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引發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

2014-05-28 15:48劉陽
會計之友 2014年13期
關鍵詞:證券化可靠性

劉陽

【摘 要】 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無法滿足目前企業融資需求,文章以金融危機暴露出信用風險信息不能有效分散與釋放的問題為研究契機,順應市場運行機制,在政府的角色由參與者轉變為信用擔保市場監管者的前提下對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進行革新,引入風險可保性理念,將風險資本證券化,進一步分散、釋放風險,彌補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使得民營企業融通到所需的資金,有效地分散了金融風險。

【關鍵詞】 信貸配給; 風險釋放; 可靠性; 證券化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3-0059-03

一、研究背景

2008年金融危機充分暴露出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信用因素被增加,但其所蘊含的風險信息沒有得到有效地披露、分散甚至釋放,市場的參與者獲取了不對稱的信息,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金融體系受到沖擊之后民營企業的融資變得更加困難。信息特別是會計信息猶如商品有質量好壞之分,作為市場上的參與者需要花費較大的成本來甄別這些信息,如何較好地傳遞、披露與運用這些信息,增強民營企業的信用,使之發揮出良好的放大效應,突破融資難的瓶頸,這個難題已經被學者們高度關注。

自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創新、城鎮居民的就業、增加政府財政稅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營企業的資產規模較小,抵抗經營與財務風險的能力較差,急需改善與調整民營企業的信用,以金融危機所暴露出的問題作為變革契機,通過分散與釋放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問題,促使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創新,有效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僵局。

二、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的發展趨勢研究

(一)信用擔保融資的界定與民營企業融資的關系

信用擔保主要是根據雙方約定,以信譽擔保方式,履行合同約定的債權債務關系或提供有償服務的一種經濟行為。信用擔??梢栽谝欢ǔ潭壬显黾颖粨ο蟮男庞妙~度,分散其所面臨的風險,融通到更多的資金。以民營企業向銀行貸款為例,銀行有自己控制貸款信用風險的底線,民營企業信用不足,通過有效的途徑獲得信用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的保險,增加信用資源,使得民營企業的信貸風險控制在銀行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貸款的利率隨之下降,最終獲得貸款融通資金。當然作為擔保對象的民營企業必須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或者擁有優質資源,甚至能夠產生較為明顯的外部效應,通過信用擔保使得社會信用資源重新優化配置,在充分考慮如何有效地分散民營企業信用風險基礎上,摒棄傳統的信用擔保融資契約模式的弊端,完善與拓寬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

(二)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現狀分析

世界各國最早成立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國家是日本,日本企業信用擔保運作模式是在政府主導與監督下投入政府資金與吸收金融機構的捐助資金成立信用保險公庫,再通過全國信用保證協會向金融機構提供擔保幫助民營企業貸款,這種模式其實是保險公庫對信用保證協會再保險,其中70%~80%無法收回的債務都可以得到補償,從而分散了信貸風險。歐美國家的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美國成立了小企業管理局作為政府的部門獨立存在,重點扶持那些不能通過通常渠道獲得貸款的民營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所需資金由政府出資,向與政府協作的銀行提供擔保把錢貸給民營中小企業。在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也紛紛成立以政府扶植為主導且貸款給擁有較好優質資產的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這與盈利為導向的信用擔保機構存在差異,無法有效發揮出市場上優勝劣汰的機制,政府完全獨立承擔信用擔保機制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

(三)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的變革

2007年的金融危機放大了銀行與民營企業之間存在的問題。根據DeMeza和Webb的信貸配給理論:民營企業愿意承擔較高的貸款利率,銀行有足夠資金但是不愿意提供貸款。特別是民營企業從銀行融通資金的期限較短,往往不超過一年。民營的資金無法得到有效地周轉與融通,會極大地限制其發展,在融通資金過程中的風險也無法得到釋放。因此,民營企業通過信用擔保多樣性增強信用,加強信息的披露與識別,并引入市場機制變革融資模式。根據產業集群原理,將處于不同產業鏈的民營企業,依據其經營組織特點構建一個以市場為導向型的信用擔保融資體質,并將其風險完全釋放與披露。在此模式下,政府只是作為市場監管者,根據民營企業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與銷售三大重要環節形成產業集聚,在這三大產業集群中實力較弱的民營企業可以采用信用、抵押、租賃、交易合同等方式通過擔保機構增強信用從銀行融通到所需要的資金,為了分散擔保風險,可以向保險公司投保,再通過風險投資公司購買保險公司的部分甚至全部保單實現再投保,對于可能出現的不良資產通過證券化形成金融產品以及衍生品。在這三大產業集群中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以信用擔保機構為媒介吸收國內外社會投資者的閑散資金以信托理財等方式將資金投放到民營企業,或者民營企業借助信用擔保機構增強實力達到上市公司的標準,通過證券市場發行金融及其衍生品實現融通資金的目的。

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的革新模式(見圖1)中關鍵的一環是需要信用擔保行業協會對信用擔保機構獲取的民營企業信息以及信用擔保機構自身運營情況的信息及時甄別與披露,特別是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信息透明、公開,使之通過市場運行機制揭示民營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將不適應于民營企業發展的信用擔保機構剝離甚至剔除出去,規范信用擔保機構的行為,進一步將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逆向選擇道德風險進行有效規避。

(四)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風險的可保性推動模式變革

金融危機暴露出信息不對稱導致所面臨的風險不能有效地披露、分散與釋放,而所引入的保險和風險投資機制可以承擔部分甚至全部風險,分散與釋放風險并彌補風險損失。特別是風險的可保與再投保,使得作為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所面臨的風險進一步降低,保險公司將會承擔重大損失的風險,但是保險公司可保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為了防止損失較大無力承擔,保險公司將其相關保單部分或全部賣給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公司通過資本運作模式,將其風險損失可能所擁有的民營企業經營決策權轉讓給企業的競爭對手,從而彌補所發生的風險損失。如果風險投資公司無法從風險損失中獲得民營企業經營決策權,那么它們仍舊可以通過證券市場將風險損失證券化提前收回風險損失。這是由于雖然風險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但是一旦發生風險損失,肯定是在某一特定時間與地區,保險公司對于信用擔保機構的風險保單所準備的保險責任賠償準備金就可以確定,而風險投資公司從保險公司購買的保單可能面臨損失的金額就會確定,那么風險投資公司將確定的風險損失提前證券資本化就可以彌補損失。因此,風險的可保性和釋放使得民營企業信用擔保在融資過程中的風險得到降低,突破傳統信用擔保銀企融資所不能分散與釋放的風險的問題,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的變革就勢在必行。

三、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必然選擇

任何一種融資模式都要考慮到其實際運行中所面臨問題的根源所在,所以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模式的變革研究充分考慮到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信用風險問題,預防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巨大損失,需要通過轉移風險,將民營企業的信用風險損失通過保險公司進行補償,而保險公司不能承擔的風險損失通過風險投資機構進行彌補,風險投資公司最終通過轉移風險給民營企業的競爭對手或證券化運作將風險損失彌補。這種信用擔保融資模式完全是借鑒市場運行機制將風險層層分散、傳導與釋放,極大地降低風險及其損失,并在政府的監管下不斷完善發展,突破以往最終由政府承擔風險的融資模式。

(一)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必然性

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信息不對稱導致資本市場失靈。政府為了扶植民營企業發展,成立政府導向型信用擔保機構,最終在運行傳導機制中所面臨的任何風險都由政府來承擔,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也完全發揮不出市場機制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整合社會閑散資金,優化配置資源使得民營企業通過信用擔保變革的新模式來融通資金,突破以往僅僅從銀行融通資金的模式,可以通過相近或相關產業形成區域或跨區域性的產業集群,傳遞民營企業的非財務信息,有效遏制信用風險的同時,引入可保性運行機制分散與釋放風險,警示產業集群中有不良信用記錄的民營企業,嚴重的可以終止民營企業之間的信用融資,增加違約成本使得信息風險損失降低。

(二)政府角色的轉變推動信用擔保融資模式的變革

民營企業的發展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政府成立相關的信用擔保機構為民營企業融通資金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我國目前已經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政府在經濟當中干預的力度越來越小,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以政府為主導的信用擔保機構已經逐漸被以市場為主導的信用擔保機構所取代,政府由市場的參與者轉變為獨立的市場監管者,創造出一個和諧、寬松與嚴謹的市場,促使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方式日趨多樣化,引入保險、風險投資公司以及民營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即競爭對手,在資本市場上完全披露與釋放所面臨的風險,使得信用風險損失在承受的范圍內通過各個環節層層彌補,同時也分享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實現多贏的局面。

四、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意義

作為一個政府監管下動態的金融管理體系的國家,民營企業通過向銀行借貸融通資金是主要的獲取資金的渠道。但是民營企業“年輕”,信用記錄較少,通過銀行貸款融資受到諸多限制。特別是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銀行銀根緊縮,提高貸款融資的門檻,傳統的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民營企業日益增加的融資需求。我們從信用風險傳導、分散與釋放,風險信息透明、完全披露入手,引入可保性保險機制,借用市場運行機制來革新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是大勢所趨。一方面借鑒產業集群的融資模式,在不同產業鏈之間業務關聯的民營企業通過信用融資,降低信用風險與損失;另一方面將保險與風險投資機構引入信用擔保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大風險損失補償的份額,增加民營企業的信用,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最終通過證券市場進一步分散與釋放風險,在政府營造的寬松、嚴謹的市場上提高民營企業融資的效率,使得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從而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衛平.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一個企業能力理論視角[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6).

[2] 沈紅波,廖冠民,曹軍.金融發展、產權性質與上市公司擔保融資[J].中國工業經濟,2011(6).

[3] 張秋.中小企業集群的融資優勢和障礙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5).

三、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必然選擇

任何一種融資模式都要考慮到其實際運行中所面臨問題的根源所在,所以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模式的變革研究充分考慮到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信用風險問題,預防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巨大損失,需要通過轉移風險,將民營企業的信用風險損失通過保險公司進行補償,而保險公司不能承擔的風險損失通過風險投資機構進行彌補,風險投資公司最終通過轉移風險給民營企業的競爭對手或證券化運作將風險損失彌補。這種信用擔保融資模式完全是借鑒市場運行機制將風險層層分散、傳導與釋放,極大地降低風險及其損失,并在政府的監管下不斷完善發展,突破以往最終由政府承擔風險的融資模式。

(一)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必然性

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信息不對稱導致資本市場失靈。政府為了扶植民營企業發展,成立政府導向型信用擔保機構,最終在運行傳導機制中所面臨的任何風險都由政府來承擔,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也完全發揮不出市場機制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整合社會閑散資金,優化配置資源使得民營企業通過信用擔保變革的新模式來融通資金,突破以往僅僅從銀行融通資金的模式,可以通過相近或相關產業形成區域或跨區域性的產業集群,傳遞民營企業的非財務信息,有效遏制信用風險的同時,引入可保性運行機制分散與釋放風險,警示產業集群中有不良信用記錄的民營企業,嚴重的可以終止民營企業之間的信用融資,增加違約成本使得信息風險損失降低。

(二)政府角色的轉變推動信用擔保融資模式的變革

民營企業的發展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政府成立相關的信用擔保機構為民營企業融通資金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我國目前已經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政府在經濟當中干預的力度越來越小,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以政府為主導的信用擔保機構已經逐漸被以市場為主導的信用擔保機構所取代,政府由市場的參與者轉變為獨立的市場監管者,創造出一個和諧、寬松與嚴謹的市場,促使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方式日趨多樣化,引入保險、風險投資公司以及民營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即競爭對手,在資本市場上完全披露與釋放所面臨的風險,使得信用風險損失在承受的范圍內通過各個環節層層彌補,同時也分享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實現多贏的局面。

四、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意義

作為一個政府監管下動態的金融管理體系的國家,民營企業通過向銀行借貸融通資金是主要的獲取資金的渠道。但是民營企業“年輕”,信用記錄較少,通過銀行貸款融資受到諸多限制。特別是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銀行銀根緊縮,提高貸款融資的門檻,傳統的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民營企業日益增加的融資需求。我們從信用風險傳導、分散與釋放,風險信息透明、完全披露入手,引入可保性保險機制,借用市場運行機制來革新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是大勢所趨。一方面借鑒產業集群的融資模式,在不同產業鏈之間業務關聯的民營企業通過信用融資,降低信用風險與損失;另一方面將保險與風險投資機構引入信用擔保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大風險損失補償的份額,增加民營企業的信用,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最終通過證券市場進一步分散與釋放風險,在政府營造的寬松、嚴謹的市場上提高民營企業融資的效率,使得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從而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衛平.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一個企業能力理論視角[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6).

[2] 沈紅波,廖冠民,曹軍.金融發展、產權性質與上市公司擔保融資[J].中國工業經濟,2011(6).

[3] 張秋.中小企業集群的融資優勢和障礙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5).

三、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必然選擇

任何一種融資模式都要考慮到其實際運行中所面臨問題的根源所在,所以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模式的變革研究充分考慮到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信用風險問題,預防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巨大損失,需要通過轉移風險,將民營企業的信用風險損失通過保險公司進行補償,而保險公司不能承擔的風險損失通過風險投資機構進行彌補,風險投資公司最終通過轉移風險給民營企業的競爭對手或證券化運作將風險損失彌補。這種信用擔保融資模式完全是借鑒市場運行機制將風險層層分散、傳導與釋放,極大地降低風險及其損失,并在政府的監管下不斷完善發展,突破以往最終由政府承擔風險的融資模式。

(一)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必然性

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信息不對稱導致資本市場失靈。政府為了扶植民營企業發展,成立政府導向型信用擔保機構,最終在運行傳導機制中所面臨的任何風險都由政府來承擔,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也完全發揮不出市場機制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整合社會閑散資金,優化配置資源使得民營企業通過信用擔保變革的新模式來融通資金,突破以往僅僅從銀行融通資金的模式,可以通過相近或相關產業形成區域或跨區域性的產業集群,傳遞民營企業的非財務信息,有效遏制信用風險的同時,引入可保性運行機制分散與釋放風險,警示產業集群中有不良信用記錄的民營企業,嚴重的可以終止民營企業之間的信用融資,增加違約成本使得信息風險損失降低。

(二)政府角色的轉變推動信用擔保融資模式的變革

民營企業的發展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政府成立相關的信用擔保機構為民營企業融通資金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我國目前已經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政府在經濟當中干預的力度越來越小,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以政府為主導的信用擔保機構已經逐漸被以市場為主導的信用擔保機構所取代,政府由市場的參與者轉變為獨立的市場監管者,創造出一個和諧、寬松與嚴謹的市場,促使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方式日趨多樣化,引入保險、風險投資公司以及民營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即競爭對手,在資本市場上完全披露與釋放所面臨的風險,使得信用風險損失在承受的范圍內通過各個環節層層彌補,同時也分享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實現多贏的局面。

四、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變革的意義

作為一個政府監管下動態的金融管理體系的國家,民營企業通過向銀行借貸融通資金是主要的獲取資金的渠道。但是民營企業“年輕”,信用記錄較少,通過銀行貸款融資受到諸多限制。特別是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銀行銀根緊縮,提高貸款融資的門檻,傳統的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民營企業日益增加的融資需求。我們從信用風險傳導、分散與釋放,風險信息透明、完全披露入手,引入可保性保險機制,借用市場運行機制來革新民營企業信用擔保融資模式是大勢所趨。一方面借鑒產業集群的融資模式,在不同產業鏈之間業務關聯的民營企業通過信用融資,降低信用風險與損失;另一方面將保險與風險投資機構引入信用擔保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大風險損失補償的份額,增加民營企業的信用,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最終通過證券市場進一步分散與釋放風險,在政府營造的寬松、嚴謹的市場上提高民營企業融資的效率,使得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從而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衛平.企業財務戰略管理:一個企業能力理論視角[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6).

[2] 沈紅波,廖冠民,曹軍.金融發展、產權性質與上市公司擔保融資[J].中國工業經濟,2011(6).

[3] 張秋.中小企業集群的融資優勢和障礙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5).

猜你喜歡
證券化可靠性
MAXIMO系統在數控設備可靠性維護中的應用
可靠性管理體系創建與實踐
對不良資產證券化實務的思考
公積金貸款證券化風險管理
交通運輸行業的證券化融資之道
5G通信中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分析
基于可靠性跟蹤的薄弱環節辨識方法在省級電網可靠性改善中的應用研究
“數控機床可靠性技術”專題(十六) 可靠性管理體系
可靠性比一次采購成本更重要
信貸質量、證券化與公開市場操作調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