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社區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體會

2014-05-30 17:56葛明芬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9期
關鍵詞:預防接種心理護理社區

葛明芬

【摘 要】目的:研究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模式對接受預防接種的社區兒童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在我院接受的12期接種甲肝疫苗的110例本社區兒童,分別作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55例。采用常規預防接種護理模式對對照組兒童實施護理;在常規護理方案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觀察組兒童實施護理。結果:觀察組兒童家長對預防接種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預防接種期間出現不良狀態的兒童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預防接種所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結論: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模式對接受預防接種的社區兒童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心理護理;預防接種;兒童;社區

預防接種指的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體內,使人能夠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相應疾病的抗體,建立一種特異性免疫機制,例如接種卡介苗,可以有效預防肺結核發??;種水痘可以有效預防水痘發病等[1]。兒童預防接種在我國已經受到廣泛的重視并早已普及,積極做好兒童預防接種的相關工作并保證其順利進行顯得至關重要。本次研究對接受預防接種的社區兒童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模式實施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F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12期接種甲肝疫苗的110例本社區兒童,分別作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兒童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兒童平均年齡為1.5歲,平均體重(11±1.5)kg;觀察組兒童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兒童平均年齡為1.5歲,平均體重(11±1.6)kg。上述三項自然指標兩組研究對象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納入標準 ①我社區接受預防接種的兒童;②兒童體檢結果顯示為健康;③排除患有相關疾病的可能;④兒童年齡均為1.5歲;⑤接種疫苗均為統一疫苗,刺激性一致。

1.3 方法 采用常規預防接種護理干預模式對對照組兒童實施護理,主要包括:①宣教接種必要性;②核對接種兒童;③核對接種藥物;④實施接種;⑤留院觀察一段時間。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心理干預措施對觀察組兒童實施護理,主要內容包括:①改善接種室、休息室等的環境,使其更加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盡可能消除兒童的陌生感;②盡可能縮短兒童預防接種操作所需要的時間,對于哭鬧現象比較嚴重的兒童,可以指導家長給兒童看動畫片、講適合兒童心理的小故事等,設法轉移兒童的注意力,使其保持安靜,再實施接種;③在整個預防接種操作過程中注意溝通技巧,不斷贊揚兒童就像動畫片中的英勇人物一樣勇敢,在短時間內贏得兒童及其家長的信任;④給予兒童及其家長盡可能多的尊重,在不影響預防接種操作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⑤采用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健康宣傳教育,使家長們充分認識到預防接種的重要意義[2]。

1.4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兒童預防接種期間出現不良狀態的人數、預防接種所需時間、家長對預防接種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5 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預防接種完成之后,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請兒童家長對整個預防接種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價,設置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3]。

1.6 數據處理方法 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χ-±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時差異有極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家長對預防接種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觀察組兒童家長對接種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詳見表1。

2.2 預防接種期間出現不良狀態的人數 對照組兒童在預防接種期間有13例出現拒絕接種、長時間(10分鐘以上)哭鬧及家長不良心理狀態,占23.6%;觀察組出現5例不良狀態,占9.1%。觀察組不良狀態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 預防接種所需時間 對照組兒童接種操作平均用時達到(8.80±4.29)min,觀察組兒童接種操作平均用時達到(5.49±3.21)min,觀察組每位兒童接種操作平均用時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社區兒童預防接種工作不僅僅要求相關醫護人員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和熟練的業務素質,還要求護理人員具有高度責任感和敏銳觀察力,還要具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相關研究認為,導致兒童及其家長在接受預防接種過程中產生不良狀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急躁、焦慮和緊張:由于接種兒童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預防接種時的等候時間相對較長,再加上幼兒的哭鬧會相互“感染”,同時家長也會非常著急,會不斷催促醫護人員盡快為自己的孩子進行接種,等待時間稍長就會立即產生非常嚴重的抱怨情緒。對環境的陌生及預診時間較長而導致兒童及其家長出現的緊張焦慮心理,主要是由于預防接種的常規接種有時間性和季節性,群體性預防接種具有一定的應急性、突擊性,接種時通常容易出現扎堆,等候時間較長的現象,而導致兒童家長出現焦慮。此外,對所接種疫苗在注入人體后可能出現的副反應缺乏應有的認識,導致產生緊張與焦慮心理,表現為不斷向相關醫護人員詢問疫苗的效果及副反應。②恐懼與缺乏安全感:兒童對醫院環境及不良氣味感到恐懼,進而導致出現啼哭現象,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兒童,臨床上以不合作者居多,又由于家長心疼孩子而對預防接種產生一定的恐懼感,在接種疫苗時兒童家長通常會表現出不敢看或躲開的行為。

一旦出現疫苗副反應,家長會產生恐懼感,表現為驚慌失措,迫切要求在短時間內得到治療和護理,并急切想知道接種和治療的預后情況。③懷疑和不信任:對接種的環境和設施有挑剔,由于懷疑接種操作過程中會出錯,會有對配制疫苗過程進行監督及接種疫苗時反復核對和提醒的表現。④希望能夠獲得盡可能多的預防、保健等方面的健康知識,如了解疫苗接種的實際效果,相關副反應,對兒童身體產生的影響等,并不斷提出相關的問題[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心理護理的觀察組兒童家長對預防性接種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不良狀態發生率、兒童接種操作平均用時等指標均全面優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且值得注意的是,對接種護理評價為“非常滿意”的家長數組間對比差異極顯著(P<0.01),充分說明,在社區預防接種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不但可以進一步縮短預防接種的時間,確保接種工作更加順利地進行,還可有效防止出現不良狀態,進而提高兒童家長護理服務滿意度。在今后工作中應進一步加強心理護理在兒童疫苗接種護理中的研究,促進預防接種工作更加順利地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肇福.兒科護理學[M].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9-120.

[2]周蘭英.兒科整體護理中對患兒家長心理護理的體會[J].內蒙古醫藥,2009,14(12):165-166.

[3]曹福媛.兒童心理學在兒科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初探[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0,12(20):186-187.

[4]楊永弘,沈敘莊.重視兒科感染疾病 關注疫苗與抗生素的合理應用[J].中華兒科雜志,2012,40(14):193-194.

猜你喜歡
預防接種心理護理社區
加強預防接種管理對兒童預防接種的影響
關注!新冠病毒疫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問答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飲食和心理輔導在肝膽護理中的綜合應用探究
湖南:開啟預防接種“掌上時代”
預防接種門診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探討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