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環境道德教育的路徑思考

2014-03-25 07:41劉建華
關鍵詞:道德素質道德教育文明

劉建華

繼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奮斗目標和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之后,十八大進一步確立了生態文明的突出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彰顯了黨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精神。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必須實現對下列三重境界的跨越:一是公民環境權利平等的境界;二是人與自然相處的境界;三是適度消費、環境共生的城市文明境界。實現這三重境界,既離不開物質技術手段的支撐和制度體系的保障,更需要對人們進行環境道德教育,提高環境道德素質。環境道德教育是指通過教育的方式使人們對環境及環境問題有一定的認知,從而培養人們正確的環境意識,促使人們構建與環境的正確關系,并且基于人類的主體能動性,引導人們積極承擔起對自然界應盡的道德責任和義務,使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參與到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中去。高校是進行環境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現在存在著對環境道德教育重視不夠等問題。本文針對存在的問題,力圖探索可行的路徑,從而有序推進高校的環境道德教育。

一、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環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第一,環境道德教育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奮斗目標的現實需要。在工業文明時代,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對自然資源的濫采濫伐和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的基礎之上的,導致了沙塵暴、酸雨、霧霾天氣等一系列嚴峻問題的出現。恩格斯早就告誡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盵1]383當今社會環境問題空前嚴重,建設生態文明進而實現“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除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手段支撐和制度體系保障以外,很大程度上還建立在社會成員具備較高的環境道德素質的基礎之上,而環境道德教育是提高人們環境道德素質的主要途徑。環境道德是出于保護環境的需要,在重新建構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時形成的道德規范和價值準則的總和,它體現了人類道德發展的新趨勢,把道德行為領域從純粹的人類社會延伸到人與自然之間。作為一種社會公德的環境道德,它不因人們之間國籍、民族、種族和家庭出身等的差異而有所區別,人們都必須遵守,概莫能外。人們的環境道德水準是特別重要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乃至盛衰興亡很大程度上都是系于此?!碍h境道德是一種現代道德素質,是一種面向未來的人格狀態。只有在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生存與自然的生存是休戚相關時,這種道德素質、道德人格才得以凸顯?!盵2]45但是,道德教育的著重點一直以來都是傳統領域,而對于作為新領域的環境道德教育則重視不夠,從而導致人們的環境道德水平較低,嚴重破壞環境,進而引發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加速滅絕、酸雨肆虐和沙塵暴等一系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因此,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必須大力強化對公民特別是對高校大學生的環境道德教育。

第二,環境道德教育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等需求,并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加強環境道德教育,首先它可以提高人們的環境道德素質,從而使生態環境得以很好保護,進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其次,它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前提?!碍h境倫理學認為,人的全面發展主要表現為人的社會關系的和諧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只有在這種雙重的和諧中,人的全面發展才是現實的?!盵3]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包括人與自然等各種關系的支持。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包括其對生態環境的態度及與這種態度相對應的行為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要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就必須要強化對其進行環境道德教育??梢?,環境道德教育既能促使人們形成科學的發展理念,又能促進青年大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

第三,環境道德教育對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對大學生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如上所述,環境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新領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主動引入環境道德教育,一方面充實、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面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國際上愈來愈傾向使用公民的環境道德素質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環境道德素質也是公民全面發展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因此,應通過環境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環境道德素質,進而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二、高校環境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的環境保護起步于1973年的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而相應的環境道德教育大致與此同步。經過40多年來的努力,我國高校的環境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但在具體的教育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誤區和問題。

第一,不少高校對環境道德教育重視不夠,環境普及教育整體效果不佳。不少高校對與生態環境相關的專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基本上建立了比較齊全的環境專業教育體系,但是對環境道德教育則重視不夠,環境道德素質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在大多數專業的培養目標中沒有體現出來,也沒有開設相關的公共必修課程,即使開設的選修課程也隨意性大,沒有形成統一的體系,更有一些高校把環境普及教育僅僅停留在環保宣傳活動層面。實際上,一般意義上的環境道德教育是針對非環境專業學生的環境普及教育[4]。

第二,忽視環境道德觀念教育[5]。不少高校進行的環境普及教育,對有關環境保護知識的講授比較關注,而對于環境倫理與環境意識的教育則關注不夠,環境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了。首先,開設的為數不少的相關課程都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的,缺乏必要的社會科學大類的課程作為支撐,環境道德教育的應有效果沒有發揮出來。其次,絕大多數高校缺乏從事環境普及教育的師資力量。再次,對非環境專業的環境普及教育的適用教材嚴重缺乏。因此,對大學生的環境倫理與環境意識教育嚴重缺位,導致了環境道德素質普遍較低。

第三,大學生的主體性弱化,積極性不高。為數不少的高校教師在進行環境道德教育時,沒有充分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注重教育教學方式革新,沒有采用受大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不能調動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育教學的效果不佳。另外,不少高校組織了形式多樣的以環境道德教育為主題的第二課堂活動,場面宏大、氣氛熱烈,但活動從策劃到總結幾乎全由相關教師親自把控,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作用未能得到切實發揮,更多的是被動參與,其主體性弱化,積極性不高,沒有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

第四,大學生的環境道德素質不太理想[6]。一些大學生在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環境問題時,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淡薄,沒有形成應有的生態環境保護觀念,對大自然沒有敬畏之心,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缺乏必要的認知,對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和實質要義沒有吃透。另外,大學生的實踐行為與其掌握的環境保護理論知識不匹配,知而不行或知而不完全行,不少人把保護環境僅僅理解為一句口號,在實際行動中依然故我,如使用一次性餐具、踩踏綠地、拋擲雜物、攀折花木、亂刻亂畫、隨地吐痰、浪費公共場所水電等。

三、生態文明視閾下高校環境道德教育的路徑思考

第一,切實提高對環境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環境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在環境道德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在發揮課堂教學主導作用之前,各高校應把環境道德素質列入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這是發揮課堂教學主導作用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應該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環境道德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在課程中強化環境道德教育,進行專題講授。其次,把環境道德教育有機融合到各門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環境道德觀念。再次,開設一系列公共選修課強化對大學生的環境道德教育,切實提高環境道德素質。

第二,校內各部門形成環境道德教育的合力,強化大學生的環境道德觀念。各高校應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道德宣傳教育活動,使大學生了解并熟知各種環境道德規范,培養環境道德觀念。統籌兼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道德知識兩個方面內容的宣傳教育,使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和道德形成合力、相互促進,強化對大學生的環境道德觀念教育。宣傳部、學工部、團委等部門應形成合力,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開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努力構建一個良好的校內宣傳網絡。另外,各高校要建設一支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專業背景的結構合理的環境道德教育師資隊伍,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環境大類的專業課、講座、黨團日活動、辯論會、觀看電影或電視節目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使保護環境成為每一個大學生的自覺行動。

第三,強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發揮各種學生組織的作用。首先,應充分發揮學生會的作用,可在雙休日或其它課余時間在校內組織開展植樹造林、環境大掃除、“地球一小時”等系列活動,也可在寒暑假組織大學生在環保、園林、水利等相關機構的指導下參加水資源調查、動植物資源調查、能源利用狀況調查等實踐活動,或到環保工作先進單位實地參觀,親身觀察生態污染和生態補償的現實狀況,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環境道德教育的效果。其次,應充分發揮各類學生社團在環境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活動中融入環境道德教育的內容,并對這個過程進行精心組織、合理安排,起到增強社團成員環境道德意識的作用。再次,班委會和團支部應以主題班會或主題團日活動為載體,認真發揮環境道德的自我教育作用,從而提高班級成員的環境道德素質。

第四,把典型示范和反面懲戒有機融入到環境道德教育之中,切實提高教育效果。首先,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對大學生的環境道德教育作用,在教育過程中,挖掘先進典型,加強培養力度,進行宣傳表彰,為大學生樹立榜樣,引領大學生加強環境道德的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環境道德素質。高校的老師特別是直接從事該教育的老師,自身的環境道德素質一定要過硬,并時刻做到言行一致,為受教育者做表率,以自身的榜樣作用提高教育的效果。其次,發揮反面懲戒作用,要以各種形式向大學生呈現反面案例,對各種不良環境行為進行有力震懾,使其在環境行為上自覺向善,從而提高自身的環境道德素質。

第五,注重德性形成,強化大學生環境道德素質的養成教育[7]。首先,要切實發揮大學生在環境道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著眼于增強其踐行環境道德各種規范的能力;其次,積極拓展環境道德教育內容,力促大學生具備比較系統、完整的環境道德知識,實現由環境道德知識到具體行為的轉化。環境道德素質的養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生活道德養成和職業道德養成是大學生環境道德素質養成教育的兩大重要部分。在生活道德的養成教育中,應密切結合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從細微處下功夫,使其養成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不踩踏綠地、不拋擲雜物、不攀折花木、不亂刻亂畫、不隨地吐痰、不浪費公共場所水電等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在職業道德的養成教育中,通過在大學期間有關職業道德知識的學習,使大學生畢業后在工作中秉持與自然實現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曾建平.尋歸綠色:環境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李培超.論環境倫理學的現代化價值理念[J].道德與文明,2004(1).

[4]李吉霞,張翠萍.國外環境教育特點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07(1).

[5]古立新.高等院校環境道德教育略探[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6]陳艷.論高校生態文明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

[7]陳雪梅,楊小帆.高校生態德育的漸入與推進[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猜你喜歡
道德素質道德教育文明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
淺析新聞記者的道德素質與責任
“微時代”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淺談中學生道德素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