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韌性人格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2014-03-31 04:19霞綜述周蘭姝審校
護理學報 2014年8期
關鍵詞:堅韌性研究者人格

潘 菁,萬 霞綜述;周蘭姝審校

(1.第二軍醫大學,上海 200433;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醫院,甘肅 武威 733040;3.無錫市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理念的興起,心理健康的研究模式逐步轉向對應激后可能出現的各種積極心理反應的研究。堅韌性人格(hardiness)因其強調個體在高強度的應激環境下,表現出使自己免于疾病困擾的正性行為,而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熱點。其結合人格特質學 (personality trait)、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應激心理學(stress psychology)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一種全新的視野來看待個人的應激反應。筆者從堅韌性人格的概念與內涵、與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在特殊人群中的研究概況等角度進行綜述。

1 概述

1.1 堅韌性人格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1978年,Kobasa與其同事[1]在美國某電話公司進行為期3年有關應激反應的研究中發現:一些高層管理人員在高度壓力的情境下,由于保持一定的態度而較少出現心理和身體的疾病癥狀。次年,該研究者從存在主義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首次提出了堅韌性人格(hardiness,hardy personality)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體驗高度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但由于表現出一系列積極的態度、信念和行為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困擾的個體。隨后,Lee等[2]歸納了堅韌性人格必須具備4個特質,即承受力(心理或生理上的可持續的承受能力)、控制力(行使權力或施加影響的能力)、勇敢(大膽、冒險的品質)和力量(抵御暴力、應激和困難的能力)。Costantini[3]還提出,認知和行為的靈活性、成功實施計劃的動機、對應激的忍耐力等,都應該是堅韌性人格的特質。由于護理人員的職責是幫助患者積極應對疾病、恢復健康,因此“堅韌性”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引起了護理人員的極大興趣。此后,護理研究者Pollock[4]提出了“健康相關性堅韌性(healthrelate hardiness,HRH)”的概念,即個體在疾病、意外損傷等情況下抵抗壓力的資源,是通過特殊的作用,緩解與長期患病有關的負性應激效應的一種個性特征。

1.2 堅韌性人格的內涵 Maddi指出,堅韌性人格的內涵應包括 3個維度:承諾(commitment)、控制(control)和挑戰(challenge)[5],該理論目前最為國內外研究者所認同。因為承諾、控制和挑戰這3個英文單詞都以“C”開頭,故被稱為堅韌性的“3C”結構。承諾是指個體對于自己生活、工作意義的態度與認知,是全身心積極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并在其中不斷發覺興趣;控制是指在周圍環境對自身不利的情況下,個體有信心能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逆境,并在這種信念指導下采取行動,努力應對生活事件而不是被動接受;挑戰是指個體能從過往各種正面或負面的經歷中總結經驗,認為人生中總是會不斷的出現變化,而這些變化是會促進個體成長,并不是對安全的威脅。因此,高堅韌性的個體希望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變化和挑戰,這更有利于他們在其中發現事情的意義和樂趣,并且相信能夠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改變事情,克服困難進而最終完成任務[5]。

1.3 堅韌性人格與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研究Maddi等[6]經過多年研究,提出了一個復雜的堅韌性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理論模型,應用最廣且最有影響力。該模型指出,當生活中突發一些事件,開始引起機體的應激反應,而當各方面壓力持續增加時,機體的疲勞感也隨之加強,這會不斷耗盡個體的應對資源,若此時沒有有效的應對策略,則個體最終產生心理倦怠、行為應對無效,從而對健康產生極大威脅。而堅韌性人格分別通過作用于個體的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健康習慣等方面,對個體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激狀態產生有效的調節,從而改變其對健康的影響。該模型中,堅韌性、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皆為健康的保護因素,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連鎖保護系統,使得個體能夠更好的抵御外界各種壓力對健康的攻擊。在這個系統中,堅韌性的態度和社會支持,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的應對和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而且積極的應對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又能夠鞏固個體的堅韌性態度和社會支持網絡,這些多種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此模型已在多數國外研究者的研究中作為理論基礎使用,國內研究者也在對我國護士、教師、大學生等人群中驗證了該模型[7-10]。

2 堅韌性人格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研究

2.1 常用的堅韌性人格測量工具

2.1.1 健康相關堅韌性量表(Health-related Hardiness Scale,HRHS)Pollock和其同事以Kobasa的堅韌性概念為基礎,編制了健康相關堅韌性量表(Health-Related Hardiness Scale,HRH)[11],用以測量堅韌性對于個體實際健康問題的影響,是目前測量健康堅韌性最常用的量表。該量表由控制、承擔、挑戰3個維度組成,共34個條目,量表信度系數為0.91。分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87,重測信度為0.74~0.78。該量表是在美國的文化背景下提出的,后被翻譯為多種語言使用。臺灣研究者Wang[12]將英文版和中文版的HRHS分別運用于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護士,研究顯示堅韌性這一概念具有其文化屬性。該研究的結論還是證實了HRHS具有較好的跨文化適應性。

2.1.2 最新版個人觀念調查量表 修訂版個人觀念調查表IIIR(Personality Views Survey-ⅢR,PVS-ⅢR),英文版包括18個項目,正向表述與反向表述的項目相等,項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0~3表示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量表包括3個維度:承諾、控制和挑戰,每個維度有6個條目,量表總分為18個條目的分數之和,維度分數為各維度的項目分之和。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7~0.81[6]。

2.2 在國外軍人中的研究 Drive等[13]對200名加拿大軍人進行研究,這些軍人皆為入選特殊作戰部隊的候選者。該研究首先對堅韌性人格在軍隊具有的特質,與普通的堅韌性人格進行了區別,并就具有軍隊堅韌性特質與軍人生活滿意度、健康體征、訓練滿意度和訓練應激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索。研究發現,具有軍隊特色的堅韌性特質是軍人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的預測指標;并且,具有軍隊特色的堅韌性人格特質,比普通堅韌性人格特質更能預測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1998年,King L A和King D W等[14]采用自編的堅韌性問卷和結構方程建模技術,對經歷越戰的部分軍人進行研究,結果證實了堅韌性對于戰后應激創傷的主效應,此外堅韌性還通過影響個體的社會支持情況,而影響戰后應激創傷。1999年,Bartone等[15]研究的結果與此研究觀點極相似。他們采用前瞻性研究設計顯示:堅韌性水平低的個體,最有可能受到來自戰斗、訓練等各項壓力所帶來的應激反應,以及海外軍事任務所帶來的文化沖擊的影響,從而表現出一系列心理上的倦怠、崩潰和身體的疾病癥狀,如焦慮、抑郁和外傷后應激障礙等。此外,Amy等[16]對629名美國軍人的研究也顯示,具有軍隊特色的堅韌性,是心理健康堅韌性在特定情境下的衍生,堅韌性可緩解軍隊上級下達部署命令后的消極影響,緩沖部署任務后產生的應激對戰士健康的影響。由上可見,國外諸多研究者非常重視堅韌性人格在軍隊中的研究與探索,而在我國尚未見此類的報道,其與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值得在我國軍人中展開深入研究。

2.3 在護士、教師等高壓人群中的研究 Judkins等[17]以護士和護理管理者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堅韌性人格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呈正相關,堅韌性高的護士更有可能感知到她們對應激性情境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能投入到工作情境中,經歷較少的倦怠,且辭職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另有研究發現,堅韌性還可作為預測護士工作倦怠的工具。我國研究者也有多人對護士人群進行堅韌性人格的研究。如鄭川燕等[8]對629名心內科護士的堅韌性人格及自我概念進行研究顯示:心內科護士堅韌性人格狀況較好(這與賀玲玲等[7]的研究結果相似),堅韌性人格能有效地預測心內科護士的自我概念。但也有我國研究者梁冠冕等[18]對杭州市3所三級綜合醫院的護士研究顯示:其堅韌性人格狀況處于中等水平,影響因素包括用工性質、年齡、科室、學歷、現從事職位等。由此可見,護士人群由于其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瑣碎繁重等特點,在堅韌性人格的研究領域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極大關注。此外,林初銳等[7]以中小學教師為被試,考察了我國部分地區教師的健康堅韌性狀況和影響因素,研究發現,教師的健康堅韌性狀況整體上比較理想,教齡、性別、婚姻狀況、學校層次和學歷水平是影響教師健康堅韌性的重要因素。

2.4 在特殊疾病患者中的研究 大多數堅韌性人格的研究都與疾病有關[19-21]。Carson和Green[22]在對100例艾滋病患者的研究中發現,通過加強堅韌性訓練,可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使患者更易于發現生活的意義和樂趣。Newton等[23]以230例肝移植患者為研究對象,跟蹤隨訪了其在回歸工作后堅韌性及個人取向之間的關系,發現堅韌性與個人取向呈正相關,且高堅韌性患者返回工作崗位的概率更高。Stockstill和Callahan[24]對顳下額障礙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其堅韌性水平各維度之間有不同差異,控制和承諾維度顯著低于對照組,但是兩組研究對象在挑戰水平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oss[20]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例,研究了堅韌性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提出堅韌性與依從性呈正相關,即糖尿病患者的堅韌性程度越高,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越好。Lambert等[25]對患風濕性關節炎女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堅韌性和晨僵的時間長度是良好心理狀態的最好預測者。Pollock等[4]研究發現,堅韌性是唯一一個既能夠反映身體狀態,又能反映心理狀態的指標。以上大量研究均表明,堅韌性能夠緩沖應激事件和疾病之間的關系,堅韌性越高,面對應激情景時,個體疾病癥狀的可能性就越小,堅韌性越低,個體疾病癥狀的可能性就越大。

3 展望

國內外研究者對于堅韌性人格均展開了大量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分歧和差異,今后的研究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探討我國特殊人群的堅韌性人格現狀,如對軍人、企業高管等高壓人群的研究;探索特殊疾病患者堅韌性人格的影響因素,為進行后期的干預提供理論依據。

[1]Kobasa S C.Stressful Life Events,Personality and Health:An Inquiry into Hardiness[J].J Pers Soc Psychol,1979,37(1):1-11.

[2]Lee H J.Analysis of a Concept Hardiness[J].Oncol Nurs Forum,1983,10(4):32-35.

[3]Costantini A,Solano L,Di Napoli R,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ardiness and Risk of Burnout in a Sample of 92 Nurses Working in Oncology and AIDS Wards[J].Psychother Psychosom,1997,66(2):78-82.

[4]Pollock S E.Human Responses Chronic Illness:Physiologic and Psychosocial Adaptation[J].Nurs Res,1986,35(2):90-95.

[5]Maddi S R.Comments on Trends in Hardiness Research and Theorizing[J].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Practice and Research,1999,51(2):67-71.

[6]Maddi S R.The Story of Hardiness:Twenty Years of Theorizing,Research,and Practice[J].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Practice and Research,2002,54(3):175-185.

[7]賀玲玲,張 平.護士堅韌性人格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報,2010,17(2A):7-9.

[8]鄭川燕,鄭淑梅,楊 茜,等.心內科護士堅韌性人格與自我概念的回歸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8):55-57.

[9]林初銳,胡 瑜.中小學教師健康堅韌性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4):969-971.

[10]張信勇,卞小華.大學生學習倦怠與健康堅韌性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2008,16(5):547-549.

[11]Pollock S E.Health-Related Hardiness Scal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Analysis[J].Holist Nurs Pract,1990,39 (4):218-222.

[12]Wang J F.Verifieation of the Health-Related Hardiness Seale:Cross-Cultural Analysis[J].Holist Nurs Pract,1999, 13(3):44-52.

[13]Skomorovsky A,Sudom K A.Role of Hardiness i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Canadian Forces Officer Candidates[J].Military Medicine,2011,176(1):7-12.

[14]Kingl A,King D W,Fairbank J A,et al.Resilience-Recovery Factor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ong Female and Male Vietnam Veterans: Hardiness, Postwar Social Support,and Additional Stress Life Events[J].J Pers Soc Psychol,1998,74(2):420-434.

[15]Bartone P T,Hardiness Protect Against War-Related Stress in Army Reserve Force[J].Consulting Psychologyc:Practice and Research,1999,51(2):72-82.

[16]Amy B,Adler.Military Hardiness As a Buffer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n Return form Deployment[J].Mil Med, 2006,171(2):93-98.

[17]Judkins S K.Hardiness Training among Nurse Managers:Building a Healthy Workplace[J].J Contin Educ Nurs,2006, 37(5):202-207.

[18]梁冠冕.杭州市3所三級綜合醫院臨床護士堅韌性人格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2,19(5A):22-25.

[19]Maddi S R,Khoshabam D M.Hardiness and Mental Health [J].J Pers Assess,1994,63(2):265-274.

[20]Ross M E.Hardiness and Complianc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Educ,1991,7(5):372-375.

[21]Soderstrom M,Dolbier C,Leiferman J,et a1.The Relationship of Hardiness Coping Strategies and Perceived Stress to Symptoms of Illness[J].J Behav Med,2000,23(3):311-327. [22]Carson V B,Green H.Spiritual Well-Being:Apredictor of Hardinees in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ode Ficiency Syndrome[J].J Prof Nurs,1992,8(4):209-220.

[23]Newton S E.Relationship of Hardiness and Sense of Coherence to Post-Liver Transplant Return to Work[J].Holist Nurs Pract,1999,3(3):71-79.

[24]Stockstill J W,Callahan C D.Personality Hardiness,Anxiety,and Depression As Constructs of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J].J Craniomandib Disord, 1991,5(2):129-134.

[25]Lambert V A,Lambert C E,Klipple G L,et al.Relationships among Hardiness,Social Support,Severity of Illn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Women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Health Care Women Int,1990,11(2):159-173.

猜你喜歡
堅韌性研究者人格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研究者稱,經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研究者調查數據統計
運動員的心理堅韌性研究:結構模型、影響因素及作用效果
某部參演官兵堅韌性人格水平現況及影響因素*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醫生注定是研究者
心理資本、心理安全感與失敗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