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改革的發展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①——以淮海工學院為例

2014-08-15 00:54張倫厚
當代體育科技 2014年26期
關鍵詞:俱樂部改革教學模式

張倫厚

(淮海工學院體育部 江蘇連云港 222005)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改革的發展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①
——以淮海工學院為例

張倫厚

(淮海工學院體育部 江蘇連云港 222005)

通過對淮海工學院體育教學俱樂部改革的措施及狀況進行分析,提出在改革的過程中受到體制、學生認知、教師創新、過程管理、經費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對策及建議,為進一步深化學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高校 體育教學俱樂部 改革 影響因素 分析

在我國大學的培養方案中,體育課一直以必修課的形式予以強調,但長達2年的體育課學習其成效既沒有體現在學生體質的增強上,也沒有體現在體育愛好的養成上,教學目標與結果背離。究其根本,獲取學分的功利性取代了興趣培養的養成教育,剛性的課堂教學取代了基于個人興趣的項目選擇。近10年來,體育教學改革邁出了步伐,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外活動模式得以探索,但是將中國特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融合、基于體育養成教育的培養模式仍然鮮見探索。

從2008年開始,淮海工學院在學習借鑒國內外高校經驗的基礎上,分階段實施體育教學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經過5年多實踐,學校創建了課內課外一體化的體育俱樂部制養成教育的培養體系,建立了與之適應的管理制度體系,出版了國內首部俱樂部教學配套教材《大學體育俱樂部教程》。改革進展順利,受到學生的熱情支持,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但存在的諸多問題阻礙了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對其實施后的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旨在為我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1 俱樂部制教學改革初衷與現狀

1.1 轉變教育理念,注重頂層設計,實現改革的徹底性

近些年,淮海工學院以落實學生教育選擇權為核心理念大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以全面落實學分制為標志的重大改革走在全國的前列,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改革典型。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秉承了同一理念,以體育為切入點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嬗變。學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學副校長為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以改革的高起點及其徹底性為目標進行頂層設計,打破體制障礙,傾力探索一條符合國情、接軌國際的體育教育之路。

1.2 豐富項目資源,落實“三選”機制,推動個性化發展

學生是發展的主體,生理上、心理上都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自主選擇(運動項目、指導教師和上課時間)是落實教育選擇權、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最佳途徑。為豐富項目資源,學校開設了球類、休閑類、民族類、水上運動類等四大類二十余個運動俱樂部供學生選擇,同時增加晚上、周末上課的時段,把項目、教師、上課時間通過網絡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1.3 建立組織機構,實行自主管理,培養組織和社交能力

俱樂部既是體育教學和鍛煉的組織形式,也具有體育社團的特征,俱樂部在教師指導下實行社團自治。在各單項俱樂部,由學生擔任俱樂部的主席、副主席等職,在老師指導下全面參與俱樂部的教學、課外鍛煉、競賽、活動策劃等過程的管理,具有社團自治的特征。體育俱樂部作為大學社交的主要載體之一,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鍛煉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1.4 調整課堂結構,融合課內課外,實施一體化教學

在俱樂部活動中,除了正常上課外,也將學生的課外鍛煉、訓練、競賽納入課程體系,形成課內外有機聯系的俱樂部結構。學生自主性課外鍛煉和競賽由俱樂部骨干來組織和管理,教師參與輔導。體育課程的成績由課內考試、課外出勤、競賽成績、體質測試等方面綜合形成,形成教、學、練、賽為一體的體育課程教學新體系。

1.5 四年全程參與,推動養成教育,實現體育生活化

改革突破了大學體育單純兩年課堂教學的瓶頸,俱樂部向所有年級學生開放。對于一、二年級學生,既為取得學分,也為興趣參加。對于三、四年級學生,沒有學分要求,僅為興趣參加。大學4年學生可以選擇在同一個俱樂部,也可以選擇離開或轉換俱樂部。以學生喜愛的俱樂部為載體,引導他們切實養成運動的習慣,實現體育生活化。

1.6 加快條件建設,強化師資培訓,助學生健身樂生

為指導規范俱樂部教學,出版了國內首部《大學體育俱樂部教程》。對新開設的皮劃艇、水上救生、瑜伽、體育舞蹈、動感單車、臺球、壁球等俱樂部項目,提供經費培訓師資。與團委聯合對俱樂部師生開展社團管理培訓,提升俱樂部管理水平。為滿足俱樂部制改革對項目和場地的需求,投資三千萬元新建場館、開辟運動項目,場地面積、項目數均實現了翻番。秉承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所有體育設施全天免費向學生開放。

2 影響俱樂部制改革的因素分析

2.1 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的意識問題

當前,我國雖然在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進行廣泛宣傳與開展,但大多數學校還不夠重視,流于形式效果欠佳。無論學校、家長還是孩子,中學期間仍然受著應試教育的影響,急匆匆地向著更高的文化成績、更好的學校前行,而體育鍛煉時間則是能減就減,中學體育課經常被其它課程擠占,使得學生在中學階段的系統體育教育缺失,特別是培養主動參與體育的意識嚴重缺失。因此很難形成中學與大學之間遞進式的銜接,主體缺乏了主動意識,改革效果大受影響。

2.2 學生被動掙學分的功利性問題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但是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的重文輕武思想影響著人們對體育的偏見。雖然當代大學生思想上已經基本擺脫了傳統思想文化的束縛,然而中國傳統的文化背景仍深深的影響著大學生體育參與意識的形成和行為的產生。通過調查發現,在沒有學分要求的學生中有78.5%的學生對健康與鍛煉之間缺乏參與的認識,沒有形成良好的健康概念,學生的依賴意識較強,主動性較差,鍛煉效果不明顯,制約了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

2.3 俱樂部管理的規范化問題

俱樂部制改革管理方面的工作,秉承教師指導下的社團自治,俱樂部活動的輔教、競賽組織、活動開展、交流展示等工作由學生參與全面管理。調查發現,在管理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其一是俱樂部骨干在各類活動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群眾基礎差,工作組織缺乏責任心,多數活動的組織與內容的安排不得不由教師包辦制訂和安排。通過調查發現:認為俱樂部學生骨干起作用的只有31.2%,而認為完全沒起到作用的占28.3%。其二是基礎性管理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體育教學俱樂部組織不健全,組織機構形同虛設,計劃性不夠全面和周密,俱樂部活動過程中與高年級(三、四年級)學生參與體育俱樂部的延續性和銜接性尚未得到解決。

2.4 教師隊伍的創新意識問題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高校的體育教學技能化傾向較濃,教學實踐過程中注入式、填鴨式的現象仍較普遍,這在無形中限制了學生個體的能力發展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忽略了對學生進行科學健身的理論與方法指導,忽略了對學生進行體育能力和健身意識觀的培養。近十多年來我校都沒有引進體育教師,年輕有活力的教師偏少,高層次教師偏少,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認識和理解不深刻,有的認為所謂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只是一種選項教學模式而已,有的認為這種模式和傳統體育教學沒有什么兩樣,只是換了一種叫法而已,沒有真正理解其內涵,缺乏真正的創新意識,因而很難保證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施和效果。

2.5 俱樂部運行的經費問題

調查發現,除少數重點高校外,全國各類高校體育經費普遍比較短缺,體育場館與設施相對落后,難以保證俱樂部制改革的實施。我校通過俱樂部制教學改革,體育場館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這給俱樂部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然而經費方面仍然不足,學校每年給予一些經費的支持,但是面對全校性的俱樂部工作的組織與開展仍是捉襟見肘。雖然鼓勵各俱樂部會通過爭取贊助的形式來創收,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暫時難以收到很好的效益,也不大可能得到企業單位或個人的大筆贊助。因而,體育俱樂部經費緊張,一些工作難以開展,體育俱樂部的改革與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3 對俱樂部制改革的建議

拋棄傳統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新的觀念是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首要前提。因此,高校體育教學的主導思想應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為主線,以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健康意識為主導,以人為本、立足現實,著眼未來,使學生樹立終生健身的體育觀。

加強學校各部門對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宏觀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目標制定應具有適應性、可操作性、合理性和超前性。要優化俱樂部內部管理機制,加強俱樂部的規范化管理,包括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運行管理制度、俱樂部規章制度、俱樂部督查制度,建立考勤、考核制度,制定單項俱樂部的活動計劃、競賽計劃和訓練計劃等。

建立體育俱樂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體育俱樂部教學應該采取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地對表現突出的會員進行表揚,也可以采取評選優秀會員的辦法,鼓勵會員積極參加組織的各項活動。

要通過短期學習、在職教師進修等途徑,對現有教師進行培訓,提高體育教師對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理解和認識,轉變教學思想和理念,滿足體育教學和學生的體育需求。同時要積極引進人才,改善教師的專業和年齡結構,以適應學校體育俱樂部制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由企業、商家等社會力量來參與大學體育俱樂部模式的運作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建議學校提高經費保障的同時,應盡快認識到體育贊助對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體育贊助活動,可以獲得來自贊助企業的資金和物質支持,彌補俱樂部活動資金的不足,學校要對體育贊助持積極態度,鼓勵企業、公司和個人對高校體育事業進行商業性贊助,并在政策上給予優惠。

4 結語

實踐證明,在當前高校多種體育教學模式中,采用俱樂部制教學是一種集創新性、實用性、健身性和自主性為一體的教學模式,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鍛煉的體育綜合能力以及體育意識的養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春9W院實施體育教學俱樂制改革,沒有可以借鑒的模式,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校情的改革之路,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在廣泛調研、科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的完善大學體育教學俱樂部的運行模式,從而最終實現體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1]謝慶偉,秦華奇.運用ISO構建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1):99-102.

[2]杜志娟.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下大學生體育能力培養的研究[J].運動,2010(8):100-101.

[3]于建蘭.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運作的社會學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49-51.

[4]田忠關.于我國部分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俱樂部績效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1996(1):60-64.

G807

A

2095-2813(2014)09(b)-0047-02

淮海工學院教改研究資助項目,編號:XJG2012-1-15。

張倫厚(1969—),男,漢族,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

猜你喜歡
俱樂部改革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改革之路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偵探俱樂部
偵探俱樂部
偵探俱樂部
偵探俱樂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