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時齡:中國應推扶本土建筑師

2014-05-04 09:27鄭時齡,牧風
檢察風云 2014年21期
關鍵詞:南京路步行街風云

鄭時齡:中國應推扶本土建筑師

面對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全面啟動,人們普遍翹首以待,因為,本次規劃將覆蓋至2040年。作為此次規劃參與者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同濟大學副校長的鄭時齡先生,接受了本刊專訪,與我們分享了有關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的諸多思想。

本期客座總編輯:

鄭時齡,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美國建筑師學會榮譽資深會員,曾榮獲意大利仁惠之星騎士勛章。主要設計作品有南浦大橋、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海朱屺瞻藝術館、錢君匋藝術研究館、上海復興高級中學、上海格致中學教學樓、中國財稅博物館、外灘公共服務中心等50余項。

以人為本

“我們還要考慮建筑的心理功能,即使用者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p>

《檢察風云》:與建筑學結緣是您最初的意愿嗎?

鄭時齡:我最初的理想是當一個遠洋船長,可惜我的眼睛近視,后來就想成為一名造船工程師,不過,我并不喜歡枯燥的數學。那時,在老師的建議下,我還想過報考文學系。但是由于親朋好友的一致反對,就選擇了既不是文科專業,又需要形象思維的建筑學。因為我從小喜歡畫畫,大家認為建筑學可能適合我,其實,文學、歷史、美術都與建筑有緣。

《檢察風云》:在您多年的建筑設計研究生涯中,有沒有貫穿始終的準則或理念?

鄭時齡:以人為本。有些建筑是為設計的人考慮的,表現的是建筑師的設計風格和能力,但建筑實際應為使用的大多數人考慮,所以一定要先滿足建筑的功能要求,而且這功能需是靈活的,過了十年二十年,人們的生活方式會變,需求也會變,所以建筑要有一定的彈性。此外,我們還要考慮建筑的心理功能,即使用者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以,在設計中要注重建筑的全面功能。

《檢察風云》:在您的城市設計經歷中,給您留下最深的印象與影響的是哪個作品?

鄭時齡:一個是南京路步行街。當時我擔任南京路步行街的專家組組長。我們發現,有家參評的法國公司的構思不錯,其特點是設計了一條紅色長帶,即由紅色花崗巖鋪成的地面,把所有的設備比如報刊亭、燈具、休息的凳子等都放在這條長帶上,于是方向確定下來了。當時,我作為評審專家組長本不該主持相關設計工作,但由于時間緊迫,我被指派承擔了這項任務,變成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當然也有好處,很多意圖我能自己貫徹。比如從總體布局、長帶的寬度、地面的鋪裝、綠化、路障、座椅、廣告牌、燈具等等都經過仔細的思考、比較,而排水的設計更是融入不少匠心,兼顧功能性與美觀度,我們設計了一條斜縫,便于排水,又不會讓雜物直接進入,南京路步行街開通后從來沒有積過水。其實,我們的工作不僅是設計,還有協調。比如,原來那里的窨井蓋很難看,后來我們建議改成用紫銅做的圓的窨井蓋,把上海的歷史凝聚展示在上面,很有意義。當時整個南京路步行街的施工耗資8000多萬元,對一條長度超過一公里的步行街而言,相當不容易了。但是其中也有遺憾,南京路步行街上的交通標志和交通信號燈太大,可以微型一點,在人們的視線范圍內即可。但當時公安采購的都是標準產品,不會為了這條街再去另行加工。此外,我們還提出南京路不應該是單獨一條街,還應該與周邊地塊成片發展,這個概念至今也未實現。

另一個是外灘15號-1,位于上海市總工會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之間。這兒本來只有20世紀50年代造的一座三層辦公建筑,2003年提出要補一個建筑,舉行國際設計競賽時,選中了意大利建筑師的方案,但是最終又被否決。2004年進行國內設計競賽,我和我的團隊中標了。建成后國家文物局來考察,還以為旁邊那棟總工會的樓是新建的,這說明我們的設計是成功的。那時我們把外灘所有建筑外立面選用的石頭,從色彩到成分都進行過分析,想要與周圍環境融合,這需要對許多細節進行把握。建筑設計其實涉及的面很廣,除了眾多部門的協調,還有社會的支持,一個建筑與整個社會的接受程度也有關系。

大眾宜居

“上海的城市規劃方向正朝著一個更宜居的城市發展,并且是讓大眾而不是精英宜居?!?/p>

《檢察風云》: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在城市規劃方面做得如何?又在朝哪個方向發展?

鄭時齡:上海新一輪規劃要覆蓋到2040年,總體目標是成為世界城市。其實,就國內評價來說,上海已經是世界城市了,只是和其他世界城市相比層級較差。像倫敦、紐約這類世界城市,制造業只占4%-5%,而服務業占比有90%左右,反觀我國的服務業就沒那么發達。盡管上海在全國來說已算相當高了,但高端服務業如銀行、保險、法律服務、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和別人比仍有差距。

我曾經看過一個統計,我們一直以為上海的購物環境算好的,但那個統計里顯示只占第14位,后來想想是有道理的。上海的購物環境的確有不少缺乏人性化的地方,單說舒適度,偌大一個商場里,公共休息區幾乎沒有,商場寧愿把一塊地方租給商家,也不愿增設一個給人休息的公共空間。

然后,你再到城鄉接合部去看一下,有時你甚至會懷疑,這里是上海嗎?上海各區的差異也很大,這么多年過去了,“上只角”和“下只角”的界限依然分明。上海應怎樣提高整體的層次,均衡發展?大體上,這就是上海的城市規劃方向,正朝著一個更宜居的城市發展,并且是讓大眾而不僅僅是精英宜居,這很不容易。

《檢察風云》:您曾提出過“再城市化”的觀點,請結合我國城市化發展的現狀做下解讀。

鄭時齡:“再城市化”是針對像上海、北京等這類已經越過城市化發展階段的大城市。比如上海,91%的城市化率,但還有100多萬農民,其中有一部分會轉化成城市居民,但還是有一部分農民。上海要做的不是把所有農民轉化成城市人口,關鍵在于提高城市的品質,包括進行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調整,改善城市整體環境質量,注意生態安全,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消除城市各地區的發展差別等,這些就是我所說的再城市化范疇。

《檢察風云》:如何在城市化發展和歷史建筑保護兩者間取得平衡?

鄭時齡:這和保護意識、發展觀念,甚至產業結構都有關。實際上,在英國就出現了遺產工業,將遺產保護作為一種產業,一方面帶動材料、施工、設計、生活服務等產業,另一方面也大大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所以英國有7萬多個遺產點。這其實是個啟發,歷史遺產其實是寶貝,以后不會再有了,現在你覺得礙手礙腳,那是觀念沒有轉變。不過我國現在也開始重視了,大運河現已申遺成功,南京也計劃將明代的城墻申遺,上海目前還不是很重視遺產工業這個概念,所以這是個方向。而且上海的一些歷史遺產還有一個好處,既是一道風景,又可以使用,不必當博物館供起來,像一些歷史悠久的里弄、古宅、會堂等,可以在利用中對這些歷史遺產進行保護,將保護與發展協調起來。

文化的根

“一方面設計建筑,另一方面設計自己,青年建筑師要去學習中國文化,了解自己的根?!?/p>

《檢察風云》:您是如何評判一個城市的建筑或景觀是舒適的還是糟糕的?

鄭時齡:對此,我們有一個老師講得挺好,你在城市中另外插入一幢新房子,一定要照顧到周邊,這就像宴會中,你姍姍來遲,就要打招呼,既不用每一個都去說,也不能什么都不做,需恰到好處,這就要求與環境融合。所以,評價一項建筑好壞并不在于立意如何,所用的技術和材料怎樣,更重要的是與周邊融洽,也要考慮時代性,不然容易時空錯位,與本土的文化不合,建筑就像是從這個地方長出來的,就只適合這里,硬套或照搬外來風格就不行。

《檢察風云》:建筑設計與社會文化、生活有著怎樣的聯系?

鄭時齡:建筑設計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我們應提倡自己的建筑文化,不要眼饞或一味追求國外的建筑風格,這是對我國建筑文化的貶低。建筑所表達的東西實際上也是一種意識形態,每一個城市都有適合自己城市品質和追求的建筑風格,并應盡量剔除奇詭和商業性等因素,讓接地氣的建筑“長住”,形成這個城市特有的建筑文化??上?,現在對于建筑設計仍有一種媚外心理作祟,認為外國設計師的作品就是優質的,對本國設計師的水平存疑。實際上,我們應該推扶本土建筑師。我認為,中國建筑師應成為世界主流建筑師之一。目前有些建筑競賽中,我國建筑師還不能獨立參加,這很不合理。經過這么多年的實踐與鍛煉,相當一部分中國建筑師已經成熟,有這個能力和擔當去獨立完成一些建筑項目。

《檢察風云》:對于青年建筑人才的培養,您有什么寄望?

鄭時齡:我希望青年建筑師要擴大眼界,一方面設計建筑,另一方面設計自己。尤其是對中國文化,要去學習,對自己文化的根要去了解,現在的青年人才在這方面還較為薄弱,連文化根源都不了解,何談創造我國的建筑文化?

采寫:牧風

組稿: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歡
南京路步行街風云
特戰演習之步行街區
風云三號E星初樣星
“購買”快樂
竊聽風云(九)
張釩油畫作品
象甲風云
問路
上海南京路百年變遷
透視上海市城市規劃與城鎮化進程
象甲風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