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圣經》的生態倫理觀
——兼論原罪的現代模式與生態危機

2014-04-01 14:44林季杉
關鍵詞:原罪圣經基督教

林季杉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暨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62)

論《圣經》的生態倫理觀
——兼論原罪的現代模式與生態危機

林季杉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暨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62)

基督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其宗教典籍《圣經》蘊含了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浇陶J為所謂生態倫理表面上好像只是在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實際上則涉及神與人、人與人、人與自我關系等更深層次的問題?!妒ソ洝返纳鷳B倫理思想主要包括:人并非自然的主人,人只是自然的看護者;如同人需要休息,包括土地在內的整個自然也需要休養生息;人神關系的扭曲帶來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自然關系的扭曲。生態問題首先是“原罪”和靈性的問題,原罪帶來的人類中心主義、科學主義、物質主義與拜金主義等方面的靈性墮落是生態危機的最深層的原因,人對罪的悔改可以帶來人與人、神與人關系和自我靈性的恢復,這是人與自然關系和好并解決生態危機的根本出路。

基督教;圣經;生態倫理觀;生態危機

生態危機已然成為一個當今世界不得不緊急面對的全球性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人們通常從四個方面尋找療救之道:一是技術改革,即借助于技術的革新來解決環境問題;二是制度改革,借助于制度的完善來解決環境問題;三是觀念改革,即借助于觀念的重塑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化理念來解決環境問題;四是生活生產方式改革,即倡導一種符合生態倫理智慧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應該說,這四種療救之道彼此關聯,都有合理性。但在這里,筆者力圖通過挖掘建立在《圣經》基礎上的基督教生態倫理觀,尋找解決生態危機的古老智慧。

一、人是自然的守護者

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上帝才是自然的主宰,而不是人類?!妒ソ洝撌烙洝返谝徽?節至第二章3節記載了上帝從無中創造有的歷程:“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陀辛斯?。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上帝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上帝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上帝看著是好的。上帝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雀鳥也要多生在地上?!系劬驼罩约旱男蜗笤烊?,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祂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上帝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并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他們作食物?!戮瓦@樣成了。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圣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p>

創世記一、二章是基督教上帝創造論的圣經基礎,基督教認為上帝用6天從無中創造包括人在內的世界萬有。這兩處經文至少為基督教的生態倫理思想提供了以下幾個重要的觀點。其一,大自然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才是大自然的真正的主宰;其二,人只是被造物中的一部分,但是因為唯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因此人比萬物更具有上帝的美德,例如愛、善良與公義;其三,人生來就肩負管理大自然的神

圣使命,這是人的榮耀也是職責所在,既表明人具備管理大自然的能力,也表明上帝賦予人管理、看護和守護大自然的權利;其四,自然界的運轉是有規律的,世界是有秩序的,其中的各種生物、動物是各從其類的;其五,動物和人都是蒙上帝賜福的,最初上帝賜給人的是純粹的素食,人并不以動物為食,上帝賜給動物的食物是青草,這暗示著起初世界上甚至不存在肉食動物,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沒有殺戮,而是和諧共處?!妒ソ洝鞯罆芬舱f:“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于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出于塵土。誰知道人的靈魂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從這段經文上看,基督教認為動物在自然界甚至靈界里也有較高的地位;最后,上帝看一切的受造物都甚好,上帝熱愛并欣賞著萬事萬物。

二、自然也要休養生息——從“安息日”、“安息年”到“禧年”

1.安息日:人需要休養生息

“安息日”是上帝最早設立的節日。上帝用6天的時間完成祂所有的創造,第七天上帝進入安息,也呼喚人類一同進入安息。但這一天所具有的豐富的生態內涵往往被研究者們忽略了。莫爾特曼指出,如果我們不能合理地認識安息日,就不可能明白上帝的創造?!耙驗樵诎蚕⑷詹⑼ㄟ^安息日,上帝完成了祂的創造,也是在安息日并通過安息日,人們把他們生活于其中以及他們自己所是的這種實在看作是上帝的創造”[1]370。

安息日是上帝即創造人類之后的第二個創造高潮:上帝借助安息日提醒人類停下腳步,與上帝一同欣賞包括自己在內的上帝所創造的萬事萬物。安息日是上帝榮耀也是上帝對人類的祝福;上帝借助安息日提醒人類:上帝并非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創造世界。上帝什么也不缺,上帝也不是為了創造本身去創造,上帝創造世界的動力是愛,目的是為了實現上帝與人互愛、與人共棲、其樂融融;上帝借助安息日提醒人類:人不是為了勞動而勞動,勞動是手段不是目的,勞動是人的外在形式而不是最終本質,勞動是人類價值實現的方式之一,而不是為了賺取利益欲罷不能的自我奴役。人類應該學會休息如同學會勞動,學會在休息中享受并欣賞勞動的成果,從而欣賞自身。上帝注重安息日,將休息的日子定為神圣的日子,表明了上帝提倡休養生息,上帝需要安息,人需要安息,萬事萬物需要安息,安息是世界運轉的動力等等思想。安息日表達了上帝有權安排生活秩序,設立6天工作、1天休息的模式是上帝對人乃至萬事萬物最明顯的關愛與體恤。與其他節日不同,安息日是上帝和人類共同的節日,這也就隱含了一個意思:即上帝專門預備了一個時間,讓其創造物在祂面前整體展現,讓其所愛的受造物與祂共同歡樂、共享安息,讓所有祂關愛的創造物靠其自身成其所是。在這一天所有的創造物都會得到恢復并顯現出他們自己的正當特性。安息日是和平的象征,是破損或傷害一同被修復的象征,安息日象征著包括人類和自然,包括肉體和靈魂,他們都將因上帝的存在而得到永遠的平安和最終的拯救。

2.安息年:自然需要休養生息

上帝不僅僅為人類設立了安息日,還為以色列人進一步設立了安息年,目的就是提醒人要合理節制地開發大自然,同時人與土地都需要休息。與上帝創造萬物后的安息相對應的是地球成其所是的安息,莫爾特曼把這種安息稱之為“上帝的生態學”。在《圣經·出埃及記》中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六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門中的窮人有吃的。他們所剩下的,野獸可以吃。你的葡萄園和橄欖園,也要照樣辦理?!保ā妒ソ洝こ霭<坝洝?3章10-11節)在《圣經·利未記》中,耶和華在西乃山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所賜你們那地的時候,地就要向耶和華守安息。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遺落自長的莊稼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這年,地要守圣安息。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仆人、婢女、雇工人,并寄居的外人當食物。這年的土產也要給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獸當食物?!保ā妒ソ洝だ从洝?5章2-7節)

根據“安息年”的規定,以色列人每過6年就讓土地休耕一年,并讓所有奴隸、雇工、外僑以及所有牲畜得到休息和照顧。莫爾特曼認為《圣經》中的安息日及安息年的這些觀點是上帝維持生態平衡的原則。土地安息年,表明安息日不僅是人類的節日,還是整個創造物的節日。從生態學角度來說,安息日、安息年為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良性運轉提供了重要倫理支持。面對日趨嚴重的生態危機,人們可以參照

安息日與安息年的模式積極探索解決之道。

3.禧年:“全地的自由”是上帝修復生態環境的目標

上帝在安息年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設計了禧年:“你要計算七個安息年,就是七七年。這便為你成了七個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當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發角聲;這日就是贖罪日,要在遍地發出角聲。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圣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第五十年要作為你們的禧年。這年不可耕種;地中自長的,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因為這是禧年,你們要當作圣年,吃地中自出的土產。這禧年,你們各人要歸自己的地業。你若賣什么給鄰舍,或是從鄰舍的手中買什么,彼此不可虧負。你要按禧年以后的年數向鄰舍買;他也要按年數的收成賣給你。年歲若多,要照數加添價值;年歲若少,要照數減去價值,因為他照收成的數目賣給你。你們彼此不可虧負,只要敬畏你們的上帝,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我的律例你們要遵行,我的典章你們要謹守,就可以在那地上安然居住?!夭豢捎蕾u,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保ā妒ソ洝だ从洝?5章8-23節)

從以上經文中,我們看到上帝通過禧年賜給人兩項主要的福份是:恢復人的自由;各人產業得以歸回。不管窮人富人,人人重新站到了同一起跑線。這段經文中最重要的經文是:“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边@節經文再次宣告了上帝對全地的絕對主權,提醒了人們與土地之間的關系不是永遠的買賣關系,表面占有土地的富人實際上僅僅只擁有暫時的使用權。人與人在經濟上、資源上最終應該是平等的,因為人與人之間原本就是平等的。人不是世界的源頭、也不是世界的主人,人人都只是世界上寄居的客旅,只是暫時的管理者。上帝在第五十年,使百姓得到赦罪,而且免去勞苦;人無須在汗流浹背下,便能從土地中得到充足食物。禧年象征著伊甸園的復得,并使人們預嘗天國的滋味,禧年以有限度卻真實的方式,預示了上帝的子民在將來能得到永恒的產業和福氣。

禧年也在提醒人們,生態危機根源于人與上帝、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危機。人的外在生活環境之所以出現危機,根本原因是人的內在環境即心靈出現了問題。從基督教的角度看,心靈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信仰的問題、靈魂的問題、罪與悔改的問題、自由與釋放的問題。

三、“原罪”的現代模式與生態危機

1.原罪導致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破壞

基督教認為被罪傷害的人神關系的破裂帶來了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扭曲。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的命令偷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實,之后上帝來尋找他們,他們卻因為害怕隱藏了起來。面對上帝的質問,亞當把自己犯罪的責任推脫給女人乃至上帝:“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保ā秳撌烙洝?章12節)上帝即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保ā秳撌烙洝?章17-19節)并且上帝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

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亞當與夏娃犯罪的直接結果就是他們之間的“二人成為一體”的美好關系開始動搖,亞當把自己犯罪的責任推給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乃至賜給自己生命的上帝。而上帝也預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將因為罪而失去了和諧:過去人以地里自然生長出來的菜蔬、樹上自然生長出來的果子為食物,如今必須在大地上辛勤耕耘、勞苦終身才可以糊口;過去地里長出的是供人類和動物食用的果蔬、青草,如今地里同時還要長出阻礙果蔬、青草生長,阻礙人類和動物獲得食物的荊棘與蒺藜,大地作為供養生命的本質被異化了;過去沒有殺戮,如今人披戴動物的皮子做衣裳,掩蓋自己無法坦然面對的身體。且據圣經記載,諾亞方舟即大洪水之后,人從純素食轉向了也食用肉食。當人犯罪破壞了與上帝的關系之后,人與人之間彼此相愛的關系也就被破壞了,而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關系也被破壞了,人與整個自然界的美好連接也被扭曲了。

2.原罪的現代模式與生態危機

在創世記三章和其他兩處經文的基礎上,奧古斯丁最早提出“原罪”這一概念。以奧氏為基礎的傳統基督教原罪觀一般認為,原罪這個概念是對罪的進一步規定,是人疏離、背離上帝的狀態,通過一代又一

代的生育遺傳下來,沒有人被排除在外。原罪不是一種實罪,亦即不是現實的、個別的有罪行為。它是一種處境,是疏遠上帝的一種生活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個人生活中一切個別有罪行為的根源[2]153~154。改革宗神學家加爾文將原罪概括為遺傳的墮落和我們天性中的腐敗。

近現代以來,神學家例如施萊爾馬赫逐漸開創了關注原罪“現代模式”之先河,施萊爾馬赫認為原罪在現代社會更顯現為一種“集體行為”或者說“人類的集體罪責”①Friedrich Schleiermacher,Christian Faith,Edinburgh:T.&T.Clark,1999,P 281.。社會福音運動思想家饒申布指出:原罪的社會傳播的途徑長期被人們忽略了。他認為原罪深深根植于人類的生活方式、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教育醫療以及政治經濟制度之中,并通過各種社會意識形態、社會思潮、傳統代代相傳?;浇塘x中的原罪說及其“現代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人們深化當前對生態危機的理解。

首先,原罪在現代社會中表現為人類極端的物質主義傾向?,F代政治制度制造了一種已經普遍為現代人所認同的假象:物質的滿足等同于精神和靈魂的滿足,經濟價值的創造與獲得等同于個體的幸福。人們不再欣賞和相信靈魂的力量,人的全部熱情為自然物和作為人造物的商品所牽引,完全服從和服務于物質的需要。人喪失了自我,或者說,自我只知道享受物質和崇拜商品。結果是,靈魂的優異比不上財富的華美。人被物所遮蔽,人與人的關系被物與物的關系所遮蔽,人類總希望通過外在的各種所謂成就來證明什么,于是經濟力量在現代社會扮演了絕對強權的角色,生態環境在這樣的社會里,其地位極其低下?,F代生態危機不僅是一種必然性,更像是人類自掘墳墓的宿命,盡管它們表面上看起來僅僅是人類自我的自由選擇。

其次,原罪的現代模式還表現為人類中心主義的狂妄心態。人類中心主義認為:只有人具有內在價值,非人存在物只具有工具價值,即只有在對人有用或為人所用時才具有價值;道德主體僅限于人,道德共同體僅限于人類,人和非人存在物之間,以及非人存在物相互之間不存在道德關系,也無所謂道德責任或義務、道德權利等。既然人類是道德價值世界的中心乃至主宰,人類之外沒有更高的存在,沒有神靈,所以人們不必敬畏什么,不必擔心因果報應、善惡賞罰、地獄天堂,人可以為了當前自我利益不擇手段。人的理性能力就群體和長期來看是無限的,今天碰到的生態危機難題將來總會得到解決,今人沒必要杞人憂天。人類就算要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也只是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或福利。人類中心主義及其帶來的無神論思想,在基督教看來是原罪的最典型的現代模式,這種心態影響了人類文化的所有維度,本應該喚起人類理性和良知的各種文化正在逐漸消滅人們對待生態環境的理性和良知,這樣的心態甚至扭曲了人們正當的欲望、情感和意愿,將人類的欲望、情感、意愿不斷膨脹為貪婪、濫情、沉迷和失控。

再次,原罪的現代模式還表現為人類的科學主義傾向。按照大英百科全書的定義,所謂科學主義主張自然科學的方法是知識探究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應該被應用于所有的研究領域,包括哲學、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翱茖W”一詞等同于“正確”和“真理”,一切非科學,特別是宗教和形而上學,都是愚昧的和“反科學”的??茖W在現代甚至作為一種宗教的替代物被提出,最著名的案例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的形成和流行??茖W主義將科學的態度和思想模式(尤其是自然科學實證的方法)提到極高的地位,認為科學的能力是無限的,原則上不存在科學回答不了、解決不了的問題??茖W與知識不再是工具,卻仿佛成為了人類的上帝或者說終極目標。認為科學的能力是無限的,這其實相當于認為人或者說人的能力是無限的,所以科學主義無疑是常常表現為“驕傲”的原罪的一種現代模式。當這種模式日益成為一種范式,我們發現建立在研究自然基礎之上的科學技術正在成為摧毀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文明的最強有力手段?,F代社會借助于科學技術所帶來的巨大物質財富,牽引和制約著人們消費的內容和方向,結果科學技術及其后果成為控制人的政治意識形態工具。正是由于科學技術發展和運用所帶來的對人的總體控制,使得人的靈魂物化,使得人們喪失了自主意識,導致極其可怕的生態危機[3]。

因此,在基督教生態倫理觀看來,解決生態危機問題的最根本之道,是對原罪的克服和人類對各種現代隱蔽模式下的罪行之悔改,等待“新天新地”的救贖,這也正是新約生態倫理觀的又一重點所在。

四、“新天新地”:基督教生態倫理觀的最高實現

“伊甸園”是《圣經》舊約第一卷書《創世記》中描述的神與人同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環境佳美的樂園,然而人類由于犯罪,失去了樂園。神與人、與自然“和好”,恢復樂園,是基督救贖的目的,也是基

督教對人和自然的終極關懷?;浇陶J為,人通過信靠耶穌基督可以實現贖罪,恢復人與神美好的關系,最終進入一個“一切都更新了”的“新天新地”?!妒ソ洝分小靶绿煨碌亍庇址Q“天國”。

《圣經》新約最后一卷書《啟示錄》描述的“新天新地”是對人類最初失去的伊甸園的永恒恢復,是基督教認為的全部生命的意義和整個世界最終的歸宿所在。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新天新地”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動物與動物、人與動物之間的和睦共處:“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保ā妒ソ洝ひ再悂啎?5章25節)因此,“他們不再饑、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圣經·啟示錄》7章16-17節)。

基督教所認為的生態和諧不僅強調自然界內部的和諧,而且更關注人與自我、人與上帝之間關系的永恒的和諧。解決日益危急的生態危機,人類需要一次“道德革命”,建立在《圣經》基礎之上的基督教生態倫理觀可以幫助人們重新理解人類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深層的、屬靈的關系,幫助人們很好地突破和超越傳統人類中心主義立場,將道德共同體擴展到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自然生態系統。

綜上所述,基督教圣經所展現的生態倫理觀是一種建立在“神創論”基礎之上的“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倫理觀。首先,人與萬物同為受造物,非人存在物自身有其不依賴于人的內在價值,而不僅限于工具價值,人與世界萬物應該成為一個道德共同體。道德共同體應該包括非人存在物(如動物、植物,甚至是無生命物),這是一種對“主客對立”二分思維方式的克服。人類只是整個自然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一員,所以應當與其他成員或環節休戚與共、和平相處。其次,人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自然的主人,但是享有上帝的愛、公義、智慧與道德性,被上帝賦予了管理和看護大自然的神圣使命?;浇躺鷳B倫理觀絕對不僅僅只是推崇生態的價值,而貶損人的價值;也不僅僅將生態價值作為人的主觀添加,而抬高人的價值。實際上是倡導天人合一、主客交融,反對生態與人的外在對立和主客相分。再次,自然是有規律的,有秩序的,人需要休養生息,自然和社會也需要休養生息,人應該按照自然的規律管理、看護自然,而不是無止境地掠奪地球的資源,更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自然是通往上帝、通向他者的一個有效而美好的途徑,上帝透過自然向人類彰顯其自身,雖然并非萬物里面都有上帝,但上帝卻在萬物之中;世界的無限性來自上帝的無限性,大自然的奧秘彰顯了上帝的奧秘,人應當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自然,嘗試理解自然,發現自然之規律,欣賞自然之美,而不是征服自然。最后,原罪及其現代模式是生態危機的根源,人類應當在上帝的恩典與真理之中克服原罪對人與世界的傷害,人與整個自然界都是上帝所熱愛,卻同為罪所傷害,共同淪為被拯救的對象,在最終被贖之前彼此應該惺惺相惜,共同等待新天新地的到來①參見圣經羅馬書8章21節:“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不管怎么說,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關系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課題,……在多個維度上展開研究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4],從宗教倫理學切入展開研究,也算是一個新的視角吧?

[1]莫爾特曼.俗世中的上帝[M].曾念粵,譯.臺北:臺灣雅歌出版社,1999.

[2]奧特,奧托.信仰的回答——系統神學五十題[M].李秋零,譯.香港:道風書社,2005.

[3]戴茂堂.找回德性的力量[J].江漢論壇,2012,(9).

[4]葉立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科學維度探究[J].東岳論叢,2014,(5).

[責任編輯:朱建堂]

B82-055;B97

A

1001-4799(2014)06-0038-05

2014-06-25

林季杉(1980-),女,壯族,廣西南寧人,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暨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基督教、宗教倫理、宗教文學、神學、美學研究。

猜你喜歡
原罪圣經基督教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考與實踐
明確路向,踐行基督教中國化——以福建基督教為例
《圣經》經文中國化
意見領袖們的“不老圣經”
《哈姆雷特》的《圣經》敘事原型考證
阿奎那關于原罪的實在論解析
罪與罰
《年輕的布朗先生》:對信仰的批判與堅持
種類型的“基督教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