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五公祠園林藝術探析

2014-09-30 09:29孟城玉裴保杰吳慶書
關鍵詞:園林景觀海南園林

劉 慧,孟城玉,裴保杰,吳慶書

(海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海南???70228)

海南以其獨特純凈、質樸豐富的自然風光給每一位拜訪此地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這座在一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活動[1]卻又長期孤懸海外的島嶼,是否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美麗有待發掘和體驗呢?在海南璀璨的自然風貌的光環下,赫然還有這樣一些奪目的文化明珠—五公祠、海瑞墓、冼夫人廟、東坡祠、秀英炮臺……散落在這座神奇的島嶼之上,其中的五公祠就以其悠久的建園歷史[2]、獨特的園林布局、規整的庭院空間設計和質樸獨特的裝飾風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繼承嶺南園林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合了海南當地的藝術創作特色和文化要素,其園林藝術在海南極具代表性和研究價值.

1 五公祠概況

1.1 五公祠的地理位置及簡介 位于海南省??谑忻捞m區的五公祠是海南人民家喻戶曉的一座古代祭祀祠堂,最初的建造是為了紀念唐、宋兩朝貶謫至此的5位著名人物:唐朝著名宰相李德裕、宋朝愛國名相李綱、李光、趙鼎以及名臣胡銓.此后,當地人民又擴建了蘇公祠、兩伏波將軍廟、蓮池、游仙洞等祠堂建筑和園林景觀.現在的五公祠總面積約47 000 m2,建筑面積6 800 m2,分古建區和新館兩部分.古建區內建有五公祠、觀稼堂、學圃堂、蘇公祠堂、五公精舍、東齋、兩伏波祠、拜亭、龍王廟等古建筑,圍繞著瓊園建有洗心軒、碑廊、游仙洞、浮粟泉、浮粟亭、蓮池等園林景觀,共20余處.為了豐富古祠園林景觀,形成景觀藝術文化的銜接,同時為了便于系統地管理與保護,于近代在新館區建造了??诓┪镳^、風雨橋、休憩廣場等建筑與景觀.

五公祠作為海南島最著名最古老的文化旅游勝地之一,早在1994年11月2日就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成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6日,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它又作為中國名祠之一被羅哲文先生收錄在其《中國名祠》一書中[3].

1.2 五公祠的建園歷史 海南五公祠歷經近千年的興衰榮辱,見證了瓊州大地跌宕起伏的發展歲月.北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年)六月,歷經政治風云的蘇軾被貶至海南,攜子蘇過途徑瓊州美舍河時,曾借寓于金粟庵,見當地居民飲水不便,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兩處可能的泉眼,便指導當地民眾在其所指兩處挖鑿,果不其然,剛挖及一米多深,就發現了清澈甘冽的泉眼,這兩個泉眼在當時分別被命名為洗心泉和浮粟泉,而蘇軾“指鑿雙泉”[4]的佳話也就從此傳開.此后,民眾感念蘇軾善舉,便在泉井之上建立兩座亭子,分別稱為林清亭和濯纓亭(三年后,蘇軾遇赦北歸,重經此地,重新為這兩座亭子命名,分別為浮粟亭和泂酌亭).這兩座亭及經流不息的雙泉成為了后來五公祠內第一批紀念性園林景觀.

五公祠內有明確記載的祠堂建筑景觀,它是蘇軾逝世(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以后由瓊州地方官府所建的東坡祠,隨后經過數百年的毀、修、拆、建,規模不斷擴大,內容逐漸增多.到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雷瓊兵備道朱采的主持下,花費巨資,在蘇公祠南側建造了海南第一樓,并有觀稼堂、學圃堂、五公精舍、東齋等建筑,并修復了美舍河沿岸景觀,移花栽木,筑橋通渠,耗時3年,使五公祠建筑景觀的規模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完善.

民國四年(1915年)時,瓊崖道尹朱為潮號召海南各地官紳出資,募集數千銀元,對五公祠進行了第一次的維修.這次維修,將北部距五公祠約1 000 m處(今海府路龍岐村)的兩伏波將軍廟遷建至昭忠祠故址上,同時,在瓊園內增添建造洗心軒、粟泉亭、游仙洞等園林景觀[5].這一時期的五公祠達到其發展歷史上的最宏大和最完整的規模,并最終使得五公祠成為海南祭祀先賢的活動中心(見圖1).

圖1 五公祠平面圖

2 五公祠的園林藝術分析

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塑造了海南人勇敢、務實、謙順和兼容的性格特征,它具體表現在五公祠這類祭祀園林的建造理念和風格上,即具有低調含蓄、質樸實用、順地審時、婉轉大方的特點.歷代建造者們不拘泥于傳統經典,而是充分考慮了海南獨特的氣候條件和五公祠建址的地形特點,大膽地采用了對比、承接、對稱、連續等構園手法,出色地表現了五公祠作為紀念性園林的那種莊重肅穆又內斂含蓄的主題特色.

圖2 五公祠內景之一

圖3 五公祠內景之二

無論是建筑規模,還是文化內涵品味,五公祠都是海南島上無出其右的優秀古代園林作品.在距京師萬里,又有崇山峻嶺和河谷海峽相隔的海島上,古代的海南人不惜重金建成了這片氣宇軒昂、錯落有致、古樸典雅的景觀建筑群,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經過歷年修葺,五公祠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其園林建筑特色古樸典雅,園林景觀吸收了嶺南園林的營建思想,也借鑒了江南和北方園林的造園藝術,同時也融入了海南本土的黎苗文化特色,獲得了園中有園、景隨人意的出色效果.由于五公祠集園林建筑、文化、園藝、雕塑等美學要素于一身,因此,它在我國古祠園林藝術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見圖2、3).

2.1 園林布局—靜動相宜 目前的五公祠分為古建區和新館區,古建區在整個園區的北側,地勢較高,一條自西向東逐漸升高的游覽路線將兩個區分開.北側古建筑群的建造嚴謹,排列規整,等級分明,莊重肅穆、巍巍壯觀.建筑群主體之一的海南第一樓位于游覽路線西北側,是一座兩層三開間木樓,由于建造者充分考慮了當地多臺風多降雨的氣候環境,因此其主體建筑體并不大,然而建造者們卻巧妙地利用了其所處地勢與觀賞游線路面高差較大的特點,將主樓設計于此,從而使得樓體較其本身顯得更加宏大莊重(見圖1、4).

圖4 五公祠二層觀景示意[7](據夏青、張又天)

園中著名的浮粟泉、濟泉雖占有水之柔美的特性,在修建規制和設計形象中亦考慮到它列屬于祭祀類園林景觀的特質,但它并未采取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段,而是采用規整、對稱、連續的幾何空間構圖,將泉水的陰柔之美與古祠建筑的陽剛肅穆之美非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見圖5、6).

圖5 濟泉

圖6 浮粟泉

相對于北側古建群祭祀氛圍濃重的莊重肅穆,路線南側則為線條柔美和景色活潑的山水游園設計,穿過蘇公祠對面的思賢坊便是兩池一島三橋的觀蓮池,其景流線柔美,樹木掩映,芳草萋萋,落英繽紛.厚重的古建筑群倒映在碧澈的池水中,洗掉了不少歷史蒙塵的沉悶之感,多了些許親切活潑的豁達之情.美舍河從園區中蜿蜒而過,水質清澈,形態婉轉,在園區中自成一景,也給這座古老的祠堂園林景觀注入了可以流動的生命活力(見圖7、8).

圖7 五公祠路線南側景觀

圖8 五公祠路線南側景觀

2.2 庭院空間—規整巧妙 五公祠古建區內,根據紀念事物和景觀功能的不同可分為若干個小園區,每個園區的設計都遵循了北方祠堂庭院的設計形式,坐北朝南、四平八穩、對稱嚴謹、等級分明.

祠堂作為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分支,其體量形態多高大雄偉、端重肅穆,由于海南島四面環海,臺風較多,所以五公祠內所建的祠堂建筑不宜使用高大寬闊的構筑形式來體現其雄偉.那么設計者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呢?中國人從很早的時候起就知道用筑土來取得建筑物的高度,利用高臺來顯示建筑的雄偉更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妙處[8].當走近蘇公祠時,由于其大門和正堂都建在高臺之上,而且序列排布前低后高,逐級遞增,由淺及深,這使得并不算高的建筑形勢,顯得格外高大雄偉,并且具有很強的指示性和標識感,給人一種更加敬畏的感覺(見圖9、10).

圖9 蘇公祠大門

圖10 浮粟泉坊

2.3 建筑設計—質樸中庸 五公祠歷史悠久,大部分經過歲月洗禮的建筑依然保存完好,這在海南是很難得的,這里的每一處建筑物不僅代表了海南古代的地方風俗、傳統文化和建筑藝術,而且它們也都是海南時代的閃光點,它們矗立在那里,用無聲的語言生動真實地記載了幾千年海南不平凡的歷史.

海南第一樓是整個園區中的最高建筑,其略成方形,坐西朝東,三開間房寬17.5 m,進深12.3 m,高11.5 m,整體建筑面積約430 m(見圖11).樓的東、南、北三面各設門扇和門,左右兩邊各立副子,只有西面壘砌歇山墻,墻體的南北次間設圓形窗[9],同一直線上左右兩側各有一間學圃堂和觀稼堂,其建筑形制、面積大小、體量高度都格外一致,甚至連取名都頗為對仗(見圖12、13).這一建筑布局完全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中所講求的對稱平衡的“中庸”思想理念.這種理念在整個五公祠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許多地方,如在蘇公祠東西十二柱的對稱架構、思賢坊、學圃堂等建筑形式中都有所體現(見圖14).

圖11 海南第一樓

圖12 學圃堂

2.4 園林裝飾—古韻和諧 五公祠內的園林裝飾風格古樸雅致,屋脊、墻楣、梁枋下、柱腳邊,或雕或塑、或刻或繪,無處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海南古代人對于藝術美學的追求.這里既有中華民族的表現手法,也有海南古代的地方傳統技藝,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13 觀稼堂

圖14 思賢坊

蘇公祠的大門及后邊的祠堂以及五公祠的建筑等多處都有龍子的造型,龍文化在這里隨處可見.蘇公祠大門的屋脊上塑造出的兩個鴟吻便是這種龍子的生動寫照.這兩個鴟吻立在屋脊的南北兩端,頭呈彎頭形,身子呈魚形,施滿魚鱗紋[10].傳說中鴟吻有噴浪降雨,壓風固頂的作用,也正是由于海南島四面環海,夏秋之季多有臺風暴雨,所以在屋脊上置鴟吻是很常見的現象.至于蘇公祠大門屋脊上的兩個鴟吻呈彎頭魚尾的形制,則是高規格的享用,至今鴟吻上的紅彩色還依稀可見(見圖15、16).

圖15 屋脊裝飾之一

圖16 屋脊裝飾之二

2.5 園林植物—豐富雅致 植物是園林景觀的重要構景要素,海南為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這使得絕大多數植物冬天也不落葉,一年四季枝葉茂密,郁郁蔥蔥.古代造園家門根據樹木的自然生境,營造出人格化的優美環境,使其寄寓著文化的信息,賦予它人的思想和精神,借以表達特定的品格和態度.所以,五公祠內亦可見到傳統寺廟園林中常用到的具有文化寓意的植物(如松柏、梅花、綠竹、蓮花等)與祭祀人物性格相彰的植物搭配(見圖17、18).

圖17 五公祠內蓮花

圖18 五公祠內竹叢

由于海南五公祠是紀念人神功臣的場所,因此其內的植物景觀配置形式主要為自然式,它為參觀者提供了相對親切自然的環境空間,在滿足民眾祭拜朝奉功能的同時,亦可提供相對自由的游憩觀賞空間,其植物栽植形式多為對植、叢植或者林植,起到了一定的引導路線的作用,同時,在組織空間方面,它相對于大陸傳統祠廟園林也更加活潑自由(見圖19、20).

圖19 蘇公祠前對植的雞蛋花樹

圖20 思賢坊兩側列植的植物

在過渡和調節不同類型的景觀空間上,植物也是一種很好的利用元素,海南五公祠老館和新館之間為蓮池分割,由風雨橋連接,橋兩側栽植有海南常見綠籬黃金榕、三角梅、五爪金龍等植物,修建整齊,既不突兀張揚,又可在視線上予以引導和指示(見圖20).

瓊園內的樹木品種豐富,有蒲葵、鳳凰木、南洋杉、爪哇木棉、可可、朱蕉、酒瓶椰子、雞蛋花、石栗、旅人蕉、油棕、黃花夾竹桃等20余種,絕大多數樹木都為人工栽種,植物配置疏密得當,錯落有致.游仙洞洞頂上東北側一棵粗壯高大的榕樹搭在了它的上面,隨著歲月的推移,樹下林蔭遮蔽如蓋,榕樹枝脈與游仙洞山石纏繞在一起,山與樹達到了天然和諧的統一,形成了獨特的園林景觀(見圖21、22).

圖21 游仙洞與榕樹

圖22 榕樹下的景觀

2.6 園林水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景觀空間中,水因為其強烈的可塑性和象征性而得到了廣泛的和出色的運用.海南獨特的地質構造,使其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五公祠內水系眾多,有穿園而過的美舍河,依河而開的蓮池,清而不寒的濟泉,流淌千年的浮粟泉等等.這些形式豐富的水系景觀給嚴肅莊重的祠園帶來了許多生動活潑的氣息,也進一步豐富了海南五公祠祠園的景觀層次和結構(見圖7、8).

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態多種多樣,或靜或動、或霧或煙.而祠廟中的水景,又因其背景或者歷史演變,或多或少地都有其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蘇東坡“指鑿雙泉”之一的浮粟泉,其簡單古樸的造型在祠廟園林水景中較為常見,它與涌流不息的泉眼相結合,在體現古祠園林景觀嚴肅莊重的整體風格的同時,還借用水的流動性以及時間流逝的特征,隱喻流經在這座古祠上的歲月變幻.同時,也給祭祀空間帶來了一些活力,使靜默刻板的建筑空間有了柔軟流動的聲與光(見圖6).

2.7 園林地形處理—因地制宜 海南第一樓庭院北鄰蘇公祠,從地勢上說是由五公祠向北漸低,本來就占據了龍首之地,亦涵蓋了古人許多隱諱莫測的思想,如“仙人好樓居”等等.同時,高層的樓臺建筑可令前來祭祀的人們增加敬畏感,也可使人登高遠眺,增添極目四野的情趣.但由于海南島是多臺風多地震之地,古代木質結構的建筑樓臺并非越高越好,所以,建造者充分利用了地形上的高度,再在其上筑臺,便有二層樓的高度,這三者之間的巧妙結合,變成了古人的刻意安排,而建在寬闊的高崗之上的樓臺,由于其底部又有高約0.8 m的月臺,因而就更彰顯了五公的神圣與莊嚴(見圖23).

圖23 海南第一樓地形剖面

3 五公祠的文化特色

3.1 海洋文化 五公祠內是八位先公的人神之所.由于海南島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是一個多臺風暴雨之島,因此,古代海南人民出海捕魚時時刻受風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波濤浪高的影響,人們對浩瀚無垠、變幻莫測的大海既充滿了恐懼和害怕,同時也產生了熱愛和敬畏.所以,自古以來當地人對于風神和龍王海神的供奉和拜祭頗為重視[11].古代海南人民認為,僅供奉歷史人物之神還不足以保一方平安,于是便在洗心軒處建造了龍王廟和風神廟,以祈求能給海南島人帶來風調雨順.這也是海南五公祠的一大特點,它既吸納了中原文化中對歷代先賢崇拜祭祀的傳統,同時又不拘于既定的形式,而是將本土文化中對神靈的理解和對安穩生活的祝禱融入其中,這樣的思想,在五公祠的建造形式中得到了直接的體現(見圖24、25)

圖24 龍王廟

圖25 風神廟

3.2 移民文化 自秦漢時期以來,海南島上的大陸移民逐漸增多,中原文化和傳統風俗也在這座島嶼上被緩慢而堅定地傳承下來.再加上海南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和與政治經濟中心隔離的地理位置,促使這里逐漸形成了質樸包容、與世無爭、悠閑低調的人文氛圍,正是在這種環境中,人們對于遙遠故鄉的懷念,對于自身祖先的敬畏,對于貶落至此的大陸賢哲的尊敬,這些情懷才能通過中原文化傳統風俗中的祭祀與朝拜而得以抒發和表達.在園林景觀中,體現海南獨特移民文化的便是含蓄質樸、兼容并蓄的設計理念和特色,這種思想的表達在五公祠中處處可見,江南園林的造景手法,嶺南風格的建筑格局,北方皇家園林的祭拜體制以及海南當地黎苗文化的融會貫通,都給五公祠的園林景觀賦予了獨特的韻味.

3.3 貶謫文化 因地理上的海峽阻隔造成了海南島文化的閉塞和落后,因而海南島自然成為了掌權方流放那些在政治爭斗中敗下陣來的官宦的理想場所.不過,恰恰因為是歷代朝臣的流放之地,所以自明代開始,昔日的蠻荒之嶼變成了一處人才輩出和人文薈萃的瓊臺福地.有意為之也好,無心插柳也罷,這些被迫貶謫海島的官員帶著他們的學識和先進文化,給這座久懸海外的島嶼帶來了來自中原大陸的文明與生機.

五公祠內供奉的先賢實際有八位:蘇軾、兩伏波將軍以及李德裕、李綱、李光、胡銓和趙鼎五位朝臣.除了兩伏波將軍是因平定嶺南之亂有功而被祭拜之外,其余六位都是因貶謫至瓊后積極傳播中原文化而被海南人民感念和供奉的.當年被朝廷流放的這些大臣,他們在海南停留的時間有長有短,海南人民都感念他們對海南的積極貢獻,對他們崇祀祭拜,以祈求保佑海南人民風調雨順,康泰平安.如今五公祠內還陳列各位先公的塑像和牌位、碑文、書稿、詩文等,讀起來讓人唏噓感嘆他們的一腔忠貞愛國的豪情和處江湖之遠依然心系祖國安危的舍我情懷,五公祠也因此成為了一座融匯海南深厚歷史文化的藝術寶庫.

4 結語

海南五公祠的園林景觀藝術風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地理環境、自然條件、人文景觀、大陸祠堂寺廟建筑風格、嶺南園林建造思想,黎苗文化和海洋文化等等,其在園林空間、建筑布局、疊石理水、植物配植等園林構成上的藝術風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園林形式古樸、造型自然、空間通透、兼容并包的營建特點.五公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海南園林藝術發生和發展的見證,因此,應在對其園林藝術文化的理解和研究的基礎上,尊重它的地域文化、歷史和造園風格,應合理地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海南五公祠今后的修復保護和發展工作中,以使五公祠的文化藝術魅力得到永續的保存和發展.

[1]郝思德,黃萬波.三亞落筆洞遺址[M].海南:南方出版社,1998.

[2]余中元.海南文化旅游資源特色與開發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5):552-556.

[3]國家文物局.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EB/OL].[2001-06-25].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77666095/1.html.

[4]馮仁鴻.瓊崖史海鉤沉[M].香港: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0.

[5]邢孔史.海南島貶謫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研究[J].瓊州學院學報,2005,12(3):53-58.

[6]朱書玉.蘇東坡在海南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7]夏青,張又天.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策略中的綜合安全探析——以??谑形骞舯Wo規劃為例[C]∥ 城市時代,協同規劃——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青島:[出版者不詳],2013.

[8]李允鉌.華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9]呂象民.海南第一樓[J].山東教育,2010(10):32.

[10]羊文燦,閻根齊.海南五公祠解讀[M].???南方出版社,2010.

[11]梁統興.瓊臺勝跡記[M].???海南出版公司,2000.

猜你喜歡
園林景觀海南園林
清代園林初探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海南的云
59國免簽游海南
為海南停留
生態環境建設與園林景觀結合初探
淺析竹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