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學地理教育中的個性化教育策略

2013-11-28 04:00劉亞楠
關鍵詞:個性化中學生中學

劉亞楠

【摘 要】傳統的地理教育將其功能定位在“知識的傳播上”。知識社會無重量經濟的飛速發展正以摧枯拉朽之勢沖刷著傳統的地理教育觀,培養創新力作為地理教育的真諦在大浪淘沙后真容初顯。個性是滋生和培育創造力的豐厚肥沃的土壤。人的個性化的充分發展。必然會提供個體更為強烈的創造欲望,更為豐富的創造機會。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更富激情的創造活力。創新呼喚人的個性化的發展,人的個性化發展呼喚個性化的地理教育。

【關鍵詞】中學地理 教育策略

一 個性化地理教育詮釋

1.個性化教育

個性結構是多層次、多側面的,是由復雜的心理特征獨特組合構成的整體。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完成某些活動的潛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二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即氣質;三是完成活動任務的態度和行為方面的特征,即性格;四是活動傾向方面的特征。如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這些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錯綜復雜交互聯系,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對人的行為進行著調節和控制。

回眸傳統的地理教育,受前蘇聯模式的影響,學校按國家下達的地理課程規格要求培養學生。過于集中統一的地理教育模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個性特征難以彰顯。

創新與個性是孿生兄弟。僵化、一統的地理教育行為,產生的往往是刻板、缺乏活力的個體行為模式。因此,要實現將創新力培養作為地理教育的核心功能,就必須實現地理教育的個性化。即把富有個性、創造性的人才作為地理教育的培養規格標準,注重地理教育的多樣性、個性化,使得地理教育適合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其實,我們通常強調地理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功能.將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關系置于矛盾的境地。實際上,個性化地理教育觀與全面發展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對全面發展教育觀中個性成份的進一步張揚,是指通過地理教育使受教育者個性在廣度和深度上的和諧發展,是個性的全面、充分和健康的發展。因此。個性化地理教育觀與全面發展觀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補充的關系。

2.個性化地理教育的價值功能

個性化地理教育的價值功能集中體現在對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培養上,并因知識社會的逐漸來臨。日益顯示出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和新的意義。從哲學淵源上來說,個性作為個體的能力、氣質、性格及興趣差異的總和,它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差異為個性化地理教育的存在提供了哲學基礎;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認識。實施個性化地理教育,為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而文化多樣性則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個性化地理教育能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充分和健康的發展,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人的潛能,張揚相對于本人個性中其它成分或他人個性中相同成分占據優勢的個性成分并以此為基礎,形成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創造力。

實施個性化教育體現著地理教育對受教育者的深厚的人文關懷,是對我國傳統的地理教育觀念和行為的一次重要變革,是地理教育向人本教育的回歸,蘊涵著對人的個體獨特性價值的尊重。更為重要的是,地理教育復興的機遇可能就蘊藏在其中

二 中學地理教育中的個性化教育策略

以創新力培養與個性化教育的因果關系作為邏輯起點來認識地理教育,其根本目的之一是促進中學生個性的全面充分和健康發展。因此,在進行中學地理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個性化教育,對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功能。

1.課程設誼多元化

課程是為實現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長期以來,中學地理課程仍承襲傳統的單一、一統的課程模式。從國家到地方都十分注重制定統一的課程方案,并通過行政的力量加以推行。如此的課程模式不僅難以適應全國教育人文社會背景的區域差異,更無從談起在中學地理教育過程中針對巾學生的個體特征實行個性化教育。因此,中學地理課程模式必須革新,要順應當今個性化教育潮流,以增加學生對所接受地理教育的選擇權和自由度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著重在下列四個方面進行改革。

2.教學策略個性化

中學地理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教學過程。因此,教學策略個性化乃是實現個性化教育的主陣地。教學策略個性化主要下列三方面內容構成:

第一,班級規模小型化一般而言,小班制的教學法比大班制教學更有利于個性化教育的實現。1978年,洛拉斯等人對以往有關班級規模與教育效果的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學生的平均成績隨著班級規模的縮小而提高,而且當班級規模達到15人以下時.其效果迅速提高。

第二,教學空間設計靈活化不同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需要不同的教學物理環境,尤其是在要實現個性化教育的情況下,借助教學空間的物理設計,可把教育意圖滲透在安排好的環境中,間接地對中學生的學習發生影響。這是非常重要而又是過去我們在地理教育中所忽視的。

第三,教學行為主體化主體化的教學行為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中學生的主體化.采取啟發性探索式的教學方法,避免知識的被動接受、繁瑣的練習和盲目的記憶,將中學生置于課堂活動的中心。通過設疑、提問、研討實現課堂教學的雙向和多向交流,使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廣闊空間,使之有充足的心力和機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去謀求獨特的定向發展。教學行為主體化的前提是教學活動的民主化,教師要尊重中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和標新立異的觀念,讓課堂成為智慧撞擊和個性交融的場所。

總之,在中學地理教育中實現個性化教育,是學生創新力培養的前提和手段,是中學地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是中學地理教育迎接知識社會所應作出的應答。在中學地理教育過程中,應創設個性化地理教育的環境,提供個性化的地理課程,采用個性化的教學策略.使中學生個性獲得進一步全面、充分和縫康發展的機會惟有如此.方可使中學地理教育的發展輸入生生不息的動力.昂揚地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猜你喜歡
個性化中學生中學
為小學英語個性化合作學習單做加法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同桌寶貝
諸暨市學勉中學
校本課程開發的個性化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