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詩話視野中的庾信詩賦

2014-04-14 19:21何世劍
關鍵詞:詩家庾信詩賦

何世劍

(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南昌江西 330031)

宋詩話視野中的庾信詩賦

何世劍

(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南昌江西 330031)

宋人言詩之風大盛,兩宋詩話中有逾30種詩話論及庾信及其詩賦,代表了宋人對庾信詩賦的接受程度。宋詩話視野中的庾信詩賦接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探討庾信詩賦的寫作技法、比較論析庾信與其他詩人的寫作優劣;二、考察唐以來詩家接受庾信的表現、摘賞庾信詩歌佳句,推溯“徐庾體”的淵源流變及評鷙庾信詩賦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

宋詩話;庾信詩賦;接受;寫作技法;審美經驗

庾信是六朝文學的“集大成”者,在南北文化交流、魏晉南北朝文學向隋唐文學演進中起了關鍵作用,他的詩賦創作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后世對庾信及其詩賦的接受,大致奠基于隋唐,演進于宋金元,興盛深化于明清,轉型于近現代[1]。

宋代作為庾信及其詩賦接受的發展演進時期,有著傳承和衍化的意義,在整個庾信詩賦承傳接受歷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兩宋時期,言詩之風大盛,詩話的誕生、崛起,促進了對于前代詩歌寫作經驗的發掘、整理與研究。宋詩話中有逾30種詩話論及庾信及其詩賦,內容涉及:探討庾信詩賦的寫作技法,比較論析庾信與其他詩人的寫作優劣,唐以來詩家對庾信的接受表現,摘賞庾信詩歌佳句,記敘庾信詩歌軼事,詮釋庾信詩句僻典,推溯“徐庾體”的淵源流變,評鷙庾信詩歌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等諸多方面,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人對庾信詩賦的接受概貌、深度和水準,對于了解宋人對待庾信及其詩賦的態度,把握宋代詩家從庾信詩賦中接受了哪些寫作養分,認識庾信及其詩賦對于宋詩發展成型的影響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細加論析。

一、探討庾信詩賦的寫作技法

宋人在詩話中對庾信的詩歌藝術創作經驗有所體認,發掘了庾信的詩歌構思經驗、寫作技巧、詩學經驗。特別是對庾信在詩歌的用字、遣詞、比興、使事、用典、對仗、聲律、結構、風格等方面對詩歌發展所作的開拓性貢獻進行了細致論析、闡說,為后人對庾信的創作成就及庾信詩賦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認識和評價積累了學理經驗。

(一)闡精發微,對庾信寫作技法的考索

宋詩話在“論詩及辭”時,對庾信用詞、用韻、用典、對偶等寫作技法有所考察。宋代吳聿《觀林詩話》說:“庾信《鴛鴦賦》云:‘昔有一雙鳳,飛來入魏宮。今成兩株樹,若個是韓馮?’蓋符中切。半山蝶詩云:‘豈能投死為韓馮?!似け??!保?](P1094)指出了庾信與王安石用“韓馮”典時“字韻”的不同。胡仔《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五“半山老人”說:“《復齋漫錄》云:《西清詩話》:荊公《賞花釣魚詩》‘披香殿上留珠輦,太液池邊送玉杯?!枷氯艘怨昧惹洌骸翰ǚ?,披香簾卷’之句。余讀唐上官儀《初春詩》云:‘歩輦出披香,清歌臨太液?!酥G公取儀詩,豈謂柳詞邪!庾信《暮春詩》云:‘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里作春衣?!L安有宜春宮,此又以宜春對披香矣?!保?](P179)一方面指出了在詩歌對偶、用詞、意象上,庾信與上官儀、柳耆卿、王安石的細微區別;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上官儀、王安石、柳永與庾信詩詞之間存在的“互文”關系,上官儀、王安石、柳永之詞當受到了庾信詩歌的啟發,承傳了其審美經驗。宋代許多詩話在論析“詠婦人多以歌舞為稱”寫作傳統時,也引用庾信《和趙王看妓詩》“綠珠歌扇薄,飛燕舞衫長?!敝赋鲆鑼憢D女、美人,不必直接對其相貌進行白描,而是通過寫其歌舞姿態力加烘托,此不失為一種可取的表達方式。

宋代吳幵《優古堂詩話》“石燕泥龍”條說:“周庾信《喜晴詩》:‘已歡無石燕,彌欲棄泥龍?!帧冻跚缭姟吩疲骸嘣镞€為石,龍殘更是泥?!艘夥矁捎?,然前一聯不及后一聯也。乃知杜子美:‘紅飯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有浞ㄋ??!眳菐允状沃赋龆鸥邮芰蒜仔艅摫俚摹拔有浞ā?。所謂“斡旋句法”,乃指為了句式對仗、押韻等需要,或作者有意突出所要表達的意象,而將主要意象前置,變換、打破傳統詩歌寫作結構,轉而采用拆分、倒裝的手法重新結構,從而產生一種“陌生化”的審美效應。杜甫“紅飯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痹趯懽骷挤ㄉ贤耆幸u了庾信詩法經驗,相比而言,杜甫之詩更具審美意蘊。庾信創新性地開辟了“斡旋句法”,而杜甫則接受并運用成熟。

(二)推源溯流,對庾信審美經驗的掘發

在中國詩歌發展進程中,六朝人善于開掘意象,塑造名句,從詩家評謝靈運、謝脁等“六朝人有句無篇”可見一斑。前代詩家努力開掘審美意象,積淀了豐厚的審美寫作經驗。后起詩家在傳承基礎上踵事增華,才培植出色彩紛呈、令人炫目的中華詩歌花園。中國詩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正是因為其有著深厚的“接受”傳統,后代詩家對前人審美寫作經驗的自覺接受傳承,才推動它一步步前進。

庾信無疑是六朝詩歌中善于創作名句的優秀詩家之一。這一方面緣于他的天賦、學識及寫作鍛煉所累積的功力,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善于虛心地接受前代的審美經驗,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涵詠承傳。宋詩話細致考索、梳理、論析了庾信對前代如阮籍、潘岳、孫興公、陶淵明等的接受,對后世把握庾信審美經驗淵源、詩學生成等有很大的幫助。如宋吳聿《觀林詩話》說:“孫興公《天臺山賦》有‘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之語,為當時所推。后庾信數用其語,作《瑋禪師碑》云:‘游極箕張,建標霞起?!帧断逯蔌P林寺碑》云:‘干霄秀出,建標霞起?!保?](P134)指出庾信曾句襲、化用孫興公《天臺山賦》名句,客觀地把握住了庾信自覺的審美接受意識。的確,庾信之所以能在詩歌上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績,成為六朝文學“集大成者”,乃在于他善在前人基礎上演繹、創變,既傳承了前人的審美寫作經驗,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主體實踐、個性情趣和美學品味,成為中國詩學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當然,接受還關系到讀者自我的審美趣味、鑒賞能力等諸多方面原因。即使對于久負盛名的庾信,在宋詩話視野中也不都是持肯定態度,也有一些批評家將庾信與六朝其他詩家進行比較,認為庾信的寫作技藝比一些詩家稍遜一籌?!吨袂f詩話》卷二十三說:“露滋寒塘草,月缺清淮柳。夜雨滴空階,曉燈照離室。幽檻弄晩花,清池映踈竹。疎樹翻高葉,寒流聚細紋?!稏|觀余論》云:‘古人論詩但愛遜云云,(前兩聯)為佳,殊不知遜秀句若此者多,如云云,庾子山輩有所不及?!焙毋朐谄焚p何遜詩時,引黃伯思之語對庾信與何遜加以比較,認為庾信遠不及何遜善于創作秀句。從整個詩歌的發展趨勢來論,生活于六朝末期的庾信,雖然也注重于雕章琢句,但是他已經不再像何遜等人一樣注重于單獨煉某一意象、某一句式,而是開始逐漸地過渡到整篇詩文意境的開掘、營構。庾信等人的詩歌在意境等方面有其獨到之處,正是因為他們接受了前人的創作觀念、寫作經驗,又有所創新,才克服了中國詩歌“有句無篇”的缺陷。到唐代時,在詩歌領域,才確定了整體“意境”上的交融合一為最高目標的寫作范式。雖然何汶等人指出庾信在創作方面的不足,但總體來講,宋人對庾信的創作成就、寫作水平還是持肯定態度,他們接受庾信詩學經驗甚多。

二、考索唐以來詩家接受庾信詩賦的表現

推溯詩家、詩句的淵源流變是接受詩學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宋代詩話賞詩、論詩、評詩的重要內容之一,淵源批評成為了宋人接受庾信的最有力表現?!耙圆艑W為詩”的宋人,胸中儲藏了豐富學識,如歐陽修、黃庭堅、劉克莊等人都“學富五車”,他們基于自己的學識才力,經常性地將自己在品詩、談詩、評詩時對前代詩人詩學來源、學詩得失的考索及體認寫入詩話中??疾焖未娫?,可以較為明晰地把握住后代有哪些詩人的詩歌創作出自庾信詩學“知識譜系”,認識處于這一“譜系”中的詩人所處的不同位置、接受庾信的格局大小、承傳庾信詩學因子的表現強弱。

從整體文風演變、接受思潮來講,宋代詩話對唐初以來接受“徐庾體”詩學思潮的概貌、流變、接受者及其表現,多有論析,立言甚著。

宋代詩話論者大多認為,初唐詩人普遍接受了“徐庾體”詩風,徐陵、庾信的詩文作品在唐初直到盛唐都非常流行,成為了這一段時間中創作摹仿的主要對象。在宋人看來,“徐庾體”詩文浮靡俚俗,不值得學習,所應該學習的是“陶謝”之詩、“建安七子”之詩。如宋胡仔《漁隱叢話前集》卷一說:“《詩眼》云:唐諸詩人,高者學陶謝,下者學徐庾,惟老杜、李太白、韓退之,早年皆學建安,晚乃各自變成一家耳?!彼稳?,特別是南宋詩評家幾乎全盤否定了徐庾詩文及初唐詩歌對中國詩歌發展的貢獻和意義。正是杜甫、李白、韓愈等取法甚高,追步“建安”,加以鍛煉,最后才自成一家,逐漸扭轉了初唐以來學“徐庾體”的文藝風尚,真正確立起唐代的詩歌精神。宋人看重的恰是這種體現了“盛世風流”的詩學精神。南宋人之所以會對“徐庾體”詩風如此反感,在于他們機械地看待文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在他們看來,盛唐詩歌之所以美,在于它表現了強盛時代的氣勢、格調,詩歌中蘊涵著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種詩歌能激勵人的競爭斗志,激發人的創新精神,使社會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氣勢;而“徐庾體”則是亡國之音,梁、陳之所以滅亡,就在于這兩個朝代的文人鼓吹綺靡浮艷之音,擾亂了國人的心思,使國人懦弱不振。這種觀念受《禮記·樂記》和《荀子·樂記》的深刻影響。

宋人對“徐庾體”大加貶抑,與南宋以來國力衰弱的政治文化語境密切相關。南宋末期詩論家,如張戒、劉克莊等,均倡導追求“建安風骨”,而把“徐庾體”作為批判對象。他們在梳理詩歌源流時,號召時人學詩“入門須正、取法乎上”。為激勵士人精神,給文壇注入生機和活力,嚴羽等強調要保持主體詩性自由,批判了“江西詩派”秉持的“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創作論。張戒更甚,他在《歲寒堂詩話》中苛責“六朝顏、鮑、徐、庾,唐李義山,國朝黃魯直,乃邪思之尤者?!逼淠康囊嘣诎l揮詩歌的“言志”、“載道”等詩教功能,以重建詩統、文統、道統。計敏夫等對于經過了陳子昂、李白等人復古變革“徐庾”詩風后所盛行的“雅正”詩風均較為欣賞,如他在《唐詩紀事》卷八“陳子昂條”說:“唐興文章承徐庾余風,子昂始變雅正,為《感遇詩三十八篇》?!狈从吵鲇嬅舴驅Α靶焘住痹婏L也持批評態度。

當然,也有些詩評家能辯正地看待“徐庾體”的得失,客觀地認識后人對“徐庾體”的接受?!靶焘左w”的生成有其特殊原因。在六朝末期的出現,并流行一時,還波及初唐、盛唐,有著歷史的因素,是詩文走向審美自覺的要求。優秀的詩人不僅是摹仿前人的名作,從中尋找養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他們能在接受的時候發現前人的弊端,然后加以改進。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說:“唐初尚矜徐庾風氣,逮陳子昂始變,若老杜則凜然欲方駕屈宋,而能允蹈之者?!痹谥燠涂磥?,只有像杜甫這樣的詩家,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大家。他既能夠把握徐庾體的不足之處,又能夠吸收其中的精華(“允蹈之”)。在當時“江西詩派”普遍模范杜甫,缺乏創新之見時,朱弁等人通過思考前朝詩人接受“徐庾體”的得失而把握到只有接受遠遠不夠,重要的是創新、是新變。計敏夫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肯定了富嘉謨等變易“徐庾體”而創“吳富體”的價值[5](P99)。故在“富嘉謨”條指出:“時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不競,嘉謨、少微本經術,雅厚雄邁,人爭慕之,號‘吳富體’?!?/p>

從單個詩家對庾信的接受而言,宋詩話對唐以來詩家對庾信的接受表現辨析入微,其中涉言初唐四子、李白、杜甫、李商隱,宋西昆詩家、黃庭堅及“江西詩派”等接受庾信居多,以杜甫為極致。而唐白居易、杜牧、溫庭筠,宋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等次之,溫庭筠、蘇軾相對略勝一籌。以詩賦文本而論,后代接受庾信后期創作多于前期創作,詩賦多于文(包括雜文體的表、碑志、銘、贊等),這與詩話以論詩為主相關。

宋詩話在考索后人對庾信詩賦的接受時,就傳統的一些接受觀念進行了爭辯,加深了我們對于“詩學接受”的認識、理解。自孟子提出“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論說以來,后世對此多直接接受。他們對待詩人與詩作之間的關系非常嚴格,認為生活在什么樣的社會語境下,有什么樣性質氣質、人生經歷的作家,就必然有與此直接對應的作品產生。也就是說,他們都把作品的生成看成是社會影響和作家主觀創作的結果。其實,這種理念是不科學的,它忽視了讀者“接受”的特性。宋計敏夫《唐詩紀事》卷十四“宋璟”條說:“皮日休《桃花賦序》曰:余常慕宋廣平之為相,正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能吐婉媚辭,然觀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艷,得南朝徐庾之體?!保?](P522)皮日休首先指出宋廣平《梅花賦》有“徐庾體”風,對于“風格即人”論斷多有異議,已經開始批評嚴格將作家的個性與作品的特性作直接地、機械地聯系。也就是說,從作者的角度講,徐庾等人創建“徐庾體”詩文范式,并不一定是出于他們軟弱的個性。從讀者接受的角度講,并不一定非得是性格偏軟的人才能學習“徐庾體”。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宋代詩話并不滿足于僅僅征引輯錄皮日休的這一論斷,宋人還對此展開了爭辯,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態度。有如計敏夫者,僅作輯引不置一評;有如晁無咎者,支持而申論;亦有反對而辯駁者,如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六說:“皮日休嘗謂宋廣平正資勁質,剛態毅狀,宜其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其所為《梅花賦》,清便富艷,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人……審爾則唯鐵腸石心人可以賦梅花,與日休之言異矣?!保?](P158)葛氏顯然不同意皮日休之論,他認為惟有“鐵腸石心人”才能窮梅花之韻,把握并寫出梅花“高格”。從宋詩話中,我們不僅體認到宋廣平接受了庾信的寫作之風,而且加深了對于“接受”的認識,也即學“徐庾體”者,不必嚴格地以“讀者性格”論。它的意義體現在,不能僅根據后人與庾信相似的、同主題的作品,就判斷他們對庾信作了接受,而是應該視他們為審美經驗、寫作經驗的傳承者,將他們的創作與庾信的創作,乃至前人的相關創作整合起來。從宋詩話對“宋廣平接受徐庾體,為《梅花賦》”一事的辨析中,也可以認識到“讀者接受論”理論本身的弊端,因為“讀者”本身就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使得大多數的“接受”成為捕風捉影的一種表現,難以證實,這也就是為什么后期的接受美學將“接受”視作為“人類交往對話”中“審美經驗”的一種傳接的原因。

宋詩話辨析梳理了庾信所開發的一些“意象”的流傳接受情況。庾信可稱得上是李商隱之前的“意象”寫作大師,他憑借高超的寫作技藝,開掘了許多意象,如“桑落酒”、“小園”、“枯樹”等等,都非常經典,宋人對此把握得非常到位。如宋胡仔《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一“香山居士”條說:“《后史補》云: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時,取其寒暄得所以井水釀酒,甚佳。故號‘桑落酒’,舊京人呼為‘桑郎’,蓋語訛耳。庾信詩云:‘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秋?!保?](P141)庾信首度在詩歌中寫“桑落酒”,上句出自他的《從蒲使君乞酒》詩。他還有不少詩歌用了“桑落酒”這一意象,如《衛王贈桑落酒奉答》說:“愁人坐狹斜,喜得送流霞。跂窓催酒熟,停杯待菊花。霜風亂飄葉,寒水細澄沙。高陽今日晩,應有接離斜?!鄙蟽墒自娭饕硎隽嗽娙烁F而借酒消愁,以得其樂的境況。庾信入北后,生活確實非常不幸福,他常常過著一種詩酒生活,通過喝酒、作詩來排解他心中的苦悶。在庾信那里,愁是最深重的愁,酒是坊間釀造的美酒,酒入愁腸,呼出一篇篇悲美詩文,給了后人不少的刺激。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劉敞、晁補之、李彭、王洋、王庭珪、周紫芝、樓鑰、洪適、楊萬里、韓元吉、施樞、陳著、董嗣杲等人都沿襲、開掘此意象,胡仔在此首先考辨了“桑落酒”典實的來源,并指出白居易詩曾接受了庾信的“桑落酒”意象。后人在接受庾信開掘的意象時,有時一詩二聯中的所有意象都取法自庾信,有時又將庾信詩歌意象與其他詩人創作的經典意象相互雜糅。如胡仔《漁隱叢話后集》還載言,“《復齋漫錄》云:……子由和云:‘飲食逢魚蠏,封強入斗牛?!栌^其意,上句取杜詩‘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湎戮淠巳♀滋m成‘路已分于湘漢,星猶看于斗?!??!保?](P249)指出蘇子由詩乃衍化、合用杜甫及庾信詩歌意象。胡仔對于庾信詩文非常熟悉,他對于唐宋以來諸詩人對庾信的接受表現多有發掘,辨析、申論之,有助于后世把握庾信詩學接受“譜系圖”。

宋詩話不僅發掘了后人詩文中“意象”與庾信詩文“意象”之間的聯系,而且努力梳理后世詩家接受庾信詩學之間的淵源流變,從而將各詩家與庾信之間存在的“知識譜系”關系理清晰。接受就其實質來說,是思想、精神、技藝、知識的傳承。探討與“接受”相關的問題,主要在于把握“知識”傳承中,何者為創,何者為繼,讓我們明白誰對中華文化的建設做了什么樣的貢獻?從他們身上可以繼承什么樣的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钡拇_,創新對于文化發展來講,至關重要。但是假如沒有后世讀者的傳承接受,也就顯現不了創作者的價值。對于中國文學來講,同樣如此。假如沒有庾信在詩歌句法、意象等方面的開發,沒有后人對庾信寫作經驗的接受,也就很難想象中國詩歌會變化到怎樣一種程度。宋詩話在庾信詩學知識譜系的梳理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給后世繪制了一幅清晰的庾信詩賦傳承接受圖表。舉一例來說,宋吳幵《優古堂詩話》中“授圖黃石老,學劍白猿翁”條說:“《潘子真詩話》云:杜牧之《題李西平宅》云:‘授圖黃石老,學劍白猿翁?!仔抛鳌队钗氖⒛怪尽?,所謂‘授圖黃石,不無師表;學劍白猿,遂傳風旨?!挥嘧x李太白《贈宋中丞詩》云:‘白猿慚劍術,黃石借兵符?!瘎t太白亦嘗用之矣?!眳菐圆粌H引證了潘子真對杜牧句襲庾信的體認,進而指出李白也有接受庾信的“即舊為新”行為,這讓我們可以清晰地把握庾信、李白、杜牧,甚至是潘子真、吳幵之間的聯系。劉克莊《后村詩話》卷十二說:“庭筠與商隱同時齊名,時號‘溫李’。二人詩記覽精博、才思流麗,其浮艷者類徐庾?!保?](P8510)劉氏從詩歌生成、詩風表現方面,指出“溫李”浮艷之詩接受庾信頗多。劉氏本人不以庾信南朝詩賦為喜,在詩話及其它詩文中對庾信頗有異詞,特別是對“徐庾體”,多大肆鞭笞,《落花怨十首》其八說:“徐庾空浮艷,何曾有一篇?!保ā度卧姟肪?075)《雜詠七言十首》其一說:“寧草兩都卿云賦,不作六朝徐庾詩?!保?0]但劉克莊受其父的潛移默化,也接受了庾信不小的影響[11]。特別是身處連年戰亂,民族矛盾激化的南宋末世,在這種慘淡蕭瑟的為詩境域下,矛盾的他也不得不周旋于王褒、庾信詩文中,尋找詩歌共鳴。如其《雜詠七言十首》之一說:“周旋王庾二公際,傳授并汾諸子問?!保?0]他承認自己也和陶淵明、庾信一樣,他們詩歌成就的取得,不僅關乎時代、環境,也關乎是否能“得江山之助”,尤其重要的是靠自己努力寫作,把自己的最本真的情感表現出來。其《送葉制參》說:“晉朝陶庾輩,豈必靠江神?!痹谀纤蝿邮幉话驳纳鐣h境中,劉克莊想的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詩歌創作,一方面安頓自己的心靈,另一方面也激勵世人,從現實困境中走出來,少發“滿紙煙云”之論,多寫有關風化之詩。

宋代詩話作為庾信詩賦接受史中的重要一環,為庾信詩賦及寫作經驗、藝術特色的爬梳整理、細致體認及承傳闡揚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辯證地講,宋詩話接受庾信詩賦主要體現在:第一,這些經驗認識大半出于偶感隨想,充滿了詩性智慧和感性精神,它們以輕松靈動、充滿趣味的筆調,揭示了庾信在比興、用事、對仗、聲律、結構、句法等方面的創作經驗,雖為一得之見,卻往往切中肯綮。第二,他們以庾信及其詩賦作為六朝詩學典型,進行了品評賞析,采用了文本細讀、心理學、社會學、形式論等多元方式,去發掘庾信詩歌在語言美、形式美、格律美、文化美等方面的獨到內涵和潛隱規律,同時指正了庾信創作的訛誤和“徐庾體”的缺失,彰顯了宋人充滿理性思辨的審美心理和重學尚文的文化精神。宋詩話接受庾信詩賦之失主要體現在:第一,這些品評偏重主觀,零亂瑣碎,不成系統,有的認識缺乏科學性、嚴肅性,“誤讀”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也是運用“詩話品詩”方式探索其中偏失、稚嫩的一種表現。第二,不少關于庾信詩賦的品評陳陳相因,缺乏新義,互相抄襲,以訛傳訛;搜奇記異,失于考據,流于淺俗,其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并不突出。

當然,宋代詩話在考索詩學淵源流變之時,對后世接受庾信多有發掘,作為一種詩學知識的鉤沉、梳理,奠基了他們的寫作才力,考索、體認及批評也有益于加深他們對庾信詩學成就的細部把握。從方法論意義講,“江西詩派”正是沿著杜甫導始,黃庭堅自覺實踐這一接受庾信知識資源以生成詩歌(“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式庾信接受表現之一)線路向前行進,直到呂本中、楊萬里等人“活法為詩”時才有所放棄。對庾信作知識譜系考察,也有助于他們的寫作,庾信詩賦因此成為他們創作源泉之一,如劉克莊等江西詩人,雖然對庾信頗有微辭,但從江西詩派的作品來看,其寫作素材、主題、意旨乃至詩歌整體風格生成,都受到了庾信的影響。

綜上可見,宋代詩話視野中對于六朝文學集大成之作家庾信詩賦的寫作技法進行了細致探討,比較論析了庾信與其他詩人的詩賦寫作優劣,記載和反映了不少唐以來文人對庾信詩賦的接受態度、審美認知,讓后人對庾信詩賦的接受情況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從宋詩話中還可以輯錄出不少庾信散佚的詩文,有助于后人更為完整地把握庾信的創作情況。

[1]何世劍.論庾信詩賦在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接受與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2][清]倪璠.庚子山集注[M].許逸民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80.

[3][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M].廖德明校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4]常振國,降云.歷代詩話論作家[C].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5][宋]計敏夫.唐詩紀事:卷十四[M].王仲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7.

[6]周勛初.唐人軼事匯編(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1985.

[8][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M].廖德明校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9]吳文治.宋詩話全編[M].南京:鳳凰出版社,1998.

[10][宋]劉克左.后村先生大全本:卷三十九[M].四部叢刊本.

[11][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卷八[M].四庫全書本.

Yu Xin's Poetry and Parallel Prose in Perspective of Song Poetry-criticism Notes

HE Shi-jian

(School of Arts and Desig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Scholars in Song Dynasties took great interests in criticism of poetry.Among the many Poetrycriticism notes written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there were more than 30 books discussing Yu Xin and his poems¶llel proses,which signals Song scholars'acceptance of that ancient poet. Discussions of Yu Xin's poetry and parallel proses in the scholars'poetry-criticism notes mainly consist of two aspects:the first is examination of writing skills in Yu Xin's poems and parallel proses and comparison of Yu Xin and other poets in this respect;the second is survey of the acceptance of Yu Xin since Tang Dynasty,digests of Yu Xin's memorable beautiful words,exploration of the stream of Xu-Yu style,as well as the position of Yu Xin's poems and parallel proses in Chinese history of poetry development.

Song poetry-criticism notes;Yu Xin's poems and parallel proses;writing skills;aesthetic experience

I206.2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4.04.018

1674-8107(2014)04-0112-06

(責任編輯:劉伙根,莊暨軍)

2014-03-15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典賦學批評理論的承傳接受研究”(項目編號:12CZW015);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青年項目“庾信詩賦承傳接受研究”(項目編號:09YJC751043)。

何世劍(1979-),男,江西萍鄉人,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論與美學研究。

猜你喜歡
詩家庾信詩賦
尺子在量人的時候別忘了量己
220kV電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處理
“詩賦不必寓教訓”與“文學的自覺”關系討論
庾信的“小園”之思
關于推薦《當代詩壇百家文庫》入選詩家的啟事
熊亨瀚:用忠誠血寫信仰的詩賦
新時代“弄潮兒精神”全國詩賦征集大賽啟事
別具風采的“詩家語”
尋常語亦詩家語——讀慧心的幾首絕句感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