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育人導向的高校院系學生工作職責探析

2014-04-23 11:12陳洪權
武昌理工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學生工作

陳洪權

摘 要:院系學生工作內涵隨高校人才培養使命的深化而不斷豐富,育人成為工作的中心目標。本文基于學生工作的育人導向系統分析高校學生工作的職能,并提煉院系學生工作職責與任務,為建立高校院系學生工作評價體系提供基礎依據。

關鍵詞:高校院系;學生工作;育人導向;機制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1 文獻標識碼:A

學生是高校的主體?!靶R詭煘楸?,師以生為基?!睂W生工作是高校誕生的邏輯結果,伴隨高校發展壯大而得到加強,同時隨高校使命內涵的不斷深化而更加豐富,且充滿挑戰。從狹義上看,高校學生工作指對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即新生入校到畢業離校全過程事務性管理活動的集合?!耙磺袨榱藢W生”成為指導思想,其內涵界定于思想道德教育、學生繳費管理、學習到課、事故防止、社團組織等事務與服務層面。從廣義上看,學生工作指高校培養大學生成人、成才,走向成功的一切活動,即實現入校時“自然人”向畢業時“社會人”質變過程中全方位、全過程、全素質的管理。將“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指導思想,工作滲透于培養大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人、如何成才、如何成功各環節,實現高校的“育人”功能。本文基于育人導向系統分析高校院系學生工作職能,探索院系學生工作職責與任務,為建立科學的高校院系學生工作評價體系提供依據。

一、高校學生工作內涵演變與形態特征

(一)制度建設從創建到完善

1. 制度初創,機構定位。

建國以來至上個世紀的90年代,中國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處于制度化的建設階段。改革開放之前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借鑒蘇聯模式①,建立相應管理制度,突出對大學生的學籍管理。1961年公布的《高校六十條》(即《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具有標志性意義,明確了高等學校的工作方針以及培養目標。各高校建立了與此相適應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并在院系設置專職學生工作的管理者并向班級派政治輔導員,這一管理體系,至今為高校所沿用。

2. 法律完善,內涵深化。

90年代到新世紀初,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有關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規,如《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試行)》(1989年11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1990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1998年)等。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規范和豐富了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上的內容。特別是2005年3月教育部修訂1990年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高等教育要堅持“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育人功能成為高等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鼓勵在校大學生全面發展。高校學生工作內涵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向“育人”目標的拓展,為高校學生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

(二)高校學生工作形態特征

以學生工作者與大學生關系為分析主軸,從管理目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內容三方面考察,高校學生工作大致經歷了“管制型”、“輔導型”和“塑造型”三種形態。

1. 管制型

“管制型”學生工作形態,以保障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為根本目的,通過制定嚴格規制,懲治學生不良行為(不良思想),防止各類事故發生。大學生與學生工作者之間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系,強制手段在工作中處于主導地位。

2. 輔導型

“輔導型”學生工作形態,以促進大學生成長為目標,通過創造環境和條件,營造成長氛圍,服務學生健康成長。學生與學生工作者之間類似于家長與孩子關系,服務、引導多于強制管理。

3. 塑造型

“塑造型”學生工作形態,以促進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為根本目標,引入現代教育理念,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多管齊下,全員培育,推動大學生融入社會,走向成功。學生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更多地扮演著“人生教練”、“素質導師”角色。

學生工作的形態說明了高校學生工作所處的不同階段。不同形態可以存在于同一高校的不同時期,也可以存在于同一時期學生工作不同層面。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院系學生工作作為高校整體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擔負起為國家培養合格專業人才的“育人”重任。

二、育人導向下的院系學生工作職能

院系學生工作建設的實質,是以現代教育思想、學生工作理念為先導,以建設院系層次的、有針對性的學生工作機制為核心,以落實學校戰略為前提,以學生成功為根本目標,以育人過程為工作平臺,以科學的規制為保障,集理念創新、制度創設、環境創建、追求成效于一體的高校學生工作主體建設工程①。目前,院系學生工作面臨學科聚類性與專業復合化,學生數量龐大、結構層次復雜,學生與家長要求成功的欲望強烈,以及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要求越來越高的嚴峻挑戰,呈現出工作內容的繁雜性、工作過程連貫性、工作目標具體性和工作行為針對性的特點。因此,要以育人目標為中心,學風建設為重點,創新工作理念與技術方法,充實學生工作的職能。

1. 育人理念創新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高等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院系學生工作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重視人的全面發展,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全員育人意識,全過程培育意識,成人、成才與成功意識。在創新中實現學生工作理念的超越②:由事務管理型向研究型的超越;由“管理”學生向“發展”學生的超越;由灌輸模式向關心模式的超越;由道德“說教”向道德“身教”的超越;由專職教育向系統教育的超越;由以教師為管理主體向以學生為管理主體的超越,建立院系學生工作新格局。

2. 育人機制創建

學生工作規制是學生工作的可靠基礎。規范的制度和程序是學生工作順利實施的保證,也是與學生溝通的前提。育人機制創建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首先規章層面,站在育人的角度,保證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有效落實,制定科學、嚴謹的制度規范,使學生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其次是程序層面。院系學生工作各種規范的制定要體現工作流程性,確保工作透明、公開,有條不紊。機制創建涉及組織與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建設、學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既要體現制度的約束性,又要體現工作的民主性。

3. 育人環境創造

育人環境,指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成才內在動力為目標,建立保障學生成人、成才的配套服務體系。包括學生工作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軟件建設表現為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習氛圍,包括學風建設,學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提供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條件。硬件建設就是加大教學、實驗、創新、文體美等設施投入,美化、質化校園環境。

4. 育人目標導向

目標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動機研究的一個熱點,其研究涉及了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人格心理學等多個領域,是學校和運動情境中動機應用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成就目標是一種介于具體目標和抽象目標之間的目標水平,是“關于個體追求成就任務的理由和目的的認知表征……反映了個體對成就任務的一種普遍取向,是一個有關目的、勝任、成功、能力、努力、錯誤和標準的有學生工作成就(或育人效果)往往以成就目標來衡量。設定育人目標可以激勵大學生為之奮斗,同時也引導學生工作的方向。它體現著育人過程的“流程性價值”和育人成果的“社會性價值”。育人過程“流程性價值”突出過程的正向描述,反映著學生在經歷中的成長體驗。育人過程成就體現于學生成長過程中品格與觀念變化、專業學習過程與素質積淀,以及校園內外的各種表現之中,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優良表現的歸集。育人成果(或育人成功)重在對“成功標志”的定義。根據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趙作斌,2007),大學生的成功可以分解為學業成功、就業成功、創業成功和事業成功。學生工作要設定成功的目標細則(數量標準)。

三、院系學生工作育人職責細分

高校的擴招背景下,校院系兩級共同承擔學生工作成為歷史的必然。以育人為中心,將學生工作定位于一個完整的系統,適應于“投入-過程-產出”經濟學模式,有利于系統分析院系學生工作的職責,不僅體現對學生工作目標性和過程性特點的認識,而且可以為院系工作評價提供基礎信息。

(一)學生工作資源類職責

保證院系學生工作正常展開而必須具備資源(人力資源、資金支持、設備設施、信息等要素)的配備。包括學生工作責任人與團隊組建;工作組織架構與職責定位;工作規章制定與工作流程安排;信息傳遞;經費保障。

(二)學生工作過程類職責

推動學生工作健康有意義的活動過程控制。包括思想建設(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思想熏陶、宣傳輿論導向);學風建設(學風教育、考風考紀、學習秩序、創新活動);校園文化(大學精神、學術氛圍、自強自立、標桿效應、社團活動、寢室文化)建設;主題活動(思想政治活動、科技文化活動、學科競賽、社會實踐)建設;學生生涯(學業規劃、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管理;學生日常(家庭信息、學業預警、行為規范、心理咨詢、“資助貸”)管理。

(三)學生工作成果類職責

1. 學生管理成果

綜合類表彰獎項(如,校內“優秀班集體”,校外“三好學生”等)獲??;事件(責任事故頻次、突發事件及違紀違規處置)控制;綜合類管理績效(學費繳費率、學習到課率、學業達標率、成功就業率)達標。

2. 學生成長成果

品德成長(黨團表現、社會實踐與“三下鄉”表現、特殊行為表現);學業成長(學習參與度、素質學分積累與平均、考證考級通過率、優秀畢業論文、學術研究論文、創新專利成果、考研與考公錄取率);美體成長(校內外文體類賽事獲獎、校內比賽名次、健康達標率、心理危機干預案例)。

3. 學生成才成果

學業成功(畢業證與學位證獲取率);就業成功(就業崗位質量與層次、用人單位滿意度、社會認同度);創業成功(創業實踐覆蓋面、創業注冊成功率)。

除此之處,我們還可以從多個視角歸納以關注院系學生工作職責滲透范圍。如以過程為導向,將學生工作職能歸結為三大職能:新生入學培育、學年內(專業與非專業素質)培育和畢業應對培育,以觀察學生的成長節奏;如以內容導向,將學生工作歸結為四個方面:學生思想品德、學生行為規范、學生學業成就和學生社會影響,從不同層面分析影響學生工作的若干要素;以行為導向,將學生工作職能歸結為:規范學生、指導學生和服務學生,突出學生工作行為主線。同時,還可按學生工作的涉及的區域大小,以層面為導向歸結:個人行為文明、班級建設文明、校園文化文明和社會責任文明。

四、院系學生工作職能解構模型

以高校育人功能為導向,立足工作職能分層,構建院系學生工作職責體系,分解職責形成工作任務簇。以任務的達成確保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以育人為導向的院系學生工作職能解構模型(如下圖):

(本文審稿 王元璋)

猜你喜歡
學生工作
“互聯網+”視野下職業院校學生工作
淺談高等??茖W校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工作模式創新中的應用
基于學生工作視閾下的高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探析
法治視閾中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思路探析
探究高校學生工作專業化的發展
如何做好職業學校學生的實習管理
淺析新媒體推廣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影響
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和咨詢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