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2014-10-21 16:00戴安容
中國集體經濟·下 2014年9期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戴安容

摘要:隨著新的會計制度在事業單位全面實施,這對事業單位加強預決算管理、保護財產安全完整等財務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推動事業單位穩步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就新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以及如何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進行探討,以便事業單位在實際工作中做好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效率,促進事業單位和諧發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

一、事業單位實施新會計制度的意義

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的實施,給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必須在符合法規、制度的基礎上,全面反映單位經濟活動的各項收支情況,發揮財務的監督職能和財務信息化作用,為單位領導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

(一)財務管理理念缺乏

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能是服務社會,不以盈利為目的,其大部分資金來源為財政撥款。因此,一直以來,事業單位往往忽視了對資金使用的有效管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有些事業單位利用國有資產所獲取的收入,由于缺乏財務管理理念和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還未建立相應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導致這部分資金存在較大的風險。

(二)預算管理不夠完善

目前,大多事業單位沒有成立專門的預算編制部門,預算管理觀念相對落后,預算執行管理意識淡薄。在預算編制時,準備不充分,編制方法不合理、不科學;在編制時,未結合單位實際情況與未來發展趨勢,而是根據上年的數據進行增減編制,導致編制質量不高。在預算執行上,力度不夠,缺乏對資金使用的約束力,在實際使用資金時,沒有嚴格按照預算的要求使用,財務管理混亂,甚至專項資金被挪作他用或超預算使用資金的現象。

(三)財政監督不夠到位

目前,財政部門對事業單位的監督主要是事后檢查為主,缺乏事前和事中監督,而檢查方式主要以專項資金檢查為主,監督內容單一,缺乏對所有資金使用全過程、全方位的監檢。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分析與考評機制,導致其財政資金很難產生合理的社會效益。

(四)資產管理不夠規范

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不夠規范,資產使用效率低且利用不充分。有些單位領導對資產管理的意識淡薄,更不知如何管理和盤活資產,而且認為國有資產就屬于本單位的財產,可以隨便進行處置、報廢;有些單位領導沒有安排具體人員來負責落實資產管理工作,導致職責不清,管理不力;有些單位資產管理手段落后,資產管理信息不集中,嚴重影響了單位資產管理的時效性和連續性,也無法為資產的調劑、共享提供及時、全面和準確的信息。

(五)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工作的各個環節中,財務風險的存在影響事業單位未來的發展。但目前,大多事業單位領導沒有意識到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之間的關系,在重大財務決策問題上,還是憑借個人的工作經驗決定。另外,事業單位風險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不科學現象,如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緩慢,內控制度形同虛設。

(六)財會人員專業水平不高

當前,很多事業單位財會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業務視野狹隘、組織協調能力差,并且進入單位后缺乏進一步的專業知識系統的學習,缺乏對日常財務信息的掌握,也忽視了對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單位內部的學習,從而導致財務問題時有發生。

三、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完善思考

(一)樹立科學的財務管理理念

財務是單位的最基本保障,如一個單位的財務管理混亂,則這個單位的管理也不好,雖然目前不出大的問題,但將來肯定會出事。因此,事業單位,尤其是單位領導,必須要重視財務部門、財務工作和財務管理。事業單位應按照新《事業單位會計計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要求,確立單位負責人在財務工作中第一責任人的地位,提高對內控制度建設的認識,培養科學的財務管理理念,盡可能減少人為干擾,理清資金來源,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加強預算管理

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必須加強預算管理,轉變觀念,增強對預算管理的認識。單位領導要以身作則,認識到預算管理是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良好機制和有效辦法,要當作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系統工程來做。在預算編制上,要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和保證重點的預算編制原則,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機制,將績效管理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各環節,以提高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通過績效評估結果的運用,進一步完善單位的各項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單位還要加大對預算執行力度,加強對預算執行過程的監督與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加強監督檢查

事業單位要加強內審建設,增強內部監督。同時,財政、審計及相關主管部門還應加大對事業單位的外部監督力度,對發現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糾正,以推動事業單位遵守新會計制度下的相關法規、制度。通過內外監督相結合,以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水平。

(四)完善資產管理相關制度規定

事業單位應按新會計制度的要求,重新按資產性質和用途分類各項資產,并進一步加強資產核算,提取累計折舊。事業單位還應加大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同時,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職責范圍,將資產管理落實到人,并定期考核責任履行情況。同時協調各部門對資產進行定期清查,以提高國有資產利用效率,防止資產流失。在資產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利用信息技術,對資產進行信息化監管,從而實現資產動態管理。在此基礎上,事業單位還應不斷完善資產使用的全方位監督機制,把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作為監督的重點,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單位要從制度上和體制上規范資產管理方式,從源頭上堵塞漏洞,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促進單位資產內部管理制度化。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處置管理,在處置資產時,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對于未經批準處置的資產不得自行處置。

(五)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事業單位要根據內部控制要求制訂適合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充分分析不同風險產生的原因,以增強單位抵御風險的能力,促使單位健康發展。

1. 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事業單位應組建風險管理委員會,應對單位的各項財務風險。

2. 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面臨著內外環境的復雜性,因此,事業單位應當健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及時發現和解決財務風險。

3. 提高單位領導風險意識。單位領導要提高風險意識,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

4. 制定科學風險政策,保持良好財務狀況。事業單位要實時監控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制定合理的資金使用計劃,以保證單位正常運轉。

(六)提升財務人員水平

財會人員的能力直接影響本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在財務信息化的大環境下,事業單位必須要建立一支既具備財務知識,又具備信息化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因此,單位財務人員要積極參加會計專業的相關培訓和學習,特別是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相關知識的學習,以豐富自身會計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水平;財務人員還要進一步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培訓和學習,以適應新環境和工作需要。

參考文獻:

[1]劉青.淺談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重大變化與積極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3(11).

[2]湯鎮源.芻議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6).

[3]關振宇.實施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現實意義探析[J].財政監督,2013(08).

[4]謝新景.新會計制度下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18).

[5]鄭姍.淺析新會計制度下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J].現代商業,2013(36).

(作者單位:臺州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中心)

猜你喜歡
新會計制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論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實現
加強和改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探討
強化醫院財務管理是醫改的重要環節
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優化
新制度視角下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及對策初探
試論述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論新形勢下酒店財務管理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迫在眉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