是一個人口大市,總人口1 014萬。長久以來,阜陽給外界留下的多是負面形象。阜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阜陽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們對阜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做深入的研究,可為阜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政策建議和決策依據,亦將有助于提升阜陽的形象,推動阜陽的發展,甚至亦將對全省,甚至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文獻研究基礎上,采用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及觀察法。為獲取更為真實的資料,真正深入了解阜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情況,調研組先后走訪了阜陽市阜南、臨泉、潁上、太和、界首的部分鄉鎮、三十余個鄉(鎮)村,走訪了鄉鎮主要負責同志、分管宣傳文化工作的干部、村民、學生近千人,通過聽取匯報、實地考察、走村入戶調查,查看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網吧等各類文化市場。此次調研共發放農民問卷600份,干部問卷200份,有效問卷:農民問卷565份,干部問卷181份。訪談的對象主要有鄉鎮干部、農民、鄉村教師以及各類民間藝人等。

三、阜陽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現狀

目前,阜陽農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一是電視,85%以上的農民群眾通過看電視了解時事新聞,電視亦是他們文化娛樂生活的主要來源。二是網絡,此種途徑主要是以青少年為主,特別是以青年學生居多,青少年占據93%以上。三是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一部分群眾通過借閱報刊、雜志,參加村集體的文化活動來實現。四是電影、戲曲下鄉活動,此種主要是以中老年群眾為主,每年不定期參加一些活動。五是街頭集市市場營銷宣傳,逢節假日部分群眾觀看。六是其它類的宣傳,比如自購圖書、光碟、鄉村民間團體表演等活動。上述途徑雖不算少,但也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經了解,這些途徑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大部分群眾文化生活靠廣播電視

目前為止,廣播電視仍是廣大農民朋友了解黨的政策、方針、路線的主要渠道,據我們的數據顯示,96%的被訪農民是通過電視了解國家政策的。這是因為阜陽地處平原地區,廣播電視信號較為暢通,農村97%以上的村莊都可以收看中央、省、市臺8套以上廣播電視節目。另外,阜陽沿淮的潁上、阜南、臨泉三縣的部分鄉鎮由于省配發了地面衛星接收設施,已能收看25套以上廣播電視節目。但部分偏僻較遠的村莊也因廣播電視光纜線路不能通達,收視效果不太理想。85%以上的鄉鎮實現了“村村通”,還有一小部分沒有實現“戶戶通”。阜陽廣大的鄉村,村民除日常收聽收看的廣播電視節目外,能夠參與的其它文化活動相對較少。而在農民參與的文化活動中,也有一定的問題存在,據我們了解,廟會占55%,祭祖22%,修家譜12%,燒香拜佛43%,做禮拜34%。只有不到25%的被訪村民反映所在村莊信教的情況很少。坦誠地講,不少村莊的農民文化至今仍帶有一種自發、傳統甚至迷信色彩,這是不容忽視的。

2.電影戲劇下鄉群眾樂聞少見

毫無疑問,電影、戲劇、文藝等節目以及其它各部門組織的文化下鄉活動,對于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起著積極作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戲曲、文藝節目等下鄉不能做到常下鄉,形式少,次數少;傳統劇目雖多,但創新節目少,用群眾的話說“年年都是老一套”;另外,貼近農民現實生活的作品數量太少,下鄉的效果非常一般,村民的滿意度還不到10%。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的次數也太少,有時兩三個月沒有放映一次,有時一年最多放映兩至三次。據我們了解,能堅持常年放映的村莊不到5%。廣大農村群眾對此方面工作意見不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據悉,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資金問題,盡管中央和省用于放映的資金補貼到位,但市縣兩級財政補貼費卻不能保證及時到位。此外,這與電影放映人員缺乏真正為群眾服務的意識也有一定關系。

3.文化站,農家書屋功能發揮不夠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65%以上的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都尚在建設之中,真正能夠堅持長時間開放的還不到5%。高達45%的農民不知道鄉鎮文化站是咋回事,而在對鄉鎮文化站有一定了解的農民中,也僅有20%的農民和鄉鎮文化站有過接觸。很多鄉鎮都是有上級領導來檢查或重大節假日才臨時開放一兩天。群眾自己開展的活動也很少,甚至很多地方根本開展不起來文化活動。這一方面是“缺人”,原因包括如下幾點:農村大量的年輕勞動力轉移,農村精英留守的太少;很多優秀的民間文化無人愿意繼承;農民的文化素質不是很高;政府對“人”培養的重視不夠,過于重“物”,例如我們發現不少鄉鎮文化站的電腦因無人懂操作造成大量閑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尷尬境地:“農村文化建設者和受惠對象的流失,農村文化建設也將失去動力和活力?!保?]有65%的鄉鎮普遍反映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設備配套滯后,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動設備。這集中體現為:鍛煉場地和器材的缺乏,文化活動室、圖書館等數量不夠,圖書數量不夠,真正滿足農村需求的實用圖書更是匱乏。也有43%以上的村民呼吁文化站的場所太遠太偏,設備利用率太低,這也是很現實的原因。在不少鄉鎮的文化站,我們看到很多健身器材都是處于在幾尺高的荒草之中。本該用來唱戲的戲臺和看電影的廣場卻被很多農民當成了曬糧的好場地。幾乎每個鄉鎮文化站的門口還都有一個電影院,但是高大的電影院的門口往往也都是雜草橫生,它們大多是為了達到“文化示范鎮”的標準而興建的。[2]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開展農村文化活動變得極為艱難,同時也使文化建設活動失去了凝聚力和感召力。

4.“三合一”農民文化家園點少輻射小

近年在阜陽被稱為“三合一”模式的農民文化家園受到農民歡迎。這是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與阜陽市聯手在國內首先推出的農村文化服務新模式,搭建起滿足農民文化需求的新平臺。這種模式的目的在于解決農民“讀書難”、“上網難”等難題,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農村文化產業新格局,以期獲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贏。但此種模式目前還僅限于三塔、老集等10個試點,并且現在也只是處于試點階段,真正能在多大限度上發揮作用,還有待觀察。與阜陽157個鄉鎮相比,還存在點太少面太小的問題,是否適合在廣大農村普及還需要一定時日見證。

5.音像、演藝等農村文化市場管理缺位

通過對一些集鎮的黑網吧、游戲機房、音像店以及農村演藝市場和有關文化市場十幾次暗訪,并通過多次與農民座談,可以發現,當前農村文化市場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高達90%的鄉鎮存在“黑網吧”的情況。以人口較為集中老集鎮為例,“黑網吧”竟有8個,上網人員85%以上為學齡少年。二是鄉鎮廟會期間時有低俗演藝活動。上述問題主要歸結于:隨著近年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其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與此對應的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相對滯后,陣地缺失等矛盾日益加劇。

四、對策支持

要改變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狀況,使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收到實效,形成有人想干事,有錢干好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應努力做到:

1.加強認識

從全市范圍來看,部分鄉鎮對新時期黨和國家提出的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要求、認識不夠深入,尚未用全新的文化發展理念來指導當前的文化建設活動。理論上的錯誤并不那么可怕,更可怕的是實踐上的錯誤。當前仍然處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下,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考核往往更注重于經濟發展指標。下級政府迫于行政壓力自然地將工作重心傾向于經濟建設,而忽視了文化建設?!保?]調研中我們發現,從縣鄉到村,領導都談文化工作很重要,甚至有近期和遠期的公共文化建設規劃,但大多只是一紙空文,很難落到實處。發展農村公共文化,各級領導干部必須首先轉變認識。在當前社會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蕩的形勢下,我們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憂患意識,必須認清發展農村公共文化的重要性,必須增強抓好農村公共文化工作的迫切性,必須堅持抓好農村公共文化工作的經常性。

2.創新機制

一要建立考核機制。文化工作也應細化、量化,納入考核鄉鎮領導班子和干部工作業績的指標。二要明確激勵機制。對文化工作做得好的鄉鎮、村應經常進行獎勵,并積極推廣他們的好經驗、好做法;照顧和獎勵那些長期堅守農村文化工作并做出一定貢獻的文化工作者;積極鼓勵創作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優秀作品,對成績突出的拔尖人才也要給予適當的獎勵。三要引進市場機制。大力興辦各類文化市場,激活農民文化消費心理,是解決農村文化生活枯燥單調的好辦法。要大力宣傳進行適度文化消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大力宣傳文化消費對改善提高生活水準的促進作用。制定好相關政策,給予經營者優惠待遇,幫助扶持他們做大做強做出特色,使農民在文化市場中獲得利益。四要強化管理機制。由于目前管理體制不健全等諸多因素,一些黃色影碟、不健康書刊及賭博迷信活動等現象在農村仍有一定市場,對農村文化建設產生了惡劣影響。為此,治理好農村文化市場,掃除精神垃圾,才能確保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占領農村文化陣地。

3.增加投入

開展農村文化事業,必要的資金投入是基本保障。在當前階段,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需要,亦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為此,增加對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是各級政府行使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把各級文化部門尤其是鄉鎮文化站的業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農村文化事業的資金投入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長,并在資金的使用上盡可能給予一定照顧。市、縣(區)兩級財政應建立農村文化發展基金,鄉鎮財政予以配套,并確保??顚S?。要完善扶持農村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經濟政策,如增加政府投入政策和吸收社會資金的措施。

4.抓好隊伍

文化隊伍建設是發展、活躍農村文化的關鍵部分。為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選對帶頭人。文化站長是開展鄉鎮文化工作的領軍者,站長的人選正確與否意義重大。打破原有用人模式,在更廣范圍錄用人才,實行任期聘用考核制度,任用事業心強、業務水平高、群眾信得過的人。另外,實行競聘上崗,圖書管理員和其他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制定明確的進人標準。(2)狠抓業務培訓。制定詳細規劃,“走出去、請進來”或以會代訓,可定期舉辦諸如美術、書法、攝影、戲曲、音樂、舞蹈、樂器等方面的培訓,深入挖掘和培養業余文化人才和業務骨干,以期真正形成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文化隊伍。(3)發揮標兵示范作用。農村地廣人多,要通過多種方式吸收農民中熱愛文化藝術、具有特長、又有一定組織能力的標兵,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以團結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參與各項文化活動。只有這樣,才有助于民間文藝向健康方向發展,并能幫助他們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才能不斷適應日益發展的文化工作需要,實現農村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5.暢通渠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發生明顯變化,已由過去的小部分人享受找樂變為現在大多數人的“求富、求知、求樂”。農民群眾希望加入各類文化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獲取技能知識、贏得市場信息、增加法律知識,進而能夠治窮致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鄉鎮文化站應清醒認識這種已有變化,運用多種現代憑借,激發農民群眾興趣,實現對他們文化生活的正確引導。文化站工作人員應完善已有設施,更新設備,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不斷革新活動項目和活動形式,擺脫落后模式,深挖有時代特色、適合農民口味、符合農民情趣的花樣品種?!拔幕锣l”不是短期任務,文化部門要真正從農村現實和農民需求出發,講求實效、持之以恒、打造品牌、形成制度,不斷豐富活動內容。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共同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下鄉隊伍,把“三下鄉”變為“常下鄉”。

[1]課題組.安徽農村文化惠民工程實施效益研究——以鳳陽為例[J].江淮論壇,2011,(1).

[2]陳仁銘.略論當前農村文化主要矛盾[J].中國農村觀察,2007,(2).

[3]吳理財,夏國鋒.農民文化生活:興衰與重建——以安徽省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07,(2).

猜你喜歡
蝶變阜陽文化站
皖美出行“蝶變”
勇攀高峰,從“0到1”的蝶變
第二屆淮河文化論壇在阜陽舉行
蝶變cosplayer
新時代基層文化站所如何開展好群眾體育文化活動
合肥至霍邱至阜陽高速公路今年開建
安徽阜陽潁上:“產業花”結出“脫貧果”
中國制造“蝶變”40年
鄉鎮文化站工作創新機制的新舉措
商合杭鐵路阜陽西站信號系統特殊點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