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體:小學軟筆楷書教學的重點

2014-03-31 23:40王子文
老區建設 2014年2期
關鍵詞:結體法度

提要:小學書法教學的重點是書法的結體問題,通過對書法結體教學問題的初步探討,并對源流、法度、會通、拓展等方面進行簡要解析,這對促進小學軟筆楷書教學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結體;法度;會通

作者簡介:王子文(1981-),南昌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碩士,江西省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戲劇文化學、書法藝術。(江西南昌 330103)

本文為南昌師專書法教育科研團隊支持項目(NSTD-13-07)。

《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意見》(教基二[2011]4號)和《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基二[2叭3]1號)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要注重基本書寫技能的培養,不斷提高書寫水平”。書寫技能的提高,不光是筆畫線條的單一問題,更是書法結體的問題。小學生書法教學應以楷書為核心,楷書結體問題是研究楷書點畫安排的問題,既涉及到基本點畫形態的變化,如方圓、曲直等;也涉及到書法美學中的虛實、欹正、疏密、相背等;更涉及到意境美中的筆調問題。特別是歐體楷書,它的結體的關鍵問題是處理好“重心平衡”“突出主筆”和“中宮緊縮”。在明了結體的源流問題、基本原則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原則”的變通性,切不可刻舟求劍式學習。

一、源流:了解結體歷史與流變

中國書法傳統源遠流長,其根基深植于象形文字中,唐代楷書法度森嚴,充分體現了傳統與理性、規范與抒情的結合??瑫慕Y體原則是歷代書家的經驗總結,滲透了歷代書家的心血,是對筆畫搭配的合理分析和經驗總結,是他們藝術實踐的理論總結。在古代“法”和“訣”“經”都有談方法和結構的問題,如蔡邕《九勢》、舊傳衛夫人《筆陣圖》、張懷瓘《玉堂禁經》、陳繹曾的《翰林要訣》等都是有談用筆方法的問題。依據當下小學軟筆楷書教學實踐和本課題討論的核心,我們這里暫時不談用筆之法,而談結構之法,著名的有歷代相傳為唐歐陽詢的《三十六法》、明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和清末民國黃自元《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這些楷書技法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先賢們的精華,有的就是一脈相承。比如說歐詢的《三十六法》中“避就”、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中說的“減捺”、黃自元《問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中的“重捺者,須有縮有伸”等技法,其實就是隸書中“雁不雙飛”技法在楷書中的運用。

知曉一些源流問題,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不知曉源流問題,難免就會“坐井觀天”。

有些書寫者,不懂傳統的書寫技法,或忽視前人的智慧結晶,甚至輕易否定前人的結論。往往打著所謂的“創新”旗號,就少數的幾個漢字來胡亂“編造”和“歸納”一些“技法”或“原則”;或者按照現代電腦楷體的寫法,照葫蘆畫瓢,凡是與這方式方法不同的,統統進行“理直氣壯”的否定。這是一種非常有害的教育方式。

二、法度:結體基本原則

法度是現在楷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現在的書法教學要體現歷史文化的傳承,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法度的合理繼承。小學書法結體教學,要充分運用好對比統一關系、平衡原理,而且結體中的筆畫要交代清楚,要注意一些重要結體原則:如“天覆蓋下”“地載托上”“中宮緊縮”“收放對比”“穿插避讓”“左小偏上”“斜中取正”“上下對正”“中橫要長”“中豎要直”“橫長撇捺短”“橫短撇捺長”“橫短豎長,撇捺伸放”“左用垂露,右可伸放”“撇多分長短”“捺多有收放”“伸鉤環抱,屈鉤變提”“橫長豎短,撇捺變點”等。我們就其中幾個原則進行簡要說明:

漢字的楷書的結字規律中,“中宮緊縮”非常重要,運用好了這條規律,很多字的結體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它是貫穿歐體楷書的一條重要規律,歷代書論著作都有精彩的論述。字的中心,字的精神實質內聚的地方,我們稱為“中宮”,“中宮緊縮”就是說字的八方筆畫都指向字心,精神內聚中心。以“來”字來說:第一橫為小短橫,第二橫為長橫;中間兩個相向點,末尾內聚中心;撇和捺從中宮處左右伸展舒放;整體要歸總到中宮又從中宮出散開。

“天覆蓋下”原則是指上面是“宀”、“人”、“雨”字頭等的部件構成的字中,下面的筆畫一般來說應蓋在它的下方。比如“字”字寫法:寶蓋頭像傘蓋一樣蓋住下面的“于”,兩橫上短下長,而且第二橫的長度不要超過寶蓋頭左右的長度。又如“金”的人字頭,撇捺舒展,像傘蓋一樣蓋住下面的筆畫。

值得高度注意的是,“宀”“冖”頭的字一般遵循“天覆蓋下”法的結體原則,但若下面出現大的筆畫如撇捺或“L”時,該“天覆蓋下”法就不能對其應用了。

“地載托上”原則講的是下面有底托樣子,如“土”“皿”“灬”的字,底托要寫得寬展一些,伸長一些,而且也寫得勁健有力,其余筆畫應托載于其上。如“孟”的字:下面的“皿”字底的橫要寫長,要承載上面所有的筆畫的重量和長度;上面的“子”的橫畫不可過長,不能超過底橫的長度,以突出底部的長橫。又如“黑”的寫法,末尾的橫畫不能等同于“里”的末尾伸展的長橫,這里要稍收,以突出末尾的“灬”。

我們可以談楷書結體的基本原則其實很多,但限于篇幅我們這里只能拋磚引玉,需要清晰認識的是,我們談的結構一字的基本方法,但并不一定指唯一方法——很多方法是相通的,也有很多方法是相對立統一的。

三、會通:結體應用之津

會通,即會合疏通,原是佛家用語,在后世流傳中也為大眾所運用,指把各種相關東西融會貫通。在書法結體中,“會通”之法非常值得注意,要破除偏執,不能把某方法機械地運用,要做到“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同樣也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蘇軾《王維吳道子畫》)。我們這里講的“會通”,既要注意同一筆畫的不同應用,也要注意同一技法的分解使用,還要注意不同技法的相同應用。

隋唐時的大書家歐陽詢,轉益多師,博采眾長,對前人的書法結體總結中,也有著濃厚的淵源意識,在處理筆畫的時候,也帶有前代筆法的精華。比如,歐體的“L”,又稱為“浮鵝鉤”,書寫時要做到“如鵝浮水”“如鵝翹尾”,鉤鋒向上,這里就是保留了隸書的寫法。在書寫“L”時,由于與之搭配的部件不同,其寫法也有所區別,如“冠”“光”“孔”“改”。

在寫“冠”字時,要注意“反向鉤上縮下展”的法則的應用,注意這里不受“天覆蓋下”規則的約束,上面的“一”的鉤橫畫要短,而下面的“L”的鉤橫畫要長,伸展出來。

在寫“光”字時,上面的兩個相向點內聚,中宮緊縮,橫畫要左長右短;“L”突出,而且“L”橫的部分沒有“冠”字“L”橫的部分長。

在寫“孔”宇時,“L”的豎的部分較長,橫的部分較短,整體昂頭翹尾。

在寫“改”字時,就要采取“屈鉤變提”的處理法則,“L”的鉤就收縮改寫為豎提。

我們上面講了同一筆畫的不同應用,下面我們來探討下同一技法的分解使用:

比如說“橫長撇捺短”原則,就和“橫長豎短,撇捺宜縮”“橫長撇短,右不用捺”的原則相通,實際上講的都是突出主筆的橫畫,其他的筆畫要收縮。我們書寫“莫”“梁”“契”“右”等字的時候,都是突出橫畫,“莫”和“契”下面“大”的捺筆變成反捺長點;“梁”下的“木”改寫成“W”;不同于“左”的橫短撇長寫法,“右”的橫要寫長,撇要寫短,“口”稍向右下偏移。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不同技法的相同應用?!吧舷聦φ焙汀爸胸Q要直”的技法就有很多交叉重疊的地方。比如說“帝”,在“上下對正”原則中,指的是末尾的豎筆和第一筆的點畫在同一條中心線上,上下對正;在“中豎要直”原則中,指的是“巾”的中豎畫要如中流砥柱,不偏不倚。

會通的方法,在我們的結體中常常有重疊出現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結體原則的目的是把字寫得美觀,不是簡單秀技法原則的數量。

四、拓展:在章法中也要體現結體問題

書法章法,指的是在整幅作品中,運用一定的手段,考慮字與字、行與行的關系,既涉及到字與字的虛實,也考慮到字與字大小,還考慮到字筆畫的收放等,使得整幅作品美觀,貫氣,有韻味。

比如說創作團扇書法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這幅作品。分5行書寫,每行長短不一,但每行的中心線保持一致?!昂薄坝辍薄斑B”的中心線非常明顯,“寒”的最后兩點與“雨”內的四個點各不相同?!皡恰钡臋M長撇短,正好與“平”的中豎垂直構成橫豎錯落;“楚”的捺筆,穿插補足“夜”與“入”的左邊的空白處,使得兩行之間互相照應和穿插鑲嵌;“友”的捺筆補足“如”右上的空白處,“一”的簡單與“問”“洛”“壺”“片”的繁雜構成鮮明對比,繁簡有度??傮w上給人一種“小中寓大”、圓滿充實的藝術感受。我們這里就采用了楷書結體的一些法則進來的“大章法”的運用,特別是“穿插避讓”和“中豎要直”,各行間的氣息貫通,字的總體平衡。

要之,我們在探討小學書法教學的時候,必須高度重視書法結體的問題。書法練習不是單純線條的訓練,也不是單個字的書寫游戲,而是一種長期的規則訓練,由線條到結構,由筆畫到單字到篇章。

[責任編輯:上官濤]

猜你喜歡
結體法度
希古守正輝光日新
淺談楷書《九成宮碑》的臨習
淺談《張玄墓志》藝術背景分析
榜書瑣談
書法線條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畏法度與能自律
多元性解讀文本要有“法度”
用筆之“易”與“不易”
一花引來百花開姹紫嫣紅放異彩
篆書條幅《游金山寺》創作說明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