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生態農業市場趨勢與競爭力分析

2014-06-13 00:54喻翠玲
臺灣農業探索 2014年5期
關鍵詞:綠色食品生態農業福建省

喻翠玲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為了應對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變化的嚴峻趨勢,全球農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結構調整及改革,在此背景下,生態農業應運而生。生態農業是整合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是集可持續發展、現代化、產業化于一體的農業形式。生態農業的市場分析離不開生態農業的需求與供給分析。農業生態需求分為農業公共生態需求和農業私人生態需求兩類。農業公共生態需求是指為補償環境資源的耗費而產生的需求,即保護環境、防止生態惡化方面的生態需求;私人生態需求是一種滿足個人享受生態產品的需求,即為了滿足人們愉悅身心、游憩休閑方面的生態需求。生態供給是生態經濟系統為滿足公共生態需求和私人生態需求所能提供的生態經濟產品供給能力的總稱。農業生態系統的生態供給同樣可分為兩大類別:一是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生態服務功能的生態經濟產品供給能力,即公共生態供給;二是農業生態經濟系統提供的滿足個人生態產品需求的供給能力,又稱私人生態供給[1]。本研究所說的生態農業市場是基于私人視角的生態農產品的需求和生態農產品的供給及貿易。從生態農業這種新型農業生產體系生產出的農產品即為生態農產品。目前我國的生態農產品主要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三大類。我國的生態農產品統計主要集中在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兩大類上,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主要也是集中在這兩類上。

1 福建省生態農業的需求趨勢

目前來看,福建省的生態農產品需求規模不大。2009年福建省有機食品銷售額為7.5億元,占全國總銷售額的3.9%;2010福建省有機食品銷售額占全國銷售額的4%,為5.9億元;2011年福建省綠色食品銷售額為34.5億元,占全國綠色食品銷售總額的比重為1.1%。

產品的有效需求主要取決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購買能力。根據已有的研究,對生態農產品的認知程度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的主要因素,而收入與價格仍然是影響城市居民綠色食品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

1.1 福建省生態農產品需求總量趨勢

1.1.1 綠色食品總體需求趨勢分析 王德章等[2]研究認為,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元則綠色食品消費會增加3.9665元,同時,綠色食品消費量的增長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長速度快一些;實證分析表明,當人均GDP在3000~4000美元時,綠色食品消費平均增長將達到20%以上。201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綠色食品消費額達到540元,比2008年增長20%以上,占食品支出的比重達到10%以上[2]。在1997—2012年間,我國綠色食品國內銷售額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從1997年的240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3178億元,銷售額年均增長幅度達到18.8%。具體情況可以見圖1。

圖1 我國綠色食品國內市場銷售額情況(1997—2012年)注:數據來自中國綠色食品網,圖4同。

1997—2012年,福建省的人均GDP變動趨勢:1997—2004年間,福建省人均GDP從1059美元上升到1961美元;然后從2005年的2245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3384美元;又從2008年的4220美元上升到2010年5862美元;2011年福建省人均GDP達到了7484美元,比2010年增長27.7%;2012人均GDP年繼續增長,達到8264美元(圖2)。根據總體經濟發展情況,今后福建省本地市場以及國內市場以綠色食品為主的生態農產品需求將保持快速的增長速度。

圖2 福建省人均GDP變動情況(1997—2012年)注:數據來自《福建省統計年鑒2013》,圖3同。

1.1.2 有機食品總體需求趨勢分析 有機食品除了內銷,還可以出口,我國的有機食品主要出口國外。我國出口的有機食品主要包括:豆類、大米、茶葉、食用菌、蔬菜、食用油和草藥等,其中豆類產品出口量最多,大約占到總出口額的42%左右,其他依次是谷類、堅果、蔬菜和茶葉。國內有機食品市場的興起始于2000年。根據中投顧問預測,2015年我國國內有機農產品將達到248億~594億元的市場規模,到時我國將成為第四大有機食品消費大國,有機食品有望占到我國食品市場的1%~1.5%,屆時我國有機食品市場將面臨供不應求的情況。目前,國內消費有機食品較多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和深圳等。我國有機食品的主要銷售渠道包括有機食品專賣店、大型超市和送貨上門服務??傮w上,由于受到生產規模、生態技術、銷售渠道等條件的限制,有機食品的成本和價格比普通食品的價格高出不少,這使得有機食品只是少數高收入階層的消費品。

1.2 福建省城鄉居民消費生態農產品的需求趨勢

研究[3]表明,我國城鎮居民高收入戶的食品消費支出的增長是我國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增加的主要推動力量,而這部分食品消費支出的增長主要是由于農產品單位價值的增長和外出就食開支的增加而引起的。對于大部分農產品而言,我國高收入水平消費群體的數量需求已經達到飽和程度。在我國質量需求的主要市場是城鎮高收入水平居民,這部分消費群體的質量需求極具彈性,且有能力進行消費。城鎮高收入居民是我國食品消費支出的主要承擔者,也是我國居民中增收速度最快的人群。1998—2012年間,福建省高收入城鎮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1998年,高收入城鎮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為3548元,2012年則上升到11756元,期間平均增長速度達到9.6%,而同期高收入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為4.2%。由于普通食品的收入需求彈性相對缺乏,福建省高收入城鎮居民的食品消費應該是以高質量的綠色有機食品為主,并且對于綠色有機食品的消費需求以較快的速度增加。

對低收入消費群體來說,目前我國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低收入戶(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0%)的食品消費支出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部分農產品的數量需求引起。在農村居民和我國城鎮低收入戶中,禽類、水產品、奶制品和水果等農產品的數量—收入彈性仍然相當可觀;說明對于較為高端的農產品而言,我國低收入水平消費群體的數量需求仍具彈性,市場空間較大。1998—2012年間,福建省農村居民人居食品消費支出額從1135元增加到3403元,平均年增長率為8.1%。

從圖3可以看出,總體上福建省城鎮高收入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額都呈上升趨勢,城鎮高收入居民食品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農村居民,特別是自2002年后,高收入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絕對數額顯著高于農村居民,并以一個快速的增長率遙遙領先于農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到2012年,福建省城鎮高收入居民人均食品消費額比農村居民高出8353元。這進一步說明了,現階段福建省高收入居民群體是生態食品的主要消費人群,而城鎮低收入群體和農村居民則是未來潛在的消費生態食品的群體。

1.3 福建省生態農產品的需求結構

福建省主要的綠色食品類別包括:精制茶、水產品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加工品、蔬菜、菌類、糕點飲料、糧油。福建省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按支出金額多少排序,花費金額最多的是水產品,其次是肉類,接下來依次是糧食、鮮菜、干鮮瓜果、禽類和蛋類;2012年,以上各類別對應的金額依次為1220元、1101元、564元、541元、540元、384元和131元。2012年城鎮人均食品消費按照購買量多少排序,依次為鮮菜(94 kg)、鮮水果及瓜果(42 kg)、豬肉(26 kg)、魚(17 kg)、鮮乳品(14 kg)、鮮蛋(10 kg)、蝦(2.6 kg)、牛肉(2.6 kg)、羊肉(0.73 kg)、茶葉(0.67 kg)。2012年農民人均食品消費按購買量多少排序依次為蔬菜及制品(84 kg)、水果及水果制品(18.89 kg)、豬肉(18.70 kg)、魚類(9.63 kg)、家禽(7.87 kg)、奶及奶制品(5.77 kg)、蛋類及蛋制品(5.32 kg)、牛肉(0.67 kg)、羊肉(0.21 kg)。

1.4 福建省生態食品出口市場趨勢

從圖4可以看出,從2000—2012年,我國綠色食品出口一直呈較快的增長趨勢,由2000年的2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8.4億美元,年均增長24.7%。

圖4 我國綠色食品出口變動趨勢

2002年福建省綠色食品出口企業32家,出口產品數量37種,出口金額4019.98萬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8%;2003年,出口企業51家,出口產品84種,出口金額7473.9萬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6.9%。福建省生態產品出口較多的主要有水產品及其加工品、精制茶、無公害罐頭食品,特別是食用菌加工罐頭。2009年,福建省無公害水產品出口37.65萬t,金額15.41億美元,分別比2008年增長49.4%和37.6%;無公害茶葉出口金額5734萬美元,比2008年增長8.6%;無公害罐頭食品出口額46.27億元。雖然福建省的生態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出口趨勢良好,但是日益增加的出口壁壘勢必會增加未來的出口難度。福建省出口的茶葉、水產品和食用菌等接連受到歐美、日本日益嚴苛的技術性壁壘限制。

2 福建省生態農業的供給趨勢

2.1 福建省生態農產品供給總量分析

截止到2012年底,福建省綠色食品企業總數為268家,占全國比重為3.9%;獲得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總數為525個,占全國同類產品總數的3.1%(表1)。2003年,福建省綠色食品企業總數為73家,占全國的比重為3.6%;獲得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總數為161個,占全國同類產品總數的4%。2003—2012年間,福建省綠色食品企業平均增加了15.5%,綠色食品數量平均增加了14%。2009年福建省綠色食品產量62.1萬t,占全國總產量(5717.6萬t)的1.1%;2011年的綠色食品產量為79.2萬t,占全國總產量的1.8%。

表1 福建省綠色食品發展現狀

注:數據來自中國綠色食品網,下同。

在有機產品發展方面,2010年福建省有機產品企業個數為35個,比2009年增長12.9%,占全國有機產品企業總數的2.9%;有機產品數量171個,比2009年增長28.6%,占全國有機產品總數量的3.1%。

2.2 福建省生態農產品供給結構分析

福建省綠色食品中,精制茶和水產品加工品既是綠色標志數量最多的,也是產量最多的兩個種類。2008年,福建省精制茶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數量有132個,占全國比重為10.3%,產量為1.25萬t,占全國的比重為8.9%(表2)。2008年,水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數量為81個,占全國比重為30.1%,產量為1.51萬t,占全國比重為20.7%。其他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和產量較多的品種有蜂產品、新鮮水果、蔬菜產品、液體奶、大米、食用植物油。從表2可以看出,福建省的綠色食品數量占全國的比重要高于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說明福建省的綠色食品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不是很高,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表2 2008年福建省主要綠色產品數量與產量

2.3 福建省生態農業環境監測面積變化趨勢

2009年福建省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規模達到2.89萬hm2,占全國比重為0.4%;2010年為9.09萬hm2,占全國比重為0.6%;2011年則為7.3萬hm2,占全國比重為0.5%??傮w上,福建省的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規模不大。從類別來看,2011年福建省綠色食品環境監測面積按大小排序,依次為果園2.3萬hm2、茶園2.03萬hm2、糧食1.22萬hm2、蔬菜0.77萬hm2、其他3900 hm2、油料作物2466.67 hm2、水產養殖2200 hm2。在有機產品環境監測方面,2010年福建省認證面積為1.15萬hm2,比2009年增長了98.3%,占全國總認證面積的0.5%??梢?,福建省生態農業環境監測基地規模偏小,限制了生態農產品的產量供給。

3 福建省生態農業競爭力分析

運用波特“鉆石模型”分析福建省生態農業競爭力。波特鉆石模型認為影響產業競爭力的是四類基本因素和兩類輔助因素。四類基本因素包括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與支持性產業以及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和競爭狀況。這四類因素是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一個動態的激勵創新的競爭環境。四類基本因素之外,機遇和政府是兩個輔助因素,它們對四類基本因素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四類基本因素和兩類輔助因素共同構成了完整的“鉆石模型體系”。一國的產業競爭力是動態變化的,表現為六類因素綜合作用下產業的獲利能力、成長能力和競爭能力。

3.1 生產要素

生態農業生產要素包括初級要素和高級要素。從初級要素來看,福建省土地總面積不大,僅為12.14萬km2,在全國各省(市)中排第23位,而且可利用的耕地面積不足。福建省地形為多山少平原,丘陵山地面積占全省土地面積的84.1%,相應的耕地面積約143.47萬hm2,僅占全國的比重為1.10%。2008年,福建人均耕地面積僅0.037 hm2,遠低于全國0.1 hm2的平均水平。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區普遍規模小,競爭力不足。2011年,福建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監測面積為7.3 萬hm2。

從高級要素來看,由于投入不足,福建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很難為農業生產特別是生態農業生產提供持續的保障和促進作用。2012年福建省農業機械總動力1286.8萬kw?h,農村用電量312.9億kW·h,占全國比重分別為1.3%和4.2%。據統計,2012年福建省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文化程度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4.9%,其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占3.9%,同期,全國相應的指標分別為28.4%和5.3%。另外,福建省低碳農業生產技術比較薄弱,包括農業機械化技術、生物技術及產業化的關鍵技術水平都偏低。在技術推廣方面,特別是山區農業科技人員斷層現象嚴重,服務體系不健全,直接影響了低碳農業技術。2003—2007年,福建從事農業科技人員占科技人員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從事農業科學人員占科技人員比例約6.2%。

3.2 需求狀況

生態農產品由于成本高、產量低,價格通常會比普通農產品高出20%~30%,但在國內市場上,隨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消費行為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對不污染環境、人體健康無害的綠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目前,福建省生態農產品的國內市場競爭力不強,綠色食品銷售額占國內總銷售的比重為1%,有機食品的占比為4%。在國際市場上,發達國家消費者早已開始了對綠色有機農產品的消費。發達國家借著生態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為理由,在國際貿易中采用綠色壁壘,這已成為中國農產品貿易中一種主要的非關稅壁壘。在福建省,將近60%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受到SPS(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措施的沖擊,50%的企業受到SPS措施的重大影響;農獸藥指標限量要求對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影響程度最大;水產品、茶葉和蔬菜是受SPS措施沖擊較大的產品;來自日本和歐盟市場的SPS措施對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影響最為嚴重。福建省農產品出口企業遭受SPS措施的嚴重影響,既有國內外標準差異過大、國外SPS標準過高、信息不對稱等外因,也有企業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較低這一內因[4]。為了突破國外的綠色貿易壁壘,福建省必須擴大生態農產品的出口。目前福建省綠色食品出口額占全國總出口的比重僅為6%,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3 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

生態農業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包括前期的農業機械、飼料、燃料等產業和后期的農產品的運輸、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產業,而農產品加工業與生態農業關聯度最高??梢哉f,生態農產品的加工對整個生態農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傳統農產品的加工不同,它采取的是生態工業的加工模式,不僅要求原料是生態農產品,還要求加工過程無污染。目前,福建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仍處在以保鮮和粗加工為主,由于技術和設備等原因精深加工比較缺乏。另一方面,福建省綠色食品企業和產品認證數量、有機食品企業和產品認證數量都在快速增加,標志著福建生態農業快速發展,但與國內生態農業發展得較好的省份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截至2012年底福建省僅有268家企業、525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表3),在華東6省中位居第5,僅高于江西省。

表3 華東6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企業與產品數量比較

3.4 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

生態農業競爭力的實現有賴于行業中企業的有效經營與運作。伴隨生態農業的逐漸發展,福建省生態農業經營的主體由最初的小農戶向生態龍頭企業、生態農業合作基地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使分散的農戶小生產轉變為大規模的社會化大生產。從華東6省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企業情況上看(表4),截至2012年福建省國家級龍頭企業、省級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數量較少,在企業戰略和經營創新方面在6省中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

表4 華東6省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企業情況

3.5 福建省生態農業的機遇

生態農業的發展順應人類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理念,在此背景下,福建省的生態農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Laura等[5]分析表明,生態食品消費以20%~30%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并且一些發達國家有機食品銷售的份額已經超過食品總量的10%。全球有機農產品的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這兩個地區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占到了全球有機農產品銷售額的97%。在亞洲,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與中國香港等富裕國家和地區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旺盛。預計隨著福建省對東盟、臺灣和香港對外貿易的擴大,福建省的生態農產品必將可以進一步擴大出口。此外,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安全、優質、高營養的生態農產品是人們迫切需要的。

3.6 福建地方政府對生態農業的相關政策

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生態農業發展政策,并逐步開展了一系列的試點示范。2002年頒布了《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引導鄉村農民規范生產。200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認真做好2007年農業農村工作,扎實推進海峽西岸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強調要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積極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福建省還特別針對有利環境保護的農業生產及農田保護等方面擬定許多補貼措施,鼓勵農民發展生態農業。據統計,2011年至2013年8月,全省地稅系統落實生態農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款3.78億元。自1991年,福建省生態農業試點建設全面展開,目前全省有3個國家級生態農業建設試點,12個市(縣)的省級生態農業建設試點??梢哉f福建省已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省、試點縣為主導的三級生態農業管理和推廣體系,初步建立起了生態農業的理論體系。但是,在福建省生態農業發展中,政府政策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于生態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監管法律體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執法隊伍不健全等,這阻礙了福建省生態農業競爭力的提升。

4 結論與對策

4.1 研究結論

(1)目前,福建省高收入群體對生態農產品的需求相對飽和,而占絕大多數的中低收入群體對生態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不足。根據福建省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判斷,生態農業國內需求將以一個較快的速度增長。福建省生態農產品出口市場需求占全國總出口市場的比重不高,福建省生態產品出口較多的主要有水產品及其加工品、精制茶、無公害罐頭食品,特別是食用菌加工罐頭,但是國外市場日益增加的出口壁壘無疑將增加這些品種未來的出口難度。(2)福建省生態農產品企業數量和生態農產品數量均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但是福建省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偏小,外加農業生態技術效率不高,導致福建省未來生態農產品的生產供給不能較快地增加。(3)運用波特鉆石模型分析,結果表明,福建省生態農業耕地面積小,表明初級要素競爭力不強;而福建省的高級生產要素競爭力指標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需求狀況方面,福建省生態農產品的國內市場競爭力較低,國際市場競爭力優于國內。相關與支持行業和企業戰略方面,在華東6省內進行比較,福建省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傊?,福建省生態農業競爭力總體上較弱,有待進一步發揮政府政策的作用,為生態農業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4.2 促進福建省生態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4.2.1 針對生態農產品需求方面 (1)縮小收入差距,擴大生態食品需求。包括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擴大農村人口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增加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2)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完善食品安全的立法和監督,擴大生態農產品消費。雖然收入的增加和城市化進程可以潛在擴大增加生態農產品的消費,但是消費者對于綠色食品信息的了解仍然有限,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這必然影響其綠色食品的消費意愿。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加強綠色食品的宣傳,并完善生態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各項立法,確保消費者購買的是貨真價實的生態產品,消除消費者在購買生態產品前的憂慮,讓他們擴大消費。(3)福建省生態農業面對技術性貿易壁壘要發展農產品要出口,政府應該抓緊補充、修訂和完善綠色食品標準;與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有影響的認證機構開展認證合作,以有效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進一步為擴大出口創造條件企業必須要加大資金投入,以科技為平臺,完善質量的檢測檢驗和標準化體系的建設,重視質量;出國開展形式多樣的產品促銷和商貿洽談活動,不斷提高綠色食品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拓展國際貿易渠道。

4.2.2 針對生態農產品供給方面 (1)擴大生產要素的供給,提升生產要素的質量。①將中低產田改造成高產、穩產的良田,逐步擴大適合生態農業發展的農地面積;②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降低生態農業發展的風險;③大力培育生態農業所需的各種技術型人才,包括生態農業生產、加工的技術人才,以及生態農產品生產經營、組織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人才。(2)增加生態農業建設資金及資本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對生態農業的扶持;其次,政府還應該用稅收、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杠桿,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生態農業。(3)擴大生態農業基地和企業規模,走集團化發展道路。生態農業是一種市場化、規?;拇筠r業,擴大生態農業生產基地和企業規模,走集團化發展之路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要按照大規模、高科技、外向型、新機制的原則,大力培育和發展一批生態農業龍頭企業,并引導龍頭企業以品牌為核心,以資本為紐帶,做大做強,提高生態農業的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4)加強并優化生態農業發展的相關支持體系,包括環境監測與控制體系,質量檢測體系、銷售渠道體系等。這些支持體系將對生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進行有效的監控,并形成產銷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光華,夏自謙. 生態供需規律探析[J]. 世界林業研究,2012(6):70-73.

[2] 王德章,王甲樑. 新形式下我國食品消費結構升級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10(6):75-79.

[3] 彭志洲.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數量與質量需求的實證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1):196-199.

[4] 董銀果. SPS措施對福建省農產品出口影響分析[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4(2):47-51.

[5] LAURA CATALINA TIMIRAS, LUMINITA ZAIT. Evolution of the EU Ecological Products Market[J]. Stud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Economics Edition, 2009(14):114-121.

猜你喜歡
綠色食品生態農業福建省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征稿簡則
福建省“兩會”上的“她”聲音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綠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什么是綠色食品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福建省巾幗館開館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保證糧食安全,發展生態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