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鐵路施工企業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2014-08-27 15:54劉超群蔡昱
職業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關鍵詞: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劉超群++蔡昱

摘要:當前,國家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施工企業急需一大批高素質的工程物資管理人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經多年探索形成了服務鐵路施工企業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鐵路施工企業;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8-0032-03

近幾年,我院加大了物流管理專業的改革,按照施工企業物資管理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把“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作為專業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實施、優化了服務鐵路施工企業、融入企業文化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專業定位

我院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符合施工企業物資管理崗位任職要求,具備工程物資采購、倉儲、成本核算與控制、材料質量檢測等專業能力;能適應施工企業艱苦的工作環境,熟悉企業文化,吃苦奉獻;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終身學習能力強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術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我院自開辦物流管理專業以來,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市場變化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形成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將企業優秀文化、職業素養教育和立足企業、服務社會的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口,以課程體系、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充分發揮了人才培養的育人功能和社會服務能力,確保了畢業生能力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學工對接”是指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

專業與產業對接是指專業的發展適應物流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過程中,通過企業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的崗位。專業設置來源于施工現場需求,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實現專業與產業的對接。

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指將物資管理職業標準引入課程標準中,開設的課程內容與材料員、物資采購員、物資保管員等相關職業崗位工作內容兼容,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是指以物資管理業務操作流程為導向,設置課程、整合課程內容,重構新模式下的課程體系。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在實現教學過程中融入實際生產過程,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是指學院實行“雙證書”制度,要求學生必須同時取得畢業證書和材料員、物資采購員、物資保管員等職業資格證書,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

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是指課程體系構建時除滿足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外,還兼顧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學生畢業后還可隨時根據需要重新回到學校進行學習和深造,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此外,通過專升本、函授本科等途徑,為學生提供繼續教育的平臺,實現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是指與企業共同制定融入企業文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研究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的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進一步探索校企共同開展工作價值觀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教育教學模式,實現專業文化對接、課程文化對接、職業生涯指導文化對接、工作價值觀教育對接。

“五進五出”是指學生從入校到畢業五次進出校園(課堂)和企業(實訓基地),實現“學工對接”?!耙贿M一出”:學生入學之初即走出學校、介入企業,進行1~2周的認知式學習,初步了解專業;“二進二出”:第二階段,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充滿企業氛圍的綜合實訓基地接受為期1個月的模擬崗位訓練;“三進三出”:第三階段,學生走出校門,進駐企業,進行為期1個月的崗位角色體驗式實習;“四進四出”:第四階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以上的頂崗實習;“五進五出”:第五階段,學生畢業后,可隨時根據需要重新回到學校進行學習和深造,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課程體系開發及課程建設

課程體系構建 通過與企業合作,針對行業特色、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專業人才需求層次進行調研,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從專業培養目標入手,基于工程物資管理崗位的工作過程整合課程內容,重構了新模式下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課程建設 將工程物資管理技術標準引入課程標準,以工程施工項目為載體,依據施工過程中物資管理環節設計學習情境,依據各環節工作任務確定學習情境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與企業合作,打破傳統教材以知識傳授為主的陳規,創立以實踐能力為主線、以任務驅動、以工作流程或項目驅動要求為單元的教材模式,編寫了《物資倉儲》、《物資采購》、《物資成本核算與控制》等5本特色校本教材。建成了“物資管理職業認知”等6門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包括課程標準、多媒體課件、教案、試題庫、圖片、錄像、案例集以及網上輔導答疑等,達到規范專業教學要求,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開放教學環境,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搭建良好的資源平臺。

教學組織模式改革

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推行“八學段、雙交替”的教學組織模式。如圖4所示。

第一階段:“職業基本能力”培養階段(1、2學段)。第一、二學期(1、2學段)主要在課堂和校內實訓室(基地)對學生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完成信息核算員、材料司磅員、現場物資管理員等3個崗位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模擬訓練以及其他崗位基本能力培養;1~2周的認知式學習采用班級交替學習,使學生形成對工程物資管理工作崗位及其流程的感性認識。

第二階段:“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階段(3、4、5、6學段)。第三、四學期分別安排四個學段(3、4、5、6學段),主要在課堂采用“理實一體、工學交替”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學,在校內實訓基地和企業分別進行為期1個月的模擬崗位訓練和角色體驗式實習,完成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受實訓基地場地和項目化教學需要限制,第三學期分兩個學段,第一學段在校內采用項目化教學安排物資采購、工程物資成本核算與控制等課程學習,并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崗位角色模擬訓練;第二學段安排物資倉儲、施工企業運營與管理、商務談判等課程學習,并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崗位角色模擬訓練,見表2。

實訓基地模擬崗位訓練,主要由企業兼職指導教師與校內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完成,讓學生熟悉施工現場環境,學習工程物資管理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解決物資計劃、物資采購、物資驗收、物資保管、物資發放、物資回收、成本核算等理論與實際的對接,樹立專業思想,培養職業意識。

通過不斷探索和改革,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畢業生供不應求。我院已成為中鐵、中鐵建等企業的工程物資管理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基地。

參考文獻:

[1]曹翠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10,(23).

[2]張雨樂.淺談鐵路工程項目物資管理工作的創新[J].科技創新導報,2013(26).

[3]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楊在良)

摘要:當前,國家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施工企業急需一大批高素質的工程物資管理人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經多年探索形成了服務鐵路施工企業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鐵路施工企業;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8-0032-03

近幾年,我院加大了物流管理專業的改革,按照施工企業物資管理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把“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作為專業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實施、優化了服務鐵路施工企業、融入企業文化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專業定位

我院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符合施工企業物資管理崗位任職要求,具備工程物資采購、倉儲、成本核算與控制、材料質量檢測等專業能力;能適應施工企業艱苦的工作環境,熟悉企業文化,吃苦奉獻;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終身學習能力強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術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我院自開辦物流管理專業以來,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市場變化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形成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將企業優秀文化、職業素養教育和立足企業、服務社會的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口,以課程體系、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充分發揮了人才培養的育人功能和社會服務能力,確保了畢業生能力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學工對接”是指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

專業與產業對接是指專業的發展適應物流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過程中,通過企業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的崗位。專業設置來源于施工現場需求,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實現專業與產業的對接。

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指將物資管理職業標準引入課程標準中,開設的課程內容與材料員、物資采購員、物資保管員等相關職業崗位工作內容兼容,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是指以物資管理業務操作流程為導向,設置課程、整合課程內容,重構新模式下的課程體系。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在實現教學過程中融入實際生產過程,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是指學院實行“雙證書”制度,要求學生必須同時取得畢業證書和材料員、物資采購員、物資保管員等職業資格證書,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

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是指課程體系構建時除滿足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外,還兼顧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學生畢業后還可隨時根據需要重新回到學校進行學習和深造,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此外,通過專升本、函授本科等途徑,為學生提供繼續教育的平臺,實現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是指與企業共同制定融入企業文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研究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的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進一步探索校企共同開展工作價值觀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教育教學模式,實現專業文化對接、課程文化對接、職業生涯指導文化對接、工作價值觀教育對接。

“五進五出”是指學生從入校到畢業五次進出校園(課堂)和企業(實訓基地),實現“學工對接”?!耙贿M一出”:學生入學之初即走出學校、介入企業,進行1~2周的認知式學習,初步了解專業;“二進二出”:第二階段,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充滿企業氛圍的綜合實訓基地接受為期1個月的模擬崗位訓練;“三進三出”:第三階段,學生走出校門,進駐企業,進行為期1個月的崗位角色體驗式實習;“四進四出”:第四階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以上的頂崗實習;“五進五出”:第五階段,學生畢業后,可隨時根據需要重新回到學校進行學習和深造,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課程體系開發及課程建設

課程體系構建 通過與企業合作,針對行業特色、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專業人才需求層次進行調研,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從專業培養目標入手,基于工程物資管理崗位的工作過程整合課程內容,重構了新模式下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課程建設 將工程物資管理技術標準引入課程標準,以工程施工項目為載體,依據施工過程中物資管理環節設計學習情境,依據各環節工作任務確定學習情境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與企業合作,打破傳統教材以知識傳授為主的陳規,創立以實踐能力為主線、以任務驅動、以工作流程或項目驅動要求為單元的教材模式,編寫了《物資倉儲》、《物資采購》、《物資成本核算與控制》等5本特色校本教材。建成了“物資管理職業認知”等6門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包括課程標準、多媒體課件、教案、試題庫、圖片、錄像、案例集以及網上輔導答疑等,達到規范專業教學要求,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開放教學環境,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搭建良好的資源平臺。

教學組織模式改革

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推行“八學段、雙交替”的教學組織模式。如圖4所示。

第一階段:“職業基本能力”培養階段(1、2學段)。第一、二學期(1、2學段)主要在課堂和校內實訓室(基地)對學生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完成信息核算員、材料司磅員、現場物資管理員等3個崗位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模擬訓練以及其他崗位基本能力培養;1~2周的認知式學習采用班級交替學習,使學生形成對工程物資管理工作崗位及其流程的感性認識。

第二階段:“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階段(3、4、5、6學段)。第三、四學期分別安排四個學段(3、4、5、6學段),主要在課堂采用“理實一體、工學交替”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學,在校內實訓基地和企業分別進行為期1個月的模擬崗位訓練和角色體驗式實習,完成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受實訓基地場地和項目化教學需要限制,第三學期分兩個學段,第一學段在校內采用項目化教學安排物資采購、工程物資成本核算與控制等課程學習,并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崗位角色模擬訓練;第二學段安排物資倉儲、施工企業運營與管理、商務談判等課程學習,并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崗位角色模擬訓練,見表2。

實訓基地模擬崗位訓練,主要由企業兼職指導教師與校內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完成,讓學生熟悉施工現場環境,學習工程物資管理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解決物資計劃、物資采購、物資驗收、物資保管、物資發放、物資回收、成本核算等理論與實際的對接,樹立專業思想,培養職業意識。

通過不斷探索和改革,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畢業生供不應求。我院已成為中鐵、中鐵建等企業的工程物資管理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基地。

參考文獻:

[1]曹翠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10,(23).

[2]張雨樂.淺談鐵路工程項目物資管理工作的創新[J].科技創新導報,2013(26).

[3]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楊在良)

摘要:當前,國家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施工企業急需一大批高素質的工程物資管理人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經多年探索形成了服務鐵路施工企業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鐵路施工企業;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8-0032-03

近幾年,我院加大了物流管理專業的改革,按照施工企業物資管理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把“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作為專業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實施、優化了服務鐵路施工企業、融入企業文化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專業定位

我院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符合施工企業物資管理崗位任職要求,具備工程物資采購、倉儲、成本核算與控制、材料質量檢測等專業能力;能適應施工企業艱苦的工作環境,熟悉企業文化,吃苦奉獻;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終身學習能力強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術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我院自開辦物流管理專業以來,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市場變化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形成的“學工對接、五進五出”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將企業優秀文化、職業素養教育和立足企業、服務社會的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口,以課程體系、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充分發揮了人才培養的育人功能和社會服務能力,確保了畢業生能力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學工對接”是指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

專業與產業對接是指專業的發展適應物流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過程中,通過企業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的崗位。專業設置來源于施工現場需求,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實現專業與產業的對接。

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指將物資管理職業標準引入課程標準中,開設的課程內容與材料員、物資采購員、物資保管員等相關職業崗位工作內容兼容,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是指以物資管理業務操作流程為導向,設置課程、整合課程內容,重構新模式下的課程體系。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在實現教學過程中融入實際生產過程,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是指學院實行“雙證書”制度,要求學生必須同時取得畢業證書和材料員、物資采購員、物資保管員等職業資格證書,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

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是指課程體系構建時除滿足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外,還兼顧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學生畢業后還可隨時根據需要重新回到學校進行學習和深造,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此外,通過專升本、函授本科等途徑,為學生提供繼續教育的平臺,實現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是指與企業共同制定融入企業文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研究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的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進一步探索校企共同開展工作價值觀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教育教學模式,實現專業文化對接、課程文化對接、職業生涯指導文化對接、工作價值觀教育對接。

“五進五出”是指學生從入校到畢業五次進出校園(課堂)和企業(實訓基地),實現“學工對接”?!耙贿M一出”:學生入學之初即走出學校、介入企業,進行1~2周的認知式學習,初步了解專業;“二進二出”:第二階段,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充滿企業氛圍的綜合實訓基地接受為期1個月的模擬崗位訓練;“三進三出”:第三階段,學生走出校門,進駐企業,進行為期1個月的崗位角色體驗式實習;“四進四出”:第四階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以上的頂崗實習;“五進五出”:第五階段,學生畢業后,可隨時根據需要重新回到學校進行學習和深造,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課程體系開發及課程建設

課程體系構建 通過與企業合作,針對行業特色、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專業人才需求層次進行調研,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從專業培養目標入手,基于工程物資管理崗位的工作過程整合課程內容,重構了新模式下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課程建設 將工程物資管理技術標準引入課程標準,以工程施工項目為載體,依據施工過程中物資管理環節設計學習情境,依據各環節工作任務確定學習情境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與企業合作,打破傳統教材以知識傳授為主的陳規,創立以實踐能力為主線、以任務驅動、以工作流程或項目驅動要求為單元的教材模式,編寫了《物資倉儲》、《物資采購》、《物資成本核算與控制》等5本特色校本教材。建成了“物資管理職業認知”等6門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包括課程標準、多媒體課件、教案、試題庫、圖片、錄像、案例集以及網上輔導答疑等,達到規范專業教學要求,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開放教學環境,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搭建良好的資源平臺。

教學組織模式改革

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推行“八學段、雙交替”的教學組織模式。如圖4所示。

第一階段:“職業基本能力”培養階段(1、2學段)。第一、二學期(1、2學段)主要在課堂和校內實訓室(基地)對學生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完成信息核算員、材料司磅員、現場物資管理員等3個崗位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模擬訓練以及其他崗位基本能力培養;1~2周的認知式學習采用班級交替學習,使學生形成對工程物資管理工作崗位及其流程的感性認識。

第二階段:“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階段(3、4、5、6學段)。第三、四學期分別安排四個學段(3、4、5、6學段),主要在課堂采用“理實一體、工學交替”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學,在校內實訓基地和企業分別進行為期1個月的模擬崗位訓練和角色體驗式實習,完成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受實訓基地場地和項目化教學需要限制,第三學期分兩個學段,第一學段在校內采用項目化教學安排物資采購、工程物資成本核算與控制等課程學習,并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崗位角色模擬訓練;第二學段安排物資倉儲、施工企業運營與管理、商務談判等課程學習,并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崗位角色模擬訓練,見表2。

實訓基地模擬崗位訓練,主要由企業兼職指導教師與校內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完成,讓學生熟悉施工現場環境,學習工程物資管理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解決物資計劃、物資采購、物資驗收、物資保管、物資發放、物資回收、成本核算等理論與實際的對接,樹立專業思想,培養職業意識。

通過不斷探索和改革,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畢業生供不應求。我院已成為中鐵、中鐵建等企業的工程物資管理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基地。

參考文獻:

[1]曹翠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10,(23).

[2]張雨樂.淺談鐵路工程項目物資管理工作的創新[J].科技創新導報,2013(26).

[3]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楊在良)

猜你喜歡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電子商務理念下的物流管理優化新策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基于學生就業導向的中職物流管理教學研究
GIS云服務在現代物流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研究
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