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居民住房來源構成與省際差異

2014-09-15 20:46張祚陳昆侖涂姍劉艷中
世界地理研究 2014年3期
關鍵詞:住房問題人口普查

張祚+陳昆侖+涂姍+劉艷中

摘 要: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隨著中國城市住房改革的深入和住房市場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住房來源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本文綜合不同視角對當前中國城市居民住房來源體系進行了梳理,選取購買商品房、購買經濟適用房、租賃住房和自建住房4種類型,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為基礎,分析了中國31個?。ㄊ?、區)城市居民住房來源的構成、變化和省際差異特征,并通過構建神經網絡對省際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并對未來城市居民住房結構的變化進行展望。

關鍵詞:住房問題;住房來源;省際差異;人口普查

中圖分類號:K901.8 文獻標識碼:A

住房是人們日常生活的普遍存在的基本需求,當個體的住房需求集合成為社會需求且無法被很好滿足的時候就出現了住房問題[1]。住房問題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2]。從空間范圍看,一般而言的住房問題主要指產生在城市住房的問題[3]。在中國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住房需求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大中城市住房價格不但持續上漲,而且上漲的越來越快[4]。以北京為例,過去十年房價大約增長了10倍①。在此背景下,中國城市住房問題逐漸突出,并逐漸成為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白∮兴印弊鳛榻ㄔO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和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逐步成為相關研究普遍認同的價值[5]。

隨著中國住房改革逐步經歷“住房商品化——住房市場化——住房分配貨幣化”的階段[6],通過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城市住房供應體系來滿足不同層次居民的住房需求被視為實現“住有所居”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7]。然而,在同一區域不同居民的住房來源渠道是購買、租賃還是自建?是商品住房還是保障性住房?當前,已有研究中,有包括主要針對農民工單一群體住房來源的研究[8],以及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五普”)對城鎮居民住房產權狀況區域差異的研究[9],但針對全國城市居民以更完整的住房來源結構對省際差異的分析相對缺乏。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國獲取人口資料,以及國情國力的最基本的調查方法[10]。從“五普”開始,住房調查也包括在人口普查內容中。本文基于“五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簡稱“六普”)中城市居民住房調查的相關數據,對中國31個?。ㄊ?、區)城市居民住房來源的構成、十年前后的變化和省際差異特征,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 住房發展與來源構成

1.1 住房改革與住房保障

1998年中央政府推行住房貨幣化改革,停止國家供應住房的實物分配制度,實行市場化供應為主的住房貨幣化分配,中國的住房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11]。特別是2000年以后,商品房建設規模和增長速度不斷提升,2010年竣工的商品房達到562.06萬套,是2000年的3.7倍。此外,商品房所占全部竣工住宅的比例也逐漸從2000年71.8%上升到到2010年的93.4%(圖1)。以市場化為導向的住房體制改革,一方面減輕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也讓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可以通過住房市場來滿足住房需求,城鎮居民的居住條件總體上也得到較大改善[12]。發展和完善住房市場的同時,中國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的探索也從未間斷[13],并逐漸形成了以廉租房、公租房為主要內容的租賃型保障房和以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棚戶區改造房等為主要內容的產權型保障性住房體系[14]。而保障性住房作為中國住房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是中央政府寄希望解決或緩解當前住房問題的重要手段[15]。從建設規模來看,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經濟適用房作為保障性住房體系中的一種重要類型竣工套數和所占全部竣工住宅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圖1)。

1.2 非正規住房與租賃住房

從城市住房實體存在的來源追溯上,還包括自建住房(或自建住區)。這類住房一般認為是城市邊緣區因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而使農業及外來人口的集聚點演變成的“城中村”中的自建住房、城市中心區內長期積累自然發展而形成的老街區中改建、擴建或再建的住房[16]。這些住房相對于正規住房供應渠道屬于非正規途徑的住房供給,為城市土地利用、建設景觀、規劃管理和社區文化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17],但也為無法參與到正規住房市場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種居住選擇[18]。而租賃形式則是解決大城市流動人口居住問題、常住人口階段性住房困難、戶籍人口長期性住房困難的主要手段之一[19]。在部分房地產市場較為發達的歐洲國家,租賃住房往往為全國近半數人口提供了住房供應,是居民住房來源的主要渠道[20]。

1.3 住房來源構成體系

隨著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住房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中國城市住房供應體系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商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1,22]。但是,各種以自建形式為主的非正規住房也客觀上成為一部分居民住房來源的渠道。這些住房實體來源不同的住房和租賃住房一起構成了中國城市居民住房來源體系的主要部分。

從住房產權視角來看,占有住房權限(tenure)是城市居民居住權力和義務所依據的基礎,通??梢员粍澐譃椋孩偎袡?,其中又包括一定期限的所有(leasehold)和永久所有(freehold);②承租于當地政府,屬于“有保障”的居??;③承租于私人所有者,屬于“有保證的短期占有(assured shorthold)”;④承租于住房協會[23]。中國目前包括自有和租賃是兩種不同的住房使用模式[24]。通過住房市場購買方式獲得商品住房通常有產權,包括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和定向安置房在內的保障性住房通常有不完整產權[15]。而城市自建住房可能是“小產權房”(或“鄉產權房”)②,有不完整產權或產權不清晰[25]。

綜合住房實體可溯來源、產權情況并結合各類住房一般所適應的對象,我們對中國城市住房來源體系進行了如表1所示的梳理和歸納。

2 住房來源結構分析

2.1 住房來源結構總體概況

基于“五普”和“六普”數據中對31個省級行政單位(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按城市居民按住房來源劃分的家庭戶數統計,將2010年與2000年城市居民住房總體來源進行對比發現,按照獲得住房渠道差異劃分,通過購買方式獲得住房的居民戶數明顯提高,所占整個被調查對象的百分比也由2000年45.19%上升到53.35%。這說明,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隨著城市居民收入提高和住房供應量的提高,通過購買方式獲得住房成為了城市居民住房來源的最主要渠道。同時通過租賃方式獲得住房的居民戶數也略有提高,2010年占整個被調查對象的比例比2000年也提高了2.54%。而通過自建方式獲得住房的居民戶數明顯下降,2010年占比較2000年降低了10.36%(圖2)。由此可見,隨著商品住房市場的發展以及大量舊城區和“城中村”的改造,原本居住在自建住房中的居民可能逐漸轉向更加正規化、專業化的住房組織和建設渠道。

無論是2000年還是2010年,通過購買方式獲得住房都是城市居民住房來源最主要渠道。這其中除了購買商品住房,購買經濟適用房也是購房來源結構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們進一步將購房來源按照購買商品住房和購買經濟適用房進行區分。自然分類法(Jenks)是遵循同組內數據方差最小而組間方差最大原則的常用數據分組方法[26],也經常被應用到GIS專題圖制作中。為了體現不同?。ㄊ?、區)城市住房來源的空間分布現狀,我們基于ArcGIS,通過自然分類法,結合“五點量表”思路分別將2010年各地主要住房來源的百分比大小劃分為5類來分析不同住房來源的省際差異(圖3)。

2.2 購買住房比例及省際差異

(1)購買商品房。對購買商品房家庭數百分比(Pc)具體分析可以反映商品住房市場發展以及居民接受程度的差異。我們分別將2000年和2010年31個?。ㄊ?、區)Pc按照東部、東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區域劃分③,在每個區域內按照2010年Pc值由大到小排列(圖4)。31個?。ㄊ?、區)的Pc均值由2000年的7.98%上升到25.03%。說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隨著中國房地產的快速發展,通過商品住房市場購買住房的居民比例大幅上升。從區域變化來看(圖4):①東部地區Pc上升最快的山東、河北、天津都上升幅度超過了20個百分點。相對上升較慢的福建、浙江和廣東,上升幅度低于9個百分點。②東北部地區中的吉林和遼寧Pc上升幅度都超過了20個百分點。③中部地區Pc上升幅度超過20個百分點僅安徽,其他中部5省上升幅度都在10到20百分點間。④西部地區Pc上升幅度最為突出的是重慶、寧夏和四川,其中重慶和寧夏上升幅度超過28個百分點,也是全國上升最高的地區。不同?。ㄊ?、區)Pc的變化差異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2000到2010年十年間不同地區居民對于商品房的支付意愿和可支付水平差異。此外,當前31個?。ㄊ?、區)Pc的空間分布特征顯示(圖3),購買商品房占比總體趨勢呈現“北高南低”特征:①東部和東北部大部分?。ㄊ?、區)比例較高,其中天津、吉林、遼寧、寧夏和重慶的比例最高;②福建、海南、山西、陜西、云南、廣西和西藏比例最低;③北京、上海的比例處于中間水平。

(2)購買經濟適用房。對購買商品房家庭數百分比(Pa)具體分析可以反映區域間組織建設保障性住房以及中低收入居民通過購買方式獲得保障性住房的差異。31個?。ㄊ?、區)的Pa均值由2000年的7.17%下降到5.86%。說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雖然保障性住房建設從未中斷,但是城市購買經濟適用房的居民比例還是略有下降。從區域變化來看(圖5):①東部地區Pa變化最明顯的是除北京和江蘇幅度上升,其他所有?。ㄊ校┒荚谙陆?。其中北京Pa上升幅度更是超過4個百分點,為全國之最;②東北部地區中的黑龍江Pa小幅下降。其他兩省小幅上升;③中部地區變化最明顯的是江西和河南,Pa下降明顯,下降幅度超過了4個百分點。其他省有升有降,但幅度不大;④西部地區四川、山西、青海、貴州的Pa都下降明顯,而新疆、西藏Pa有明顯上升。不同?。ㄊ?、區)Pa的變化差異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2000到2010年十年間地方保障性住房政策地方落實程度和執行力度的差異。此外,當前31個?。ㄊ?、區)Pa的空間分布(圖3),主要呈現“西高東低”特征:①大部分西部?。ㄊ?、區)比例較高。此外,東北的吉林和中部山西比例也較高;②東南沿海地區上海、浙江、福建、廣東以及中部江西比例最低。

2.3 租賃住房比例及省際差異

對租賃住房家庭數百分比(Pr)具體分析可以反映對所居住的住房不擁有產權的居民比例差異??傮w來看,2010年Pr 與2000年相比變化不大,31個?。ㄊ?、區)的均值僅下降了0.13個百分比。但是從區域變化來看(圖6),各?。ㄊ?、區)出現了明顯不同的變化特征:①東部地區Pr變化兩極分化,廣東、浙江和福建上升幅度明顯,均超過15個百分點。其中廣東上升幅度更是超過了22個百分點,為全國之最。而天津下降超過了17個百分點;②東北部地區3省Pr都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遼寧下降幅度最大,超過15個百分點;③中部地區Pr除了江西下降幅度超過9個百分點,其他省份變化幅度較??;④西部地區Pr西藏和重慶有較明顯的下降,其中西藏下降了超過9個百分點,貴州、廣西小幅上升,其他?。▍^)變化幅度較小。不同?。ㄊ?、區)Pr的變化差異某種程度可能與地區人口流動、住房可支付水平以及住房消費觀念差異等因素有關。此外,當前31個?。ㄊ?、區)Pr的空間分布(圖3),主要呈現“南高北低”特征:①大部分比例較高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各省、北京和天津、西南地區和西藏;②整個東北部地區以及山東、河北、河南比例較低。

2.4 自建住房比例及省際差異

對自建住房家庭數百分比(Ps)具體分析可以反映通過自行組織建造(或改、擴建)住房居民比例差異。全國各?。ㄊ?、區)Ps下降幅度較大,從2000年24.36%下降到2010年的15.57%,下降了8.79個百分點。從區域變化來看(圖7):①東部地區浙江、廣東、山東下降幅度最大,均超過14個百分點,其中廣東更是超過了17個百分點,為全國之最。天津下降幅度最小,近2個百分點;②東北部地區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吉林,超過12個百分點;③中部地區Ps下降幅度最小的江西,僅1.72個百分點,是除西部地區以外下降幅度最小的??;④西部地區重慶和四川下降幅度最大,均超過14個百分點。西藏、云南下降比例最小。不同?。ㄊ?、區)Ps的變化差異某種程度與城市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程度、民族住房偏好的差異等因素有關。此外,當前31個?。ㄊ?、區)Ps的空間分布(圖3),主要呈現“南高北低”特征:①東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比例較高;②北京、天津東、北部的吉林、遼寧與西部部分?。▍^)比例較低。

3 區域差異影響因素分析

3.1 指標選取和分析方法

為了進一步考察Pc、Pa、Pr和Ps區域差異性的形成機理,我們從區域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分別選取了6個相關指標:人均GDP(GDPPC,單位:元/人)和商品房均價(HP,單位:元)主要用來反映當地經濟發展和住房市場發展程度;年人均可支配收入(DIPC,單位:元/人)和人均居住面積(Area,單位:m2)主要用來反映當地居民生活和住房水平;城鎮化率(UR,單位:%)和外來人口占比(FP,單位:%)主要用來反映城市發展水平和人口結構特征。利用這些變量可以對不同類型住房來源比例的差異做出解釋。

人工神經網絡模型作為一種有效的非線性回歸形式為這類觀測數據提供了最佳擬合[27]。MLP(Multi-Level Perceptron)模型作為人工神經網絡前饋網絡中應用最廣泛的形式,其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通過前饋連接與下一層的每個節點都建立連接,可以應用于空間互作用建模[28]。這里我們利用EasyNN2011軟件包構建MLP模型。該軟件包對于網絡的訓練主要采用的是logistic激活函數和基于梯度的方向傳播。我們以6個變量作為輸入層,分別將Pc、Pa、Pr和Ps作為輸出層的單一變量,利用一個隱藏層,20個節點,分別構建4個“6-20-1”MLP網絡。以2010年各?。ㄊ?、區)相應數據進行網絡訓練。將訓練平均誤差目標設置為0.01,學習速率設置為0.4,動量設置為0.6。模型結果顯示,4個網絡平均誤差達到預設標準,70%-75%的省市的誤差在1%以下,其他則在1%~5%之間,結果在可接受范圍內。

3.2 影響程度分析

我們將通過神經網絡所得到的GDPPC、HP、DIPC、Area、UR和FP各因素分別對于Pc、Pa、Pr和Ps的影響程度(值)進行對比(圖8)發現:

(1)對于不同?。ㄊ?、區)城市居民購買商品房的比例,人均住房面積和城鎮化率的影響程度更明顯。這些因素都可以視為區域Pc差異的“結果表現”。由此可見,隨著中國住房改革對于房地產市場化的不斷推進, 房地產市場的逐步發展和壯大,不但成為中國城市居民最主要的住房來源渠道,同時,也為提升區域城市居民人均住房水平和城市發展水平起到了推動作用。

(2)對于不同?。ㄊ?、區)城市居民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比例,居民收入水平和商品房價格的影響程度相對更高。其中居民收入水平可以視為區域Pa差異的“成因表現”。經濟適用房作為保障性住房的主要類型,可以與“可支付性住房(affordable housing)”對應??梢?,地區城市居民對于商品住房可支付能力的不足是地方政府開展經濟適用房建設的原因,同時也是影響區域Pa差異的主要因素。

(3)對于不同?。ㄊ?、區)城市居民租賃住房的比例,外來人口是明顯的主導因素。從城市人口結構特征來看,廣東、浙江和福建等外來人口占比較大的省份,租賃住房的比例明顯更高。這說明,人口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是影響當前城市居民選擇租賃住房而不是購買住房的主要因素。

(4)對于不同?。ㄊ?、區)城市居民自建住房的比例,城鎮化率、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影響程度相對更高。其中,人均收入和人均GDP是Ps的“成因表現”,而以城市居民自行組織建造或改、擴建的住房,通過非正規渠道成為部分城市居民住房來源的同時,也為城市建設、社區管理等帶來負面影響。

4 結論與展望

4.1 結論

(1)隨著中國住房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前城市居民住房供應體系呈現多元化、多層次化的特征。綜合住房實體可溯來源、產權狀態等因素,城市居民主要來源主要包括以房地產市場作為來源渠道的商品住房,以地方政府組織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和以自建形式為主的各類非正規住房。同時,除了購買住房,租賃住房也是城市居民住房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2)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隨著中國城市住房供應更加趨向專業化,市場化,以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居民購買商品房的比例大幅提升,并成為城市居民住房來源的最主要渠道。31個?。ㄊ?、區)比例提升幅度不同,到2010年,總體呈現“北高南低”特征。吉林、遼寧、重慶和寧夏比例最高,而南方大部分沿海省份相對較低。

(3)在住房地產市場持續發展和商品房價格過快上漲的同時,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總量稍顯不足。與2000年相比,2010年全國城市居民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比例比略有下降,但各?。ㄊ?、區)的變化有明顯差異性,到2010年,總體呈現“西高東低”的特征,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省份居民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比例明顯低于其他地區。

(4)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下,隨著城市的發展、更新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城市居民租賃住房和自建住房的比例出現了不同的變化。與2000年相比,2010年全國城市居民租賃住房的比例逐步上升,而全國城市居民自建住房的比例大幅下降。但不同?。ㄊ?、區)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省際差異性,到2010年,全國城市居民租賃住房和自建住房的比例都呈現“南高北低”的特征。

(5)通過選取區域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三個方面指標與省際城市居民住房來源差異構建的神經網絡分析結果來看,人均住房面積和城鎮化率對于城市居民購買商品房居民比例的區域差異影響更明顯;居民收入水平和商品房價格對于城市居民購買經濟適用房比例的區域差異影響更明顯;外來人口是城市居民租賃住房區域差異的顯著主導因素;而城鎮化率、人均收入和人均GDP對于居民自建住房比例的區域差異影響更明顯。

4.2 展望

在當前高速城鎮化,城市住房需求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大中城市住房價格過快上漲,城市住房問題作為關系億萬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問題日漸突顯。以市場為主體的城市住房供應體系必須面對如何回歸到城市居民合理可支付能力范圍內的挑戰。而另一方面,從新中國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的探索也從未間斷。2010年開始,中央政府更是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發展保障性住房的計劃,要求在2015年前建成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作為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當前和今后幾年中國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隨著未來中國經濟和城市居民收入進一步的增長和提高,城市居民對于住房需求的更加多元化、多層化和高層次化,可以預見:①未來城鎮化帶來的大量“剛性住房需求”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將同時存在;②中國城市住房的供應也將由更健康、多層次、專業化的商品房市場和更加完善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協同發揮作用;③未來中國城市商品房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以自建形式為主的非正規住房所占比例,將隨著城市發展和更新逐步減少;④隨著商品房租賃供應和管理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保障性住房以“租”代“售”的轉變,租賃住房作為解決城市住房問題一個重要途徑在城市住房來源中的所占比例未來可能將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祚,李江風,李治. 國外住房問題和住房政策研究:回顧及啟示[J]. 公共管理學報,2009(4):112-122.

[2] 陳伯庚,顧志敏,陸開和. 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論和實踐[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

[3] 恩格斯. 論住房問題[C]//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59-550.

[4] 張遠索,張占錄,姜志法. 從房價變化看我國住房改革歷程與政策走向[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11(2):29-30.

[5] 陳淮. 建設住有所居的住房體系的政策取向[J]. 中國發展觀察,2008(4):48-49.

[6] 鄧宏乾. 以“住有所居”為目標的住房制度改革探討[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41-48.

[7] 建設部課題組. 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研究[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8] 黃卓寧. 農民工住房來源及住房水平的實證研究[J]. 珠江經濟. 2007(09):59-73.

[9] 易成棟. 中國城鎮家庭住房來源與產權的省際差異—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的分析[J]. 經濟地理. 2006(S1):163-165.

[10] 王謙,崔紅艷,等.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經驗與啟示[J]. 人口研究,2010(6):19-32.

[11] 朱亞鵬. 中國住房保障政策分析—社會政策視角[J]. 公共行政評論, 2008(4):76-94.

[12] 朱亞鵬. 中國住房領域的問題與出路:政策網絡的視角[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345-351.

[13] 汪潔. 新中國 60 年城鎮住房保障發展的歷程及啟示[J]. 理論導刊,2012(2):29-32.

[14] 葉曉甦,黃麗靜. 公平和效率指導下的我國保障性住房體系建設[J]. 城市發展研究,2013(2):35-39

[15] 朱亞鵬.住房制度改革[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16] 王暉. 發展中國家自建住區的更新實踐研究[J]. 規劃師,2008(8):60-62.

[17] 閻小培,魏立華,周銳波. 快速城市化地區城鄉關系協調研究——以廣州市城中村改造為例[J] 城市規劃,2004,28(3):30-38.

[18] 趙靜,閆小培. 發展中國家的城市非正規住房供給研究:述評與啟示[J]. 世界地理研究,2011(1):88-96.

[19] 崔光燦. 培育與發展上海住房租賃市場的思考[J]. 上海房地,2010(5):32-33.

[20] 甄輝,呂萍. 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住房租賃體系建設研究[J]. 建筑經濟,2011(2):66-71.

[21] 建設部課題組. 住房、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產市場專題研究[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2] 呂萍,修大鵬,李爽. 保障性住房共有產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 城市發展研究,2013(2):144-148.

[23] Lund B. Understanding Housing Policy[M]. Bristol: Policy Press,2006: 2.

[24] 鄭思齊,劉洪玉. 從住房自有化率剖析住房消費的兩種方式[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4):28-31.

[25] 嚴焰.“小產權房”的形成原因與出路探究[J]. 特區經濟,2008(2):213-214.

[26] Kemp K.(ed.).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M]. Sage, 2008:40.

[27] Fischer M M. Spatial Analysis and Geocomputation: Selected Essays[M]. Berlin: Springer, 2006.

[28] De Smith M J, Goodchild M F, Longley P. Geospatial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Software Tools[M]. Troubador Publishing Ltd, 2007.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and Provincial Differences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Based on 5th and 6th Census Data Analysis

ZHANG Zuo1,2, CHEN Kun-lun3, TU Shan4, LIU Yan-zhong5

(1.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2. School of Busines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3. 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 China; 4. Wuhan Housing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Wuhan 430015, China; 5.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China)

Abstract: Housing problem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social problem of insuring that members of society have a home to live in, whether this is a house, or some other kind of dwelling, lodging, or shelter. In first decade of new century,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housing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ousing markets, the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have been changed. A census is the procedure of systematically acquiring and recor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mbers of a given population. The housing source data of urban residents had been included in 5th and 6th census of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d current system of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for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selected 4 housing supplying types—purchase commercial house, purchase affordable housing, rental housing and self-built settlements—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changes and provincial differences based on 5th and 6th census data, and nex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s of urban residential housing source by us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1)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bought the commodity housing had a large in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of urban residents had a large decrease, and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rented housing had a little increase. 2) The current provincial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had different characters. The percentage of purchasing commercial houses in north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south provinces; the percentage of purchasing affordable housing in west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east provinces; the percentage of renting housing and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in south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north provinces. 3) Local average housing and urbanization leve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purchasing commercial houses; the local average income level and housing pric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purchasing affordable housing; the foreign population is the key affecting factor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renting housing; the local urbanization and average income leve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Finally, came to the conclusion and the changing trends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housing problem; housing source; provincial differences; population census

Abstract: Housing problem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social problem of insuring that members of society have a home to live in, whether this is a house, or some other kind of dwelling, lodging, or shelter. In first decade of new century,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housing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ousing markets, the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have been changed. A census is the procedure of systematically acquiring and recor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mbers of a given population. The housing source data of urban residents had been included in 5th and 6th census of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d current system of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for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selected 4 housing supplying types—purchase commercial house, purchase affordable housing, rental housing and self-built settlements—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changes and provincial differences based on 5th and 6th census data, and nex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s of urban residential housing source by us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1)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bought the commodity housing had a large in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of urban residents had a large decrease, and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rented housing had a little increase. 2) The current provincial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had different characters. The percentage of purchasing commercial houses in north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south provinces; the percentage of purchasing affordable housing in west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east provinces; the percentage of renting housing and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in south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north provinces. 3) Local average housing and urbanization leve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purchasing commercial houses; the local average income level and housing pric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purchasing affordable housing; the foreign population is the key affecting factor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renting housing; the local urbanization and average income leve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Finally, came to the conclusion and the changing trends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housing problem; housing source; provincial differences; population census

Abstract: Housing problem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social problem of insuring that members of society have a home to live in, whether this is a house, or some other kind of dwelling, lodging, or shelter. In first decade of new century,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housing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ousing markets, the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have been changed. A census is the procedure of systematically acquiring and recor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mbers of a given population. The housing source data of urban residents had been included in 5th and 6th census of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d current system of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for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selected 4 housing supplying types—purchase commercial house, purchase affordable housing, rental housing and self-built settlements—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changes and provincial differences based on 5th and 6th census data, and nex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s of urban residential housing source by us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1)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bought the commodity housing had a large in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of urban residents had a large decrease, and the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rented housing had a little increase. 2) The current provincial housing supplying sources had different characters. The percentage of purchasing commercial houses in north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south provinces; the percentage of purchasing affordable housing in west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east provinces; the percentage of renting housing and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in south provinces is higher than which in north provinces. 3) Local average housing and urbanization leve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purchasing commercial houses; the local average income level and housing pric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purchasing affordable housing; the foreign population is the key affecting factor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renting housing; the local urbanization and average income leve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provincial difference of self-built settlements. Finally, came to the conclusion and the changing trends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housing problem; housing source; provincial differences; population census

猜你喜歡
住房問題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學問多
郵票上的人口普查
郵票上的“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人口普查,巴基斯坦出動20萬軍人
青年人住房問題及國際借鑒
淺談我國農民工住房問題及解決措施
非正規就業流動人口住房問題及對策研究
伊拉克明年搞 人口大普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