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科學內涵及其時代價值

2014-01-10 23:28張軍果
裝備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國防科技軍民融合

張軍果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北京100091)

論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科學內涵及其時代價值

張軍果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北京100091)

十八大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這是黨中央在新時期做出的重大戰略抉擇。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在闡述了軍民融合發展思想形成歷史過程的基礎上,從3個視角分析了這一思想的科學內涵,并給出了這一思想的時代價值。

軍民融合式發展;科學內涵;時代價值

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盵1]這是我們黨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從國家安全與發展有機統一的高度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報告》的這一精神,必須準確理解和把握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科學內涵,深刻認識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極端重要性,由此增強貫徹落實中央這一決策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1 軍民融合式發展思想形成過程

從軍民融合式發展思想的形成歷史看,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引領全國人民,在半個多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對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關系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晶。

1.1 建國初期的“軍民兩用”思想

軍民融合式發展思想,在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不久的國防科技工業形成過程中開始萌芽。那時我國首先采取軍用科技工業和民用科技工業分線建設的方式,用比較短的時間建成了專業門類基本齊全、科研生產手段基本配套的初級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但此時,國防科技工業在平時生產能力過剩而經濟建設資源不足的問題開始凸顯。為此,毛澤東在1956年4月的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國防工業在生產上要注意軍民兩用,注意學會軍用和民用的2套生產技術,要有2套設備,平時為民用生產,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產轉化為軍用生產?!盵2]這一軍民兩用思想應當說是符合當時我國發展實際的,但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國際局勢及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這一思想沒能按既定目標持續貫徹下去[3]。

1.2 改革開放初期的“軍民結合”思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依據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又提出了“軍民結合”的思想,并進一步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國防工業發展方針。不僅如此,他還提出軍事基礎設施也要“軍民合用”的思想以及大力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的思想。他指出:“無論空軍也好,海軍也好,國防科工委也好,都應該考慮騰出力量來支援國民經濟的發展?!辈娬{“國防工業設備好,技術力量雄厚,要充分利用起來,加入到整個國家建設中去,大力發展民用生產?!盵4]同時指出,要把軍隊辦成一個大學校,使我們的軍隊干部既能在軍隊建設中發揮作用,到地方上也能發揮作用[5]?!败娒窠Y合”思想的提出是對“軍民兩用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和延伸,它使得軍事基礎設施和軍事人才培養也被納入了軍民結合的范疇。應該說,這一思想在當時協調軍用與民用關系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一思想所強調的主要是軍事資源向民用領域的單向流動,尚未能從整體上和戰略上籌劃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的有機結合問題,從而使軍民結合在實踐中面臨很多困難[6]。

1.3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的“寓軍于民”思想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主要標志的綜合國力的提升成為發達國家追逐的目標,對科技的狂熱追求也帶來了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競爭,從而給我國的周邊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在國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防建設的環境也出現巨大變化。此時,怎樣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成為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為此,江澤民針對國防科技工業提出了“寓軍于民”的思想。他指出,“堅持寓軍于民,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發展道路,是正確的,今后還要繼續堅持下去?!盵7]并強調,“寓軍于民”是建立國防科技工業新體制的核心內容。在此背景下,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強調,要“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大力協同,自主創新,建立適應國防建設和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國防科技工業體制”,這樣就形成了“軍民結合、寓軍于民、大力協同、自主創新”的新“十六字方針”。新“十六字方針”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開始了由“軍民結合”向“寓軍于民”的轉變。江澤民“寓軍于民”思想的核心是要打破軍民界限,把整個國防科技工業寓于國民經濟基礎之中,進而形成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并在國家利益平臺上合理配置軍事資源和民用資源,以實現2種資源的雙向流動[8]。這是對毛澤東“軍民兩用”、鄧小平“軍民結合”思想的重大發展。但“寓軍于民”戰略思想重點仍放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軍民結合,并不是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2大領域全方位、全要素的軍民結合,同時由于尚未提出實現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具體途徑和方法,因而在實踐中國防科技工業建立寓軍于民新體制的成效也不顯著。

1.4 十六大以來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思想

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軍事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經濟領域,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國家的總體經濟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而軍事領域,迅猛發展的世界新軍事變革也使得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不斷深入發展。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軍民兩用技術的互通性進一步加強,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需求更加迫切。信息化武器裝備具有高成本、高技術、高消耗等特點,這也使得現代化的國防建設必須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體系之中,以此獲得有效的經濟支撐。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的科技、軍事變革也對世界經濟、軍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著科技、產業、軍事的變革,國家間的競爭已轉變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的融合度越來越深,為適應這種發展趨勢,世界發達國家都在大力推進軍民一體化進程,以此獲得綜合競爭優勢。2005年12月,胡錦濤適時提出了“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是新形勢下對我國國防建設發展道路的新探索,為我國國防建設進一步融入國家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他指出: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新途徑、新方法,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9]。2007年10月,他在十七大報告中再次指出:要“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边@樣,“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戰略思想就正式形成了。十八大以來,中央進一步強調要堅持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加快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深度融合,并著手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這為我國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2 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思想的科學內涵

黨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思想具有豐富的內涵,準確理解這一內涵,需要從3個視角來觀察。

第一,從對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關系的探索實踐看,“軍民兩用”“軍民結合”思想,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內部資源配置的一種體制、機制安排,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而“寓軍于民”思想,強調的是一種協調發展策略,以統籌安排為目的,是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體制下對軍民結合思想的拓展。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則更進一步體現了在優化資源配置基礎上的軍民有效融合與發展,也體現了軍民的單向轉移向互融、互通,最終實現有機統一的轉變。從“軍民兩用”“軍民結合”到“寓軍于民”“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略思想的轉變,體現了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在不同歷史時期對我國國防科技工業與經濟發展二者關系的詮釋及對發展道路的安排,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第二,從“結合”與“融合”的重大區別看,從“軍民結合”到“軍民融合”反映的是對“軍”與“民”之間關系在認知和要求上的重大飛躍?!敖Y合”所指的是人或事物間發生密切聯系;而“融合”所指的是幾種不同事物合成一體。因而,“結合”還只是停留在2種或幾種事物相互之間的接觸、磨合、協調,是如何讓平行的事物去聯系、去發展;而“融合”則要求把2種乃至幾種事物融為一體,并按照同一種發展軌跡、發展目標有機運行,互相作用,互相滲透。由此可見,“軍民融合”與“軍民結合”相比,是在認知和要求上的重大飛躍。這種飛躍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把軍民結合的范圍由國防科技工業領域拓展到國防建設的方方面面,要求用大軍事、大國防的觀念統籌協調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領域的軍民融合,從而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二是把軍民結合的層次從依托軍與民2方面的協商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層次,從國家層面上統籌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使國防和軍隊建設成為國家總體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三是把軍民結合的程度從軍民行業“板塊式”對接深化到融為一體,從而在深層次上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以實現軍民之間的強強聯合和優勢集成,從而達到一種資源產生2種效益的“兼容式發展”“雙贏式發展”。

第三,從戰略任務看,推進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重點是要建立和完善“四個體系”:一要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通過深化國防科技工業企業改革,以加速推進高新技術的軍民雙向轉化,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業,大力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和產品,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二要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的軍隊人才培養體系。要努力走出一條集約高效、開放融合的軍隊人才培養之路。三是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的軍隊保障體系。要依托國家信息資源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依托地方基礎設施加強戰場建設,依托社會力量搞好裝備維修保障,依托市場資源推進生活保障社會化。四是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的國防動員體系。要加強國防動員力量建設,搞好重要戰略物資聯儲聯供,抓好戰略機動保障能力建設,提高重點城市防空抗毀能力;通過應急動員和應戰動員力量的有機整合,達到運用一種資源實現國家應急和應戰雙重能力提升的目的。

3 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時代必然性

3.1 世界新軍事革命呼喚軍民融合

首先,從社會發展規律看,伴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軍民之間的關系從軍民一體走向軍民分離,并在更高層次上走向軍民融合,是大勢所趨,而今已到了由分割走向融合的新時期。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生產力取得了長足發展,社會剩余開始增多,社會交換變得更為頻繁。在社會交換的催生下,社會分工逐步拓展和精細化,軍用部門和民用部門的分離便成為必然,并不斷發展。但隨著技術再進步和社會分工的再發展,不同部門之間既相互分工,又緊密聯系,不同部門之間走到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這種分工變成了更高層次的一體化。在現代社會,軍用部門和民用部門作為2大經濟體,也就需要在更高層次上走向融合。

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發展與社會分工演化之間的關系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而順應這種演化趨勢,就必然要求推進軍民一體化建設,把現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根植于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

其次,從現實上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使社會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催生軍民一體化的新軍事變革。

當今世界,隨著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戰爭形態正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在信息化戰爭中,作戰的時空發生巨大變化。

從對抗空間看,前方與后方的界限日趨模糊。隨著信息化武器的廣泛使用,精確打擊的廣泛實施,遠程打擊能力的提升,整個國家將沒有前后方、前沿與縱深之分。在此背景下,唯有把軍事科研和生產寓于民用科研和生產之中,通過一體化建設,做到軍民不分,才能適應現代戰爭全時空作戰的特點,解決以民護軍,進而解決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軍事科研和生產的自身防護問題,最大限度地保護武器裝備等戰爭動員潛力。

從對抗時間看,戰前準備與戰時對抗的時間界限日趨模糊。信息化戰爭中,由于作戰周期短、突發性強、消耗量大,使得戰前準備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且整個戰爭進程中武器裝備、物資、經費也都必須在短時間內充分保障,故要求國防經濟必須具備較高的彈性。把國防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

從對抗的內容看,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間的界限日趨模糊。由于信息技術具有軍民兩用的特點,因而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戰爭形態,為軍民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民間的互聯網技術,民間的反黑客技術,以及民間衛星定位導航技術,民用航空航天技術等,都可以在信息化戰爭中發揮巨大威力。反過來,軍用衛星定位導航技術、軍用黑客攻防技術、軍用偵察技術等,均可在民用領域以及維護社會治安中發揮重要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氣象技術、金融技術等民用技術在敵我雙方的較量中的威力越來越大,由此,新的戰法——氣象戰和金融戰正逐步成為我們不得不高度關注的新的對抗領域。

正是由于信息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廣泛應用,使得現代戰爭不僅在對抗時空上發生巨大變化,而且在對抗內容上也發生巨大變化,對抗形態呈現出軍民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第三,從國際取向上看,充分利用經濟社會資源加強國防建設,使國防建設融于經濟社會建設之中,已成為當今世界主要國家一致的政策取向。

二戰結束以來,雖然國際紛爭此起彼伏,局部戰火連綿不斷,但畢竟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國際大環境,為各國爭取經濟競爭優勢、增強綜合國力,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因此,世界主要國家一方面開始注重充分利用經濟社會資源加強國防建設;另一方面,開始注重利用優質的國防資源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從而使國防經濟與國民經濟之間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發展的新局面。面對此情此景,我們必須順應潮流,迎頭趕上,否則,我們將很難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3.2 我軍履行新時期職能使命亟須軍民融合

從當前我國面臨的安全環境看,在周邊和在國內都存在著諸多矛盾和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異常艱巨。而從目前我軍建設實際情況看,雖然近年來的信息化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已有較大進展,但離國家應對周邊復雜態勢和維護國內安全穩定的核心安全需求相比,還有較大距離。表現在:第一,技術水平偏低??傮w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軍隊相比還有相當差距,體系結構還不盡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第二,人才結構有缺陷。經過幾次精簡,目前我軍規?;具m度,但力量結構尤其是軍兵種內部結構不盡合理,官兵素質結構中軍事技術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偏低,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不足,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緊缺,這是制約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問題。第三,組織體制不合理。我軍組織體制是建立在機械化半機械化基礎上的,雖經多次重大調整和改革,科學性、合理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組織功能與信息化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仍很突出,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和保障體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政策制度亟待完善,領導管理體制和治軍方式亟待創新發展。

這些問題如果不加快解決,我軍就難以履行新時期的職能使命。而要加快國防和軍隊建設步伐,單靠軍隊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需要充分利用民間的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們只有適應新的形勢,積極探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軍民結合,從而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取豐厚的資源和強大支撐,我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才能實現大發展。

從可行性上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社會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不斷深入,軍民融合式發展不僅有客觀需求,也有更加有利的條件,利用經濟社會資源加快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前景十分廣闊。一方面,在信息化戰爭中,有很多軍事專業技術都有相應的民用專業技術,很多民用專業技術人才只要稍加訓練就可成為很好的軍事技術專家;另一方面,目前在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諸多領域,我國民間技術水平明顯高于軍隊的技術水平,因此通過寓軍于民、軍民融合,可以幫助軍隊實現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再一方面,信息化戰爭,是體系化的系統性作戰,不僅是傳統武器裝備和軍事人才水平的較量,而且還包含著諸如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以及越來越重要的經濟戰等現代戰爭形態。而這些方面,在我國民間具有大量頂尖人才,他們的對抗水平明顯高于現有的軍事人才。因此充分利用這些人才,將會大大增強我軍履行新時期職能使命的能力。

3.3 實現富國強軍目標要求軍民融合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從國內外的發展史看,要實現民族復興之夢,既要富國,又要強軍,必須實現富國與強軍的有機統一。換言之,在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必須統籌解決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以實現安全與發展的有機統一。因為,經濟建設是國家強盛的基礎,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穩定的保障。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無法保障。安全與發展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需求;富國和強軍,是一個國家發展騰飛不可或缺的兩翼。從國內外歷史經驗與教訓看,國富不等于國強,軍強不等于國強,而只有實現了富國與強軍的有機統一,才能真正實現強國的夢想。

要實現富國與強軍的有機統一,必須走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軍民融合之路。任何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可用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社會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經濟建設的多了,用于國防建設的就會減少;反之,則反是。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富國與強軍通常又是一對矛盾。而要想很好地解決這對矛盾,就需要尋找到一種途徑,使1份資源能有2份收益。而這一途徑,就是軍民結合、寓軍于民。

進入新世紀以來,不僅我國的民用技術可為國防科技工業快速發展做貢獻,而且我國現有的國防科技工業同樣也可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做貢獻。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已形成了較強大的研發能力,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支柱和中堅,積累了大量可以轉為民用的科技成果。當前,我國國防科技工業作為整個國家科技工業體系的排頭兵,軍用高科技的投入已不是純消耗性的,只要科學謀劃,國防科技就能對國民經濟產生相應的拉動作用,在實現軍事效益的同時發揮出經濟和社會效益。

4 結束語

只有走寓軍于民、軍民融合之路,才能真正做到韜光養晦,才能充分利用戰略機遇期,才能不僅實現富國,而且實現軍強,進而在富國與強軍有機統一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既是順應時代之呼喚,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之必須。

References)

[1]本書編寫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43.

[2]焦智立,麻光武.中國特色國民經濟動員理論的形成和發展[J].軍事歷史,2008(5):36.

[3]林學俊.黨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思想形成發展探析[J].學理論,2012(6):9-11.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99.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79.

[6]林學俊.軍民融合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社會背景分析[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11(5):14-15.

[7]江澤民.論科學技術[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209.

[8]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3:290.

[9]總政治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層讀本[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330.

(編輯:孫陸青)

Analysis o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the Times Value of the Civil-military lntegration Development

ZHANG Junguo

(Department of the Maximum Teaching and Research,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Beijing 100091,China)

On the Eighteenth Plenary Session of our Party,it stressed that we must insist walking on the road of the fusion of the military development&the civilian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is is the significant strategy chosen by our party in the new period.In order to implement our Party's mind thoroughly,and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ought,the paper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thought from three visual angles,and gives the times value of the thought.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scientific connotation;times value

E 25

2095-3828(2014)01-0009-05

A DOI 10.3783/j.issn.2095-3828.2014.01.002

2013-07-03

張軍果(1968-),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國防經濟發展戰略.

猜你喜歡
國防科技軍民融合
美國國防科技集成創新初探
國防科技工業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
三張捐款收據見證軍民魚水情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區域國防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構成與培育
《融合》
軍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軍民共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