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順差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剖析

2014-02-13 10:27魏雯青
商業經濟研究 2014年4期
關鍵詞:貿易順差

魏雯青

內容摘要:貿易順差一直以來是我國對外貿易的常態,它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持久性的貿易順差卻說明一國經濟增長模式存在很大問題。本文從貿易順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國貿易順差的現狀以及原因,然后從對外貿易的角度探討了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實現內外平衡的新經濟增長模式的途徑。新經濟增長模式的關鍵是內外平衡,既要重視外需市場也要重視內需市場,實現兩者的協同發展。政府要增強人力資本投入力度和研發投入力度,從根本上實現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業質量、培養消費者的偏好、拉動國內需求層次的提升,才能最終實現內外平衡的新經濟增長模式。

關鍵詞:貿易順差 內外平衡 新經濟增長模式

對外貿易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所有國家參與國際經濟的最為重要的方式。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通過采取比較優勢、出口導向型戰略使得外貿得到了迅猛發展,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利益。近年中國對外貿易在整體上保持著貿易順差的狀態,這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貿易總額也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時也要看到問題,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一直都是過分依賴外需的不平衡經濟增長模式,外匯儲備規模過大、過分依賴外部市場、外貿條件不斷惡化等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一直的貿易順差并不利于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后,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都停滯不前,對于中國而言最為重要的出口市場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出口市場需求銳減,對外貿易嚴重受阻,這充分體現出了這種不平衡經濟增長模式的弊端。為了調整過分依賴外需的經濟增長模式,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特別指出要實施新的發展戰略,強調要依靠內需,旨在實現內外平衡的新經濟增長模式。

貿易順差的概念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進口與出口,對于出口總額大過進口總額一方而言,出口總額大于進口總額的差額就叫作貿易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處于貿易的有利地位,而另外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但是貿易順差不是越多越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意味著本國經濟增長非常依賴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會帶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更大的升值壓力,一個國家若是長時間保持貿易順差,很容易引起與貿易伙伴國的摩擦。

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現狀

中國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2001年之前的十多年間一直是在20%上下波動,進口總額占GDP中的比重則總是在13%到19%之間波動。但是2002年之后,中國的貿易總額開始大幅度提升。2006年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分別達到29%和36%,貿易對外依存度達到65%。此后的一段時間,進出口總額占GDP中比重都有所下降,幅度不大。但是到了2010年,進出口總額占GDP 的比重又回升到23%和27%,對外依存度達也回升到50%。

換一個角度,從貿易順差的規模來看,2001年之前的十多年間貿易順差的規模變化不是很大,但在2002年之后貿易順差的規模上升卻非常迅速。對外貿易順差在2008年達到頂峰——2955億美元,隨后的三年都在下降,至2011年則降至1831億美元。貿易順差在2002年的加速擴張,反映了中國成功加入WTO后經濟獲得了新的巨大推動力。而貿易順差在2008年后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中國貿易受到了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政府實施的各項減小順差的舉措產生了相應效果。

雖然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在2008年之后總體上呈現出減小的趨勢,但是加工貿易順差和非加工貿易逆差受影響的方式卻不盡相同:前者在減小后又迅速膨脹增大,后者則是在持續大幅度增長。這說明中國加工貿易的出口和進口在經濟危機和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受到的影響基本上是對稱的,它們在受到這種影響后的恢復力也都是很強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都是“加工貿易順差、非加工貿易逆差”,中國一直以來的貿易順差規模如此之大,大部分都是由加工貿易貢獻的。但非加工貿易的中間投入品主要是在國內生產的,在一定程度上非加工貿易比加工貿易更能反映出一國貿易結構的改善和技術升級。目前,中國非加工貿易的發展和加工貿易的發展處于失衡的狀態,說明中國在優化貿易結構、促進技術升級方面做出的努力還不夠,仍要繼續努力。

此外,中國貿易順差規模持續增大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外商對華直接投資。據分析,2000年之后外商投資企業對華的加工貿易順差增長迅速,而到2010年已經超過了中國貿易順差總額,這其實是跨國公司全球經營策略的體現。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將其失去勞動力優勢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試圖通過節約勞動成本來打造自身新的競爭優勢,而中國有著充裕的勞動力,這使得中國成為了跨國公司轉移產業的重要目標??鐕静扇〉闹饕獞鹇允窍葟钠渌麌遥ㄒ话闶瞧淠竾┻M口關鍵的零部件到中國,然后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為其組裝產品,最后再把組裝好的產成品銷至海外。中國在整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加工制造基地,生產和貿易“兩頭在外、大進大出”,這就是中國的外資加工貿易持續順差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外資非加工貿易又呈現出逆差狀態呢?機器設備是外商在中國進行投資時所必須的物品,進口這些設備需要較大的支出,但是在核算時這部分支出是包括在非加工貿易里面的,所以致使非加工貿易一直呈現逆差狀態。逆差值與跨國公司的投資規模呈現正相關關系,逆差值越大表示投資規模越大。事實上,外商投資企業還是主要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中國僅僅作為其海外的生產基地,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等中間品并沒有實現自主生產,這對我國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并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

從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國際收支長期以來呈現出“雙順差”的狀態。在對外貿易的經常項目中,服務貿易逆差逐年擴大,貨物貿易順差持續增長。而在資本與金融項中,我國在對外直接投資和吸引外資等方面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在對外投資方面還有上升的空間。但是,中國的證券投資資產和負債規模還比較小,波動比較大,所以金融領域的發展上還很不完善,有待改進。endprint

貿易順差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回顧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不難看出,跨國公司專業的產業基本都是低附加值、高耗能的制造業,中國的貿易順差也正是隨著這種產業的發展而實現的。低附加值、高耗能的產業是不能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的,這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瓶頸?,F實生活中,低附加值、高耗能產業所導致的一些問題也已經被認識到。從資源豐富變到資源匱乏是后果之一,現在中國的制造業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材料,這使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制約,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一旦由于某種原因使得中國的原材料外部供應市場受到沖擊,或者原材料供應鏈斷裂,中國的制造業將無法生產。另一方面,在前面也已經說到,中國的貿易順差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所以若中國輸出低附加值制造業產品,則中國企業從其中能夠獲得的利潤肯定會十分少,貿易對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也將十分有限。若是這樣的話,對外貿易就不能達到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目的,更不能實現提升技術水平和產業結構的目的。

目前,中國已經把美國和歐盟作為產成品的主要輸出對象,但是這會使中國本國的企業同美國和歐盟的企業處于十分激烈的競爭當中,很容易導致國家之間產生各種嚴重的貿易爭端和摩擦。另一方面,目前正值新興經濟體國家國內結構調整升級的時期,中國產品在銷往新興經濟體國家的過程中,又使得本國企業的產品同新興經濟體的同類企業處于競爭狀態,來自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加入WTO后,中國經常遭受到世界上各種類型經濟體的反傾銷訴訟,儼然已成為世界頭號反傾銷目標國。這對中國企業出口產品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中國很多產品出口嚴重受阻,好不容易出口成功了,還很容易受到反傾銷訴訟,使得對外貿易利潤飽受損失。不僅如此,其他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也紛紛成為阻礙中國商品出口的工具,比如說“中國特?!?、反補貼、各種保障措施等。這些貿易爭端和摩擦不僅使得中國對外貿易利益飽受損失,還危及中國經濟安全,使得中國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持續性。

為了轉變嚴重依靠外需市場的不平衡增長模式,實現中國經濟增長內外平衡,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就需要徹底調整目前的對外貿易結構。其實早在2007年,“減順差”的一攬子政策就在政府的組織下實施過了,只是后來趕上了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為了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政府不得不把政策從“減順差”又轉向“保增長、調結構”。但是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已經到了必須實現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了。那么在外面領域該怎樣調整?最根本的地方還是在于提升國內制造業水平。國內制造業不能只是停留在加工組裝階段,不能只是加工出的產品是高技術產品,要改變一直從東亞等經濟體進口核心零部件的局面,真正實現在國內生產高技術核心零部件。既然新的目標是高技術核心零部件在國內生產,那么以前追求大規模出口產成品的思路也應該一并轉變。因為關鍵零部件都產自本國了,那么本國企業就要有意識地控制產成品的產量,要根據市場供求情況來確定生產規模和出口規模。同時還要注意市場的開拓,促進出口流量多元化。這樣才能使得中國經濟結構從根本上得到調整,使得對外貿易能夠真正起到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提升技術水平和產業結構的作用。

此外,雖然中國政府很早就把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平衡發展提上日程,但是到目前為止制造業和服務業也還是缺乏競爭力,沒有獲得長足發展,而且前者呈現出巨額逆差,后者呈現出巨額順差。要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局面,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長足發展,人力資本的積累、資金的投入都是關鍵因素。一旦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在中國實現了騰飛,不僅會為中國帶去更多的就業崗位,還能緩解中國嚴重的資源問題。所以,從根源著手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減小服務業的貿易逆差也許是促進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途徑。

實現內外平衡是實現中國經濟未來新增長模式的關鍵,但是也不能走極端。目前對外貿易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仍然要重視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解決問題,實現外貿健康發展,讓對外貿易發揮該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調整各項政策,逐步從依靠外需市場轉變為依靠內需市場,擺脫過分依賴外需市場的狀況,并力爭實現內需和外需的協同發展。同時還要注意,在調整制造業貿易順差的過程中,不能單純抑制制造業產品的出口;在調整服務業貿易逆差的過程中,也不能只是限制消費者購買相應的服務。中國政府要從根源著手,增強人力資本投入力度和研發投入力度,從根本上實現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同時提升服務業質量、培養消費者的偏好、拉動國內需求層次的提升,最終實現內外平衡的新經濟增長模式。

結論

貿易順差雖然存在問題,但是它確實是現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鍵是要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轉變對外貿易差額結構,讓對外貿易發揮應有的作用。本文不僅分析了中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還從對外貿易的角度討論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要想真正實現新經濟增長模式,關鍵是實現內外平衡,既要重視外需市場也要重視內需市場,實現兩者的協同發展。政府要找準根源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才能最終實現內外平衡的新經濟增長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孝松,謝申祥.對外貿易差額結構與中國新經濟增長模式.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12)

2.楊華貴.中國貿易順差的原因解析.商業現代化,2012(682)

3.徐毅.中國貿易順差的結構分析與未來展望.國際貿易問題,2010(2)

4.王蔚,管雪,田燕梅.由外貿拉動到內需驅動—論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山東財經學院學報,2007(5)

5.劉曉霞,齊洪彥.我國貿易順差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商場現代化,2012(32)endprint

猜你喜歡
貿易順差
2021年越南農業貿易順差64.4億美元
墨對美農產品貿易順差再創新高
我國經濟增長與貿易順差的實證研究
要素分工、貿易順差及貿易收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