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高校對東陽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研究

2014-03-22 10:55許海峰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許海峰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核心是人才的培養。如何利用區域高校的優勢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文章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木雕設計與制作》專業為例,對東陽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必要的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區域高校;東陽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項目來源:2013年度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RWZD6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地處浙中腹地,具有“教育之鄉、建筑之鄉、工藝美術之鄉”之稱的東陽市,經過十多年的經營與發展,為地方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的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同位于東陽的東陽木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所周知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易流變性的特點。因此,如何利用區域高校對地方非遺項目進行保護,有哪些優勢與不足,本文將以我院對東陽木雕非物質文虎遺產的保護為例進行必要的梳理與研究。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述與現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對其的定義是:“被各社區、群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現、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卑恕耙?、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二、表演藝術;三、社會實踐、禮儀、節慶活動;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五、傳統手工藝?!?[1]

然而,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并以《公約》的形式加以固化,以及隨著各國政府對本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進一步細化與落實,學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的進一步梳理與研究等。目前,我們認為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有了質的提升,對其傳承與保護有了相關法律法規的依據,并在資金、政策上進行了保障。正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民族特有智慧的結晶,是人民創造力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主權的象征,也是保留世界文化多樣性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對人類文明的傳承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基本都出現了“后繼乏人”,甚至出現了“人亡藝絕”的現象。所以,我們認為,利用并發揮不同機構與組織的特色與優勢,積極地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行列中來,為人類文化的傳承起到應該的作用。

2、區域高校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內容與作用

文化在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上起到了核心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校作為文化的傳承、傳播與發揚的主要場所,特別是區域高校在對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組織機構所不能達到的。因為,區域高校首先具有地方優勢,對地方的文化與傳統、習俗與民族風情應具有清晰的了解;其次高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具有人才的優勢;再次高校具有豐富的教學、生活、娛樂等傳播場所;第四高校教師具有科學研究,為地方經濟文化服務的知識與能力等。

因此,我們認為區域高校在為地方非遺的保護上所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程、文化背景、歷史文獻等方面進行調研,收集與整理相關資料進行研究;(2)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提出相應的策略與途徑;(3)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工具、現存實物、文獻等進行保存與展示;(4)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相應的專業或者課程設置,并向年輕學生進行傳播,起到推廣與傳承的作用;

3、我院對東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

東陽木雕作為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其他的非遺項目一樣,在當下均面臨著如何傳承與發展的問題,后繼乏人是非遺所面臨的首要問題。而目前東陽市把傳統手工藝,特別是傳統家具的設計與制作作為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一方面如何把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手工藝保護與傳承好,另一方面又如何為地方經濟與文化作出區域高校應有的作用。鑒于以上背景,我院于2008年申報了全國唯一一個《木雕設計與制作》專業,實行了科學的現代高等教育式傳統手工藝人才的模式,取得了較高的成果。

3.1、實現了現代模式的人才培養

傳統手工藝的人才培養主要是依靠師傅的傳幫帶和口傳心授的模式進行,而我院的《木雕設計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在借鑒傳統工藝的傳授特點的基礎上,注重了人文知識、傳統技能、拓展素質的培養,如注重了《大學語文》、《藝術概論》、《工筆白描》等課程。同時,在專業的學習上實行文化課與專業技能的分離,即上午學習文化課,下午入專業實訓室進行專業實踐,以此提升專業技能。而在具體的專業學習上,公共文化課由基礎部教師的擔任,專業基礎課由高水平的專業教師擔任,專業實踐課由專業教師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師共同擔任。在人才的培養上以此實現立體式、環形式的培養。

3.2、實現了高素質的人才培養

在工藝美術歷史上,傳統藝人的地位并不高,留存到目前的傳統手工藝典籍寥寥無幾,正是由于受到傳統手工藝人自身文化等方面的制約所形成的。而目前我院實行的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首先,起點較高。要是招收當年統考統招的應屆高中畢業的藝術類(美術)考生。其次,該類學生在經過了前一階段的學習,在文化知識、美術基礎、綜合素質已有了基本的積累,而在對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藝術欣賞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上也有了質的提升。為后續的專業學習打好了扎實的基礎。

3.3、實現了專業基礎與專業技能無縫銜接的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上,我院以任務為驅動、項目為載體、校區合作的培養模式。實踐中學生需帶教師下發的任務要求進行前期準備。如教師下發要求學生練習作品《荷》,學生需進行前期的資料收集與臨摹,再在《工筆白描》課程上,教師對《荷》進行講解和演示繪制過程,以此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知識、技能與技巧,后帶學生進行專業寫生,讓學生在現實中了解繪畫對象的本質特點,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藝術加工,并以此為模本,再進入實訓室在專業教師和技師的指導下進行雕刻,并對最后呈現的作品實行展示,邀請專家進行點評,從而提升學生的再創能力和專業素養,實現了專業基礎與專業技能的無縫銜接。

3.4、實現了科學研究促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由于我院的《木雕設計與制作》專業是全國唯一一個專業,因此,我院在全面的前期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并利用如陸光正大師等高端人才優勢,收集編寫了《東陽木雕概論》、《東陽木雕傳統圖案集》、《工筆白描》等專業教材。并在基礎上,積極申報各級各類課題和撰寫論文,已完成《東陽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性”保護》等課題多項和《東陽木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等論文多篇。我院教師積極地對東陽木雕以及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多視角、多維度地梳理與探索,為我院《木雕設計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實現了科研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如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馮文土對我院畢業生的評價?!皩W校3年培養出來的木雕專業的學生,可以頂得上我7年培養出來的徒弟,不僅在于這批學生有文化水平高,覺悟高。學院的培養也是非常成功的?!?[3]

4、我院對東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不足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核心在于人才的培養。但我們認為我院在對東陽木雕的保護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人才培養上存在一定的單一性。東陽市目前在木雕產業化的過程,主要在紅木家具方面,而我院目前的人才培養主要還是集中在了傳統形式中,對家具設計與制作方面的教學方面還不夠。其次,在課程設置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知識的教授還不夠深化。目前設置了《國工藝美術史》等方面的課程,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述、特點、保護的核心內容、方法與途徑等方面,對目前的學生而言還一概不知。因此,我們認為在目前的課程設置上因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等課程,為將來該項目的有效保護儲備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 吳彬.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建設初探[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12(6).

[3] 顧旭明,包筱玲. 傳承與創新相結合 特色教育風光無限好——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成為培養東陽木雕大師搖籃紀實[N]. 中國教育報,2013年6月18日第13版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傳承戲曲藝術的重大舉措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中的傳統建筑營造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現今社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探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