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聯手,做好班級破壞型小團體轉化

2014-02-19 15:55徐寶平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14年2期
關鍵詞:小團體班集體成員

徐寶平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獨立性和自覺性迅速發展,并開始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意識到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有一種較為強烈的自我表現以及被他人認可的愿望,但思想上還不成熟,感情上豐富而脆弱,交往的需要更為強烈。學生在班集體中交往是一種自發不自覺的行動。與他人交往,是為了擴大信息量、增加知識、豐富情感。正確、積極的交往可以給學生從多方面帶來益處,如增加信息量、健全人格、豐富感情、提高耐挫力等。然而,在班集體的交往中,由于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自身素質的制約,個性特點的不同,有的學生交往圈就出現了問題,一些不良習氣在圈中蔓延開來。這些落后消極的交往,極易形成特殊的小團體。通過調查了解得知,班級中一般都存在著小團體。小團體是學生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特殊群體,這種群體的成員間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完全是以個人的喜好為基礎而建立的。他們有比較固定的關系結構和協調性較強的行為規范,有大家公認的“頭兒”。如果從與班級的關系來看,小團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積極型、中間型和破壞型三種。第一種積極型小團體主要是指班級中自然產生的學習興趣小組等,他們對班級的建設目標是贊同的,積極支持、配合班級工作,利于班集體的建設,學校和班主任要大力倡導。第二種中間型小團體主要是指對整個班級情況不怎么關心,他們只顧自己的興趣愛好,當班級活動于他們有利時,能主動加入,反之則不聞不問。他們一般不會與班級利益發生沖突,對這種小團體要積極加以引導,爭取向第一種小團體靠攏,引導他們關心班級建設,支持、配合班主任工作。第三種破壞型小團體主要是指與班級處于尖銳對立的狀態、有很強破壞性的群體。這種小團體對班級的影響很大,因此需要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及時發現,積極引導,花大力氣進行轉化。轉化這類小團體是班級建設的一項棘手工作。下面就著重談談如何做好破壞型小團體的轉化、引導工作。

一、破壞型小團體特點

(1)成員結構的穩定性。這種小團體一旦形成,其成員就相對固定下來,并且有排行及對外名稱,如“小刀會” “青龍幫” “大疤” “眼鏡” “黑金剛”等。這種群體中成員之間的交往是以義氣、興趣相投為主,群體的內在凝聚力主要來自成員的心理,他們內部的規范、行為準則也是心理上的一種默契,并沒有明確的條文,但能“恪盡職守”。

(2)核心人物的自然性。這種小團體的“老大”是在交往中自然產生的,有的是靠“打拼”出來的,所以他們在成員中的威望比較高,有著較強的威懾力,同時還具有一定協調群體成員關系的能力。

(3)共同活動的協調性。成員間的行動整齊劃一,“老大”一聲喊到底,成員們往往本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指導思想來對待與處理問題,面對老師、家長的查詢,他們的口徑常常如出一轍,誰也不愿“背叛”組織。

(4)破壞活動的集體性。他們的破壞活動一般不表現為單個成員與教師和班級的對抗,而是以群體形式與班級、同學、教師乃至學校進行對抗,故而破壞力特別強,后果也特別嚴重。

二、破壞型小團體分布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種小團體在學校中分布比較廣泛。從宏觀上看,幾乎每所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這種群體存在,小學高年級有少量分布,初中和高中相對多一點,職業類學校最為明顯。有的破壞型小團體甚至發展成為跨班級、跨年級乃至跨校的非正式組織(只是少數,但不可忽視,他們已經接近“黑社會”組織)。從微觀上看,一般的學校中很少有學生不受到這種破壞型小團體的影響。

三、破壞型小團體成因

求木固本,欲流浚源。分析研究破壞型小團體的成因有助于教育轉化時對癥下藥。一般說來,破壞型小團體的成因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1.教師影響

挫傷學生自尊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師的誤解、歧視。因為偶發事件而使得教師對當事學生有誤解,因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效果不佳而產生教師對學生的歧視,這種教師有色目光的傷害會使這些學生消沉、頹廢,從而走上與教師、班級對抗的道路,進而形成小團體。

2.同學影響

如果說教師的誤解、歧視是促使那些學生消沉的主要原因,那么有優越感或者有強烈集體榮譽感的學生的一些帶有歧視意味的責難往往在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學如果說出“某某,就你丟了我們班的臉”一類的話語及孤立這類學生的行動,客觀上把有自卑感、有反抗情緒的后進生向破壞型小團體的方向推進了一步。有的學生往往是遭到周圍大部分同學的鄙視,得不到來自集體的溫暖,破罐子破摔而形成破壞型的群體。

3.家庭影響

家長的不良行為、不正確的意識會對子女產生極不好的影響。缺少家庭溫暖的學生會三三兩兩地抱成一團,單親家庭以及受家人“特別”對待的孩子也會因相同的不幸而互相尋求慰藉,繼而形成一個難以攻破的小圈子。

4.社會影響

有的學生效仿古代俠士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做法,凡事不分青紅皂白,只要是朋友的事都管,只要是朋友的忙都幫,甚至連朋友的錯誤都瞞。

5.自身原因

由于這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精力旺盛,膽大好動,學校的課外活動又過于單調,他們的精力得不到發泄,再加上他們平時行為表現不良,往往會受到班集體輿論的譴責和老師的批評,使他們誤認為這是與自己過不去,并由此產生逆反心理和孤獨感。為了擺脫這種狀況,他們就與自己差不多的學生頻繁交往,久而久之,小團體就產生了。

四、破壞型小團體危害

很顯然,這種群體的危害表現為對班級與個人影響兩方面。這種群體的存在是不利于班級建設的,他們的情感與班集體的情感處于對立狀態,他們的行動對班級的榮譽、利益有著極大的破壞力;他們的存在還會影響一批有消極情緒的學生,影響中間型小團體向破壞型小團體轉化。這種小團體如果不能被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轉化,讓他們做到幡然醒悟、懸崖勒馬,那么,他們將會朝著不利于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許多資料表明,目前全國犯罪呈低齡化、團伙化、暴力化趨勢,許多中小學生犯罪團伙的形成,其萌芽狀態便是小團體的形成。因此,這種小團體的危害性非常大,必須及時加以引導、轉化。endprint

五、破壞型小團體轉化

1.管理與德育并舉

加強對破壞型小團體成員的管理,是促使破壞型小團體轉化的前提條件。教師對其成員的漠不關心及家長對有劣跡孩子的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使得這些學生有了充分的活動時間。故而對他們進行時間上的嚴格管理與控制,才能打破他們行動的協調性。為此,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需要與家長配合好,才能不致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用來聚會。光靠強制管理是不夠的,關鍵是教師要改變用有色眼光來看待這些學生,多鼓勵、多關心,有方法、有耐心。家長要與教師密切配合,不能一味責怪孩子,在孩子身上多花點時間與精力,關注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良好情感和性格的培養,通過榜樣示范等方法提高學生對人生、挫折的認識,交給他們控制不良情緒的技巧與方法,鼓勵他們多參加班集體活動,鼓勵他們多閱讀有益書籍,加強性情陶冶,由“要我變”轉為“我要變”,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2.用關愛與信任感化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笔聦嵰彩侨绱?。任何一個問題學生都有其可愛的一面,都有其閃光的一面,破壞型小團體的成員也是如此。對于這些有著強烈對抗情緒的孩子來說,發現并肯定他們的閃光點是打消他們對立情緒的第一步。也只有肯定他們的一些甚至一點長處,才能引起他們內心的震動,才有教育轉化的契機。因為已經好長時間沒有人關注他們了,所以他們才會表現出“破壞性”來引起人們的關注。教育轉化工作要細致而有條理,不可急躁,轉化時要找準契機,消除他們的對立情緒,然后再委以重任,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其完成任務,使他們在成功的鼓勵下得以順利轉變。

3.營造良好氛圍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氛圍之中,班級輿論就是學生學校生活的主要氛圍。良好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反之,則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前面已經說過,教師與同學對部分學生歧視性的議論是破壞型小團體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對破壞型小團體進行教育轉化時,要師生協調起來。

4.開展有益活動

學校要開展各種興趣活動,讓他們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定期舉辦課外知識競賽等,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這些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可以擴大他們的交往范圍,改善與其他同學的關系,使他們從自己的小團體中走出來。另一方面可以逐漸培養起他們正常的興趣愛好,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總之,學生非正式群體的出現是必然的,我們對它既不能簡單否定,也不能置之不理,要采取高度負責的態度,發揮其積極影響,避免其消極影響,使每個學生都能按照人才的質量標準和規格健康地成長,保障班級建設的順利進行,還可以為引導中間型小團體提供經驗,在預防學生犯罪方面更是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團體班集體成員
從我們的班集體說起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引領班級小團體健康發展的策略研究
用“愛心”創建和諧班集體
淺談對班內特殊小團體的認識和管理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