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漂浮煙苗密度對繁殖煙蚜及煙蚜繭蜂的影響研究

2014-04-09 03:05呂婭維等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煙蚜

呂婭維等

摘 要:為了篩選漂浮煙苗繁殖煙蚜及煙蚜繭蜂的最佳煙苗密度,采用漂浮育苗的方法,研究了4種煙苗密度處理(密度Ⅰ:162株/盤,密度Ⅱ:90株/盤,密度Ⅲ:81株/盤,密度Ⅳ:54株/盤)對煙蚜繁殖的影響。結果表明:密度Ⅱ處理的漂浮煙苗盤蚜量最大值顯著高于密度Ⅲ處理和密度Ⅳ處理,與密度Ⅰ處理無顯著差異;而密度Ⅱ處理的單株蚜量、有效繁蚜葉數量、有效繁蚜葉載蚜量以及僵蚜數量,均顯著高于密度Ⅰ處理,且其患病煙蚜、死亡煙蚜數量低于密度Ⅰ處理。因此,以密度Ⅱ處理培育煙苗可獲得最佳的繁蚜效益,進而為大量繁殖煙蚜繭蜂提供基礎。

關鍵詞:煙蚜;煙蚜數量;漂浮煙苗;煙苗密度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6-26-04

人工大量飼養天敵釋放于田間防治害蟲,是害蟲生物防治中常用的方法[1]。煙蚜繭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煙蚜Myzus periscae(Sulzer)的重要寄生天敵[2]。通過人工飼養煙蚜繭蜂并釋放于田間,可有效控制煙蚜的危害[3-5]。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煙蚜、煙蚜繭蜂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飼養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6-8]。云南省煙草公司從2010開始,全面推廣應用煙蚜繭蜂防治煙蚜。進一步提高繁蜂效率、降低繁蜂成本已成為推廣應用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以往的繁蜂技術中,多采用盆栽煙株作為寄主植物繁蚜、繁蜂[9-10]。此方法培育煙苗后,還需將煙苗移栽至花盆中,存在費工費時的缺陷。煙蚜具有較強的趨嫩性,煙苗能很好滿足煙蚜的取食需要。采用漂浮煙苗飼養煙蚜與煙蚜繭蜂具有周期短、效率高的優勢[11-12]。但以漂浮煙苗飼養煙蚜,則可能存在煙苗密度影響煙苗生長和煙蚜繁殖的問題,這方面的研究尚未見報道。作者根據煙蚜繭蜂的生存依賴于寄主煙蚜,煙蚜的生存依賴于寄主植物這一基本原理,2011-2012年,在紅河州煙草公司煙蚜繭蜂繁育基地,對不同煙苗密度與不同接蚜、繁蚜方法對煙蚜數量增長的影響,以及不同接蜂、繁蜂技術對煙蚜繭蜂數量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系列研究,優化組裝出適宜漂浮煙苗繁蚜、繁蜂的技術和方法,希望能為煙蚜繭蜂的持續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煙蚜為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新哨三角地煙蚜繭蜂繁育基地地栽煙株保育、擴繁的煙蚜??緹熎贩N為K326,包衣煙籽由玉溪中煙種子公司生產。

1.2 漂浮煙苗培育 在繁蜂棚內,采用漂浮育苗法,按漂浮煙苗的育苗要求,在長×寬×高為66.5cm×34cm×3.5cm規格的595穴的漂浮育苗盤上將煙苗培育至3葉1心,而后將煙苗移植到長×寬×高為66.5cm×34cm×5.5cm規格的162穴(正方形孔穴,孔穴邊長30mm)的漂浮育苗盤上繼續培育。包衣煙籽K326于2012年9月5日播種于595穴的漂浮育苗盤中,10月8日移植到162穴的漂浮育苗盤中。繁蜂棚溫度在15~27℃,相對濕度58%~75%。

1.3 漂浮煙苗密度設置 在162穴的漂浮育苗盤上設置4種煙苗密度處理,密度Ⅰ:162株/盤(滿盤移植),密度Ⅱ:90株/盤(隔2行移植2行),密度Ⅲ:81株/盤(隔1行移植1行),密度Ⅳ:54株/盤(隔2行移植1行)。每處理3盤,即3個重復。接蚜后每7d追肥1次,并攪動池水,使池內水肥條件一致。

1.4 接蚜、繁蚜 拋苗后4d(2012年10月12日),煙苗生長到4葉1心時接蚜。用毛筆將2齡、3齡若蚜移接到煙苗上(剔除寄生蚜),每株3頭。接蚜后以煙苗密度相同的3個漂浮育苗盤為1組,各處理間用60目防蟲網隔開,各處理均放在同一育苗池內,用60目防蟲網罩住,防止煙蚜繭蜂及其它昆蟲的侵入。

1.5 接蜂、繁蜂 待煙蚜數量明顯下降后(2012年11月2日),以蜂蚜比1∶100接蜂。接蜂后以煙苗密度相同的10個漂浮育苗盤為1組,各處理均放在同一育苗池內,用60目防蟲網罩住,防止其它昆蟲的侵入。

1.6 調查統計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法;接蚜后每3d調查一次,直至蚜量明顯下降為止,每盤每次統計10株煙苗上的煙蚜、患病煙蚜及死亡煙蚜、僵蚜、有效繁蚜葉、有效繁蚜葉單葉載蚜數量。單株蚜量是指各處理單株煙苗著生的煙蚜平均值;漂浮煙苗盤蚜量是指各處理每一漂浮育苗盤著生的煙蚜平均值;患病煙蚜是指異于紅綠2種體色型煙蚜的蚜蟲,其體色多為黃褐色;有效繁蚜葉是指生長狀況良好、葉片上有大量煙蚜的葉片,有效繁蚜葉單葉載蚜量是指煙苗每片有效繁蚜葉上著生煙蚜的平均值。

1.7 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Excel 2007與SPSS 17.0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方差分析采用單方向分析(One-way ANOVA)。

2 結果與分析

2.1 煙苗密度與煙蚜數量增長變化的關系 4種煙苗密度處理,單株煙蚜數量增長的總體趨勢一致,接蚜后的9d內煙蚜數量增長較緩慢,9~18d呈快速增長,18d達到最高值,其后快速下降(圖1)。4種煙苗密度單株蚜量最大值的差異性分析表明煙苗密度對單株蚜量有顯著影響(表1)。從最大單株蚜量看,密度Ⅳ處理的達619.47頭/株,極顯著高于其他3種密度處理(P<0.01);其次密度Ⅱ、密度Ⅲ處理的分別為549.87頭/株,564.27頭/株,無顯著差異(P>0.05),都高于密度Ⅰ處理(297.93頭/株),且差異極顯著(P<0.01)。

4種密度處理漂浮煙苗盤蚜量的增長趨勢較為一致,接蚜后的9d內煙蚜數量增長較緩慢,9~18d呈快速增長,18d達到最高值,其后快速下降(圖2)。4種煙苗密度處理漂浮煙苗盤蚜量最大值的差異性分析見表1。從漂浮煙苗盤蚜量最大值看,依次為密度Ⅱ>密度Ⅰ>密度Ⅲ>密度Ⅳ;密度Ⅳ處理的達33 451.20頭/盤,極顯著低于其他3種密度處理(P<0.01);其次密度Ⅲ處理的為45 705.60頭/盤,顯著低于密度Ⅱ處理和密度Ⅰ處理(P<0.05);密度Ⅰ處理和密度Ⅱ處理的分別為48 265.20頭/盤和49 488.00頭/盤,二者差異不顯著(P>0.05)。

2.2 有效繁蚜葉及載蚜量差異分析 繁蚜期間,不同密度煙苗萌發的葉片數是一致的,在接蚜18d時,即單株蚜量與漂浮煙苗盤蚜量達到最大值時,各密度煙苗都長至7葉1心。隨著煙苗的生長,煙蚜逐漸集中到上部葉片和心葉上,成為有效繁蚜葉;中、下部枯黃的煙葉逐漸成為無效繁蚜葉。在接蚜18d時,有效繁蚜葉的蚜量達到株蚜量的90%以上;密度Ⅰ處理的有效繁蚜葉為3.43葉/株,極顯著低于其他3種密度處理的有效繁蚜葉數量(P<0.01),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的有效繁蚜葉片分別為4.57葉/株、4.63葉/株、4.73葉/株,無顯著差異。

有效繁蚜葉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的增減隨繁蚜時間的延長而發生變化。在接蚜后18d,4種密度處理有效繁蚜葉載蚜量差異最為明顯,接蚜18d的有效繁蚜葉載蚜量差異性分析表明,密度Ⅰ處理的有效繁蚜葉載蚜量極顯著低于其他3種密度處理(P<0.01),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3 不同煙苗密度對患病煙蚜、死亡煙蚜的影響 在繁蚜過程中,隨著煙苗的生長、煙蚜數量的增長,煙蚜逐漸出現患病與死亡現象。從圖3可以看出,接蚜6d內患病煙蚜數量較少,6d后逐漸增多,尤其是滿盤移植的密度Ⅰ處理,接蚜后6~15d的患病煙蚜數量增加最快,15d時患病煙蚜數量為6.47頭/株,達到最大值;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在接蚜15d內患病煙蚜數量較少,15d時分別為4.17頭/株、4.20頭/株、3.67頭/株,接蚜18d時分別為5.77頭/株、5.16頭/株、2.67頭/株,均達到最大值。各密度處理患病煙蚜數量在接蚜18d后迅速下降。

從圖4可知,4種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在繁蚜12d內數量較少,隨后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4種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均在接蚜18d達到最大值,密度Ⅰ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最多,為10.23頭/株,顯著高于其他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接蚜18d時,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分別為8.20頭/株、8.47頭/株、8.40頭/株,且三者無顯著差異,見表2。各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在達到最大值后均快速下降。

2.4 不同煙苗密度對僵蚜數量的影響 接蜂后,煙蚜繭蜂寄生煙蚜,逐漸形成寄生蚜,最后形成僵蚜。接蜂后12d,4種煙苗密度處理僵蚜數量達到最大值,所形成的僵蚜數量對比見表2。密度Ⅱ處理的僵蚜數量最高,為13 005.18頭/盤,其次為密度Ⅲ處理(12 401.10頭/盤),密度Ⅳ處理的僵蚜數量最低,為9 514.85頭/盤,與密度Ⅰ處理(9 898.23頭/盤)的僵蚜數量無顯著差異(P>0.05),但顯著低于其他2種密度處理的僵蚜數量(P<0.01)。

3 討論

煙苗密度決定了單位面積內煙苗數量及苗間小環境(通透性、光照強度或溫濕度),從而影響煙苗的生長與煙蚜的繁殖。在采用漂浮煙苗飼養煙蚜中,往往只注意增加煙苗數量來增加繁蚜量,忽視了煙苗密度對煙蚜繁殖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有效繁蚜葉數量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隨煙苗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極顯著高于密度Ⅰ(P<0.01),但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在滿盤移植條件下,煙苗生長空間狹小,中、下部煙葉的生長受抑制(煙葉發黃、皺縮、枯萎),而在有間隔移植條件下,煙苗生長空間較大,煙葉生長情況良好,較有利于煙蚜生長和繁殖,從而導致有效繁蚜葉數量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的差異。煙苗密度影響了單株蚜量,從而影響了漂浮煙苗盤蚜量,最終影響僵蚜數量。接蚜18d亦即當煙蚜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時,單株蚜量隨煙苗密度的增大而減少,而漂浮煙苗盤蚜量則是密度Ⅱ處理的最高,與密度Ⅰ處理(滿盤移植)無顯著差異。接蜂12d即僵蚜數量達到最大值時,密度Ⅱ處理的僵蚜數量顯著高于密度Ⅰ處理(P<0.01)。當煙苗密度適宜時,其漂浮煙苗盤蚜量才能達到最大值,繁蚜效益才能最大化,從而繁蜂數量才能得到保證。所以以漂浮煙苗飼養煙蚜,不能簡單地以增加單位面積內的煙苗數量來增加繁蚜量,還應充分考慮煙苗密度的影響。密度Ⅰ處理的患病煙蚜數量最大值出現時間較其他3個處理提前3d,并且其數量高于其他3個處理。同時,密度Ⅰ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最大值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P<0.05),其原因是密度Ⅰ為滿盤移植,其行間距較其他處理的小,苗間易形成光照強度弱、通風透氣性較差、高溫高濕的小環境,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煙苗密度高,煙蚜患病、死亡數量也高。

直接播種培育煙苗易出現缺苗、煙苗大小不一等現象,對實驗數據造成較大誤差。所以,本研究采用少基質育苗,將大小一致的煙苗進行拋苗培育,繁蚜期間煙苗數量保持不變,生長也較為一致,減少了實驗誤差,使研究結果更具可靠性與可比性。

4 結論

在規?;敝碂熝晾O蜂的工作中,在162穴漂浮育苗盤上,以密度Ⅱ(90株/盤)作為培育煙苗的適宜密度繁殖煙蚜,相比較其他密度而言,可獲得最大的繁蚜效益,為后續的繁蜂工作奠定了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修復.害蟲生物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46-47.

[2]陳家驊,官寶斌.煙蚜及煙蚜繭蜂相互關系的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1996,3(1):8-10.

[3]黃繼梅,鄧建華,龔道新,等.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的散放次數及其田間防治效果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0):437-441.

[4]Yang S,Yang S Y,Zhang C P.Population dynamics of Myzus persicae on tobacco in Yunnan Province,China,before and after augmentative releases of Aphidius gifuensis[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9(2):219-228.

[5]Wei J N,Bai B B,Yin T S,et al.Development and use of parasitoids(Hymenoptera:Aphidiidae &Aphelinidae)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phids in China[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5(6):533-551.

[6]趙萬源.云南省煙蚜的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1981,8(3):203-206.

[7]任廣偉,秦煥菊,史萬華,等.我國煙蚜繭蜂的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0(1):27-39.

[8]王樹會,魏佳寧.煙蚜繭蜂規?;敝澈歪尫偶夹g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8(S1):377-382.

[9]鄧建華,吳興富,魏佳寧,等.煙蚜繭蜂繁蜂方法[P].中國專利:200910095036.1,2010-3-10.

[10]鄧小剛,李春明,楊碩媛,等.煙蚜繭蜂-規?;敝撑c應用[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62-63.

[11]王新中,朱艱,段樂琴,等.寄主煙蚜飼養周期與飼養質量關系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2012,18(3):67-70.

[12]朱艱,王新中,蔣自立,等.利用蜂蚜同接技術飼養煙蚜繭蜂[J].中國煙草學報,2012,18(3):74-77. (責編:施婷婷)

2.2 有效繁蚜葉及載蚜量差異分析 繁蚜期間,不同密度煙苗萌發的葉片數是一致的,在接蚜18d時,即單株蚜量與漂浮煙苗盤蚜量達到最大值時,各密度煙苗都長至7葉1心。隨著煙苗的生長,煙蚜逐漸集中到上部葉片和心葉上,成為有效繁蚜葉;中、下部枯黃的煙葉逐漸成為無效繁蚜葉。在接蚜18d時,有效繁蚜葉的蚜量達到株蚜量的90%以上;密度Ⅰ處理的有效繁蚜葉為3.43葉/株,極顯著低于其他3種密度處理的有效繁蚜葉數量(P<0.01),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的有效繁蚜葉片分別為4.57葉/株、4.63葉/株、4.73葉/株,無顯著差異。

有效繁蚜葉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的增減隨繁蚜時間的延長而發生變化。在接蚜后18d,4種密度處理有效繁蚜葉載蚜量差異最為明顯,接蚜18d的有效繁蚜葉載蚜量差異性分析表明,密度Ⅰ處理的有效繁蚜葉載蚜量極顯著低于其他3種密度處理(P<0.01),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3 不同煙苗密度對患病煙蚜、死亡煙蚜的影響 在繁蚜過程中,隨著煙苗的生長、煙蚜數量的增長,煙蚜逐漸出現患病與死亡現象。從圖3可以看出,接蚜6d內患病煙蚜數量較少,6d后逐漸增多,尤其是滿盤移植的密度Ⅰ處理,接蚜后6~15d的患病煙蚜數量增加最快,15d時患病煙蚜數量為6.47頭/株,達到最大值;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在接蚜15d內患病煙蚜數量較少,15d時分別為4.17頭/株、4.20頭/株、3.67頭/株,接蚜18d時分別為5.77頭/株、5.16頭/株、2.67頭/株,均達到最大值。各密度處理患病煙蚜數量在接蚜18d后迅速下降。

從圖4可知,4種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在繁蚜12d內數量較少,隨后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4種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均在接蚜18d達到最大值,密度Ⅰ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最多,為10.23頭/株,顯著高于其他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接蚜18d時,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分別為8.20頭/株、8.47頭/株、8.40頭/株,且三者無顯著差異,見表2。各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在達到最大值后均快速下降。

2.4 不同煙苗密度對僵蚜數量的影響 接蜂后,煙蚜繭蜂寄生煙蚜,逐漸形成寄生蚜,最后形成僵蚜。接蜂后12d,4種煙苗密度處理僵蚜數量達到最大值,所形成的僵蚜數量對比見表2。密度Ⅱ處理的僵蚜數量最高,為13 005.18頭/盤,其次為密度Ⅲ處理(12 401.10頭/盤),密度Ⅳ處理的僵蚜數量最低,為9 514.85頭/盤,與密度Ⅰ處理(9 898.23頭/盤)的僵蚜數量無顯著差異(P>0.05),但顯著低于其他2種密度處理的僵蚜數量(P<0.01)。

3 討論

煙苗密度決定了單位面積內煙苗數量及苗間小環境(通透性、光照強度或溫濕度),從而影響煙苗的生長與煙蚜的繁殖。在采用漂浮煙苗飼養煙蚜中,往往只注意增加煙苗數量來增加繁蚜量,忽視了煙苗密度對煙蚜繁殖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有效繁蚜葉數量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隨煙苗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極顯著高于密度Ⅰ(P<0.01),但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在滿盤移植條件下,煙苗生長空間狹小,中、下部煙葉的生長受抑制(煙葉發黃、皺縮、枯萎),而在有間隔移植條件下,煙苗生長空間較大,煙葉生長情況良好,較有利于煙蚜生長和繁殖,從而導致有效繁蚜葉數量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的差異。煙苗密度影響了單株蚜量,從而影響了漂浮煙苗盤蚜量,最終影響僵蚜數量。接蚜18d亦即當煙蚜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時,單株蚜量隨煙苗密度的增大而減少,而漂浮煙苗盤蚜量則是密度Ⅱ處理的最高,與密度Ⅰ處理(滿盤移植)無顯著差異。接蜂12d即僵蚜數量達到最大值時,密度Ⅱ處理的僵蚜數量顯著高于密度Ⅰ處理(P<0.01)。當煙苗密度適宜時,其漂浮煙苗盤蚜量才能達到最大值,繁蚜效益才能最大化,從而繁蜂數量才能得到保證。所以以漂浮煙苗飼養煙蚜,不能簡單地以增加單位面積內的煙苗數量來增加繁蚜量,還應充分考慮煙苗密度的影響。密度Ⅰ處理的患病煙蚜數量最大值出現時間較其他3個處理提前3d,并且其數量高于其他3個處理。同時,密度Ⅰ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最大值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P<0.05),其原因是密度Ⅰ為滿盤移植,其行間距較其他處理的小,苗間易形成光照強度弱、通風透氣性較差、高溫高濕的小環境,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煙苗密度高,煙蚜患病、死亡數量也高。

直接播種培育煙苗易出現缺苗、煙苗大小不一等現象,對實驗數據造成較大誤差。所以,本研究采用少基質育苗,將大小一致的煙苗進行拋苗培育,繁蚜期間煙苗數量保持不變,生長也較為一致,減少了實驗誤差,使研究結果更具可靠性與可比性。

4 結論

在規?;敝碂熝晾O蜂的工作中,在162穴漂浮育苗盤上,以密度Ⅱ(90株/盤)作為培育煙苗的適宜密度繁殖煙蚜,相比較其他密度而言,可獲得最大的繁蚜效益,為后續的繁蜂工作奠定了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修復.害蟲生物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46-47.

[2]陳家驊,官寶斌.煙蚜及煙蚜繭蜂相互關系的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1996,3(1):8-10.

[3]黃繼梅,鄧建華,龔道新,等.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的散放次數及其田間防治效果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0):437-441.

[4]Yang S,Yang S Y,Zhang C P.Population dynamics of Myzus persicae on tobacco in Yunnan Province,China,before and after augmentative releases of Aphidius gifuensis[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9(2):219-228.

[5]Wei J N,Bai B B,Yin T S,et al.Development and use of parasitoids(Hymenoptera:Aphidiidae &Aphelinidae)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phids in China[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5(6):533-551.

[6]趙萬源.云南省煙蚜的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1981,8(3):203-206.

[7]任廣偉,秦煥菊,史萬華,等.我國煙蚜繭蜂的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0(1):27-39.

[8]王樹會,魏佳寧.煙蚜繭蜂規?;敝澈歪尫偶夹g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8(S1):377-382.

[9]鄧建華,吳興富,魏佳寧,等.煙蚜繭蜂繁蜂方法[P].中國專利:200910095036.1,2010-3-10.

[10]鄧小剛,李春明,楊碩媛,等.煙蚜繭蜂-規?;敝撑c應用[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62-63.

[11]王新中,朱艱,段樂琴,等.寄主煙蚜飼養周期與飼養質量關系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2012,18(3):67-70.

[12]朱艱,王新中,蔣自立,等.利用蜂蚜同接技術飼養煙蚜繭蜂[J].中國煙草學報,2012,18(3):74-77. (責編:施婷婷)

2.2 有效繁蚜葉及載蚜量差異分析 繁蚜期間,不同密度煙苗萌發的葉片數是一致的,在接蚜18d時,即單株蚜量與漂浮煙苗盤蚜量達到最大值時,各密度煙苗都長至7葉1心。隨著煙苗的生長,煙蚜逐漸集中到上部葉片和心葉上,成為有效繁蚜葉;中、下部枯黃的煙葉逐漸成為無效繁蚜葉。在接蚜18d時,有效繁蚜葉的蚜量達到株蚜量的90%以上;密度Ⅰ處理的有效繁蚜葉為3.43葉/株,極顯著低于其他3種密度處理的有效繁蚜葉數量(P<0.01),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的有效繁蚜葉片分別為4.57葉/株、4.63葉/株、4.73葉/株,無顯著差異。

有效繁蚜葉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的增減隨繁蚜時間的延長而發生變化。在接蚜后18d,4種密度處理有效繁蚜葉載蚜量差異最為明顯,接蚜18d的有效繁蚜葉載蚜量差異性分析表明,密度Ⅰ處理的有效繁蚜葉載蚜量極顯著低于其他3種密度處理(P<0.01),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3 不同煙苗密度對患病煙蚜、死亡煙蚜的影響 在繁蚜過程中,隨著煙苗的生長、煙蚜數量的增長,煙蚜逐漸出現患病與死亡現象。從圖3可以看出,接蚜6d內患病煙蚜數量較少,6d后逐漸增多,尤其是滿盤移植的密度Ⅰ處理,接蚜后6~15d的患病煙蚜數量增加最快,15d時患病煙蚜數量為6.47頭/株,達到最大值;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在接蚜15d內患病煙蚜數量較少,15d時分別為4.17頭/株、4.20頭/株、3.67頭/株,接蚜18d時分別為5.77頭/株、5.16頭/株、2.67頭/株,均達到最大值。各密度處理患病煙蚜數量在接蚜18d后迅速下降。

從圖4可知,4種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在繁蚜12d內數量較少,隨后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4種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均在接蚜18d達到最大值,密度Ⅰ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最多,為10.23頭/株,顯著高于其他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接蚜18d時,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分別為8.20頭/株、8.47頭/株、8.40頭/株,且三者無顯著差異,見表2。各密度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在達到最大值后均快速下降。

2.4 不同煙苗密度對僵蚜數量的影響 接蜂后,煙蚜繭蜂寄生煙蚜,逐漸形成寄生蚜,最后形成僵蚜。接蜂后12d,4種煙苗密度處理僵蚜數量達到最大值,所形成的僵蚜數量對比見表2。密度Ⅱ處理的僵蚜數量最高,為13 005.18頭/盤,其次為密度Ⅲ處理(12 401.10頭/盤),密度Ⅳ處理的僵蚜數量最低,為9 514.85頭/盤,與密度Ⅰ處理(9 898.23頭/盤)的僵蚜數量無顯著差異(P>0.05),但顯著低于其他2種密度處理的僵蚜數量(P<0.01)。

3 討論

煙苗密度決定了單位面積內煙苗數量及苗間小環境(通透性、光照強度或溫濕度),從而影響煙苗的生長與煙蚜的繁殖。在采用漂浮煙苗飼養煙蚜中,往往只注意增加煙苗數量來增加繁蚜量,忽視了煙苗密度對煙蚜繁殖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有效繁蚜葉數量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隨煙苗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密度Ⅱ、密度Ⅲ、密度Ⅳ極顯著高于密度Ⅰ(P<0.01),但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在滿盤移植條件下,煙苗生長空間狹小,中、下部煙葉的生長受抑制(煙葉發黃、皺縮、枯萎),而在有間隔移植條件下,煙苗生長空間較大,煙葉生長情況良好,較有利于煙蚜生長和繁殖,從而導致有效繁蚜葉數量及有效繁蚜葉載蚜量的差異。煙苗密度影響了單株蚜量,從而影響了漂浮煙苗盤蚜量,最終影響僵蚜數量。接蚜18d亦即當煙蚜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時,單株蚜量隨煙苗密度的增大而減少,而漂浮煙苗盤蚜量則是密度Ⅱ處理的最高,與密度Ⅰ處理(滿盤移植)無顯著差異。接蜂12d即僵蚜數量達到最大值時,密度Ⅱ處理的僵蚜數量顯著高于密度Ⅰ處理(P<0.01)。當煙苗密度適宜時,其漂浮煙苗盤蚜量才能達到最大值,繁蚜效益才能最大化,從而繁蜂數量才能得到保證。所以以漂浮煙苗飼養煙蚜,不能簡單地以增加單位面積內的煙苗數量來增加繁蚜量,還應充分考慮煙苗密度的影響。密度Ⅰ處理的患病煙蚜數量最大值出現時間較其他3個處理提前3d,并且其數量高于其他3個處理。同時,密度Ⅰ處理的死亡煙蚜數量最大值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P<0.05),其原因是密度Ⅰ為滿盤移植,其行間距較其他處理的小,苗間易形成光照強度弱、通風透氣性較差、高溫高濕的小環境,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煙苗密度高,煙蚜患病、死亡數量也高。

直接播種培育煙苗易出現缺苗、煙苗大小不一等現象,對實驗數據造成較大誤差。所以,本研究采用少基質育苗,將大小一致的煙苗進行拋苗培育,繁蚜期間煙苗數量保持不變,生長也較為一致,減少了實驗誤差,使研究結果更具可靠性與可比性。

4 結論

在規?;敝碂熝晾O蜂的工作中,在162穴漂浮育苗盤上,以密度Ⅱ(90株/盤)作為培育煙苗的適宜密度繁殖煙蚜,相比較其他密度而言,可獲得最大的繁蚜效益,為后續的繁蜂工作奠定了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修復.害蟲生物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46-47.

[2]陳家驊,官寶斌.煙蚜及煙蚜繭蜂相互關系的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1996,3(1):8-10.

[3]黃繼梅,鄧建華,龔道新,等.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的散放次數及其田間防治效果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0):437-441.

[4]Yang S,Yang S Y,Zhang C P.Population dynamics of Myzus persicae on tobacco in Yunnan Province,China,before and after augmentative releases of Aphidius gifuensis[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9(2):219-228.

[5]Wei J N,Bai B B,Yin T S,et al.Development and use of parasitoids(Hymenoptera:Aphidiidae &Aphelinidae)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phids in China[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5(6):533-551.

[6]趙萬源.云南省煙蚜的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1981,8(3):203-206.

[7]任廣偉,秦煥菊,史萬華,等.我國煙蚜繭蜂的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0(1):27-39.

[8]王樹會,魏佳寧.煙蚜繭蜂規?;敝澈歪尫偶夹g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8(S1):377-382.

[9]鄧建華,吳興富,魏佳寧,等.煙蚜繭蜂繁蜂方法[P].中國專利:200910095036.1,2010-3-10.

[10]鄧小剛,李春明,楊碩媛,等.煙蚜繭蜂-規?;敝撑c應用[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62-63.

[11]王新中,朱艱,段樂琴,等.寄主煙蚜飼養周期與飼養質量關系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2012,18(3):67-70.

[12]朱艱,王新中,蔣自立,等.利用蜂蚜同接技術飼養煙蚜繭蜂[J].中國煙草學報,2012,18(3):74-77. (責編:施婷婷)

猜你喜歡
煙蚜
福建煙區不同世代煙蚜繭蜂對煙蚜的寄生效應
煙蚜繭蜂對煙蚜在寄主煙葉上定位時間的影響
煙蚜繭蜂寄生對煙蚜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吉安煙區煙蚜繭蜂規?;敝持袩熝良闹髦参锏暮Y選
煙蚜繭蜂對不同齡期煙蚜的寄生選擇及其子代發育表現
漂浮煙苗飼養煙蚜及煙蚜繭蜂技術研究
濰坊煙區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研究初探
河南省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
利用蜂蚜同接技術規模飼養煙蚜繭蜂
寄主煙蚜飼養周期與飼養質量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