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講評,也要一評一得

2014-03-18 16:54余永洋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14年3期
關鍵詞:啞巴老鷹小雞

余永洋

作文難教,作文難寫,作文難批,作文也難評!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有16個年頭了,大大小小的公開課也聽過不少,但作文評講課,卻僅僅聽過一節!比起習作指導課,老師們感覺習作講評課更加難以把控,甚至缺少清晰的教學理念去支撐,因此習作評講課常常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乃至“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我聽過的那節習作講評課,還是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一個老教師上的,他選擇了一篇學生習作,抄到黑板上,組織全班學生一起評議、修改,希望孩子們從中獲得啟發,然后去修改自己的習作。這種習作評講的模式,影響了我很多年,但一路實踐下來,發現參與集體評議和修改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大部分學生在回到自己習作的時候,仍然很茫然。下次習作,孩子們仍然拿著“舊船票”,登上“新客船”——問題仍然是老問題,毛病依然是老毛病。

后來,我閱讀了管建剛老師的《我的作文訓練系統》,覺得深受啟發。管老師在《“打磨力”訓練》一章中指出,90%以上的學生,在語言運用中都存在“然后病”等諸多病癥,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我想,現在閱讀教學提倡不要面面俱到,要一課一得,那么習作講評是不是也應該有這樣的追求——教師要準確診斷學生習作中出現的種種“病癥”,對癥配藥,對癥下針,一次習作立足一個重點,一次講評解決一個問題,使學生在循序漸進、循環往復中獲得習作水平的螺旋式上升。我在習作講評中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我給學生診斷的第一個“病癥”是“啞巴病”。那是一次寫童年趣事的習作,這是一個老命題,我們常常以為童年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然而在孩子們的筆下,卻常常顯得干巴、空洞。果然,孩子們交上來的習作線條化、扁平化,大而化之。層次好一點的學生,受一些作文選的啟發,絞盡腦汁地構思一些新穎有趣的素材,什么給爸爸貼胡子啦,什么給小動物化妝啦,趣則趣矣,卻遠離了自己的童年,習作變成了挖空心思的編造。我仔細閱讀孩子們的習作,發現造成孩子們習作困擾的原因還是“記敘不具體”,他們不懂得選擇生活中那些難忘的瞬間,進行忠實的記錄;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記敘自己的童心童趣、童言童語。然而,一句簡單的“內容不具體”的評價,實在難以讓孩子們有多少獲益,他們愁眉苦臉地說:“我也知道不具體,但怎么把事情寫具體呢?不會!”我想,要解決孩子們的這種“不具體病”,就要進行“具體”的講評和指導,因為孩子們寫不具體的原因是很多的,包括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寫等等,在他們的習作中,都顯得欠缺。不管我們如何強調這些描寫的重要性,如果不對這些描寫進行具體的分解,不讓孩子們進行具體的感受和實踐,孩子們就不能學會具體地寫。我決定從“把人物的對話”寫具體開始入手。

講評課上,我從孩子們的習作中遴選了以下幾則片段,引導孩子們進行集體評議。

片段1:老鷹向我們撲來,我帶著小雞們趕緊躲,但沒躲掉,一只小雞被老鷹抓住了?!独销椬叫‰u》

片段2:我的風箏放得最高,小伙伴們都很羨慕我?!斗棚L箏》

片段3:飯燒好了,我們都搶了起來,不一會兒,就吃光了?!兑按丁?/p>

學生們看了這三段文字,都笑了起來,覺得這寫得太簡單了,一點兒也不具體??墒?,當我讓孩子們提出意見的時候,又只有幾個人舉起了手。我沒有急著找人回答,又給他們出示了一個優等生的習作片段。

片段4:進了大棚,我驚訝地叫了起來:“呀,這么多草莓,我們可以吃個夠!”話沒說完,我就挑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草莓,顧不得洗也顧不得擦就放到了嘴里,“嗯,真甜!真香!媽媽,你也嘗一個!”媽媽笑著說:“這個小饞貓!我可沒你那么饞,不講究衛生,擔心吃壞了肚子!”我說:“老媽,草莓紅通通的,實在讓人忍不住呀!別不好意思啦,要不我喂你一個?”老媽說:“這個死丫頭,敢這么跟老媽說話!別鬧啦,快來摘草莓!”——《摘草莓》

看了這段文字,孩子們似乎恍然大悟——習作要寫清楚人物的語言。我指著上面的三個片段對學生們說:大家看,在這三篇習作里,人物都得了一個病——“啞巴病”,他們在作文里都不說話,你能幫他們治一治嗎?孩子們感覺很為難:也不知道他們說了什么話呀!我說:雖然這三篇習作寫的不是我們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但是,我們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你想一想,你在當時的情況下會說些什么?學生們拿起筆,寫了起來。寫完之后,我特意選擇了一個平時習作水平比較差的學生作品進行講評。

片段5:老鷹嘴里叫著:“小雞們,往哪跑?快成為我的美食吧!”一邊叫一邊向我們撲來,我帶著小雞們趕緊躲,但沒躲掉,一只小雞被老鷹抓住了。

雖然人物語言補充得很簡單,甚至語句都不夠通順,但孩子們一看,立刻就笑了起來。我不失時機地對這個同學進行了表揚:大家看,××同學一句話,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只兇狠的老鷹,就讓我們感覺到了老鷹捉小雞確實挺有趣,“啞巴”不啞了,作文也就具體啦!接著我又找了幾個補充得比較好的學生,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大家聽。在這種比較中,孩子們既樹立了信心,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把人物語言寫具體的方法。這時,我再讓他們回到自己的習作中,看一看自己習作中的人物有沒有得這種“啞巴病”。孩子們改得興致勃勃,雖然由于原先的水平不一,修改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學生心中,都種下了“把人物對話寫具體”的種子。

在以后的習作中,一旦發現類似的問題,我就會批上“啞巴病”的批語,孩子們看了往往會心一笑,愉快地進行批改。在“啞巴病”的基礎上,我結合每次習作的要求和特點,把“不具體病”分解成各種小病,如“機器人病”(人物沒有動作)、“單純病”(人物沒有心理活動)、“皮厚病”(人物沒有神態)、“人說病”(人物說話提示語過于簡單,僅僅是“我說”“他說”等)、“有個病”(寫景的習作不具體,往往只會寫有一個小池塘,有一棵大樹等)……在習作講評時,指導孩子們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和實踐。除了“不具體病”,我們平常習作批評中常見的“語句不通順”“語言不連貫”“層次不清楚”“記敘沒條理”等,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小病”,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評和訓練。當然,不可能指望通過一次習作講評,就能夠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把某個問題解決好,但通過一次講評,一定能在每個學生心中種下該怎樣寫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孩子們在以后的習作中,就會自覺地進行語言實踐。結合習作實踐,我在習作講評時隔一段時間帶領學生們一起進行“復癥”,經過這樣的反復練習,孩子們就能漸漸學會怎樣用語言來描繪自己的生活。

基于新課程理念的習作教學,提倡淡化作前指導,強調作中指導和作后指導,我提倡習作講評也要一評一得,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習作講評更有針對性,讓每一次習作評講都變成實實在在的作中指導,讓孩子們在習作講評課中,通過比較和實踐,進行習作(更多的是習作片段)的二次修改和加工,從而得到更具體的收獲。

當然,這種習作“病癥”的收集和整理,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更需要教師在批閱學生習作的過程中擁有一雙慧眼,在這里,我只是把管建剛老師的方法拿來進行了一些運用,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這樣實踐下去,我們就會擁有大量的“病理”資料,習作講評課設計不僅會走向有效,也會從最初的繁忙走向輕松。endprint

猜你喜歡
啞巴老鷹小雞
啞巴娘
閃電小雞
小雞想飛
老鷹捉小雞
懶惰的老鷹
老鷹捉小雞
父子倆
小雞不見啦
理發匠
啞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