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數學學習 感受成功喜悅

2014-02-19 09:43陳小龍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數感長度數學知識

陳小龍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認識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币虼?,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探索,讓學生通過運用數學知識從中體會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其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體驗是學習活動的基本方式,并被稱為精神的幻想旅行。學生只有通過這種精神上的幻想旅行,才會有諸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之類的體驗。在數學教學中,我認為教師首先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多種體驗,然后再促其自覺體驗、自主體驗,真正做到在體驗中加深認識,在體驗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體驗數學情感

積極情感所起的積極作用已被很多心理學家所認可和重視。學習是一種非常需要積極情感支持的經歷,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不斷地感受到“數學真有趣”。如學習數列的規律、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加深特征認識,增強美感體驗,使數學的趣味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體現出來。自豪感也是一種重要的情感,我國古代的數學發展史是異常輝煌的,如祖沖之圓周率的發現就比國外早了三百年,這不能不讓我們每個人感到無比自豪。學習圓周率時,隆重介紹祖沖之,以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體驗數學來源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生活實踐應是首要的學習內容,但許多學生不喜歡數學,以為數學離自己很遠,摸不著邊際,造成心理上的脫節。為此,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世界,用觀察到的具體事例來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世界,體會到數學的趣味與鮮活。例如: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計算,就是生活所需,粉刷教室、油桶裝油、砌游泳池等;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一樣也是來自于生活所需;從生活需要切入教學,例如:計算利息、計算物品的漲價、降價……學生體驗到知識離自己近了,學起來也更有興趣。

三、體驗數學建構

學生怎樣學習數學,影響著他們對數學學科的認識,也影響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告訴我們: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教師不應將學生看成一張可以任意地被涂上顏色的白紙,而應研究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促進學生認知框架的不斷變革和重組。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課始,教師故意板書如下算式:228+61=838 3.47+1.2=3.59,讓學生領悟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接著教師話題一轉: 分數的單位是什么呢?能像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一樣把分子直接相加嗎?為什么?應怎么做呢?這樣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在認知結構中找尋解決問題的相應方法,并迅速地將新的內容與已有觀念適當組合,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其間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地生成、完善和擴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充分體驗到在教師引導下,自身主動探究新知的艱辛及獲得成功的愉悅。

四、體驗數學應用

數學學習就是要學會建立數量和空間關系的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學會了應用數學,更能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感受到數學的力量與美。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的問題。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讓學生修理壞的桌椅,培養愛護公物的習慣;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后,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以此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達到邊學邊用的目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應用,還應增強策略意識,如:在讓一年級學生動手數100根小棒時,用的方法很多,有兩個兩個地數,有五個五個地數,一個一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在數的過程中,許多學生發現十個十個地數又快又不容易出錯,因此在數較大的數時,許多學生選擇了十個十個地數。以上這些例子從生活實際入手,把知識點融于生活當中,又把生活融于學習中,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起來輕松、有趣。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生活服務,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

五、體驗數學數感

感覺是人們認識事物的最基本途徑。有很多時候,學生們得到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如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齡為十幾歲、某人的身高是幾十米、油箱的容積是幾立方厘米等等。面對這樣的錯誤,教師會說:“你怎么一點感覺都沒有呢?”其實這種感覺應稱之為“數感”,只有平時注意培養數感,學生在得到不合理的答案后才會自主發現。這就提醒我們在教學常用單位時,要讓學生體驗單位的大小,與生活中的物體相聯系,可采用“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逐步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為了建立1千米長度的概念,我先讓學生用手比劃出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要他們比劃出1千米的長度時,學生比劃不出來了。為了讓學生真正去體驗1千米的長度,我設計了 “看誰能跑1千米”的游戲。學生到操場上跑呀跑,回來后老師問:“你對1千米有什么看法?”有的說:“1千米好長哦,我跑了兩圈共400米,還有600米跑不動了?!?有的說:“1千米有5圈小操場那么長,我要走15分鐘多?!薄ㄟ^親身體驗讓學生充分認識1千米,真正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充分體驗數感,懂得了數的大小。另外,我們常說的估算也是通過強化感性體驗來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從而將“不該發生的錯誤”的出現率降到最低。

總之,我認為要想學生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讓他們用心去體驗數學,這是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一種教與學的運作方式。教師重在激發學生心靈感悟,讓學生能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學習;學生要有主動性,能充分地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有對數學乃至自然宇宙奧秘進行理智探索的渴求。這樣學生就能不斷發現數學的美妙,體驗到數學的豐富及其魅力,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成功喜悅。endprint

猜你喜歡
數感長度數學知識
淺談構建數學模型,建立千以內數的數感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1米的長度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愛的長度
怎樣比較簡單的長度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不同長度
新理念下學生數感培養策略
巧估算 妙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