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14-04-15 11:20潘國奎
甘肅教育 2014年5期
關鍵詞:輔助教學多媒體課堂教學

潘國奎

〔關鍵詞〕 課堂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目標;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5—0050—01

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交互性強、圖文并茂、生動逼真、趣味性強、資源豐富等優勢,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直觀而又充滿情趣的信息化平臺。但是由于教師個人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認識程度和操作使用技術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有些教師過于片面追求多媒體教學的新穎和方便,并未使多媒體教學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下面我就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談幾點認識和看法。

一、聚焦教學目標,鎖定多媒體使用目的

作為教師,上課前首先要備課。備課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準確地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作為多媒體環境下的課堂,首先也要明確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明確:本節課為什么要使用多媒體教學?在什么地方、哪個環節需要使用多媒體?怎樣使用多媒體?使用多媒體要解決哪些問題?等等。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使得教師從單純利用語言和板書形式傳授知識提高到使用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音響等的綜合運用,方便了教師教學。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無論多媒體技術多么發達、多么好用,它也只是實現教學目的的輔助工具或手段,而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該服從并為教學目的服務。如果不是從所要解決的問題或教學的需要出發,而是從所擁有的媒體或設備來設計教學,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就容易出現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異位的現象。如,有些教師把相關資料和素材下載下來,簡單地組合在一起,不顧教學目標就濫用一氣,只圖多媒體內容的豐富和形式多樣,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必然會導致教學的失敗。

二、研究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與多媒體的有機結合,避免教學內容與多媒體使用的脫節

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教學形式又為教學內容服務。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也不例外,不論是介紹性的演示,還是再現性的模擬,其著眼點都應放在教學內容上,并應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采取相應的表現形式,使教學內容變得簡單、明了,易于學生接受、理解和記憶,這才是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根本目的。如果教學課件的表現形式過于復雜、過于華麗,而無用信息太多,勢必會造成喧賓奪主、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后果,以致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應當根據教學計劃與實際需要,把各知識點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不同層次,然后把確定的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有些教師對已有的素材不經篩選和加工,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沒有將教學內容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在一起,只簡單地將素材串聯或堆砌起來,結果并沒有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并消化課堂內容。

三、適度使用,避免整節課都使用多媒體授課

多媒體有著許多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并不是萬能的!有些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內容的確豐富多彩,但在上課時,他們只顧操作計算機演示課件,而不做過多的講解,甚至整節課都由計算機為主進行授課。這樣不以教師教學為主,而一味地依賴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的展示,完全以計算機的演示來替代教師的引導與講解,使師生之間失去了交流和互動的機會,這樣的課堂教學堅決不可取。多媒體是創設學習情境的工具,整個教學過程要靠教師組織,多媒體的應用只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所使用的主要手段。因此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之前,教師應做必要的講解和啟發,使學生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決不能讓多媒體簡單地替代教師授課。

四、重視因材施教,避免將多媒體教學生搬硬套

教師在設計和使用多媒體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在設計問題、展示方式、體驗過程等方面,要有難有易、有深有淺、有快有慢,要讓學習吃力的學生跟得上,讓有潛力的學生有發展,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就背離了教學的初衷,把多媒體生搬硬套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往講臺上一站,用電腦一遍一遍地演示,學生在下面靜悄悄地聽、看,看似課堂非常生動活潑有趣,其實則不然,學生完全是“囫圇吞棗,食而不化”。這樣,就完全背離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編輯: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歡
輔助教學多媒體課堂教學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如何運用多媒體平臺輔助小學數學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