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勞動力市場分割和教育過度看大學生就業難

2013-10-21 06:25胡國勝
武漢商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過度勞動力畢業生

胡國勝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一、大學生就業狀況不容忽視

自上世紀末實行高校擴招政策以來,原本存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題非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各級政府在工作規劃和目標任務中已將此作為一個社會和經濟問題加以解決。

表1 歷年畢業生就業率統計

以上所統計的就業數據來自于學校的簽約率。而在層層上報的學生就業率中含有相當大的水分,甚至出現了以頒布畢業證為條件迫使學生上交虛假就業協議的現象。根據以上《歷年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本世紀頭10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以50至70萬人數增加;畢業生的就業率則為平均70%左右,后三年為68%,呈下降趨勢。從2010年開始,畢業生的人數增幅放緩,從2011年至2013年每年以20萬左右人數增加;根據有關教育部門的統計,2011至2012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仍然為70%左右,而2013年畢業生總人數約為700萬人。畢業人數居高不下,而勞動力市場上供求矛盾仍然十分嚴重。這就使得原本嚴峻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題成為更加沉重的話題。

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題,本文擬從勞動力市場分割和教育過度的視角,分析其原由,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難在勞動力市場分割

在發展經濟學中,二元勞動力市場理論是把作為生產要素的整個勞動力市場劃分為性質高低不同的兩部分。一部分為人們所向往的工資待遇高、工作穩定性強、工作環境條件好的稱之為主勞動力市場。人們趨之若鶩,千方百計地要擠進去。而另一部分則相反,工作穩定性差,薪酬待遇低下,工作條件較惡劣。這部分稱為次勞動力市場,人們避之不及,就業實屬無奈之舉。

目前我國大中城市與小城鎮及農村這種城鄉二元結構也導致了勞動力市場的分割。無論是在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齊備上,還是人們的發展機會,享有信息資源的程度上,大中城市與小城鎮及農村有著明顯地差別。從人們就業的角度上講,城市正規一些,鄉鎮非正規一些。大學生就業自然以進城為安。即使是在大中城市就業也存在著相應的差別,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相對穩定,用工管理較為規范,福利待遇較好。而一些低端就業的服務業或者一些中小民營企業又顯得非規范,這種勞動力市場明顯的分割,使得大學生就業孰去孰從自然就有選擇性。

勞動力市場這種明顯的二元分割狀況,在社會管理中更多的體現為一種制度性分割。這是因為我國社會觀念、歷史因素的影響,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戶籍管理制度,以及農村土地制度的約束所形成的。導致我國勞動力市場使得人們就業受到了身份的限定,對于大學生而言,戶籍和學歷等就業指標也造成他們流動的困難。

勞動力市場的分割狀態,也形成了大學畢業生為競爭一個公務員崗位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就業失意時,他們往往采取繼續深造或者情愿待業以繼續尋找機會,也不愿意到鄉鎮及農村和大中城市的非正規部門就業。如此一來,一方面是分割的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是期盼過高的大學生,最終的結果是大學生的就業市場范圍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勞動力市場的分割狀態也使得大學生就業流動性成本提高,流動難度加大,不僅使他們就業受到了“身份”的限定,而且戶籍和學歷等各種就業指標成為了必須逾越的門檻。

(二)教育過度的原因

不可否認,我國的高等教育存在著明顯的教育過度現象。高校擴招以后,本科生、碩、博研究生人數大為增加。但從就業情況看,畢業生所具備的實際教育水平超過了從事其崗位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這也就導致了大學畢業生經濟地位下降,薪酬期望值逐年降低,隨著大學畢業生對就業滿意度的下降,對于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也就不斷下降,相當部分的大學畢業生工作的期望值往往以生存為基準,先站穩腳跟,“先就業,后擇業”成為時尚口號。從教育的技能看,大學生所學與所用結合又明顯存在反差,這些都足以說明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著明顯的結構性的教育過度現象。

在現代社會里,教育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從資本運作的成本和預期收益來看,能夠進入名牌大學,取得高學歷,攻讀碩、博研究生,或者通過各種培訓,取得高層次的崗位技能證書資格,在就業時能夠進入正規部門工作自然是一種更合理的經濟行為。然而,當下的大中城市正規部門對學歷要求指標越來越高。在招聘會上,一些大中型國企和外資企業明確表示要招“211工程學校的學生”,機關和教育事業單位對學歷的要求則更高,所以現在既有“211學?!?、“985學?!敝?,又有職前教育、職后教育之分,還有前、后文憑學校之分,對于那些學歷較低者以及非名校畢業的學生而言,要想進入正規部門是何等之難,往往只能望洋興嘆。

基于就業指標的提高,便產生了人們對于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相應擴大,當這種需求過大時,優質教育擴招就順理成章。大學畢業生都期望到正規部門去工作,但正規部門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卻是有限的。在競爭中失意的畢業生,要么進非正規部門就業,要么繼續深造,以期在下一輪競爭中取勝。而從非正規部門來看,雖然就業面較大,崗位多,但雇主們的選擇性已相應提高,他們自然愿意接受受過優質教育的畢業生。這就使原本可以在非正規部門就業的畢業生出現競爭壓力。所以自然又驅使這部分學生待業或者繼續接受優質教育,爭取競爭優勢。因此,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就再一次被擴大了。所以從總的情況看,而真正能夠進入正規部門的也只能是少數。從就業的角度講,對優質教育的擴招,實質上是接受了過度的教育,最終多數人還是只能進入非正規部門就業。

由于大量低端就業崗位被大學畢業生或研究生所占有,也就使得原本可以在非正規部門就業的高中或職高畢業生面臨著競爭壓力,使得人們對普通教育的需求進一步擴大。但教育規模無論怎樣擴大,而勞動力市場上對人力資本的需求增長速度卻是十分有限的。這就必然會產生大學畢業生“供過于求”的現象,從而出現了大學生就業難題。又由于市場分割的存在,導致一部分大學生寧愿呆在大中城市“自愿性失業”,最終形成我國教育相對過剩和結構性的教育過度問題。

三、相關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勞動力市場分割、教育過度問題是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針對以上原因,可能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改善:

(一)采取適度擴招的原則,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

不容忽視,我國高等教育由于多年的擴招政策而導致的教育過度現象,不僅沒有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在客觀上也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所以,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程度和對人力資本增長的需求狀況來制定擴招策略。政府要根據國民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程度對高等教育實施宏觀調控,進行適度擴招,做到對教育規模的管控,而不是一味擴招。所謂適度擴招,就是要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在現有教育資源條件的范圍內對各個層次的高等教育做到有計劃、有比例,從而走出“擴招——教育過度——再擴招”的惡性循環怪圈,使得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從而也可以避免由于教育過度而形成的教育資源浪費現象。

(二)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增強大學生就業適應性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雖然就業情況十分困難,而在有限的勞動力市場上,對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卻是十分青睞,技術工人特別走俏。目前,生產一線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緊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大學畢業生往往偏重于理論知識學習,在就業問題上就容易出現“學非所用”和動手能力差的現象,用工部門也往往惜嘆“想招的招不到,不想招的太多了”,這充分說明目前教育存在著學歷結構偏高、專業偏泛的現象。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培養動手能力強,適應一線工作崗位需要的各類技能型人才。為此,必須在重點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形成有計劃、按需求、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客觀要求的人才培養結構比例,這不僅僅是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而且也有利于目前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三)加強改革力度,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

勞動力市場二元分割的狀況,限制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不利于我國城鎮化建設和對中西部發展的戰略,也導致了大批大學畢業生呆在大中城市“自愿性失業”。所以,對勞動力市場改革的取向上,總的改革方向應為逐步發展和規范二級勞動力市場,逐步縮小與一級市場的差距,努力實現兩級市場的一體化。為此,作為社會管理配套改革,必須對戶籍制度進行改革,消除其福利功能因素,減低其身份限制作用。同時,加大對大學畢業生去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基層工作的政策導向力度,逐步規范企事業用人制度,不斷地降低勞動力流動成本,促進勞動力的自由流動,這樣才能減少大學生的自愿性失業,并為跨地域流動的人才提供便利,最終實現全國人才市場的一體化。

[1]譚崇臺.發展經濟學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2]楊文奇.勞動力市場與大學生就業——過度教育現象的經濟學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6(8).

[3]楊友國,劉志民.我國高等教育過度問題的經濟學分析[J].教育科學,2006(6).

[4]卜以江.大學生就業難的經濟學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2003(11).

[5]賴德勝.勞動力市場分割與大學畢業生失業[J].高等教育,2001(4).

[6]《歷年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網絡文獻,來源http://www.docin.com/p-367561956.html.

猜你喜歡
過度勞動力畢業生
中藥煎煮前不宜過度泡洗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傷心的畢業生
過度減肥導致閉經?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希望你沒在這里:對過度旅游的強烈抵制
過度加班,咋就停不下來?
最“叛逆”的畢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