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空白藝術

2014-09-17 02:54尹會欣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關鍵詞:意境閱讀教學

尹會欣

摘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最不能稱道的教學藝術就是把話說盡,讓讀者一覽無余。文本在閱讀活動中需要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不斷去通過閱讀發展自己的思想。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過一遍遍地認真閱讀之后,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妙處。

關鍵詞:空白藝術;閱讀教學;意境

隨著初中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在語文課上,給學生講解得十分具體,分析得十分透徹,把學生的想象和創造空間塞得滿滿的,是十分不明智的。近年來,教育界逐漸關注到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空白藝術”,對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也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空白藝術進行了探討和思考。

一、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空白

1、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語言”的空白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最不能稱道的教學藝術就是把話說盡,讓讀者一覽無余。文本在閱讀活動中需要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不斷去通過閱讀發展自己的思想。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過一遍遍地認真閱讀之后,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妙處。因此在閱讀課文時,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甚至是標點等方面去發現“空白”。有效地利用文章的空白展開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師在閱讀文本時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果分析得好,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興趣,把學生引入思考的境地。

2、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答案”的空白

在語文常規教學中,有些教師信奉答案的惟一性,唯標準答案是舉,這會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個性得不到張揚。其實,在我們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地方的答案并不是惟一的。雪化了是水,也是春天。在這個“標準答案”以外,更多地留些 “空白”,讓學生去仔細領悟、探究,學生收獲會更多。

3、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留有空白

課堂教學,不能把學生束縛在自己的講授上,捆在作業練習上,而要尊重其個性的自由發展。如果課堂上留有空白,學生便可以在空白時間里朗讀、演講、討論、閱讀、解疑……這樣,學生在空白時間里無形地提高學習的興趣,而不是放任自流。

筆者于教學中在一次課堂最后五分鐘的文學欣賞中,一位學生談席慕蓉的詩,誤把《鄉愁》算了進去。當時并未指正,而是讓詩歌小組的同學發言評價。同學們發現了這個錯誤,不但很快弄清了《鄉愁》的作者,而且對余光中和臺灣詩人又進行了討論。后五分鐘的文學欣賞不是老師的欣賞,而是學生的欣賞,教師雖“無為”,但學生卻“無不為”,而且是“大有作為”。

二、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空白藝術的措施

1 不斷進行思考,從“虛無”處讀出“有”

筆者認為正因為作品留有空白,這樣才更容易激發讀者去認真探究作品的空白,從而可以更好地將自己融入到作品中來。這種由意義的不確定性與空白構成的文本結構就會對學生來說產生更強烈的探究欲望。從這一點來看,閱讀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可能去替代學生。

能夠被選入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在寫作上很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一些初中課文內涵豐富,語言凝練,這其中也有不少作者匠心獨運,有意為讀者留下值得尋味的藝術空白。對這些內容,語文教師要不斷加強引導,從“虛無”之中讀出“有”來。比如說,魯迅先生的作品的有時就會留有很多藝術空白,它能夠激發讀者透過看似尋常的敘述,滲透著不同尋常的信息。小說《孔乙己》結尾:“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弊謹挡欢?,但他給人的思索空間極為深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作品提供的內涵豐富的語言,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去進行猜想,體會這些語言的真正含義,不斷豐富作品的“空白”,更好地考慮到這句話的真正內涵。

2 不斷拓展閱讀,讀出“情節”的深意

好的文章內蘊豐富,如果多讀幾遍,更多的看法就會不斷地生成。對此,作為語文教師而言,應認真遵循認知規律,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理解空白。如果老師將文章內空白向學生一次說明白,學生都懂了,那么再詳盡閱讀的激情反而沒有了。

還是那本書,還是那個文章,由于閱讀的方法、遍數、環境以及讀者的心情、和世界觀發生變化,都可能引起對文章理解的變化,因而對文本的空白的理解就會發生變化。由此可見,關于某一個作品的理解仍然需要要進行更多次的深入閱讀,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讀者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不斷進行碰撞,互相激發。閱讀經典作品,不能一次性閱讀,要多讀,將語言的精煉和思想的精華與自己的知識結合起來,不斷產生新的思想和語言,這樣運用起來才能隨手拈來,得心應手。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每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從學生讀過的書中進行精選,讓學生進行更多次的閱讀,達到熟能生巧。

3 不斷揣摩語言,讀出“語言”的深意

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有時文章的作者為了追求語言的含蓄之美,就會有意留下“空白”。一部如果有了含蓄之美的空白語言,在理解意義上就會有更多的遐想空間。在閱讀時,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反復揣摩,搞清楚語言所蘊含的原始意義,這樣,方可以說得上真正的讀書,真正的學習。

《藤野先生》首句是“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莫泊?!俄楁湣肥拙洹八彩且粋€美麗動人的姑娘”,兩個“也”字,都埋伏下一種未定性,從而使文章更具耐人尋味的意蘊。魯迅的文章中,有很多語義單位之間連接上的“空白”,這些“空缺”引人遐想,讓讀者通過思考去完善,這樣就使作品更具內涵,經過多次閱讀才能讀懂作品的真味。

4 不斷重復閱讀,讀出“思想”深處的意境

一些好的文章里面會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在學習初中語文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有所收獲。只有加強閱讀,我們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的深意。毛澤東《沁園春·雪》下闋評古論今,大話英雄人物,最后結尾“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蘊藏意義深刻,令人回味,今朝到底是要看誰?是自指,還是他指?往昔,今朝,其風流人物的優劣高低有何不同?只有通過多讀,才會真正讀懂文中空白。

語文閱讀課堂上的空白,是給學生打開一扇窗戶,推開一道門縫。只要我們藝術性地處理好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空白藝術,讓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收獲,讓思維馳騁,就會收到好的閱讀效果。

猜你喜歡
意境閱讀教學
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習作單元中的閱讀教學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春色滿園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環境——雕塑意境的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