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述唐代直官制度

2014-08-16 08:08楊亞瓊
西部學刊 2014年4期
關鍵詞:唐代演變影響

摘要:根據現有史料分析可知,唐代直官制度主要包括諸司定額直官和額外直官。定額直官主要是以伎術官為主,為唐代科技文化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額外直官的發展演變對唐代及后世官制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唐代;直官;演變;影響

K24

見于史籍中的唐代直官有兩種,一為宿直之官,即午后或晚上宿直官衙的官。(“內外百僚,日出而視事,即午而退,有事則直官省之”[1]13)另一種是指一種官制,即本文要談的“直官制度”。

一、直官的制度規定

《唐六典》卷2吏部郎中職掌條云:“凡諸司置直,皆有定制。(原注:諸司諸色有品直:吏部二人,兵部三人,考功、職方、庫部、戶部、度支、駕部、比部各一人,門下省明法一人、能書二人、裝潢一人,刑部明法一人,弘文館學直四人、造供奉筆二人、造寫御書筆二人、裝書一人、拓書一人,修史館裝書一人、中書省明法一人、能書四人、裝制敕一人、翻書譯語十人、乘驛二十人,集賢院能書六人、裝書十四人、造筆四人,大理寺明法一人,太常寺三十人,光祿寺十人,鴻臚寺譯語并計二十人,金銀作一人,漆作一人,太府、太仆、衛尉、司農寺各三人,沙苑監一人,少府監十四人,將作監五十人,殿中省尚食局尚藥局各十人、尚乘局二十人、尚輦局三人、尚舍局四人、尚衣局一人,秘書省圖畫一人、丹青五人、造筆一人,太史監五人,國子監明五經一人、文章兼明史一人,崇文館拓書一人,內侍省一百人,內坊四人,仆寺十人,家令寺七人,教坊二十人,總監十四人,軍器監四人,隴右六史孶課一十二人,太原府監牧役使孶課二人。外官直考者,選同京官。其前官及常選人,每年任選。若散官、三衛、勛官直諸司者,每年與折一番。)”[1]35

這是關于唐代直官制度記述最為全面的一條史料。從中可知,唐代的直官遍布于中央各個機構之中,并且諸司置直,是有員額定數的,而不是像臨時差遣官員那樣隨意。又《舊唐書》卷43載:“天下官吏,各有常員。凡諸司置直,皆有定額。(諸司諸色有品直官。)”[2]1820因而,更能進一步證明各個部門的直官員額固定、分工明確、有固定的職務。

1.諸司直官的服飾規定

《唐會要》卷31輿服上雜錄門略云:“九品以上,服色用青,飾以鈺石。應服綠及青人,謂經職事官成及食祿者。其用勛官及爵,直司依出身品?!盵3]573

從材料可知,直官的服飾是依據充直之前的官品來定,是有獨特的官服制度的。

2.直官的俸祿規定

《唐六典》卷21國子監“大成十人”下注云:“俸祿,賜會同直官例?!盵1]561

可見,直官是有特定的俸祿供給制度的。那么直官的俸祿是如何供給的呢?可參見下條史料:“(貞元)八年二月戶部奏,內外官應直京內百司及禁中軍并國親勒留人等,戶部侍郎盧征奏,伏以前件直司諸勒留官等,若敕出日便帶職事及勒留京官,即合以敕出為上日,外官比敕到為上日,如本司未經奏聞,即合同赴任官例?!敝T司者,待附甲后簽符道州為上日,支給課料,冀塞幸求,庶絕論訴?!盵3]1372

這段史料講的是如何確定直官“俸料”的供給時間及標準等問題。就供給時間而言,是為上日;就供給標準而言,依直官所帶官職的品級同京官例給。直官的這種供給俸祿的方法被稱為借品給,即由于直官本身無品級,要借用充直者原來身份的官品給。

3.直官的選拔方法

《唐六典》卷9載:“書直及寫御書一百人(原注:開元五年十二月,敕于秘書省、昭文館兼廣招諸色能書者充,皆親經御筒。后又取前資、常選、三衛、散官五品以上子、孫各有年限,依資甄敘。)”[1]280同書卷6都官郎中員外郎條:“其余雜伎則擇諸司之戶教充。(男年十三已上,在外州者十五已上,容貌端正,送太樂;十六已上,送鼓吹及少府教習。)”[1]193

“兼廣招諸色能書者充,皆親經御筒”即皇帝親自招直,如李淳風“貞觀初,以駁傅仁均歷議,多所折衷,授將仕郎,直太史局?!闷鋬x于寧輝閣,加授承務郎。十五年,處太常博士。尋轉太史丞,……二十二年,遷太史令?!盵2]2717;“取前資、常選、三衛、散官五品以上子、孫各有年限,依資甄敘”則是靠“資蔭”充直。第二條史料是講對身份低賤的音聲人及官奴婢的選拔方法,除了有一技之長外還要受到年齡的限制。此外,充直的途徑還包括自薦和他薦(《新唐書》卷170呂才傳 “太宗招侍臣舉擅音者,中書令溫彥博白才天悟絕人。聞見一接,輒究其妙。侍中王珪、魏征盛稱。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長短不同,與律諧契。招才直弘文館,參論樂事?!盵4]4062)但是,無論是用哪種方式充直,以才入直的標準是相同的,都必須經過各種考試,合格后方可入直。①

4.直官的考核與升遷

《大唐詔令集》卷2中宗即位敕云:“諸司有品直司,宜加一介,無品直司,賜勛一轉?!盵5]7由此可見,直官可分為有品直官和無品直官,劃分的標準是任職者在充直之前有無官品,即是否入流。

“流內官”是隋代對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稱,唐沿襲這一制度。與流內官相對而言,唐代還有流外官系統。凡是處于九品以外的職官就是流外官,“以其在九流之外,故曰流外”[6]600。

對流外直官即無品直官的考核有兩種:任內考和任考。所謂“任內考”是指流外官所在官署對其任職期間進行的定期考課。任內考分上、中、下、下下四個等級。其主要目的在于督促諸司雜色胥吏勤懇勞作。

《唐六典》卷22少府監丞職掌條云:“凡教諸雜作,計其功之眾寡與其難易而均平之,功多而難者限四年、三年成,其次二年,最少四十日,作為等差,而均其勞逸焉?!盵1]572由此可知,無品直官多年勞作之后,地位會逐步提高甚至可以獲得散官稱號,方便其入流。

“任考”是流外官在遷轉時必須經過的由吏部主持的考核。如果不合格,還是在原來的工作職位上,得不到遷轉。

《唐六典》卷10太史局條云:“歷生三十六人。(隋氏置?;食蛑?,同流外,八考入流。)裝書歷生五人。(皇朝置,同歷生。)”[1]303

由無品直官晉升為有品直官,須要入流。要想入流,首先要在任考中取得“門戶官”的資格?!短屏洹肪?尚書都省云:(掌故)與亭長皆為番上下,通謂之番官,轉入府史,從府史轉入令史,選轉皆試判?!盵1]12其中,掌故、亭長、府、史、令史均為門戶官?!短屏洹肪?吏部郎中員外郎條云:“凡擇流外職有三……每經三考,聽轉選,量其才能而進之,不則從舊任?!盵1]36又,“每府,史三考,令史兩考,得轉選,續前勞也?!盵1]12就是說,在掌故、亭長的位置上三考,府、史的位置上三考,令史位置上兩考,加在一起就是八考,即所謂的“八考入流”②。在八考中,須得有六上,方為“考滿”,才可以入流。(唐代流外官入流考試多有變化,但多是以八考為準)

由于直官多為伎術官,故而在開元之前,流外伎術官入流之后一般只能擔任本單位的流內官?!短茣肪?7《伎術官》:“故事,伎術官皆本司定,送吏部復申,謂秘書、殿中、太常、左春坊、太仆等伎術之官,唯得本司選轉,不得外敘。若本司無缺,聽授散官,有缺先授。若再經考滿者,聽外敘?!盵3]1183

自開元以后,對伎術直入流后的升遷與任職情況放寬了條件,允許任本司以外的流內直官。

無品直官入流后即可升任為有品直官,可是即便入流也是八九品的小官?!缎绿茣肪?5志第35《選舉志下》:“凡醫術,不過尚藥奉御,陰陽、卜筮、圖畫、工巧、造食、音聲及天文,不過本色局署令。鴻臚譯語,不過典客署令?!盵4]1174

(典客署,隸屬鴻臚寺,署設令一人,從七品下。)為了向上升遷,有品直官也是要經歷諸多考核而逐步晉升的。③

綜上,直官是有名額限制的,其服飾、俸祿、選拔方式、升遷狀況都是有規定的,而不是隨意設置的。

二、唐代直官的發展演變

《唐六典》史料中記載的直官幾乎遍布于中央部、寺、監,有固定的名額、有完整的制度,因此,直官是不等同于檢校、知、攝等官的。然而,據考證這段史料是寫于開元十三四年,因此,史料中的諸司定額直官主要反應的是唐前期的政治運作狀況。史書中關于唐后期這類以伎術官為主體的直官少有記載,故難以把握唐中、后期定額直官的情況。在此對這一問題暫不討論。

兩唐書中出現了較多的與“直”有關的資料。但由于這些“直官”與上述伎術直官不同,所以單列出來以便進一步探究。要探究唐代的非伎術直官,可以從沈括的《夢溪筆談》入手。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唐制,官序未至而以他官權攝者為直官,如許敬宗為直記室是也。國朝,學士、舍人皆置直院。熙寧中復置直舍人學士院,但以資淺者為之,其實正官也。熙寧六年,舍人皆遷罷,閣下無人,乃以章子平權知制誥;而不除直院者,以其暫攝也。古之兼官多是暫時攝領,有長兼者即同正官。予家藏《海陵王墓志》,謝朓文,‘稱兼中書侍郎?!盵7]12

史料中舉出了許敬宗直記室的例子,但是據兩唐書中許敬宗列傳:“俄直謁者臺……密以為元帥府記室……太宗聞其名,招補秦府學士”[2]2761(《舊唐書》),“俄直謁者臺……去依李密為記室……太宗聞其名,招署文學館學士”[4]6335(《新唐書》)。兩書均出現了許敬宗擔任李密元帥府記室職務的記載,但并未記載許敬宗直記室??梢?,沈括對于唐代直官的記載是存在問題的。

然而,史書中關于直記室的記載卻是存在的。令狐德棻在高祖入關后便被“引直大丞相府記室”[4]3983。記室是漢末曹操設置的隸屬于丞相府、三公的機構,至隋代親王及嗣王府置記室參軍一人(從六品下),唐代置參軍二人(從六品上),掌表、啟、書、疏。但此處令狐德棻所任記室官職是何性質不甚明了。在唐初史料中關于“直”的記載較多,例如:杜正倫“(武德初)太宗聞其名,令直秦府文學館?!繂T外郎,拜給事中,兼知起居注,……累遷中書侍郎……尋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兼崇賢館學士……中書侍郎,賜爵南陽縣侯?!盵2]2542薛頤“武德初,追直秦府?!坟?,累遷太史令?!写蠓颉盵2]5089,“太宗滅建德,引(虞世南)為秦府參軍”[2]2566。

唐初的“直官”多是王府的記室參軍或者王府的學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的是智囊團的作用,可能與隋末動亂及李唐鞏固天下有關。

貞觀年間,直官又有了新的發展。據史書記載,馬周“招直門下省。明年,拜監察御史,奉使稱職?!盵4]3895上官儀“貞觀初,舉進士。太宗聞其名,招授弘文館直學士,累遷秘書郎?!咦谒梦?,……兼弘文館學士如故?!盵2]2743李義府貞觀八年“補門下省典儀”,后經馬周舉薦“尋除監察御史。又敕義府以本官兼侍晉王”,晉王升為太子后任“崇賢館直學士”[2]2765。岑文本在貞觀元年“除秘書郎,兼直中書省?!盵2]2536此后又擔任中書舍人和中書侍郎。

此時期的直官已不再局限于王府,而是遍布于中央各個機構之中。這時期的直官主要是由以文采智謀知名的人或是中央官員擔任。他們是否是有正式編制的官員或是臨時兼任,無從考證。

開元之后,中央官擔任直官的逐漸減少,而外官充直、直官外任現象日益普遍。開元末,柳芳“由永寧尉直史館?!际贾啎r,……時國史以送官,不可追刊?!盵4]4536沈傳師“貞元末,舉進士?!瓘偷强浦?,授太子校書郎,以霍尉直史館,轉左拾遺、左補闕、史館修撰,遷司門員外郎,知制誥。招入翰林為學士,改中書舍人?!煲员竟偌媸仿?,俄出為湖南觀察使?!嫘薅旁f因建言:‘張說、令狐峘在外官論次國書,今藁史殘課,請付傳師即官下成之。召可。寶歷二年,入拜尚書右丞。復出江西觀察使,徙宣州?!霝槔舨渴汤?,卒,年五十九,贈尚書?!盵4]4540程修己在大和年間受到陳丞相的舉薦而“因授浮梁尉,賜緋魚袋,直集賢殿,累遷至太子中舍?!盵8]2398盧嗣業“進士登第,累辟使府。廣明初,以長安尉直昭文館、左拾遺、右補闕?!盵2]4273薛逢“會昌初進士擢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崔鉉罷相鎮河中,辟為從事。鉉復輔政,奏授萬年尉,直弘文館,累遷侍御史、尚書郎?!盵2]5079裴樞“咸通十二年登進士第。宰相杜審權出鎮河中,辟為從事,得秘書省校書郎,再遷藍田尉。直弘文館?!盵2]3357陸扆“光啟二年登進士第,其年從僖宗幸興元。九月,宰相韋昭度領監鐡,奏為巡官。明年,宰相孔緯奏直史館,得校書郎,……龍紀元年冬,招授藍田尉,直弘文館,遷左拾遺,兼集賢學士?!盵2]4668

薛逢和盧嗣業是弘文館直官,史書中沒有對他們直弘文館的工作情況記述。但是,可以從柳芳、沈傳師、陸扆直史館的狀況進行推論。柳芳、沈傳師直史館,即使在外任官,仍可以得到官方許可進行史書修撰。這種現象與后世官、職分離的現象多有相似之處。為了進一步了解此種現象,試以《唐會要》卷75附甲中的史料進行研究,“(貞元)八年二月戶部奏,內外官應直京內百司及禁中軍并國親勒留人等,戶部侍郎盧征奏,伏以前件直司諸勒留官等,若敕出日便帶職事及勒留京官,即合以敕出為上日,外官比敕到為上日,如本司未經奏聞,即合同赴任官例。準貞元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敕,待甲出后,省符到任日,支給俸料者,甲出未帶勒留官簽符,先下州府交替,理例未免喧爭。伏請起今以后,并須挾名勒留,敕到任方為上日,支給錢料,其附甲官有結甲,依前勒留。直諸司者,待附甲后簽符道州為上日,支給課料,冀塞幸求,庶絕論訴?!?/p>

史料將直官與勒留官并于一處記述,可見二者之間是有一定相似性或者聯系的。外官直京司者俸料依京官例由戶部支給。又,日本學者礪波護在研究唐代任命縣尉的制誥中發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往往任命某縣尉的同時還使其充任“史館修撰”或“集賢校理”。他認為“史館修撰”、“集賢校理”、“直弘文館”屬于名譽職位,沒有品階、單單是加官,因而在任命國都附近特別是京畿縣尉時,同時就將這些加官授與他們了。[9]575這些均與后世的寄祿官及官職差遣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對唐后期及宋代官制有著一定的影響。

三、直官制度的影響

直官制度作為一種政治制度,增加了唐代官制的復雜性,對唐代以及后代的官職制度影響很大。同時,唐代直官制度作為一種儲備人才的制度,也推動了唐代科技文化的繁榮發展。

1.對唐代官制的影響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直官不是單獨存在的,直官制度建立在唐職、散、勛、爵、衛官制及選舉制等基礎上,與職散勛爵衛共同構成一個相互交叉聯系的官僚制度體系。[10]49五者各自成系,職和衛表示職事官;散代表出身,是社會地位的象征;勛以酬功;爵以封邑。而五者又相互聯系,因勛爵而得散,因有散參選而得職事,或是因職事而得散,因職事而有勛,因勛而封爵,因職事而封爵……直官是建立在職散勛爵衛系統上的,無品直官因年勞而有散,因有散而升入有品直官,因充直而有勞考,或參選獲職,或增加散階,或加勛而得爵……

(上圖為設置直官之前的唐代職、散、勛、爵、衛運作示意圖)

(下圖為設置直官后的運作狀況示意圖)

唐法律上將官吏分為四等,即長官、通判官、判官、主典,后又加上檢勾之官(勾官)。長官、通判官、判官負責判案,主典負責起草文書及司各種雜役,勾官負責檢查文書處理是否正確。而遇到一些技術性問題時,就難以解決了。而直官設立后,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直官多以技術見長,以他們具備的專業技術才能保證專業工作的科學性,也使有些機構從常務執行機構變為科研機構,為唐代科技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奠定了基礎。

2.推動了唐代科技文化的發展

唐代的直官遍布于中央各司,中央六省一臺九寺五監中只有御史臺、宗正寺、都水監未置直官。直官的種類涵蓋了文學(文學直)、史學(史直)、書法(拓書直、造筆直、書直)、繪畫(畫直、書畫鑒賞直)、天文歷法(天文歷生)、裝幀(裝書直、裝潢直)、農林(農林副業直、馬直)、衣食住行(造食直、手工業直、建筑業直、衣輦制造直)等各個方面。唐代直官種類齊全、分布廣泛,代表了唐代科技文化領域的高級人才。如呂才、李淳風、吳兢、宋之問等,他們都是唐代的直官,也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推動了科技文化的繁榮。直官制度是一個集中、吸收、儲備、利用人才的制度,對唐代文化的繁榮帶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3.對后世官制的影響

如果將唐代直官置于整個唐宋變革的時代大背景下,便可發現,直官制度的發展演變本就是唐宋變革的一環。宋承唐制,實為唐后期之制,即未能脫離唐末以來“紊亂”官制的窠臼,保留了《唐六典》那套三省六部、九寺五監行政管理制度,而事實上已經被臨時差遣所動搖。此外,唐前期大量設置的各館直學士在宋朝劇增,宋代廣置館閣,每閣必有直學士(如龍圖閣直學士)。直學士在宋代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直學士已經成為一種職名,成為了內外差遣所帶榮銜。以“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龍圖閣知襄州事王洙”為例,其中的“直龍圖閣”即為王洙的榮銜,也就是“職”??梢?,唐代直官對唐宋之際官制發展演變產生了重要影響。④

注釋:

①關于唐代直官的服飾、俸祿規定及選拔方式問題可參見李錦繡《唐代制度史略論稿》(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② 趙豪邁在《論唐代流外官考課制度中的幾個相關問題》一文中對“八考入流”做了解釋:因為勞考是硬指標,而考績是軟指標,人們習慣總喜歡省口,以一目了然的硬指標來稱呼一件事物。當時的人們對“八考入流”沒有什么歧義,但是后世的人們以為“八考入流”就是考限位八年,年限已足,便為考滿??伎兙捅粺o緣無故的忽略掉了。另外,“八考”已是一個通稱,因為在唐代明明就有長于八考的情況,如尚食局主食,就是“十年考滿,同流外授官”。同時,考績也確實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以致形同虛設,唐政府無奈,只好采取限定指標的辦法來解決。(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3年,第四期)

③關于直官的考核與升遷問題可參見韓剛《北宋翰林圖畫院制度淵源考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P86-113),任士英《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中國史研究》1995年1期),趙豪邁在《論唐代流外官考課制度中的幾個相關問題》(《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3年第四期)。

④關于唐代直官制度對唐宋官職差遣制度以及對唐宋變革的影響問題,本文是在參考了龔延明《中國古代職官科舉研究》與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時代觀》的基礎上,把握時代背景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1]李林甫,等撰.唐六典[M]. 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

[2]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

[4]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宋敏求.唐大詔令集[M].上海:商務印書館,1959.

[6]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M].劉俊文,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7]沈括.夢溪筆談[M].侯真平,點校.長沙:岳麓書社,1998.

[8]周紹良,趙超.唐代墓志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9]劉俊文.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四卷六朝隋唐[M].北京:中華書局,1992.

[10]李錦繡.唐代制度史略論稿[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楊亞瓊(1989—),山東濰坊人,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生。主要從事敦煌學、隋唐史研究。

(責任編輯:李直)

猜你喜歡
唐代演變影響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異類女性故事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演變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談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進程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