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為戰

2014-01-10 23:28舒本耀
裝備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教員強軍院校

舒本耀

(裝備學院裝備采辦系,北京101416)

論教為戰

舒本耀

(裝備學院裝備采辦系,北京101416)

教為戰是實現強軍目標的筑基工程,是推進任職教育轉型的現實課題,是履行好職責使命的唯一選擇。闡述了教為戰的緊迫要求,剖析了教為戰的內涵要求,提出了教為戰的落實途徑。

教學改革;任職教育;裝備人才;強軍目標

習主席強調指出,“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必須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設抓準備,確保我軍始終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盵1]新形勢下,作為裝備人才任職培訓院校,貫徹落實習主席“能打仗、打勝仗”要求,必須按照“教為戰”要求搞建設謀發展,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大力推進任職教學改革,著力培養一大批“能打仗、打勝仗”的高素質新型裝備人才。

1 教為戰的緊迫要求

1.1 教為戰是實現強軍目標的筑基工程

強軍目標抓住了建軍治軍的要害,決定著軍隊發展方向,必須全面落實。院校是軍事理論創新的基地,是軍事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實現強軍目標的重要基石。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盵2]同時實踐也雄辯地證明,強軍必先強校,強校必先強教,這是我軍不斷走向勝利的一條重要經驗。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處境十分艱難的條件下,仍堅持開辦軍政學校、隨營學校、輪訓隊等各種訓練班,在戰爭中學習戰爭[3]。和平條件下軍事訓練,少有“戰爭硝煙”的熏陶,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機會大為減少,只有堅持“教為戰”才能使受訓者在有限時間內學到更多技能與知識,增強作戰適應能力。新形勢下,面對信息化建設和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對人才的需求,以及院校教育向部隊靠攏的需要,院校必須按照“教為戰”要求明晰教學改革標準,優化人才培養規劃設計,切實為實現強軍目標筑牢根基。

1.2 教為戰是推進任職教育轉型的現實課題

服務戰爭,是軍校教育的本質特征,更是任職院校最基本的職能。推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軍隊院校生存之本[4]。當今時代,一支軍隊掌控信息技術與裝備的高下,已成為能否打贏明天信息化戰爭的重要尺度。誰能抓好軍隊院校教育,培養和聚集大量的高素質軍事人才,誰就能取得戰略上的優勢,在未來的角逐中立于不敗之地[5]。順應軍事革命的發展需要,世界主要國家的軍隊院校紛紛推進任職教育,使院校教育向信息化戰爭聚焦。例如,美軍國防大學改革教學機構,增立增設了信息戰與戰略系;更新教學內容,瞄準戰爭前沿設置網電戰、空天戰、空海戰等課程;俄軍大興信息戰研究熱,創立信息作戰學學科,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使院校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現代戰爭實際。面對信息化軍事革命洶涌浪潮和高新武器裝備迅猛發展態勢,裝備任職培訓院校不僅要解決“身子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而腦袋還停留在機械化時代”的問題,也要解決每個“腦袋”和“身子”都能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的問題,這就是要堅持“教為戰”的標準推進任職教育改革,大興作戰研究之風,大力培養高素質新型裝備人才。

1.3 教為戰是履行好職責使命的唯一選擇

院校三尺講臺雖小,卻是培養軍事人才的搖籃;教員崗位平凡,卻事關國家和軍隊的未來。軍校教員,首先是軍人。軍人是與戰爭為伍,同打仗為伴。如果頭腦里沒有戰爭,不想打仗、不愿打仗、不會打仗,沒有戰斗力,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6]。如果不堅持教為戰這一根本標準,搞形式主義,為嘩眾取寵而研究,為完成任務而育人,教學研究為政績,培養人才為聲勢,這樣的軍事理論勢必缺乏生命力,這樣的人才培養勢必缺乏戰斗力。因此,習主席強調牢固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這就是說,院校建設各項工作的根本意義和根本價值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戰斗力,除此沒有也不存在第二個標準。院校履行好教書育人職責使命,必須堅持戰斗力這一根本標準,把“教為戰”作為院校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始終引領軍事理論研究方向,真正成為戰爭人才培養的“試金石”,讓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新型裝備人才從這里走上戰場。

2 教為戰的內涵要求

教為戰,通俗講,是指院校要圍繞打仗要求來組織教學,用戰斗力標準來評價教學,切實做到教為戰所想、教為戰所謀、教為戰所備。

2.1 實戰理念是教為戰的主題

實戰理念,就是要從戰略與全局的高度,認清院校在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加速部隊戰斗力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牢固樹立“服務戰爭、準備戰爭、打贏戰爭”教學理念。理念實戰化,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以行動來檢驗,貫穿于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始終。當前,院校里許多同志認為和平發展是主題,覺得打不打仗與院校關系不大;有的甚至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眾,軍人意識、臨戰意識、打仗意識不強;有的忘了講堂連著戰場,課堂上嗅不到“火藥味”,聽不到“喊殺聲”,感受不到“震撼力”。這些觀念與現象是“和平建軍、建和平軍”思想惡果,是最可怕“和平病”。為此,我們必須要時刻警醒: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今天,和平時期條件下,我們在追逐信息化軍事變革的征程中取得輝煌的成就,但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戰場是瞬息萬變,實戰是檢驗戰斗力的唯一標準。只有時刻保持實戰化理念,理論準備上更加充分,人才培養上愈發精良,才能確保戰之必勝。

2.2 問題導向是教為戰的核心

問題導向,就是要以戰斗力為唯一標準,大力培養強烈的問題意識,始終圍繞戰斗力生成環節中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瓶頸問題來設計教學。問題導向是教為戰的核心。問題不明,就摸不準制約戰斗力生成的“癥結”,也就不能設計出針對性很強的專題;問題不清,就不能“對癥下藥”,也不可能拿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一對一”對策。那么,如何找到問題再到摸準問題、解決問題呢?關鍵是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從戰略思維層面看,強烈的問題意識與強烈的進取求勝意識相一致。與此相反,強烈的粉飾意識則與強烈的安于現狀意識一致[7]。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概括總結意識、提煉拔高意識、歸納升華意識不論怎樣妙筆生花、口若懸河,也無法與尖銳冷峻的問題意識比肩?,F實中,許多人熱衷于詞匯概念花樣翻新,傳授傳統或成熟的知識,提不出像樣的問題;有的熱衷于概括成績、挖掘優點和升華意義,對問題視而不見或不屑于去發現;有的熱衷于講故事圖熱鬧,教學娛樂化;有的把功夫用在教學要素體例規范、制作多媒體、講究教學表演上,不在問題研究上求深入,不斷上演“教為看”“教為演”等類似的形象工程。這些問題必須正視和認真解決,否則積累的不僅是惡習,而是國家安全的風險。

2.3 內容方法是教為戰的關鍵

打勝仗,重在戰法技法創新;教為戰,貴在內容方法創新。落實“教為戰”要求,關鍵是要遵循軍隊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特點規律,創新教學內容方法。任職教育不同學歷教育,是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學為主導,以問題研究為中心,以實踐性教學為重點,自然對教學內容方法要求也不應相同。要加大現地教學、實裝教學和模擬教學力度,積極開展案例式教學、研討式教學、情景式教學,探索研究以實踐教學為主的內容方法創新。要突出基地化、模擬化和網絡化訓練,廣泛開展仿真訓練、網上演練、模擬對抗等組訓方式,提高教學的實戰化水平,努力實現課堂與部隊對接、教學與戰場對接。近年來,院校任職教育改革進入“快車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與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訓練要求相比,教學內容方法創新方面仍面臨較大的現實差距。如:有的實踐性教學安排不夠合理,離實際需求較遠,走了看了但收獲不多;有的教學設計不夠科學,為研討而研討,為想定而想定,綜合效果不夠理想;有的信息化訓練平臺與實戰相距較遠,網上練兵變成網上游戲,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扎扎實實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深入探索創新教學內容方法的新路子。

2.4 教風優良是教為戰的保證

教風優良是教員隊伍作風優良的具體體現,是確保我軍政治優勢必然要求,更是落實“教為戰”要求的根本保證。教風優良,人才培養才能精良,理論研究才能精湛;教風松散,勢必會混淆視聽、渙散斗志。改進教風,除要保持我軍優良作風之外,還必須要在“求真、務實、治懶”上下功夫,自覺鑄師魂、修師德、正師風、強師能。求真,就是求課堂教學質量之真,求人才培養規律之真,求學問理論研究之真,努力做真教、真培、真研;務實,就是務實戰教學之實,務成果鑒定之實,務制度落實之實,確保形成實戰化教學、實用性成果、實效性落實。治懶,是指治理論武裝之懶、治思想保守之懶、治守成守舊之懶,保證黨性純潔、思想活躍、勤耕不輟。當前,受社會環境影響,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在院校里都會有所表現,如:有的金錢思想至上,熱衷于跑科研項目、辦培訓班,輕視基礎理論研究和教學研究,忽視人才培養規律探尋和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有的功名思想嚴重,想方設法地出名掛號,甚至是巧立名目套取功名,熱衷于當課題結題專家、成果鑒定專家,相比之下,有分量有價值的研究則少之又少;有的受時尚化的社會躁動影響嚴重,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冷清,心思不在教學研究,師德師風尚欠火候。面對這現象,如不大力加強教風建設,下大力解決突出矛盾問題,不僅教為戰難有效落實,而且勢必會侵蝕我軍隊優良傳統作風。

3 教為戰的落實途徑

3.1 濃厚尊師重教環境

“教為戰”口號喊得再響亮,規劃設計得再完美,最終仍得靠教員隊伍去落實。如果不能激發教員隊伍活力,光是機關埋頭謀建設搞轉變,那將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為此,院校必須要濃厚尊師重教的環境,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一是加強機關服務意識。要踐行好群眾路線,樹立“教學第一、教員第一”的觀念,眼光不僅要向上看,更要向下看,切實把服務教學、服務教員作為黨委和機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上率下,上下同心,確保教學改革向實戰化改革穩步聚焦。二是把“教鞭”還給教員。確?!敖虨閼稹苯虒W效果,不僅要讓學員對授課質量進行測評,更要讓教員對學員進行考核,不要顛倒主次,不能把板子都打在教員身上。如果只是學員測評教員,教員無法考核學員,何來要求學員尊敬教員、尊重教學?這樣即使專題設計得再完美,講得如何貼近實戰,學員學習無壓力,何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三是完善政策優待教員。要創新優秀教員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堅持任人唯賢、五湖四海原則,切實讓想干事業的有機遇,能干事業的有崗位,干成事業的有地位;要加大教員部隊代職、入學深造、出國訪問的力度,完善科研學術研究評價與獎勵政策,積極挖掘教員隊伍潛力,著力激發教員隊伍活力;要充分彰顯教員在興教強院中的主體地位,在住房分配、子女入學、家屬安置等關乎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讓教員享受優先優待。

3.2 搞好教學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是總方向、總設計,如果設計得不科學,就會導致方向不明、需求不準、任務不清等問題。推進“教為戰”改革,必須搞好頂層設計,努力做到戰場需要什么,部隊需要什么,院校就要教什么、研究什么、提供什么。近些年,院校大力推進任職教育改革,人才培養質量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但與“教為戰”要求相比,教學頂層設計仍有較大改進空間。一是明晰培訓目標任務。要合理區分裝備人才專業類別,摸準崗位素質能力要求,明確培訓目標定位;要合理區分裝備人才培訓層次,根據生長干部、初級任職、中級指揮、參謀人員等培訓班次特點,優化培訓任務設計。二是教學模式設計。要根據培訓目標任務,合理選擇教學方式,科學設計教學方法,靈活采取考核方式。三是深化教學內容改革。要及時吸納高新技術發展的前沿知識、裝備建設的最新成果,以及裝備作戰保障的實踐經驗,圍繞實際問題研究新理論、新戰法、新裝備、新技術、新訓法,強化教學內容設計,最大限度地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實用性、綜合性和針對性。四是加強核心課程體系建設。要貫徹實戰需求,充分發揮軍事裝備、軍事航天和軍事信息領域理論和技術優勢,加強陸??仗炀W電等領域戰法研究,加快形成一批指技融合的特色核心課程體系。

3.3 促進教研一體聯動

兵法曰:“勝兵先勝,而后求戰”[8]。做到“先勝”,就必須及早研究,以求得未戰之時,良策在胸;戰爭來臨,應變自如。做到“教為戰”,必須充分發揮科研的理論牽引作用,堅持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帶科研,積極探索和完善教學科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切實做到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一要設立教學研究專項資助。實戰化教學不同于普通知識講授,需要研究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瓶頸問題,探索問題解決辦法,這客觀上需要一定的調研費、資料費。設立教學研究專項資助,旨在解決這一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但資助不應成為少數人的福利補助,必須要設立標準、強化考評、完善獎懲,確保有限的經費用出最大效益。二要促進科研成果進課堂。當前,受課程標準、教學課時等多種因素限制,一些前沿性、有價值研究成果總是束之高閣,很難進入教學,人為地割裂了教學科研間聯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研究建立教學內容更新、教員課時任務考核等機制,否則教學任務上“跑馬圈地”、教學科研人為割裂等現象無法避免。三要搞好重大戰略問題研究。院校不僅要生產“技術”,更重要的是生產“思想”。同時實踐雄辯地證明:一支思想不夠先進的軍隊,即使裝備先進,也是無法戰勝敵人。落實“教為戰”要求,必須要加大重大戰略問題研究,大興軍事理論研究之風,為技術創新插上翅膀,為打贏戰爭武裝思想。

3.4 完善綜合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教為戰的“指揮棒”,引領了方向,決定著績效。教為戰,能不能得到貫徹落實,關鍵取決于評價機制的好壞。正如鄧小平同志強調的那樣,“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壞的制度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盵9]落實好“教為戰”要求,院校必須完善綜合評價機制,著力形成向實戰化聚集的教學導向與政策氛圍。一是完善黨委議教機制。黨委每學期要對重點班次的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系(部)黨委考評的重要依據,形成常態化的黨委議教機制。二是健全教學全壽命管理機制。建議重點班次的每個教學專題,從設計、撰寫、試講、授課到學員評價的整個周期都要設置里程碑式講評機制,同時健全管理檔案,做到全程貫徹“教為戰”要求。三是建立教研成果評價機制。訓練部門每學期應組織評選出重點班次的優秀專題,評價結果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成績綜合評定;科研部門每年應組織“軍事理論研究科研成果獎”和“軍事科研成果教學轉化獎”評選。所有評價結果與考評、晉級和職稱評審等掛鉤。四是完善教員評價機制。應根據教員承擔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的具體情況,健全分類評價機制,明確評價標準,量化評價指標,實施量化考評,努力創潛心鉆研、安心學術、專心教學的良好環境。

4 結束語

教為戰,不是一種嘩眾取寵的提法,應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做法。長期以來,軍事院校始終堅持“教為戰”原則,為創新軍事理論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我們也應理性認識到,“教為戰”要求不應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進程而動態變化。當前,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要求,院校必須充分認清“教為戰”的緊迫形勢,深入研究“教為戰”的內涵要求,積極探索“教為戰”的落實途徑,努力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院校建設科學發展,為實現“強軍夢”奠定牢固的人才與智力支撐。

References)

[1]曹智,李宣良.牢牢把握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N].人民日報,2013-03-12(1).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011.

[3]袁德金.毛澤東軍事思想教程[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2:163.

[4]權樸.院校教學改革[N].解放軍報,2013-09-17(6).

[5]任海泉.外軍院校教育研究[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8:257.

[6]李博.把戰斗力標準貫徹到軍隊各項建設之中[N].解放軍報,2013-09-24(7).

[7]金一南.心勝[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126.

[8]馮國超.孫子兵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39.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333.

(編輯:李江濤)

On Teaching for War

SHU Benyao

(Department of Equipment Acquisition,Equipment Academy,Beijing 101416,China)

Teaching for war is a basic engineering of reaching army-strengthening goal,the realism problem of reforming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the only choice of fulfilling duty mission.The pressure request of teaching for war is expounded.The connotation and request of teaching for war is disserted.The implement approaches of teaching for war are presented.

teaching reform;vocational education;equipment talent;army-strengthening goal

E 13

2095-3828(2014)01-0024-04

A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4.01.005

2013-10-28

舒本耀(1976-),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裝備價格,軍民融合.shubenyao@126.com.

猜你喜歡
教員強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軍校新教員崗前培訓的策略探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強軍路上
校長問題
強軍 強軍
走在強軍路上
《魂牽深藍》:強軍路上的奉獻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