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論文作者姓名歧義科學家將有國際身份證

2014-08-15 00:47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4年11期
關鍵詞:情報中心標識符歧義

2014年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舉辦了"ORCID中國服務與科學家國際化識別--暨中國ORCID注冊平臺iAuthor簽約與啟動儀式"。此舉旨為中國科學家提供ORCID注冊,并建立個人科研產出管理空間,幫助中國科學家快速融入國際科研工作者識別體系。

ORCID是一個非盈利開放性組織,由19家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學術團體、出版商及科研機構和大學學術團體共同組建,目的是提供一個電子化識別某一特定作者對某一科學文獻貢獻的身份。ORCID,即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entifier,"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其專注于為研究者創建并維護唯一標識符注冊系統,以及將研究活動和研究成果與這些標識符相關聯的透明方法。ORCID的獨特之處在于能夠跨學科、研究部門和國界進行交流。它是研究者與研究的連接樞紐,可將ORCID標識符嵌入關鍵工作流程,例如研究個人資料維護、手稿提交、資助申請和專利申請。

近年來,中國的科技論文迅速增長,發表論文總數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根據SCI-E(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統計,2013年,中國作者發表論文的數量為23.14萬篇。但這些論文究竟是由多少研究者撰寫出來的?答案很難給出。

另外,英文期刊在接收中國作者論文時,有些名字會讓編輯很困惑,比如王偉或者王威,英文名字都是WEI WANG。

"在當前大數據環境下,如何解決科學家姓名的歧義問題已經受到各方的廣泛關注,而利用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號(ORCID),可以解決這一困擾。"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張曉林說。

其實,國外的作者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比如女性研究者結婚后,可能會跟隨著丈夫姓,那么如何判斷兩人是否為一人?目前主流的方式是通過"科研人員身份證",來避免姓名的混淆,即賦予每一位研究者一個特別的研究者學術身份證。這樣既可以消除作者名字的歧義,又可以提高數字環境下的信息發現準確率。

當前國際上認可度比較高的科研人員身份證是ORCID,這是一套免費的、全球唯一的16位身份識別碼,目前會員已經包括120余家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出版社、基金組織以及科研機構。

張曉林主任說,此次與ORCID簽署合作協議,將保障中國科學家永久持有"國際學術身份證",即ORCID號,促進中國科學家與全球學術界的接軌。

為了方便科技工作者獲得身份認證,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開發了ORCID中國服務平臺iAuthor(中國科學家在線 www.iauthou.cn),研究人員只須在平臺上注冊就可以申請獲得ORCID號,進而編輯個人信息,管理個人科研產出。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劉筱敏說,為了方便中國本土科學家,iAuthor作了一些調整。研究者還可以在平臺上展現個人信息,進行個人成果管理。

為幫助用戶更好地管理信息,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致力于和更多的數據庫合作,比如與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以及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合作,形成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兩大核心產品,生成成果列表,使得作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影響力。

據介紹,目前,已經有5557位研究者在iAuthor上擁有了個人專門的身份證號。

猜你喜歡
情報中心標識符歧義
基于底層虛擬機的標識符混淆方法
基于區塊鏈的持久標識符系統①
eUCP條款歧義剖析
厄使館成阿桑奇“情報中心”?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語義模糊與歧義分析
科研人員唯一標識符的理論研究現狀剖析
美軍戰區級聯合情報中心的歷史發展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唯一標識符體系構建研究*
食品科技類SCI 來源期刊JCR 期刊分區情況(1 區和2 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