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唯物史觀 堅持群眾路線

2013-08-19 08:18
觀察與思考 2013年10期
關鍵詞:群眾觀點人民出版社唯物史觀

□ 雷 云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偉大的認識工具。辯證唯物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普遍規律的科學,它的對立面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把辯證唯物主義運用于研究社會生活和歷史現象,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簡稱唯物史觀。它的對立面是歷史唯心主義,簡稱唯心史觀。唯物史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紀中葉創立的,機器大工業和無產階級的出現是它的時代背景。那時以來,它一直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用以改造社會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

一、唯物史觀是與唯心史觀根本對立的科學歷史觀

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都是歷史觀。歷史觀是人們對歷史的根本觀點即總看法。

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哲學家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來說是本原的人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于唯物主義各種學派。他說思維對存在的關系問題還有另一個方面,即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世界、正確地反映現實?對此作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往往也可以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區分開來。

這個原理體現在社會歷史領域,就是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兩者誰是本原、誰是第一性的?誰是決定的、誰是派生的?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根本標準。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并肯定社會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和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唯心史觀則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社會存在不過是人的主觀精神的產物,說主觀精神“反映”社會存在當然是虛妄的了。兩種歷史觀的對立,說到底是在這個問題上的對立。

社會存在是社會的物質生活過程,主要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主要指各種思想和觀點。從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關系這一最高問題出發,兩種歷史觀在以下三個基本問題上必然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釋。

(一)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由什么決定的

在唯物史觀看來,生活在任何社會中的人,為了生存,第一個前提是要有吃、喝、住、穿,這就首先必須勞動,必須生產,然后才談得上從事各種精神活動。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并由此產生各種特定的社會意識形式。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的狀況注定了整個社會的面貌和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重大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它只有在物質資料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在一定生產方式的范圍內,才能發揮反作用。唯心史觀則認為人的思想和主觀意志,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我國在“文化大革命”年代,林彪、“四人幫”一伙根本瞧不起物質資料生產活動,鼓吹精神萬能論、意志決定論,是這種唯心史觀的突出表現。

(二)社會發展有沒有自身的客觀規律

在唯物史觀看來,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人們既不能自由選擇一種生產力,也不能自由選擇一種生產關系。它們兩者取決于先前已經獲得的生產力、先前已經存在的生產關系。馬克思說過,人們在生產中發生的關系,即生產關系,是必然的、不依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現存生產關系發生矛盾,使這些關系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生產關系的變更,全部龐大的精神意識形態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于是社會就從原有形態轉變為另一種新形態。人類歷史上,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幾種基本社會形態就是這樣從低級到高級依次更替、向前發展的。這正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人們完全可以認識卻絕對不能改變這些規律。唯心史觀則認為人類歷史充滿著雜亂無章的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堆積,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并無規律可循,最終還是人的精神意志和思想動機支配著歷史運動的走向。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會產生開歷史倒車的幻想。我國現在有極少數想走過去封閉僵化老路的人,實質也是抱有這種幻想。

(三)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者是誰

在唯物史觀看來,由于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物質資料生產者本身就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者,歷史的主要創造者?!拔镔|資料生產者”當然是最廣大勞動人民而不是少數剝削者。之所以說“主要”而不是唯一,是因為當剝削階級代表先進生產關系時,對生產力和社會發展起過進步作用。但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勞動人民是社會的主人,歷史的創造者。唯心史觀則恰恰看不到和不能說明人民群眾的活動,把社會發展的原因歸結為人們特別是某些“英雄豪杰”的思想動機。我國“文化大革命”年代掀起的個人迷信狂熱,是這種唯心史觀的充分暴露。當前一些同志對少數“精英人物”的能量吹得天花亂墜,對廣大“草民百姓”的作用卻不屑一顧,也是這種唯心史觀的明顯表現。

這就是唯物和唯心兩種歷史觀的根本分歧和對立。

列寧指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雹佟读袑幦罚ǖ诙恚?,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頁。正是賴有這一成果,才使人們能從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的混亂和迷霧中走了出來,把握歷史運動的客觀規律;能把社會主義置于現實的基礎上,從空想變為科學;能為各門社會科學的研究,找到普遍適用的指導原則;能為人們如實認識歷史過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確立唯一客觀公正的標準;能為工人階級政黨制定正確的路線策略,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能為共產黨人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指明根本方向。

二、唯物史觀思想體系的靈魂和最終歸宿是群眾觀點

唯物史觀博大精深,它是由一系列科學觀點構成的統一而嚴整的思想理論體系。以下僅列舉我們要著重掌握的四個基本觀點及其內在聯系,并說明何者是其靈魂和最終歸宿。

(一)生產力觀點

唯物史觀的最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是社會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是一切社會發展進步的第一推動力和終極原因。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生產關系(以及全部上層建筑)的相應變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前進。馬克思說過:“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頁。他還說過:“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頁。這就是“兩個決不會”的著名觀點,是人們正確認識和對待任何社會變革的最重要理論指南。

馬克思主義者都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論者。列寧指出:“生產力狀況”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主要標準”①《列寧全集》(第四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2頁。;“生產力的發展”這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②《列寧全集》(第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9頁。。毛澤東強調:“檢驗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③《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頁。。鄧小平說:“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④《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頁。。唯其如此,他把大大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最根本任務”、“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1987年黨的十三大從十二個方面勾畫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后,強調指出:“這里的核心問題是,必須破除離開生產力來抽象談論社會主義的歷史唯心主義觀念,從根本上劃清科學社會主義同種種空想的界限?!辈⒚鞔_提出生產力標準,宣布:“一切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東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會主義所要求的,或者是社會主義所允許的。一切不利于生產力發展的東西,都是違反科學社會主義的,是社會主義所不允許的?!雹荨妒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58頁。今天我們回顧、評價和深化改革,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要牢牢把握的,就是唯物史觀的這一生產力觀點,否則什么問題都講不清楚。

(二)社會基本矛盾觀點

生產力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引出了社會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發展全過程的矛盾,是社會其他一切矛盾的總根源,它的運動規律是社會發展的最一般規律。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話,闡述了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及其運動過程,講的就是社會基本矛盾。他正是在對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研究中,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特別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研究中,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變化的特殊規律,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即“兩個必然”的科學結論。

毛澤東1957年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首次明確提出“社會基本矛盾”概念,指出社會基本矛盾就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這兩對矛盾,只是與舊社會的例如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情況:舊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抗性的,表現為劇烈的階級斗爭,不可能由舊制度本身來解決;我國兩對社會基本矛盾之間則是又相適應又相矛盾,適應是主要方面,不適應是非主要方面,它們不是對抗性的,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得到解決,正是這種情況以及矛盾的不斷出現和不斷解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這些論述實際上是深刻指明了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進行改革的根據和改革在社會主義社會前進中的動力作用,以及改革的性質和方式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恩格斯說過,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底子薄弱,國情復雜?,F實的社會主義社會正處于經常變化和改革之中。要正確認識這個社會,正確對待各種社會矛盾,正確應對改革面臨的挑戰,必須用社會基本矛盾觀點作指導,觀察、思考和處理一切重大問題。當年鄧小平就是運用這一觀點分析當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揭示經濟政治等體制的嚴重弊端,區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論證改革的必然性、緊迫性及其性質、方向和途徑的。

(三)階級觀點

階級的存在是一種歷史現象。它的出現是以生產的不足為基礎的,它的消滅則以生產的高度發展為前提。階級從產生到消滅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其間經歷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以至初始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有階級的存在,就會有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史。而階級斗爭與社會基本矛盾密不可分。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關系上表現為階級關系,通過階級斗爭來展開它的運動過程。于是階級斗爭成了階級社會發展進程的直接動力。階級觀點首先是承認階級和階級斗爭存在的觀點。列寧說,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提供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我們能在“看來撲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⑥《列寧全集》(第二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頁。。

但是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從有階級到無階級過渡的社會,情況非常特殊和復雜。按本性來說,“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而消滅階級只有到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完全實現。所以在社會主義階段上,階級觀點仍然不能丟。過去“左”的年代我們在階級斗爭問題上陷入迷霧,并非唯物史觀階級觀點的過錯,而是我們對它產生了誤解和曲解,比如:認為階級觀點是馬克思主義中最高層次的東西;認為階級斗爭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還是要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就必然導致把階級斗爭絕對化、普遍化、擴大化,在人民內部“深挖階級敵人”,宣稱“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攪亂思想,混淆是非,顛倒敵我。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對此加以否定,是重大的撥亂反正。但不能由此走到另一極端,完全忽視階級的存在,根本否認當今社會還有階級斗爭的殘余,徹底拋棄階級觀點。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歷史決議說:“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后,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對把階級斗爭擴大化的觀點,又要反對認為階級斗爭已經熄滅的觀點?!雹佟妒粚萌腥珪詠碇匾墨I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頁。這一論斷是對唯物史觀階級觀點的回歸,具有經典性的和長遠的意義。

(四)群眾觀點

唯物史觀既然認定社會發展史是物質資料生產發展史,也就必然認為社會發展史同時是物質資料生產者人民群眾的歷史;既然認定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也就必然認為階級斗爭的主角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科學結論,正是由此而來的。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能夠而且必須自己解放自己。列寧說過,全人類的首要的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毛澤東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樣的群眾觀,與一切鼓吹英雄創造歷史、否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作用的唯心史觀迥然不同。

劉少奇在1945年七大上《論黨》的報告,把唯物史觀群眾觀點的內容首次作了系統梳理,概括為四條: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②《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4頁。1990年十三屆六中全會《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結合新的實踐特別是1989年政治風波的教訓,進而把群眾觀點的內容拓展為六條:一是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二是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四是干部的權力是由人民賦予的觀點,五是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六是黨要依靠群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群眾前進的觀點?!稕Q定》緊接著指出:“這些重要觀點,近幾年來,有的被搞亂了,有的在一些黨員干部中淡漠了”,強調要“用這些觀點武裝全黨同志,劃清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界限”③《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8頁。。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新學習這些觀點,劃清兩種歷史觀的原則界限,做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者。

以上四個基本觀點環環相扣,緊緊銜接,具有嚴密邏輯聯系,統一而不可分割。而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的展開,階級斗爭的進程,主導者都是人民群眾。在這個意義上,四個基本觀點的最終落腳點是群眾觀點,群眾觀點是唯物史觀的最基本觀點。深刻理解群眾觀點并貫徹始終,也就把握了唯物史觀的精髓和靈魂。

三、唯物史觀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

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在于使廣大黨員干部區分兩種歷史觀,切實樹立和堅持群眾觀點,從而堅定和正確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一)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非常深刻的科學內涵

對群眾路線的首次明確、完整的表述,見于毛澤東1943年《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他寫道:“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雹佟睹珴蓶|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頁。這一表述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從領導方法的角度、如何保持正確領導的角度,可以把群眾路線界定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二是群眾路線體現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以及用群眾的社會實踐作為檢驗認識之是否正確的尺度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后來劉少奇在七大上作了發揮,指出“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②《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2頁。。它的真諦是正確對待群眾,正確處理黨與群眾的關系,同時也是正確處理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人與被領導的群眾的關系。所謂“根本的”,是相對于黨的其他特定路線而言的。比如黨的特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不同歷史時期因不同歷史任務和不同工作內容而有所不同,但群眾路線是在一切歷史時期實現一切歷史任務和進行一切工作都必須有的路線,是永恒不變的路線。

十一屆六中全會的歷史決議作了進一步闡述,把群眾路線簡明地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0頁。,指出這是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于黨的全部活動、一切工作而形成的,并且把群眾路線與實事求是、獨立自主一道,稱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這樣,就把群眾路線的內涵更加深刻和科學地闡發出來了。

(二)黨的群眾路線的思想淵源是唯物史觀的群眾觀點

唯物史觀的群眾觀點說到底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由此就合乎邏輯地引出共產黨必須實行群眾路線的結論。

既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那么就要一切為了群眾。共產黨與任何資產階級政黨不同,它不是為自身謀私利的政治組織或宗派集團,而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大公無私的無產階級先鋒隊?!豆伯a黨宣言》早就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頁。我們黨恪守《宣言》的原則,在黨章中明文宣布:“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但是近年來偏偏有人搞“理論創新”,否定這些論斷,“論證”黨除了人民群眾利益外還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按照這種觀點,共產黨既是為了人民群眾也是為了自己,是“公私兼顧”。這是混淆視聽,制造思想混亂。

既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那么就要一切依靠群眾。人民群眾能夠創造歷史,是緣于他們具有內在的偉大力量,可以自己解放自己。共產黨的根基在群眾,血脈在群眾,力量在群眾,離開群眾就將一事無成。列寧曾警告說:共產黨員“如果以為單靠革命家的手就能完成革命事業,那將是他們最大的最危險的錯誤之一”⑤《列寧全集》(第四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頁。。毛澤東經常強調: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群眾是真正偉大的,只要我們依靠人民,那就任何困難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敵人都會被我們所壓倒。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頁。當然,一切依靠人民群眾,并不是否定先鋒隊的作用。但正如劉少奇所說,共產黨人“應該到處是、也只能是人民群眾的引導者和向導,而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代替人民群眾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漢’”。一切先進分子和偉大人物在人民事業中所起的作用就只有這些,不能再多一點?!叭绻腥似髨D在這里再多起一點作用,一切錯誤都可能由此產生?!雹摺秳⑸倨孢x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2頁。這些話講得多么好??!如今有些黨員干部輕視群眾的力量,不相信群眾,迷信自己的“智商”“情商”特高,似乎可以龍騰虎躍,獨步天下,對群眾實行包辦恩賜,充當救世主去“解放”群眾,那完全是本末倒置,陷入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的泥潭了。

既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那么就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共產黨人的正確主張來自哪里?只能來自與群眾的密切聯系中了解群眾的思想,吸取群眾的智慧,總結群眾的經驗,又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中,用群眾的實踐來檢驗這些主張的是非真偽,評判其價值的有無大小。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天敵是脫離群眾,脫離客觀實際,憑主觀臆想拍板,靠壯大膽量決策,結果吃虧的是群眾,倒霉的是自己。這是領導方法上的失誤,工作決策中的陷阱。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大聲疾呼反對主觀主義,指出主觀主義是反科學的作風和方法,“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只有打倒了主觀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才會抬頭,黨性才會鞏固,革命才會勝利?!雹佟睹珴蓶|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頁。應當看到,主觀主義在我們黨內一直有相當大的市場。時下名目繁多、花樣百出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就是主觀主義的產物。主觀主義也是一種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屬于“四風”之列。而要掃除主觀主義,唯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途,除此別無他法。

由此可見,唯物史觀的群眾觀點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根基。群眾路線源于群眾觀點,群眾觀點貫穿群眾路線之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要的是在廣大黨員干部中來一次群眾觀點的再學習、再教育、再武裝。

(三)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要落在強化宗旨意識上

習近平同志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黨同志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②習近平: 《深入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目標任務提供堅強保證》,《人民日報》2013年6月19日。。這一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為民、務實、清廉。其中為民居于首位,為民才談得上務實和清廉。為民就是為人民服務。所以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是全部問題的核心和關鍵所在。

把為人民服務確立為根本宗旨,是由我們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黨的一切工作,一切奮斗,一切犧牲,都是為了服務于人民,為人民謀利益。離開這個目標,人民就不需要黨,黨的存在將失去本來意義。唯物史觀的群眾觀點告訴我們為什么要為人民服務,即為人民服務的必然性;黨的群眾路線告訴我們怎么樣為人民服務,即為人民服務的科學方法。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人民服務,兩者的集中表現也應當是為人民服務。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為人民服務講得最早最多、最深刻最精辟的是毛澤東。他把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思想和黨的群眾路線的要義,高度精練地概括為“為人民服務”。1944年他在追悼張思德會上的講演,題目就是《為人民服務》。1945年他在七大政治報告中強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出發點”。建國以后又說“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③《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頁。,警告如果不幫助人民,就是背叛馬克思主義、沒有人民,就會垮臺。這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應當永遠當做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的座右銘。

幾十年來,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以貫之地堅持的最響亮的口號,是廣大黨員干部耳熟能詳、篤信踐行的口號,也是最受人民群眾認可和歡迎從而最得人心的口號,還成為人民群眾評判黨的全部工作和黨員干部黨性黨風的一個主要標準。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相當一部分黨員干部中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化了、淡出了甚至淡忘了,這是黨內出現許多突出問題特別是脫離群眾的危險的根本原因。群眾路線講了幾十年,為什么脫離群眾卻成為一種沉疴宿疾?宗旨意識淡漠,沒有從思想觀念上來一次實質性的升華,便是癥結所在。不少人擔心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會不會走過場、一陣風,這并非杞人憂天,因為已有前車之鑒。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只有強化宗旨意識,把為人民服務看作是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才會有決心和勇氣橫掃“四風”,并且不致在活動過后故態復萌,舊病復發。只要全黨或者是絕大部分同志都能自覺樹立并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黨就一定能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包括“四風”在內的一切棘手問題何愁解決不了!

猜你喜歡
群眾觀點人民出版社唯物史觀
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到《共產黨宣言》看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的初心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唯物史觀下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實踐研究的思考
站在唯物史觀的高度解析歷史虛無主義
毛澤東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觀底蘊
抉擇
發揚黨的群眾路線光榮傳統搞好新時期黨建工作
人民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