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財政與新型城鎮化的互動發展分析

2014-02-13 10:52胡松雨吳滿財
商業經濟研究 2014年4期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民生

胡松雨+吳滿財

內容摘要: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政府也將工作重心放到改善民生、建設民生上,出臺和實施了一系列關于民生的施政綱領,民生財政因此引起廣泛重視。新型城鎮化作為我國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改善人民居住與生產環境、滿足城鎮居民日益多樣需求的人性化宜居城市的使命。民生財政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又促進了民生財政的完善,兩者之間互相推進、共同發展。

關鍵詞:民生 民生財政 新型城鎮化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整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民生問題更是被反復強調,民眾迫切期待改善生活條件、提升生活水平,而黨和國家也將工作重心放到改善民生、建設民生上,更加強調親民和富民,為此出臺和實施了一系列有關民生的施政綱領。在此背景下,“民生財政”概念一經提出,就得到廣泛認可和支持。

民生財政的科學內涵及理論基礎

(一)民生財政的科學內涵

民生財政,顧名思義就是為民生建設提供保證的公共財政,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財政分配整合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公共服務,平衡各層次之間的公共利益,促進社會整體公共福利達到最大化的一種政府行為的財政模式。作為社會主義制度下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生財政是調節社會財富公平分配的基本手段,也是國家施行社會治理的重要行政手段,是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民生改善與發展的重要行政制度保障。作為新時期的民生建設與管理新概念,民生財政具有三個比較顯著的特點:首先,民生財政的運行機制是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礎上,它的建設與民主政治建設同步,互相影響,互相推進,運作過程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與支持,并處在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其次,民生財政的重點是促進稅負公平合理,促使社會財富的初級分配更加公平、公正。最后,民生財政的支出分配原則是普惠性,更加注重民生建設的公共性,教育、醫療與衛生、社保與就業以及社會公共安全等各方面的民生支出處于主導地位。

(二)民生財政的理論基礎

民生財政的理念來源于福利經濟學。該學派主張由國家出面制定政策對社會資源配置進行干涉,使社會福利達到極大化。新福利學派進一步提出,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應該是使每個民眾的生活都能達到最適宜的狀態,社會資源的配置應該是最大限度的提高最大多數人的福利享受。福利經濟學的理論實踐為新時期中國的民生財政理念提供了研究方向。

而西方的公共產品理論,則為中國的民生財政理論提供了發展基礎。公共產品理論最大的突破就是將公共財政從國家財政中剝離出來,主張由政府主導和分配,為社會提供在市場機制下所無法有效提供的各類公共產品,以滿足社會整體的公共需要,實現社會公共物品的最優分配。

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目標及主要內容

(一)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目標

新型城鎮化是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是當前我國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目標是建立人性化、規?;?、集中化、公共化的現代化城市群。新城鎮化的總體布局設計要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產業結構的合理配置,在改善人民居住與生產環境的同時,提供充分的選擇空間以滿足城鎮居民日益多樣的需求,使城鎮成為人性化的宜居新城。

國務院將圍繞四大戰略重點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我國城市群的發展目標是,下一步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將向世界級城市群發展,另外再打造哈長、呼包鄂榆、太原、寧夏沿黃、江淮、北部灣、黔中、滇中、蘭西、烏昌石10個區域性城市群。新型城鎮化的終極目標將建成城鄉一體的現代化城市中國,實現城市與鄉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一體化,整個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城市居民與鄉村居民在個人素質、文化知識與勞動技能等各方面均等,城鄉差別徹底消除,中國社會的整體面貌將徹底改變。

(二)新型城鎮化的主要內容

新型城鎮化是一項綜合性、長期性的國家建設規劃,我國地域遼闊,地理環境與資源差別非常大,地域文化豐富多彩,因此,新型城鎮化建設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各個地域的環境、資源、人文、產業等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科學規劃,主要內容有三點:首先,建立新型的經濟模式。建立以綠色工業為主的新型工業體系,打造高科技、低能耗、高效益、低污染的產業體系,在加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上建立以內需為主、強化外貿出口優勢、具有持續技術創新力的充滿活力的產業經濟。其次,打造新型的環境模式。在充分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資源再利用、以新型城鎮為主導的前提下,打造綠色、低碳的人文環境,使之成為經濟發達、公共服務均等的宜居城市。最后,建立新型的社會模式。在建立新型社會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以中心城市為主導、以產業優勢為依托,建立新型的社會組織、社區結構,構建多元化、社會化的現代化和諧社會。

民生財政及新型城鎮化的判斷標準

(一)民生財政的判斷標準

我國經濟發展明顯不均衡,民生問題具有非常突出的區域性、階段性特點,因此,在不同地區、不同階段,民生財政的發展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制度制定上需要實事求是??傮w上民生財政的支出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直接支出,也是解決民生的最基本支出,主要用于義務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方面;二是間接支出,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國防建設、治理環境以及國際交流等。

民生財政是否貫徹落實主要看四個方面:

第一,是否保障義務教育良性發展、完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發展社會文化體系等各項公共事業性服務,民眾的受教育權、健康權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權利是否得到很好的維護。

第二,是否為民眾提供了最基本的就業權利、就業服務以及就業保障體系,民眾的基本就業權、基本生存權等基本民生服務是否得到很好的維護。

第三,是否為民眾提供最基本的居住條件,生活與工作環境是否得到保護,公共交通、公共服務等公益性基礎服務是否完善,民眾的生活環境、就業條件是否得到很好維護。endprint

第四,是否為民眾提供公共安全服務,社會治安、社會秩序、民眾消費安全等服務體系是否完善,民眾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是否得到很好的維護。

(二)新型城鎮化的標準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最大特點是以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以生態產業取代高能耗產業,以合理統籌城鎮化取代盲目發展大城市,以調節人口合理分布取代人口單一流向大中城市,由此可以歸納出新型城鎮化的標準是:

第一,推行城鄉一體,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降低城鎮居民的準入門檻,人口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

第二,因勢利導,通過合理調整、規劃,進一步優化城市群的格局,使社會人口的分布與區域經濟布局、城市群的格局與資源環境之間互相協調發展。

第三,實行城鄉統籌,在產業經濟上以工促農,以中心城市為主導帶動城鎮化的發展,使工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城鄉經濟一體化得到健康發展。

第四,城鎮建設規劃和標準科學、合理、人性、集約而高效,建設用地規模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土地資源與環境資源得到很好的保護,城鎮自然環境良好。

第五,現代化城市群格局規劃經過嚴密的科學考證,以大城帶動小城,進一步連接小城鎮,實現區域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第六,城鎮的各項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功能齊全,人居環境、就業環境、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等能夠滿足居民多樣化的要求。

民生財政與新型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以生態文明為導向,以生態產業為核心的現代城市發展新理念,這一切所圍繞的服務中心就是以人為本,建立人性化的生活、就業環境??梢哉f,新型城鎮化的一切發展都是為了改善民生、建設民生。

(一)民生財政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支持作用

新型城鎮建設的首要問題就是解決居民的居住、入學、醫療、公共服務、就業指導等民生基本問題,這一切都需要財政支持,以在制度上確保最大比例的資金投入,從而有力保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首先,民生財政可以從制度上規劃和確定公共資源整體配置,通過優化財政結構確保民生工程的資金投入。其次,從制度上消除當前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和歧視性機制。民生財政通過改進運行機制,統籌城鄉財政分配,均衡財政投資,從根本上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再次,民生財政通過發揮頂層規劃功能,從區域發展戰略出發協調土地制度以及不動產制度的改革。民生財政可以從財政機制入手,對區域功能規劃、區域發展空間規劃進行協調,從土地和不動產上確保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最后,發揮財政優勢,積極調劑與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統籌民生建設資金的合理運用,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作用。

(二)民生財政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引領監督作用

民生財政擔負著為城鎮化建設服務的重大責任與使命,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在不斷加快,資金的合理運用是最大的保障,民生財政要積極創新,敢于作為,通過調節資金投入引領并監督新型城鎮化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首先,引導新型城鎮化建設朝著科學、良性方向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既要加快發展速度,更要保證發展質量,財政體系要從規劃上合理布局,充分發揮民生財政集中、集約配置資源的調節與監督作用,使資源利用、資金投入朝著集約化、良性化發展。其次,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朝著有利于改善和保障民生發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生活需要。物質文化的提高,對第二、三產業的要求更高,這就為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財政投入偏重教育、衛生、文化、福利以及體育等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保證了公共服務質量的提高,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最后,引導新農村建立公共財政制度,監督發展新農村的公共事業。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城鎮化建設是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最好的動力,財政指導可以從調節農業內部結構入手,加速市民化進程,從而提高農民的人均資源占有量。

(三)民生財政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互相推進作用

民生財政的建立,可以促進稅收體系的改革,合理劃分民生建設資金,從資金上支持和保證新型城鎮的民生建設,從稅收優惠政策上支持民生工程,調動基層對民生建設的積極性,有力促進基層公共服務建設的發展與完善,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必定帶動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產業結構越來越合理,企業效益得到相應的提高,國家稅收也將大幅度提高,財政收入因此大幅提升,民生財政的比例將得到增加,來源將更加穩定和豐富,民生財政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形成良性循環,互相依賴、互相推進、共同發展,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朝著健康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馬忠華.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財政措施.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

2.魏志甫.支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中國財政,2012(16)

3.房志偉.財政分權對地方公共支出結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北方經濟,2011(10)

4.何春玲.民生財政構建與完善中的養老保障研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型城鎮化民生
聚焦兩會 關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國內各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比研究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